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1 毫秒
1.
高雅靖  单岩 《护理学杂志》2020,35(10):102-105
对"互联网+"患者决策辅助的概述、用途、形式及特点进行综述,"互联网+"患者决策辅助工具的主要形式包括网站、移动应用程序、集合患者电子健康记录和虚拟决策实验室,医护人员使用"互联网+"患者决策辅助工具可促进患者自我管理、推动疾病筛查、预防工作和协助共享决策过程的医患沟通等,并对其应用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医护人员使用"互联网+"患者决策辅助工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循证观念的提出,乳腺癌患者参与治疗护理决策的意愿逐渐增强,但患者实际参与决策的程度低于参与意愿。决策辅助工具可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相关信息,促进患者结合自身偏好和价值观参与决策的制定,降低患者的决策冲突,提高患者满意度。现就患者决策辅助工具的概念,决策辅助工具在国内外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分析,旨在为促进临床应用决策辅助工具,有效落实共享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患者决策辅助工具是实施医患共同决策的有效手段。本文介绍国际上主要组织关于患者决策辅助工具的开发流程与方法,探讨其特点和差异,分析国内开发患者决策辅助工具的挑战,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国内患者决策辅助工具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阐述膀胱癌患者面临的决策挑战和共享决策的实施途径,分析共享决策在膀胱癌患者实施中的障碍因素(包括患者、医生及社会因素),提出应在我国推广共享决策理念、研制决策辅助工具、加强多学科合作、发挥专科护士的决策辅导作用的建议,以期提高膀胱癌患者决策自我效能和决策质量,减少决策后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后的护理,促进病人平日康复.方法:对49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进行规范管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进行一对一指导训练,术后做好病情观察及并发症的预防,教会患者康复训练的方法.结果:本组49理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生活质量改善,无1例并发症发生,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全膝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时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早期单间室膝关节置换术因假体设计、病人选择及手术方法上的问题,术后失败率很高.现代单间室膝关节置换术在假体设计和手术技术上进行了很大的改进,术后中远期效果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相媲美.该文就现代单间室膝关节置换术假体设计、病人选择、手术原则、手术效果及失败原因等临床应用相关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决策辅助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恐动症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按照住院时间将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恐动症患者143例分为对照组72例和干预组7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循证基础上,通过专家会议,构建并实施功能锻炼决策辅助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术后1个月和3个月功能锻炼依从性、恐动症和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功能锻炼依从性、恐动症和膝关节功能评分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和交互效应显著(P<0.05,P<0.01)。结论决策辅助有利于提高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恐动症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降低恐动水平,改善其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60%的病人有剧烈的疼痛,30%的病人有中度疼痛,老年人术后疼痛的发生率更高[1].膝关节受骶丛神经支配,股神经和闭孔神经支配膝关节的前方,坐骨神经支配膝关节的后方.股神经阻滞自控镇痛可为全膝关节置换术提供有效的术后镇痛[2-4].研究表明,与采用不带刺激的导管相比,踝关节置换术采用带刺激导管腘侧坐骨神经连续阻滞自控镇痛效果好,可缩短放置导管时间,减少局麻药和阿片类药物用量[5].另有研究表明,膝关节置换术病人采用带刺激导管和不带刺激导管连续股神经阻滞自控镇痛效果、局麻药和阿片类药物用量无差异[6].本研究拟评价不同导管连续股神经阻滞自控镇痛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9.
