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LVH)的发生、发展对左室收缩与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81例高血压患者依据左室质量指数(LVMI)分为轻、中、重3型,分析高血压患者无左室肥厚(NH)、向心性肥厚(CH)、离心性肥厚(EH)及扩张性肥厚(DH)的患者性别、年龄、LVMI的分部情况及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EF)、E峰及A峰比值(E/A)。结果:左室肥厚类型不同患者FS、EF的均值与性别、LVMI分布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LVH患者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出现较早且发生在LVH之前,随着病情的发展,EH、DH型患者LVH的收缩功能损害明显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2.
顾美红  苏庆海 《广西医学》2005,27(8):1152-1155
目的探讨高血压(EH)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情况。方法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及Doppler频谱检测80例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其中左室肥厚组(LVH)38例,非左室肥厚组(NLVH)42例,并与4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在NLVH组和LVH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E/A比值减低、PA值和队增高有显著差异;LAT减低及IRT延长,在3组之间有显著差异;EF%值在NLVH组和正常对照组相似,而在LVH组减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F值变化提示EH早期左室收缩功能并未受到影响,随着疾病进展而逐步受损。应用同时反映左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的Tei指数(C)的研究结果表明正常对照组和EH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左房灌注分数(LAT)是比二尖瓣及肺静脉血流频谱更加可靠地反映早期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彩色M型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舒张早期左室内血流传播速度(Vp),评价高血压(EH)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以寻求一种可靠客观的评价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的方法。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定19例正常人和41例EH患者(伴心肌肥厚者19例和不伴心肌肥厚者22例)的血清Ⅰ型前胶原(PCⅠ)和Ⅲ型前胶原(PCⅢ)的浓度,用彩色M型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内血流传播速度(Vp),并用血流多普勒法检测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速度E峰、A峰及E/A值,比较两种方法测值与PCⅠ、PCⅢ的相关性。结果:1.EH患者非左室肥厚组(non-LVH)与左室肥厚组(LVH)PCⅠ、PCⅢ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LVH组PCⅠ明显高于non-LVH组(P<0.05)。2.EH患者非左室肥厚组(non-lVH)与左室肥厚组(LVH)二尖瓣血流参数,Vp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3.EH患者non-LVH组与LVH组间E、E/A无明显差别(P>0.05),但LVH组Vp明显低于non-LVH组(P<0.05)。4.EH患者non-LVH组血清PCⅠ、PCⅢ与E/A及Vp均呈负相关(r=-0.58P<0.01,r=-0.61P<0.01及r=-0.67P<0.01,r=-0.51P<0.05);而LVH组血清PCⅠ、PCⅢ与Vp亦呈负相关(r=-0.69P<0.05,r=-0.65P<0.01);与E/A无明显相关(r=-0.41P>0.05,r=0.02P>0.05)。结论:左室内血流传播速度与反应心肌纤维化程度的血清PCⅠ、PCⅢ浓度相关良好,不受心脏负荷及年龄的影响,作为评价高血压病人左室舒张功能的指标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应变-应变率对不同构型高血压左室收缩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应变-应变率探讨不同左心室构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长轴方向应变-应变率在收缩期的变化及其与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的关系.方法 采用M型、二维超声测量不同构型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室壁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EF、FS,并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相对室壁厚度(RWT).根据LVMI和KWT将高血压分为正常左室构型(B)、向心性重构(C)、向心性肥厚(D)和离心性肥厚(E)4组.每组均取20例,正常对照组20例(A),测量应变ε及应变率S.结果 ①收缩期应变,应变率在5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②EF、FS在离心性肥厚与其余各组问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各组内EF、FS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应变-应变率成像为临床提供了一个敏感、简便、可靠的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病左室舒张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 (EH)病人左室舒张功能评价价值。方法  1 1 8例EH病人分为左室肥厚组 5 7例 ,非左室肥厚组 6 1例 ,予二维超声心动图及Doppler频谱检测 ,并与 6 0例正常人对照。 