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接受椎体成形手术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高黏度骨水泥,对照组应用普通骨水泥。比较2组术后第1天、1个月及6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和疼痛评分(VAS)、脊柱评分(ODI);统计2组骨水泥渗透率。结果 (1)治疗前2组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和VAS评分、ODI脊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第1天、1个月及6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ODI脊柱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第1天观察组的V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个月及6个月2组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骨水泥渗透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2组邻近椎体压缩性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黏度骨水泥和普通水泥应用于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有可靠效果,但前者能快速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且骨水泥渗漏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单侧与双侧穿刺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2016年收治的160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侧组和双侧组,各80例。分别行单侧PVP和双侧PVP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单侧组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明显短于双侧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明显小于双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椎体后凸Cobb角、椎体高度压缩率、ODI及VAS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椎体后凸Cobb角、椎体高度压缩率、ODI及VAS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术后3个月及之前,两组间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个月及之后,双侧组病患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单侧组(P0.05)。结论经单侧与双侧穿刺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均具有显著疗效,但单侧PVP具有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X线暴露时间短、手术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0):1836-1840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范围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确诊为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并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参照术后X线片或CT重建判断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A组:骨水泥没有弥散于骨折线区域;B组:骨水泥仅弥散于骨折线区域;C组:骨水泥弥散于整个椎体。记录术前、术后第3 d、术后3、6个月时的疼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对3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疼痛程度及个人生活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中骨水泥注射量为3.5~6.0 ml,平均(4.7±0.8)ml。3组患者术后疼痛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术后第3 d,第3、6个月VAS评分及ODI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C组患者术后3 d VAS评分及ODI分别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B、C组患者术后第3 d VAS评分及OD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3、6个月VAS评分及ODI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患者术后即时疗效较A组明显,随访3个月后3组患者疗效差异不明显。[结论]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在疼痛及生活质量上均有明显改善,椎体内骨水泥是否弥散于骨折线区域可能是影响椎体成形术疗效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高粘度与低粘度骨水泥材料在经皮椎体形成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OVCF)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骨外科2014-01-2015-01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高粘度骨水泥,对照组给予低粘度水泥,分别进行PVP手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天、1个月、3个月、半年、末次随访时的后凸Cobb角、VAS评分、ODI评分、SF-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骨水泥渗漏率分别为18.0%和30.0%,观察组渗漏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椎体高度较术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骨水泥行椎体成形术在治疗OVCF方面具有相似的疗效,高粘度骨水泥材料在骨水泥渗漏等发生率方面有显著改善,有效提高了椎体形成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4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实验组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Cobb's角和ODI评分均显著小于术前(P〈0.05),实验组术后6个月VAS 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3 d和术后6个月的Cobb's角和ODI评分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骨水泥渗漏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可以作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椎体裂隙征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行PVP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96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椎体裂隙征分为裂隙组32例和无裂隙组6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伤椎前缘相对高度、伤椎矢状面Cobb角以及术中骨水泥注入量、分布形态和渗漏情况。结果治疗1月后,无裂隙组和裂隙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8.4%和90.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ODI评分明显下降,Cobb角及伤椎前缘相对高度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组间VAS、ODI、Cobb角及伤椎前缘相对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裂隙组患者术中骨水泥注入量明显少于裂隙组(P0.05);术中骨水泥弥散不佳仅1例,明显少于裂隙组5例(P0.05);术中骨水泥渗漏仅2例,明显少于裂隙组6例(P0.05)。结论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时,无论伤椎内是否存在裂隙,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而椎体裂隙征的存在会增加骨水泥注入量,出现骨水泥弥散不佳及骨水泥渗漏发生率较高等问题。因此,术中应尽量使骨水泥填满裂隙,结合抗骨质疏松治疗,同时避免骨水泥椎管内渗漏,预防畸形矫正丢失及术后再骨折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高粘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自2012-02—2016-04诊治的10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PKP治疗者50例(PKP组),行高粘度骨水泥PVP治疗者50例(PVP组)。比较2组术后VAS评分、ODI指数、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值、伤椎前缘高度恢复比值,以及骨水泥渗漏率。结果 2组术后VAS评分、ODI指数、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值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术后3 d、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值低于PVP组,伤椎前缘高度恢复比值高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于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高粘度骨水泥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功能障碍程度,PKP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效果更优,而高粘度PVP骨水泥渗漏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9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PVP组(34例)和PKP组(35例),记录手术时间、放射暴露次数、治疗费用、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疼痛VAS评分、ODI、后凸Cobb角、椎体高度。