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接受椎体成形手术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高黏度骨水泥,对照组应用普通骨水泥。比较2组术后第1天、1个月及6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和疼痛评分(VAS)、脊柱评分(ODI);统计2组骨水泥渗透率。结果 (1)治疗前2组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和VAS评分、ODI脊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第1天、1个月及6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ODI脊柱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第1天观察组的V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个月及6个月2组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骨水泥渗透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2组邻近椎体压缩性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黏度骨水泥和普通水泥应用于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有可靠效果,但前者能快速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且骨水泥渗漏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术后VAS及ODI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2—2019-03间遂平县仁安医院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64例OVCF患者,随机将其分为2组,每组32例。对照组术中应用低黏度骨水泥,观察组术中注入高黏度骨水泥。比较分析不同黏度骨水泥的临床效果。结果(1)观察组术后第1天的骨水泥渗漏率及术后3个月的VAS、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高黏度骨水泥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OVCF,骨水泥渗漏率低,有利于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和改善脊柱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burst fracture,OVBF)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5年1月~2017年12月58例OVBF,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组22例,PKP组36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骨水泥灌注量、骨水泥渗漏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凸Cobb角。结果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组手术时间和骨水泥注入量与PKP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组骨水泥渗漏2例(9.1%),明显少于PKP组骨水泥渗漏14例(38.9%)(χ^2=4.670,P=0.031),均无神经脊髓症。58例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4.4月。2组间VAS评分、ODI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组间和时间无交互作用(P>0.05)。2组患者术后1 d、末次随访VAS评分、ODI均明显小于术前(P均=0.000),且末次随访时较术后1 d进一步降低(P均=0.000)。2组间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凸Cobb角差异无显著性(P>0.05),组间和时间无交互作用(P>0.05)。2组患者术后1 d、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显著高于术前(P均=0.000),末次随访时较术后1 d无明显丢失(P=0.144)。2组患者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后凸Cobb角明显小于术前(P均=0.000),末次随访时较术后1 d无明显变化(P=0.288)。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组1例手术椎体再骨折,2例非手术椎体骨折,PKP组4例非手术椎骨折,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和PKP治疗OVBF均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部分恢复伤椎高度,矫正伤体后凸畸形,但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能有效降低骨水泥渗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应用高黏度骨水泥的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与应用普通(低黏度)骨水泥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脊柱骨科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化方法将实验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高黏度组和低黏度组,分别行PVP手术及PKP手术。各组均于术前及术后3 d、1个月、6个月摄腰椎正侧位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数、骨水泥渗漏率,计算并比较各观察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结果高黏度组手术时间为18.3~30.6 min,平均为(25.3±3.8)min;低黏度组手术时间为27.9~44.3 min,平均为(36.8±4.2)min,两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黏度组骨水泥注入量3.8~5.5 m L,平均(4.2±0.3)m L;低黏度组骨水泥注入量3.7~5.9 m L,平均(4.3±0.5)m L,两组手术骨水泥注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黏度组发生骨水泥渗漏2例,均为椎旁软组织内渗漏,渗漏率7.14%;低黏度组发生骨水泥渗漏3例,1例为椎旁软组织内渗漏,2例为椎间盘内渗漏,渗漏率为10.71%,两组手术骨水泥的渗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各观察时间点的VAS评分及ODI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高黏度骨水泥的PVP与应用低黏度骨水泥的PKP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方面具有相似的临床治疗效果,但应用高黏度骨水泥的PVP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在骨水泥的渗漏方面,高黏度骨水泥能显著降低骨水泥的渗漏率,具有更好的临床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高黏度与低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差异。方法将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高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OVCF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低黏度组(低黏度骨水泥PKP治疗)和高黏度组(高黏度骨水泥PKP治疗),每组各30例。对比两组手术前后伤椎椎体高度和后凸Cobb角;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36项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对患者疼痛程度、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等主观感受进行评价;统计骨水泥渗漏、近期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低黏度组和高黏度组骨水泥注入量分别为(3.1±0.6)m L和(3.6±0.8)m 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6个月(平均4个月),两组术后1 d、3个月VAS评分、ODI、SF-36评分、伤椎椎体高度和后凸Cobb角均优于术前(P0.05),其中高黏度组术后1 d、3个月上述指标均优于低黏度组(P0.05)。低黏度组和高黏度组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近期肺栓塞分别为6、2例和1、0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低黏度骨水泥比较,高黏度骨水泥PKP治疗OVCF近期疗效更为理想,骨水泥渗漏、近期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两种疗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单一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PKP和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椎体高度以及两种手术方式的骨水泥注入量、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和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改善值、平均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组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少于PKP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3)PKP组术后椎体高度恢复优于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影像学资料比较,PKP组患者骨水泥分布集中,密度较高;高黏度骨水泥组患者骨水泥呈弥散状分布,密度相对较低。