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20年,我国骨质疏松患者将增至2.866亿人,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人数将达163.82万;到2050年全球骨质疏松症患者人数可达到5.333亿,全球一半以上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将发生在亚洲,每年可能会有超过300万例髋部骨折病例;在所有髋部骨折患者中,估计17%-21%的病人在2年内将经历另一次某种类型的骨折。由此可见,临床上骨质疏松症所引起的髋部骨折及二次骨折发病率很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老年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已于2001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住院病人逐渐增多.根据权威资料显示:2001-2020年我国每年将增加老年人口 596万,增长率为3.28%;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2.48亿,80岁以上者达3067万人;2021-2050年,每年将增加老年人口620万(人口可能为负增长),2050年老年人将达4亿,占总人口的30%,80岁以上者将有9448万,占老年人的21.8%.2023年老年人口预计与<14岁的少儿人口相等,为2.7亿.2051年老年人达峰值4.37亿,为少儿人口的2倍.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组织微结构退化和骨量减少为特怔的代谢性骨病,可致骨骼脆性增加和骨折发生率升高m。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美国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为18.6%121,而我国为15.7%[3],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女性为20.7%,男性为14.4%|31。到2050年我国为此每年花费约I 745亿元141。随着人口老龄化进展,骨质疏松症及其相关的骨折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性骨折后预防再骨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骨骼退行性疾病——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将急剧增加,预计到2020年,每两个50岁以上的美国人中就会有一个可能患有骨质疏松症或是成为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骨质疏松症所产生的最大问题就是骨折,但骨质疏松症又常常是直到骨折才被发现的静悄悄的流行病。在美国每年约有150万人因骨骼疾病而发生骨折,骨质疏松则是导致骨折最常见的原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特别是绝经后妇女,大约每10个50岁以上的白人女性就有4个可能会发生桡骨远端骨折、椎体骨折及髋部(股骨近端)骨折。将来随着人的寿命增长,所有各种骨折发生率还会提高。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住院治疗费用(2000-2006年)统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良  钟伟  李宁 《实用骨科杂志》2009,15(5):321-324
目的通过该统计资料了解我院近7年来用于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费用的增长情况,充实我国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方面的资料。方法收集2000-2006年间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50岁以上绝经后女性骨折患者(主要诊断为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住院资料.包括病例数量、患者年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对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后.2000-2006年间.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共收治50岁以上绝经后女性股骨颈骨折患者679例,平均每年97例,人均住院天数为17.9d,年人均治疗费用为24873.2元,平均每年递增6.14%;50岁以上绝经后女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11例.平均每年44.4例。人均住院天数为18d,年人均治疗费用20477.2元。平均每年递增11.9%。结论2000-2006年期间,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治疗的50岁以上绝经后女性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年平均治疗费用约为334.6万元(总费用为2342万元).费用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由国际绝经协会(InternationalMenopauseSociety,IMS)组织的第九届国际绝经会议于1999年10月17~21日在日本横滨召开,来自4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世界卫生组织(WHO)官员在大会上报告提出,全世界老龄人口正迅速增加,1998年为5.8亿,预计到2050年将增至20亿,由总人口比的20%增至35%,届时每3个人中就有1人超过60岁。因此,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妇女因绝经带来的问题已是全球化和多学科化的课题之一。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及其引起的骨折,严重影响绝经后妇女的生活质量,也增加老年妇女的死亡率,因此已受到世人重视。此次会议有关…  相似文献   