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PKP组手术时间、放射暴露次数、治疗费用均多于PVP组(P0.05,P0.01)。术后PVP和PKP组的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P0.01);术后Cobb角、椎体高度PKP组优于PVP组(P0.05)。PKP组的骨水泥渗漏率低于PVP组(P0.001)。结论PVP及PKP均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PKP恢复椎体高度及矫正后凸畸形效果较好,骨水泥渗漏风险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应用高/低黏度骨水泥对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OF)患者疼痛缓解、脊柱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 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脊柱OF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每组50例,一组PKP术中注入高黏度骨水泥(H组),另一组PKP术中注入低黏度骨水泥(L组)。记录并比较2组单椎体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渗漏率,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椎体前缘高度、前凸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 2组单椎体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H组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低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均无骨水泥肺栓塞、邻近椎体骨折等并发症发生。2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椎体前缘高度、前凸Cobb角、VAS评分及ODI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且H组改善程度均优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低黏度骨水泥相比,PKP术中应用高黏度骨水泥治疗椎体OF的疗效更确切,可有效恢复椎体生理结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及脊柱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2):2017-2021
[目的]比较三种骨水泥灌注方式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手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分次灌注组、直接灌注组和球囊扩张组,每组40例。比较三组患者VAS和ODI评分,行影像检查,测量Cobb's角,记录骨水泥块的类型以及伤椎再骨折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均顺利手术,随访12个月以上。三组患者术后VAS和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随时间推移进一步降低,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分次灌注组VAS和ODI评分最低,显著低于直接灌注组和球囊扩张组(P0.05)。影像评估方面,分次灌注组以混合型为主,直接灌注组以团块型和混合型为主,球囊扩张组以团块型为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局部Cobb角均较术前减小,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时,分次灌注组Cobb角最小,显著小于直接灌注组和球囊扩张组(P0.05)。至末次随访时,分次灌注组未发生伤椎再骨折,而直接灌注组有3例,球囊扩张组有1例发生伤椎再骨折,其骨水泥形态类型均为团块型。[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分次灌注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确切,发生伤椎再骨折的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疗效观察及近、中期预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79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术式不同分组,对照组39例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40例给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疼痛(VAS)评分及手术前后伤椎Cobb角、椎体压缩率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3个月及12个月两组ODI、VAS评分均低于术前,观察组术后3个月伤椎Cobb角及椎体压缩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1/40),低于对照组20.51%(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效果较佳,可矫正畸形,促进椎体高度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与传统骨水泥单次灌注技术比较,评估两次骨水泥灌注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burst fracture,OVBF)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56例无神经脊髓症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的患者,其中30例患者术中采用两次骨水泥灌注(两次组),其余26例患者采用传统的骨水泥单次灌注(单次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记录两组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伤椎前缘高度比、椎体后凸角和随访过程中的并发症。[结果]两次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与单次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次组的骨水泥注入量多于单次组(P0.05),而骨水泥渗漏率低于单次组(P0.05)。术后随访12~28个月,平均18.53个月。两组患者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VAS、ODI、椎体后凸角均低于术前(P0.05);而伤椎前缘高度比显著高于术前(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VAS、ODI均低于术后1 d(P0.05);但伤椎前缘高度比、椎体后凸角较术后1 d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间术后1 d、末次随访时的各个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过程中无椎体再发骨折等并发症。[结论]PKP分次调制灌注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能有效地降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Schanz钉系统经皮复位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以相同的标准选取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73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椎体后凸成形(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组以及经皮Schanz钉辅助复位结合后凸成形组(辅助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灌注量、椎体高度等数据,以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术后患者进行评分及比较。结果辅助组患者手术时间较长(P0.05),但椎体内可灌注更多的骨水泥并能更好的恢复椎体高度(P0.05),伤椎再骨折少(P0.05),术后1年VAS、ODI评分明显优于PKP组(P0.05)。结论经皮Schanz钉复位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创伤小、临床效果确切,可较大程度上恢复椎体高度和维护力学稳定性,显著改善预后,对治疗塌陷较为严重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郑先念  张觅  谭俊峰  孙凯  刘洋  陈方舟 《骨科》2017,8(4):297-301
