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非均匀人体辐照模型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Zhu Y  Guo Y 《中华医学杂志》1999,79(7):502-504
目的 研究各种放射照射条件下人体内剂量分布及剂理学参数的特点。方法 考虑各种参数在计算中的影响后,用组织-空气比方法计算得出人体内的剂量分布,进而计算出各剂量学参数,并利用组织等效仿真人体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 人体内剂量分布越均匀,干细胞剂量与平均剂理直接近;干细胞剂理可大于平均剂量;全身干细胞剂理计算值与实验值之差小于5%。理论 所用计算方法与程度是可靠的。该计算程序已在实际事故处理中得到了  相似文献   

3.
榄香烯对淋巴细胞辐射抗生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榄香烯对淋巴细胞的辐射抗性效应。方法 采用人外周血体外培养法,应用^3H-TdR(^3H-胸腺嘧啶核苷)和^14C-UR(^14C-尿嘧啶核苷)作掺入实验。分别用0.5、1、2Gy^60Coγ射线照射样品,榄香烯药物剂量为每0.1ml血液0.25μl、0.5μl、1μl、2μl。结果表明:0.5Gy和1Gy照射,药物剂量0.5μl和1μl榄香烯显著提高淋巴细胞DNA的辐射抗性(P<0.05和P<0.01),而0.25μl和2μl效应不显著(P>0.05)。榄香烯同样表现出对0.5Gy和1Gy照射的淋巴细胞RNA的保护作用(P<0.01)。未见榄香烯对离体淋巴细胞显著的毒性作用和免疫增强效应(P>0.05)。结论 榄香烯对淋巴细胞DNA和RNA合成有一定辐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人类生活的公共环境中电离辐射危害的监测和防护是有关国际组织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我国在辐射环境监测理论研究和现场实践方面已经有较好的基础.随着国家环保部门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和检查、监督力度的加强,参与环境监测工作的单位和人员越来越多.但是,有关辐射环境监测的一些概念却因为不同标准的不同表述而造成了理解上的不一致,对实施监测工作有一定影响.2001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对该领域的有关概念进行了新的定义,列举了适用于不同类型环境的监测方案,提出了辐射环境监测的标准分析方法.这既是经验总结,也标志着我国环境监测工作将有新的起点.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学习<规范>及有关标准,有些收获,愿与读者讨论,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5.
CT剂量表征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临床上对于CT剂量表征量的用法和解释有很多分歧,存在着患者剂量表征量使用不规范;与其他放射学检查做剂量对比时,无可比性等问题.本文就CTDI及其引申量的定义和使用等问题加以讨论,并提出统一测量方法,标准化剂量表征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为合理掌握一次性医疗用品辐射灭菌技术、提高医疗用品的灭菌水平提供科学依据。万法:以无纺布为原料制作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利用^60Co-γ射线辐照灭菌,经微生物学、拉伸强度和色差测试分析和检验,确定适宜的辐射灭菌剂量。结果:试验表明^60Co-γ射线灭菌与环境温度无关,适宜于任何材料制造的医疗用品,贮藏期一年以上。结论:通过试验碍出,无纺布制作的医疗用品,辐射灭菌剂量控制在10~12kGy范围内,完全可以达到灭菌要求。  相似文献   

7.
8.
小剂量多次照射大鼠放射性肺损伤模型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小剂量多次照射大鼠放射性肺损伤模型的科学性及实用性。方法:12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大剂量一次照射组、小剂量多次照射组(每组40只),分别采用不同方法进行照射,于实验开始第3周、第5周、第8周、第12周、第26周时每组随机选取各8只大鼠处死取材,行HE染色观察各大鼠肺脏组织学变化;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IL-6、bFGF的表达。结果:两组受照射大鼠均出现典型放射性肺炎及肺纤维化表现,细胞因子在两组大鼠中出现一致性改变。结论:小剂量多次照射所造成的大鼠放射性肺损伤模型死亡率低,病变形成完整、稳定,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9.