[结论]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与PKP治疗老年性椎体压缩骨折均能有效缓解疼痛且效果相当,两者渗漏率无明显差别;PKP在椎体高度恢复方面具有优势,而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在椎体成形术中,高粘度骨水泥和低粘度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接受椎体成形术后的病例资料。其中采用低粘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患者43例;采用高粘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患者40例。记录单个椎体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利用视觉模拟评分及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对两组进行术前及术后一天、术后三个月疼痛及功能评价。通过X线片对术前、术后椎体各部进行测量,统计椎体高度变化。结果 83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通过对两组的各项指标比较,在术前视觉模拟评分和术前骨折压缩率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在手术时间上高粘度组较低粘度骨水泥组明显缩短(t=22.32,P=0.000)。高粘度骨水泥组和低粘度骨水泥组的术后一日、术后三个月视觉模拟评分、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组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0),组间无明显差异。高粘度组骨水泥渗漏率较低粘度骨水泥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4)。椎体成形术后高粘度骨水泥组椎体高度恢复优于低粘度骨水泥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椎体成形术中使用不同类型的骨水泥都能有效的缓解病人疼痛,改善生活质量。与低粘度骨水泥相比,高粘度骨水泥有着较低的骨水泥渗漏率,同时缩短了手术时间和减少放射性的暴露。高粘度骨水泥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两种黏度骨水泥对老年重度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于我院骨科择期行PVP治疗的老年重度胸腰段OVCF患者152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76)及对照组(n=76)。所有对象均行PVP治疗,观察组于PVP术中采取高黏度骨水泥治疗,而对照组采用低黏度骨水泥治疗。汇总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于术前及术后第1 d和第3、6个月时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受试者当时主观疼痛的程度,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被调查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同时于术前及术后第3、6个月时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病人腰椎骨密度(BMD)。结果两组疼痛VAS评分均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P0.05),且两组术后第1 d和第3、6个月时疼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两组疼痛VAS评分组间同时间点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术后时间的延长,两组ODI评分均逐渐降低(P0.05);且两组术后第1 d和第3、6个月时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同时观察组术后第3、6个月时ODI评分则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随术后时间的延长,两组腰椎BMD均逐渐增加(P0.05),且两组术后第3、6个月时腰椎BMD均较术前显著增高(P0.05)。但术后同时间点,两组腰椎BM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压疮、坠积性肺炎及肺栓塞的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骨水泥渗漏率[5.26%(4/76)]显著低于对照组[19.74%(15/76),P0.05]。结论与低黏度骨水泥相比,将高黏度骨水泥应用于老年重度胸腰段OVCF病人PVP术中能显著降低患者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应用高/低黏度骨水泥对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OF)患者疼痛缓解、脊柱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 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脊柱OF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每组50例,一组PKP术中注入高黏度骨水泥(H组),另一组PKP术中注入低黏度骨水泥(L组)。记录并比较2组单椎体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渗漏率,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椎体前缘高度、前凸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 2组单椎体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H组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低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均无骨水泥肺栓塞、邻近椎体骨折等并发症发生。2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椎体前缘高度、前凸Cobb角、VAS评分及ODI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且H组改善程度均优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低黏度骨水泥相比,PKP术中应用高黏度骨水泥治疗椎体OF的疗效更确切,可有效恢复椎体生理结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及脊柱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与低黏度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收集本院骨科2011年1月~2014年1月使用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和使用低黏度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11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将患者化分为A组(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组42例)和B组(低黏度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组68例)。术前统计两组患者性别比、年龄、VAS评分及骨密度值(-T值)。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疼痛评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花费、透视时间、骨水泥用量、术后VAS评分、椎体复位高度、骨水泥静脉渗漏、椎旁渗透率、邻近椎体骨折、其他并发症等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3~36个月。术前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VAS评分等基本临床资料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透视时间、骨水泥用量、住院花费均少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24h VAS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 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俯卧位并手法复位及术后椎体高度均有明显恢复,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生椎体周围骨水泥静脉丛渗漏3例(7.1%),椎旁骨水泥渗漏7例(16.7%),发生邻近椎体再骨折4例(9.5%),应激性胃溃疡1例(2.4%);急性脑梗塞1例;B组发生椎体周围骨水泥静脉丛渗漏6例(8.8%),椎旁骨水泥渗漏8例(11.7%),其中B组出现1例骨水泥肺栓塞,导致严重后果,应激性胃溃疡2例(2.9%),冠心病急性发作1例,脑脊液漏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 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与低黏度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具有相似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但前者在治疗花费及透视时间方面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1.