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8):604-604
根据一份研究报告,美国目前约有1000万名50岁以上的人群患有骨质疏松症。另有3400万人为骨质疏松的高危群体,每年约有150万人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骨质疏松症与其他骨疾病(如paget病和成骨不全)均可引致身体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不断下降,直到生活不能自理,丧失行走、站立或穿衣能力,乃至过早死亡?另有研究报道约有20%的老年居民在发生髋部骨折1年之内死亡;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和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病。随着人口寿命的延长和老年型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受到骨质疏松症的威胁。据报道到2000年,我国将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1.3亿人,其中约8000多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所以骨质疏松症已成为我国的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同样也是我们基层医疗单位所面临的重要的医学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随机对北京市区20-94岁人群中1333人进行了不同部位的双能X线骨密度(BMD)的调查,其中女性740人。男性593人,按10岁为一年龄组,将其分为8组,结果显示:腰椎骨峰值女性见于30~39岁,男性见于20~29岁,股骨上端(Neck、Ward’s、Troch)骨峰值男、女均见于20~29岁。BMD累积丢失率女性较男性高,无论男、女股骨上端高于腰椎,股骨上端三个部位中又以Ward’s为著。女性50岁以后可见骨量丢失加速,男性呈缓慢丢失。以同性别、同部位峰值BMD减低两个标准差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标准、骨质疏松症患病率49岁以前无论男性或女性均在10%以内,50岁以后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以累积丢失率最高的部位统计,50岁以上女性约为30~40%,男性20%~30%,60岁以上女性约为60~70%,男性25~35%;70岁以上女性达80~90%,男性48~56%;80岁以上女性达85~100%,男性达50~65%。股骨上端各部位骨质疏松症检出率明显高于腰椎。提示:骨质疏松的研究重点在女性,但对男性也不容忽视;股骨上端各部位BMD检测敏感性高于腰椎,对腰椎BMD正常,但有明显骨质增生者应参考股骨上端BMD方能作出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10.
据近日在沪启动的"银丝带--中国女性骨质疏松关爱计划"活动透露,在中国50岁以上人群中,有骨质疏松症患者超过6900万;据预测,这个数字将在2020年超过2.86亿.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口状况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和发生率   总被引:141,自引:27,他引:114  
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约占世界人口的1/5。2000年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00年全国总人口为129533万人,其中65岁以上人口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6.96%。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与结构对于骨矿研究和骨质疏松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参考世界卫生组织1994年提出的高加索女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和日本骨代谢学会制定的日本人群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根据我国近5年来大量DEXA测量的结果,得出如下中国人群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以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的股骨颈、正位腰椎L2-4的平均骨密度值和上世纪80年代末4万人群用SPA测前臂中远端1/3的结果为依据,凡其骨密度值与当地同性别的峰值骨密度相比,减少1%-12%为基本正常,减少13%-24%为骨量减少,减少>25%为骨质疏松,其中>37%为严重骨质疏松。又结合2000年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预测原发性骨质疏松约为880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6.97%。60岁以上的女性将患有 绝经后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75岁以上的男性将患老年性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在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骨质疏松症总患病率达15.7%,预计到2020年,我国骨质疏松和低骨量患者将增加至2.8亿,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影响我国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消化系统疾病并发骨质疏松症,其发生机制较复杂,目前仍未彻底阐明,常常并发骨质疏松症的消化系统疾病有胃切除术后、慢性肝脏疾病、炎症性肠病等。研究发现,消化系统疾病伴随着肠道菌群的失调,而肠道菌群与骨质疏松症从发病、发展及治疗等方面关系密切,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衡与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紧密相关,因此,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全身性骨代谢疾病,其与肠道菌群失衡之间的关系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从肠道菌群的视角探讨消化系统疾病并发骨质疏松症的机制,对于开拓该类合并症的防治思路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费用2000—2004年统计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该统计来了解我院2000-2004年用于与骨质疏松症有关的骨折治疗费用情况,充实与骨质疏松症有关骨折治疗费用的我国资料.方法 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骨科患者2000-2004年5年中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骨折的55岁以上女患者的住院天数、治疗费用进行统计.结果 2000-2004年5年中,股骨颈骨折患者261例,平均每年52例,平均住院天数为22 d,平均每人每年所需治疗费用11 967元,人均费用每年递增6.51%;股骨粗隆骨折156例,平均每年31例,平均住院天数为21 d,平均每人每年所需治疗费用11 363元,人均费用每年递增20.32%.结论 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0-2004年单是因2种骨折而住院的女患者,其治疗费用就将近490万元,平均每年约为98万元左右,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微细结构受损及骨强度降低,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好发于绝经后的妇女及老年人.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相关骨折发病率将逐年增加.2002年至2006年北京地区50岁以上人群中女性髋部骨折发生率增加约58%,男性髋部骨折发生率增加约49%[1].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愈合缓慢,治疗此类骨折还需抗骨质疏松治疗.抗骨质疏松药物通过抑制骨吸收或促进骨形成干扰骨组织的代谢.骨折愈合是骨折后骨组织的自我修复过程,也是骨代谢的一种表现形式.使用干扰骨代谢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对骨折愈合有何影响,目前文献报道不多,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陈妍妍  陈勇飞  廖晖  熊伟  陈安民 《骨科》2016,7(1):63-64
伴随着我国快速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并有扩展到青年人群的趋势[1]。2014年10月20日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日的调查显示,全世界50岁以上的女性有1/3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50岁以上的男性有1/5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而中国1.2亿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骨质疏松患者有8700万人,约占72.5%[2]。早期诊断防治是防止骨质疏松症导致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方法,而骨密度或骨矿物质含量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指标。同时,响应国家卫计委正在推广的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力争2015年底前实现县域内就诊率90%左右的工作目标[3],如何结合基层医院的实际情况,选择简易、价廉、易普及的骨密度检测方法对于防控骨质疏松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万方数据与清华CHKD数据库检索,国内已发表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文献进行分析,了解中国大陆地区以-2SD为诊断标准的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方法在两个数据库检索文献,以"骨质疏松"和"发病率"为主题词,带有各年龄段的男女样本量、测量部位、骨密度值、骨密度检测设备及型号、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等文献。摘录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为T值小于-2SD的文献。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我国骨质疏松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112篇全文文献,其中14篇文献符合要求,有9篇文献为测量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男性样本量为10011例,女性为12943例;40岁-49岁年龄段,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为7.75%±6.38%,男性为4.0%±2.90%,50岁-59岁年龄段,女性28.0%±15.72%,男性为15.73%±9.49%;60岁-69岁年龄段:女性为52.67%±10.76%。男性为30.55%±10.79%。70岁-79岁年龄段:女性为79.45%±9.53%。男性为43.46%±7.30%。80岁以上年龄段:女性为89.55%±1.04%。男性66.19%±17.56%。结论中国大陆地区男性在各年龄段发病率均低于同年龄段女性发病率,并随年龄患病率逐渐增多,男性与女性的每10年骨质疏松症增长率分别约为15%和20%;4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为24.62%(约25%),约1.4亿患病人群。  相似文献   