低水平电离辐射效应,这是与高剂量辐射有害效应不相干的效应。重点介绍:①小剂量辐射与免疫功能;②小剂量辐射与肿瘤;③小剂量辐射与染色体和DNA 等低剂量辐射兴奋效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低剂量X射线对荷瘤小鼠局部大剂量照射抑瘤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低剂量全身照射对局部肿瘤大剂量照射抑瘤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昆明系小鼠皮下接种S180腹水肉瘤细胞为实验瘤模型;荷瘤小鼠局部10Gy或2.5Gy×4次X射线照射前12h或24h接受50,75,100和150mGy全身照射,观察局部照后21d的肿瘤生长百分数。结果:50,75和100mGy全身照射可明显增强局部肿瘤大剂量照射的抑瘤效果;局部照前12h比24h接受低剂量照射的增强效应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榄香烯对淋巴细胞辐射抗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榄香烯对淋巴细胞的辐射抗性效应。方法 采用人外周血体外培养法 ,应用3 H -TdR(3 H-胸腺嘧啶核苷 )和14 C -UR(14 C -尿嘧啶核苷 )作掺入实验。分别用 0 .5、1、2Gy 60 Coγ射线照射样品 ,榄香烯药物剂量为每 0 .1ml血液 0 .2 5 μl、0 .5 μl、1μl、2 μl。结果表明 :0 .5Gy和 1Gy照射 ,药物剂量 0 .5 μl和 1μl榄香烯显著提高淋巴细胞DNA的辐射抗性 (P <0 .0 5和P <0 .0 1) ,而 0 .2 5 μl和 2 μl效应不显著 (P >0 .0 5 )。榄香烯同样表现出对 0 .5Gy和 1Gy照射的淋巴细胞RNA的保护作用 (P <0 .0 1)。未见榄香烯对离体淋巴细胞显著的毒性作用和免疫增强效应 (P >0 .0 5 )。结论 榄香烯对淋巴细胞DNA和RNA合成有一定辐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监测回旋加速器周围环境辐射剂量水平,评价其对环境、公众及相关工作人员的辐射安全性。方法:根据污染因子分析,用专用的辐射剂量监测仪器对回旋加速器开机状态下,机房外围环境进行γ、中子辐射剂量率监测。结果:在开机状态下回旋加速器机房门外周围环境γ辐射剂量率为(27~53) ×10-8Gy/h,中子辐射剂量为(0.009~0.019)uSv/h。结论:回旋加速器在开机状态下,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辐射影响,工作人员受到的年辐射剂量也远小于国家规定的个人年辐射剂量限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源性褪黑素(MLT)对电离辐射所致小鼠胸腺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通过腹腔注射方式给予昆明系小鼠外源性MLT,分别建立单次给药和连续给药两种动物模型。对于单次给药动物模型,腹腔注射不同浓度MLT后60 min给予1 Gy X射线全身照射,12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和荧光分光光度法分别检测胸腺细胞凋亡小体百分率和DNA裂解率的变化;对于连续给药动物模型,连续1周腹腔注射不同浓度MLT后给予1 Gy X射线全身照射,24 h后检测胸腺细胞数量及3H-TdR掺入率的变化。 结果:单次给药动物模型,小鼠受1 Gy X射线全身照射后12 h,胸腺细胞数显著低于假照组(P<0.001),凋亡小体百分率和DNA裂解率显著高于假照组(P<0.001)。照射前预先给予外源性MLT,与0 mg•kg-1 MLT组(单纯照射组)比较,胸腺细胞数增多,以0.5 mg•kg-1 MLT组增多最明显(P<0.01);凋亡小体百分率和DNA裂解率降低,在0.1~2.5 mg•kg-1 MLT浓度范围内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01)。连续给药动物模型,小鼠受1 Gy X射线全身照射后24 h,胸腺细胞数及3H-TdR掺入率均显著低于假照组(P<0.001)。照射前预先给予外源性MLT,与单纯照射组相比,胸腺细胞数和3H-TdR掺入率均显著增多,前者在0.01~0.10 mg•kg-1 MLT浓度范围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后者在0.1~1.0 mg•kg-1 MLT浓度范围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结论:照射前预先给予外源性MLT可减轻电离辐射所致小鼠胸腺细胞损伤,对小鼠免疫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辐照花生仁的保藏效果。经~(60)Coγ射线0.2kGy照射,即可达到保藏目的;0.2、0.1kGy的辐照花生仁,在不同的保藏期,其蛋白质、脂肪及17种主要氨基酸与对照组花生仁均无明显差别。90天动物喂养及致畸、致突变试验证明,对实验动物均无不良影响,人体食用试验表明,体重、血液指标、生化指标及致突变指标等均属正常,无不良反应,对辐照前后的花生仁,作了砷、汞、六六六、滴滴涕、黄曲霉毒素及放射性物质测定,并参照原粮、食用植物油等卫生指标,制定了《辐照花生仁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15.