杜伟  张军  张国华 《骨科》2017,8(3):173-178
目的 探讨体位复位结合高黏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单椎体OVCF病人159例,其中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的56例病人纳入PVP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的51例病人纳入PKP组,经体位复位结合高黏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的52例病人纳入高黏骨水泥组,比较三组病人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椎体后凸Cobb角以及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骨水泥渗漏率等指标.结果 PVP组、PKP组、高黏骨水泥组病人的骨水泥渗漏率分别为14.3%、5.9%、5.8%,PVP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χ2=30.792,P=0.021;χ2=37.831,P=0.016);三组病人术后的椎体高度恢复率分别为(36.0±2.9)%、(75.0±3.3)%、(79.0±3.6)%,PVP组显著低于其他两组(t=3.886,P=0.012;t=3.996,P=0.008);PKP组和高黏骨水泥组术后的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t=34.096,P=0.001;t=33.201,P=0.001),但PVP组术后未见明显改善;三组病人术后的VAS评分均较术前评分显著改善(P<0.05).结论 体位复位结合高黏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OVCF,可以取得与PKP相近的临床疗效,因其不需使用昂贵的球囊,因而有着良好的临床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高粘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自2012-02—2016-04诊治的10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PKP治疗者50例(PKP组),行高粘度骨水泥PVP治疗者50例(PVP组)。比较2组术后VAS评分、ODI指数、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值、伤椎前缘高度恢复比值,以及骨水泥渗漏率。结果 2组术后VAS评分、ODI指数、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值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术后3 d、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值低于PVP组,伤椎前缘高度恢复比值高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于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高粘度骨水泥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功能障碍程度,PKP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效果更优,而高粘度PVP骨水泥渗漏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高黏度与低黏度骨水泥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PKP治疗。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低黏度骨水泥,实验组使用高黏度骨水泥。比较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ODI、生活质量SF-36评分、伤椎高度恢复及骨水泥渗漏率、术后骨水泥肺栓塞发生率情况。结果术后实验组:VAS评分1.7分±0.8分,ODI 22.6分±3.6分,SF-36评分85.5分±12.1分,Cobb角15.2°±2.1°,椎体高度19.9 mm±0.9 mm;术后对照组:VAS评分2.6分±1.3分,ODI 28.3分±4.5分,SF-36评分70.3分±11.2分,Cobb角19.7°±2.4°,椎体高度18.5 mm±0.6 mm;以上各项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骨水泥渗漏及术后近期肺栓塞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PK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中,采用高黏度骨水泥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使用高黏度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98个椎体)采用高黏度骨水泥PVP治疗。观察手术前后腰痛VAS评分、脊椎功能障碍指数(ODI)、骨水泥渗漏及邻近椎体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6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6(4.2±1.4)年。VAS评分由术前6~10(8.4±1.2)分降低到末次随访时0~3(0.7±0.8)分(P0.001);ODI由术前45%~91%(63.7%±15.9%)降低到末次随访时2%~31%(8.4%±6.6%)(P0.001)。共8个椎体(8.2%)发生骨水泥静脉渗漏,6个椎体(6.1%)发生椎间盘渗漏,8个椎体(8.2%)发生椎旁渗漏,2例(3.3%)发生邻近椎体骨折。结论采用高黏度骨水泥行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骨水泥渗漏率及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体位复位结合高黏骨水泥在椎体成形术中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5年10月接受治疗的单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59例,其中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的56例患者纳入PVP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的51例患者纳入PKP组,经体位复位结合高黏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的52例患者纳入高黏骨水泥组,通过术前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椎体后凸Cobb角的改变以及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骨水泥渗漏率,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 3组术后VAS评分较各组术前评分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椎体高度恢复率PVP组为36%,PKP组75%(χ2=30.792,P=0.021),高黏骨水泥组79%(χ2=37.831,P=0.016),PKP组及高黏骨水泥组较PV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后凸Cobb角PVP组手术前后分别为23.6±1.3、23.0±2.7(t=1.498, P=0.182),PKP组及高黏骨水泥组术前分别为25.7±1.7、26.2±2.3,术后分别为12.8±2.1(t=34.096, P=0.001)、13.3±1.6(t=33.201, P=0.001)。