目的 比较采用高黏度骨水泥和低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11月我科治疗的8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的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所用不同黏度骨水泥分组:采用低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的病人43例(低黏度组);采用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的病人40例(高黏度组).记录单个椎体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两组进行术前及术后1 d、术后3个月疼痛及功能进行评价.通过X线检查对术前、术后椎体各部进行测量,统计椎体高度变化.结果 83例病人术后均得到3个月随访.两组术前VAS评分和骨折压缩率上无差异.高黏度组的手术时间较低黏度组明显缩短(t=22.32,P=0.000).术后1 d、术后3个月,两组组内VAS评分、ODI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0.000),但术后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均P>0.05).高黏度组骨水泥渗漏率较低黏度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4).椎体成形术后高黏度组椎体高度恢复优于低黏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椎体成形术中使用不同类型的骨水泥均能有效地缓解病人疼痛,改善生活质量.与低黏度骨水泥相比,高黏度骨水泥有着较低的骨水泥渗漏率,同时缩短了手术时间和降低了术中放射性的暴露.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弥散分布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在本院行椎体成形术的80例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骨水泥在伤椎椎体中的弥散体积比,结合骨水泥在正侧位片上的弥散状态,分为1级组(<25%,n=36),2级组(25%~50%,n=24)和3级组(50%~75%,n=20)。比较三组患者术前、术后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伤椎后凸角、伤椎前柱高度变化、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 VAS)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三组术后、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VAS、 ODI均有所改善(P<0.05);三组术后、术后6个月伤椎椎体后凸角均比术前减小(P<0.05),且2级组和3级组术后、术后6个月小于同期1级组(P<0.05),但2级组和3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术后、术后6个月椎体前柱均比术前增高(P<0.05),且2级组和3级组术后、术后6个月椎体前柱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20例采用单侧椎弓根穿刺注射,6例采用双侧椎弓根穿刺注射。术后比较VAS及ODI变化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穿刺成功,单个椎体注射骨水泥量为3.0~4.5 mL(平均3.2 mL),全部病例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3.5个月。椎体高度和后凸畸形无明显恢复。术后VAS评分和ODI明显改善。结论 PV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其缓解疼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不同黏度骨水泥对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8年5月~2020年10月收治的OVCF病人6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28例)与实验组(32例)。对照组病人在PKP术中注入低黏度骨水泥,实验组病人在PKP术中注入高黏度骨水泥。统计围术期相关指标,并比较两组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两组病人术前与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Cobb角变化,计算椎体高度恢复率及后凸矫正率。随访3个月,比较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 60例病人均手术成功,手术时间平均(28.25±5.24)分钟,骨水泥用量平均(2.58±0.35)ml,实验组骨水泥总渗漏率较对照组低(P0.05),所有病人术中均无神经损伤;术后7天及术后3个月椎体前缘压缩高度及后凸Cobb角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7天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椎体高度恢复率及后凸矫正率较对照组高(P0.05);术后7天两组VAS、ODI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组间VAS及ODI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SF-36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OVCF病人PKP术中使用高黏度与低黏度骨水泥均疗效显著,二者对疼痛及腰椎功能改善作用相当,高黏度骨水泥可更好地恢复及矫正椎体结构,且水泥渗漏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双侧与单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伴后壁破损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6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8例无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无脊髓神经损伤症状的伴后壁破损的OVCF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A组(行双侧椎弓根穿刺入路PKP治疗,36例)和B组(行单侧椎弓根旁穿刺入路PKP治疗,3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椎分布、受伤至手术时间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椎体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术前、术后1 d及术后6个月,采用VAS评分和ODI评分评价疗效;于侧位X线片上测量伤椎椎体高度,计算术后1 d伤椎椎体恢复高度及术后6个月丢失高度;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均显著少于A组(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35个月,平均18个月。术中A组发生骨水泥渗漏2例(5.56%),B组9例(28.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8,P=0.028),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骨水泥不良反应、医源性脊髓神经损伤、穿刺口感染等并发症。随访期间A组发生相邻椎体骨折3例(8.3%),B组2例(6.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7,P=0.869)。两组术后1 d及6个月伤椎椎体高度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两组术后1 d伤椎椎体高度及伤椎椎体恢复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B组伤椎椎体高度显著低于A组,伤椎椎体丢失高度显著大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及6个月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1 d及6个月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和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与单侧入路PKP治疗伴后壁破损的OVCF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前者骨水泥渗漏率更低,且近中期随访椎体高度丢失更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填充网袋灌注骨水泥技术治疗合并椎体裂隙征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3—2015-04采用骨填充网袋灌注骨水泥技术治疗的26例(33椎)合并椎体裂隙征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比较术前、术后3 d、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指数、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中部高度比值。结果 2例(3椎)出现骨水泥渗漏,2个椎体为椎间盘渗漏,1个为椎体前方渗漏,骨水泥渗漏率为9.09%。本组获得平均26.7(11~49)个月随访。术后3 d、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指数、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中部高度比值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 d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骨填充网袋灌注骨水泥技术治疗合并椎体裂隙征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部分恢复骨折椎体高度,矫正骨折后凸畸形,且骨水泥渗漏率较低,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两种骨水泥应用于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成形术的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本科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59例,分为A、B两组。A组为PMMA组,B组为Confidence高粘度骨水泥组。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ODI评分进行疼痛疗效评价,测量对照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所有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术后24 h内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A、B两组患者手术后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VAS评分、ODI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有改善(P0.05),手术前后差值组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nfidence高粘度骨水泥用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可以获得与PMMA相近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