结果 在正常组和NLVH组 ,E/A比值、PA值和PAi测值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IRT、LAD在 3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EF值在NLVH组与正常组相似 ,与LV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A、PAi增高、E/A比值减低、IRT延长和LAD增大是EH左室舒张功能减低的敏感指标。EF值变化提示EH早期左室收缩功能并未受到影响 ,随着疾病进展而逐步受损。应用同时反映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Tei指数 (C)的研究结果表明正常对照组和EH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高血压引起左室肥厚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对正常对照组60例及高血压组100例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分别测定左室内径(LAD)、舒张末左室内径(LV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及左室壁厚度(PWT),计算左室肌重、左室肌重指数(LVMl)。分别测定LVH组、NLVH组二尖瓣下血流E峰及A峰,并计算A/E比值,判定为左室舒张功能。结果:高血压组较正常对照组的LVST、PWT及LVMI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100例高血压组病人中有51例LVH,占49.9%,其中34例二尖瓣下血流A/E>1判定为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占70.8%;而NVLH50例,二尖瓣下血流A/E>1仅10例,占20.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左室肥厚可使左室舒张功能减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氯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左室肥厚(LVH)及其对左室舒张功能、QT离散度的远期影响。方法氯沙坦治疗36例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并单纯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相关参数,描记12导联心电图,计算QT间期离散度(QTd)。结果氯沙坦能显著减轻左室舒张期后壁厚度、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左室重量(LVM)和左室重量指数,晚期充盈峰速度(A波)、A/E比率和E波减速时间明显降低(P<0.05),缩短QTd。结论氯沙坦能逆转高血压左室肥厚并可显著改善其左室舒张功能,缩短QTd。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高血压病人不同左室构型与心功能的关系。 方法 采用二维、M型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方法测定 15 0例高血压患者 (正常左室构型、向心性肥厚及离心性肥厚患者各 5 0例 )的心脏收缩功能指数 FS及EF、舒张功能指数 E、A、DT、E/ A等。结果 正常左室构型组、向心性肥厚组及离心性肥厚组左室舒张功能均减退。向心性肥厚组左室收缩功能增强 ,而离心性肥厚组左室收缩功能明显下降。 结论 不同的左室构型的心功能变化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与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特点。方法:利用彩超测量冠心病组、高血压组(左室肥厚组及非左室肥厚组)及正常对照组的的二尖瓣血流E峰、A峰、E/A值、等容舒张时间(IVRT)、E峰减速时间(DT)。结果:高血压组左室舒张功能多数表现为左室松弛功能减低,E/A<1,DT及IVRT延长;冠心病组多表现为左室松弛功能减低与顺应性减低的交界期或表现为左室顺应性减低,E/A正常,或A峰减低、DT及IVRT缩短。以上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冠心病及高血压(尚未出现左室肥厚时)均有左室舒张功能异常,但两者表现不同,可通过彩色多普勒在早期测量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培哚普利对高血压左室肥厚(LVH)重塑的阻抑作用。方法将83例患者分为高血压左室肥厚组41例和高血压无左室肥厚组42例,正常对照组为健康查体者40例,高血压患者每天口服培哚普利4~8mg,疗程144周(3年)。于第1周和第144周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结构和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检测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结果(1)在第1周,左室肥厚组和无左室肥厚组比较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均明显增加(P<0.05),无左室肥厚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左室肥厚组和无左室肥厚组比较,左室收缩功能(LVEF、FS、PER)和舒张功能(PFR、13FF)均明显降低,无左室肥厚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第144周,左室肥厚组LVEDd、IVST、LVPWT和第1周比较均明显减低,3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3)第144周,左室肥厚组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与第1周比较有明显增加,3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培哚普利能明显减少心肌肥厚和阻抑左室重塑,随之左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1.
12.
13.
以超声心动图观察32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150(46.7%)例伴左室肥厚(LVH)者的肥厚类型及相应左心功能特点,并与104例健康者对照。结果发现,向心性、不对称性及扩张性肥厚的构成比分别为47.3%、42.0%和10.7%。扩张性肥厚组左室射血分数较低。向心性及不对称性肥厚组左心舒张功能减退且后者的改变较明显。  相似文献   

14.