预期寿命延长和人口老龄化导致膝关节疾病患者数量急剧增加,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目前已成为治疗某些严重膝关节疾病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该手术可显著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微创(MIS)全膝关节置换术则为TKA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概述了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MIS-TKA)的定义,描述了4种常见的微创手术入路和各入路之间的差异,分析了MIS-TKA在手术器械设备、病人选择、术后并发症及住院费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目前的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MIS-TKA)仍存在许多局限性,需要更多的证据来证明这种手术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从而更客观地对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MIS-TKA)的优势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1)报告本院全膝关节初次表面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病的临床特点和疗效.(2)探讨影响本院全膝关节初次表面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病疗效的因素,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经验与教训.方法:对52例全膝关节初次表面置换术进行随访,并用HSS评分系统进行分析,随访3~110个月,平均28.3个月.结果:手术优良率88.5%.病人术后在疼痛、功能及活动度等方面均有改善,尤其在缓解疼痛方面效果明显,但在关节活动度方面改善最少,有些甚至下降.结论:全膝关节初次表面置换术是治疗严重膝关节骨关节病的有效手段;局部早期的并发症是影响本院全膝关节初次表面置换术近期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对15例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临床分析和总结,并采用美国Tohn.M.Insall评分标准进行分析。结果:手术优良率为93.3%,病人术后在疼痛、功能及关节活动度等方面都有明显改善,尤其是在缓解疼痛方面效果显。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蒲川成  冉学军  覃勇志  余江 《骨科》2017,8(4):278-282
目的 探讨和比较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术和分期全膝关节置换术分别治疗双侧膝骨关节炎的安全性、经济性和成效性.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接受双侧膝关节初次置换手术的108例双侧膝骨关节炎病人,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病人46例(同期组),分期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病人62例(分期组).收集反应两组病人安全性、经济性和成效性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同期组病人和分期组病人在术后病死率、二次手术率、术后30 d再次入院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显性安全风险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期组病人术后血红蛋白含量、白蛋白水平、总住院时间均低于分期组,而出血量、引流量、术后输血量等指标高于分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期组病人的平均住院费用(不含假体费用)低于分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组和分期组在术后3个月、1年的膝关节功能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屈曲挛缩度、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于初次行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的膝骨关节炎病人,在严格的围手术期管理和谨慎评估下,同期双侧置换与分期置换在手术的安全性和成效性上并无显著性差异,但在经济性上前者显著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1)报告本院全膝关节初次表面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病的临床特点和疗效。(2)探讨影响本院全膝关节初次表而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病疗效的因素,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经验与教训:方法:对52例全膝关节初次表面置换术进行随访,并用HSS评分系统进行分析,随访3~110个月,平均28.3个月。结果:手术优良率88.5%。病人术后在疼痛、功能及活动度等方面均有改善,尤其在缓解疼痛方面效果明显,但在关节活动度方面改善最少,有些甚至下降。结论:全膝关节初次表面置换术是治疗严重膝关节骨关节病的有效丁段;局部早期的并发症是影响本院全膝关节初次表面置换术近期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报告42例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病的长期疗效.方法对42例骨关节病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并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分析;随访5年~14年,平均7年11个月.结果手术优良率为88%.病人术后在疼痛、功能及关节活动度等方面都有明显改善.尤其是在缓解疼痛方面效果显著.结论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对治疗严重骨关节病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癌症等威胁生命的重大疾病,使患者身心受到严重创伤。缺乏医学知识会使患者难以从容应对治疗决策,患者决策辅助工具可以为患者提供疾病及治疗相关信息,帮助患者权衡治疗利弊,作出决策。对患者决策辅助工具的种类、构建依据、构建流程及构建过程评价体系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系统规范开发患者决策辅助工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类风湿性关节炎下肢畸形手术顺序选择的初步经验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复习18例下肢多关节严重畸形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手术治疗的初步经验,所有病人均有双侧人工全膝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指征,除两例同时行一侧髋、膝关节置换术外,其余病人均只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平均随访36.3个月,采用文献中现有的评分方法,发现所有病人的病情均有明显改善。作者认为,人工全关节置换术在治疗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畸形的过程中,疗效是肯定的,但中晚期并发症较多,最大限度地推迟手术,并减少手术关节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护理干预对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2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6个月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百分百评分系统(HSS)、膝关节活动度(ROM)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半年复查,干预组HSS评分、ROM评分均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术后早期康复干预能有效促进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功能恢复,增加膝关节活动度,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癌症患者参与能力对其感知医患共同决策水平的作用,以期为促进患者参与治疗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广州市4所三甲医院住院的458例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患者参与能力量表、中文版医患共同决策量表患者版评估患者的参与能力和感知医患共同决策水平。采用分层回归方法,探讨在控制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疾病资料时患者的参与能力对其感知医患共同决策水平的影响。结果 患者医患共同决策水平总分为65.67(44.44,79.00)分,参与能力量表总得分为(96.80±21.02)分。控制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疾病资料后,患者参与能力量表的3个维度(信息获取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自主决策能力)能解释患者感知的医患共同决策水平37.5%的变异(均P<0.05)。结论 医护人员应重视评估患者的参与能力,并采取措施来提升患者的信息获取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自主决策能力,以推动医患共同决策在临床上实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常规全膝关节置换术和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及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将需要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30例随机分成2组,各65例。观察组实施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对照组实施常规全膝关节置换术,观察并对比2组临床疗效以及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膝关节功能无显著差异,治疗后12个月较治疗前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均显著提高,其中观察组膝关节功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虽然在手术时间上较常规全膝关节置换术稍长,但在出血量、膝关节功能恢复等方面具有显著性优势。  相似文献   

20.
杨琳  杨志英 《护理学杂志》2020,35(15):24-27
目的调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结果期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骨关节炎指数量表及特殊手术医院-全膝关节置换期望调查工具对198例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患者术前结果期望平均分为89.17±13.89。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居住同伴、术前关节功能活动评分等级是术前结果期望水平的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前结果期望处于较高水平。需加强患者术前期望评估及管理,以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