17.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 据统计2019年世界范围内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将达到7亿人, 其中我国已成为全球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1]。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65岁老年人口达1.9亿, 占总人口的13.5%。根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 2035到2050年将是人口老龄化的高峰阶段, 据估计2050年≥65岁老年人口将达3.8亿, 占总人口近30%[2]。随着老龄化的日趋严重, 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的发病率逐年升高。2015年, 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公布, 6个欧洲国家女性和男性的骨质疏松患病率已经分别达到22%和7%, 而在发展中国家, 如中国, 2018年的骨质疏松患病率已经高达24%, 而65岁以上老年人群的患病率已经超过60%[3-4]。  相似文献   

18.
骨质疏松症骨的组织结构和力学特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黄公怡 《中华骨科杂志》2004,24(11):687-690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达到1.3亿,约占人口总数的10%。对五大行政区40岁以上汉族人群5602例抽样调查结果显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2.4%(男性8.5%,女性15.7%),估计全球约有2亿人患骨质疏松症。目前,骨质疏松症在全球最常见的疾病中排第六位。  相似文献   

19.
超声骨密度检测8000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筛查出的骨质疏松症者及低骨量者,分析其年龄、性别与低骨量和骨质疏松症发生率的关系。方法使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对信阳市中心医院各科医师推荐的8000例门诊患者的右胫骨中段进行超声定量检查分析。结果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为女28.83%(50岁以上40.53%,60岁以上65.71%,70岁以上85.7%),男19.31%(50岁以上29.03%,60岁以上55.78%)。女性与男性之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3.2、4.5,P〈0.01);50岁以后的女性,骨超声传导速率随年龄增高而下降。结论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与增龄有关,年龄越大,骨质疏松症发生率越高。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低骨量者明显高于骨质疏松者。  相似文献   

20.
<正>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08年中国糖尿病和代谢疾病研究(China national diabetes and metabolic disorders study)报告,我国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总体患病率为9.7%,其中男性10.6%,女性8.8%。由此推算我国DM患病总人数达9240万,位居世界第一。DM前期的患病率高达15.5%,估算人数约为1.5亿。而且D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