李颖 《中外医疗》2012,31(22):41-42,44
目的探讨左心憩室和左室室壁瘤的区别。方法对我院心内科就诊的心痛心悸患者632例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心脏造影以及心电图检查。结果 632例患者中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出左心室憩1例、假性室壁瘤1例、真性室壁瘤19例。左心室憩室冠脉造影无狭窄,心脏造影可见尖可见囊状结构,收缩期可完全排空,心电图无心肌梗死表现;左室室壁瘤冠脉造影4例部分血管严重狭窄15例部分血管狭窄,闭塞,心脏造影可见心尖或下壁向外膨出,收缩功能消失,矛盾运动,心电图均有心肌梗死表现。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不但可以直接观察到室壁膨出部位,形态、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血流特征,脉冲多普勒可记录血流频谱,具有无创伤、廉价、操作简便可靠、可重复性操作等特点,是临床对左心室憩室,真、假性室壁瘤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价值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原发性高血压左室向心性构型改变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参数及左室功能情况.方法:利用超声心动图观察10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相对室壁厚度(RWT)将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计算左室功能参数,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应用t检验比较两组间各参数的差异.结果:向心性构型改变组各动态血压监测参数均增加,左室收缩功能(mFs与ob/premFs代表)及舒张功能(E/A比值代表)均降低(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RWT受动态血压的影响,RWT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了心功能的危险分层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情况下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患者心功能变化的差异,分析LBBB对左心室功能产生不利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4月-2009年3月42例住院LBBB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心功能分为心功能代偿组(A组,n=28)和心功能失代偿组(B组,n=14),对比分析病因、常规心脏超声、心肌组织多普勒成像(TDI)及心电图的相关数据.结果 两组LBBB患者基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BBB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BBB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BBB患者TDI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BBB患者心电图指标QR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QRS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BBB患者心功能改变主要取决于原发病和心肌受累程度,心电图QRS离散度及TDI的相关指标对评价LBBB患者左心室及室间不协调运动情况有更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普勒Tei指数评价左室肥厚患者左室整体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左室肥厚患者分为2组:肥厚型心肌病组(A组)20例,高血压左室肥厚组(B组)20例;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C组)。应用多普勒超声测量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血流频谱,计算左室Tei指数;测量并记录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峰和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峰之比(E/A)。M型超声测量并计录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径(LVDd)、左室收缩末径(LVDs)、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并分析Tei指数与左室肥厚患者IVsT的相关性。结果A、B、C 3组左室Tei指数分别为0.70±0.27、0.50±0.12、0.36±0.07,A、B 2组左室Tei指数均较C组明显升高(P均〈0.01),A组左室Tei指数明显高于B组(P〈0.05)。A、B、C 3组IVST值分别为(20.4±4.0)、(12.4±0.8)、(8.7±1.2)mm,B、C 2组IVST均明显低于A组(P〈0.05,P〈0.01),B组IVST明显高于C组(P〈0.05);左室肥厚患者A、B 2组Tei指数与IVST均呈正相关(r=0.42、0.37,P均〈0.05);A、B、C 3组LVDd值分别为(42.7±6.9)、(48.3±4.0)、(46.7±2.9)mm,A、C 2组LVDd均明显低于B组(P均〈0.05);A、B、C 3组EF值分别为68.0±7.1、66.7±6.3、65.3±6.7,3组间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B、C 3组E/A比值分别为1.72±0.37、0.80±0.27、1.28±0.30,B、C 2组E/A均明显低于A组(P均〈0.05)。结论多普勒Tei指数可以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及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左室整体功能,并且与左室肥厚患者IVST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左心室重建术对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结扎14只普通级杂种犬冠状动脉, 建立左心室室壁瘤模型, 取犬正常心肌组织作为正常组;建模评估后将建模成功的犬平均分为2组, 实验组犬通过左心室重建术 (闭式折叠术) 折叠室壁瘤、重建左心室, 对照组犬则只进行开胸手术;6周后, 采集对照组、实验组犬的非手术区心肌组织, 使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已采集的3个组的心肌组织AT1RmRNA、AT2RmRNA含量, 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心肌组织的超微结构.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 实验组和对照组非手术区心肌组织中AT2R mRNA表达显著更高 (P<0.05) , AT1R mRNA的表达显著更低 (P<0.05) , AT2R mRNA/AT1R mRNA比值显著更高 (P<0.05) .相较于对照组, 实验组非手术区心肌组织中AT2R mRNA的表达显著更低 (P<0.05) , AT1R mRNA的表达显著更高 (P<0.05) , AT2R mRNA/AT1R mRNA的比值显著更低 (P<0.05) ;与正常组相比, 实验组和对照组非手术区心肌组织电镜下都有心室重构 (心肌间质内可见胶原蛋白沉着明显, 胶原纤维明显增多) 和心肌损害 (心肌细胞内肌原纤维间隙增大, 细胞质水肿, 线粒体部分嵴断裂) 的超微结构表现;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的非手术区心肌组织电镜下心室重构和心肌损害程度小于对照组.结论 左心室重建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缓左心室重构的发生, 降低心肌组织的损害程度, 有助于预防心室重构的发生及改善心室重构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20.
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VNC)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与遗传相关的心肌病,主要累及左心室,偶累及右心室,形态学上表现为大量突出的肌小梁,心肌外层薄而致密,存在深陷的小梁隐窝和海绵样心内膜。LVNC可孤立存在或与其他先天性心脏畸形并存,具有显著的遗传异质性,遗传学研究呈非单一性遗传特点,其致病基因及突变位点表现多样,无特异性。近年来,基因突变成为LVNC的研究热点,常见的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线粒体遗传。LVNC致病基因的研究有助于揭示LVNC的致病机制,并有利于LVNC的早期诊治及预后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