常用建筑材料中辐射水平与剂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石材作为一种内装饰材料已为公众所接受,但这些石材(尤其是大理石、花岗岩)的普及引起了室内外照射剂量及氡浓度的增加。本工作对上海常用建材和建材原料中放射性核素及居室氡浓度进行监测分析,评价其对居民辐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社会的发展一日千里,电子世界的发展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方便快捷。本文就X线的电磁波辐射谈一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T腰椎低剂量(200mAs)扫描的限度.方法 随机选取50例腰椎CT检查的患者,登记身高、体重后,全部采用低剂量(200mAs)螺旋扫描,扫描范围L3~L5,其它扫描参数不变.扫描的图像经两位有经验的高年资主治医师评判能否用于诊断,实行一票否决.结果 按照亚洲地区体重指数标准,正常体重指数的图像86个,可用于诊断;过轻体重指数的图像8个,可用于诊断;过重体重指数的图像6个,不能用于诊断.结论 CT腰椎低剂量扫描图像的好坏与体重指数有直接的对应关系,体重指数为"正常、过轻"的图像可以用于诊断,体重指数"过重"的不能用于诊断,CT腰椎低剂量扫描不适合"过重"指数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名义加速电压(MV);80%剂量深度d80;辐射质指数TPR20,10和D20/D10;10cm深度的百分深度剂量PDD(10)和"纯光子束”10cm深度的百分深度剂量PDD(10)x等高能X线辐射质确定方法的比较和分析,根据它们的优缺点,认为使用T PR20,10来确定辐射质是目前的最好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X射线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转录因子NF-κB的影响。方法: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化分析法得到电泳带,用Phosphor Imager扫描仪分析数据。 结果: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NF-κB异源二聚体p65/50的DNA结合活性与假照组相比有所增强,在0.100 Gy处出现峰值,然后逐渐回降,到6.000 Gy时再一次升高;但同源二聚体p50/50的DNA结合活性无明显变化。 结论:高、低剂量X射线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转录因子NF-κB的DNA结合活性增强以异源二聚体p65/50增强为主。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不同溶剂中的醋酸乙烯酯在硅橡胶上的辐射接技状况及接枝后硅橡胶表面结构情况.结果表明:(1)在硅橡胶-乙酸乙酯-醋酸乙烯酯体系中,接枝有自加速效应;(2)适量加入对苯二酚,接枝诱导期延长,接枝速率下降,凝胶效应消失,辐射接技经验关联式为RP=0.27×[D](-0.560)×[I](0.490)×[C](0.920),接核反应为扩散控制反应;(3)不同的溶剂对硅橡胶接枝有不同的影响,如甲醇发生敏化作用,提高接枝速率,而苯发生惰化作用,降低接枝速率;(4)在合适的甲醇和苯配比时,接枝反应几乎恒速进行,用扫描电镜(SEM)观察断面,接枝区比较均一,出现微相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