经X线证实PVP组发生骨水泥渗漏8例(14.3%),PKP组发生渗漏3例(5.9%),高黏骨水泥组渗漏3例(5.8%),PKP组及高黏骨水泥组骨水泥渗漏率与PVP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t=3.886、3.996, P=0.012、0.008)。结论 体位复位结合高黏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可以取得与PKP相同的临床疗效,因其不需使用昂贵的球囊,因而有着良好的临床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邹向南  管四炎 《脊柱外科杂志》2018,16(5):276-279,288
目的对比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中应用高/低黏度骨水泥对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疼痛缓解、脊柱功能改善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3月采用PVP治疗的90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早期45例术中采用低黏度骨水泥(L组),后期45例采用高黏度骨水泥(H组)。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水泥注入量、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63±0.13)年。2组患者术前VAS评分和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ODI与术前相比均显著改善,且H组均优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2.22%)显著低于L组(1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组术后有5例(11.11%)患者发生骨水泥肺栓塞,H组未发生肺栓塞。结论 PVP术中应用高黏度骨水泥在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脊柱功能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使用低黏度骨水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小剂量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2月~2013年12月, 采用小剂量骨水泥PKP治疗老年椎体压缩骨折患者46例(58个椎体),测量术前、术后X线片椎体高度变化,并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椎体后缘和椎管骨水泥渗漏;所有患者疼痛感明显缓解或消失, 42例患者术后生活可自理,3例患者1~3个月逐渐恢复正常生活,1例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但疼痛症状改善。术后随访1年,椎体前缘、椎体中部高度均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小剂量骨水泥PKP治疗老年OVCF能有效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且骨水泥渗漏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不同骨密度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09年11月在我院行PKP治疗的76例单节段中老年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44例,年龄50~81岁。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腰椎(L2~L4)骨密度值,根据骨密度T值大小将其分为骨质疏松组(A组,33例)、骨量减少组(B组,26例)和骨质正常组(C组,17例),每组均采用标准的PKP手术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VAS评分、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并观察各组患者伤椎椎体高度恢复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疼痛均得到迅速缓解,未发生脊髓神经损伤及球囊破裂。术后随访1.5~2.7年,平均2.1年。三组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伤椎椎体平均高度A组术前为15.7±3.2mm,术后为23.1±5.7mm;B组术前为16.3±3.9mm,术后为22.5±4.8mm;C组术前为15.9±3.0mm,术后为21.8±5.2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后凸角A组术前为24.7°±7.1°,术后为17.8°±5.9°;B组术前为23.5°±6.2°,术后为18.2°±6.5°;C组术前为24.1°±5.6°,术后为18.0°±5.8°,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椎体高度恢复率为65.3%,B组为57.9%,C组为54.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组1例患者发生骨水泥肺栓塞,经及时抗凝治疗后症状缓解。A组骨水泥渗漏率为6.06%,B组为11.54%,C组为17.6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中有2例患者发生邻近椎体骨折,均发生于骨密度最低的A组。结论:PKP对不同骨密度的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均有良好的疼痛缓解作用,骨密度较低者椎体高度及后凸角度恢复更理想,但合并有骨质疏松症者需注意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