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刺激型导管连续股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刺激型导管连续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ASAⅠ或Ⅱ级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刺激型导管组(S组)与普通型导管组(N组),全麻诱导前置入连续股神经阻滞导管.两组术后经导管均持续输注0.2%罗哌卡因5 ml/h,持续3 d.记录操作时间、起效时间、阻滞完善率、患者疼痛VAS评分与满意度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S组阻滞起效较快,完善率较高,操作时间延长(P<0.01);两组VAS评分及满意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刺激型导管用于股神经阻滞术后镇痛起效快,阻滞完善,但操作时间延长,镇痛效果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技术及术后功能锻炼是决定手术成功与否的两个重要因素,而术后功能锻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围手术期镇痛的效果.目前研究较多的围手术期镇痛概念主要是超前镇痛和多模式镇痛,传统方法主要是口服或静注阿片药物、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单次或连续股神经阻滞等,新的多模式镇痛方法及给药途径近年也不断涌现,包括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联合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智能注射泵系统、一些非侵入途径如盐酸芬太尼透皮电刺激及患者自控经鼻给药途径等.该文就全膝关节置换术超前镇痛、术中术后镇痛等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股神经和硬膜外自控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股神经和硬膜外自控镇痛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效果和副作用。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股神经自控镇痛组(PCFNA,n=25)和硬膜外自控镇痛组(PCEA,n=25)。均在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施术,术后通过留置导管连接0.2%罗哌卡因、2μg/mL芬太尼止痛泵镇痛。结果:两组在术后各时点静息VAS和吗啡用量、副作用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CFNA组持续被动功能训练时的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PCEA组患者(P〈0.01);PCFNA组术后24h患肢股四头肌的肌力略低,非手术侧肌力略高(P〈0.000)。结论:股神经自控镇痛在持续被动运动镇痛效果优于硬膜外自控镇痛,不影响非手术侧股四头肌肌力,有利于早期下床活动。  相似文献   

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1):1968-1971
[目的]评价不同镇痛模式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全膝关节置换手术40例,随机分为两种股神经阻滞方法进行术后镇痛,即连续股神经阻滞(连续组)(20例)和单次股神经阻滞联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组(单次组)(20例)。连续组术前0.5%罗哌卡因30 ml行股神经阻滞并置管,术后0.2%罗哌卡因连续股神经自控镇痛;单次组术前行0.5%罗哌卡因30 ml单次股神经阻滞,术后0.2μg/kg舒芬太尼自控镇痛。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术后4、8、12、24、36及48 h术后静息、主动功能锻炼(AFE)及持续被动功能锻炼(CPM)状态下疼痛VAS评分情况,记录恶心、呕吐、嗜睡不良反应发生率、镇痛泵按压次数及追加哌替啶次数。[结果]术后4、8、12、24h静息VAS评分连续组和单次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48 h静息VAS评分连续组显著低于单次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的AFE和CPM状态下VAS评分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6、48 h,连续组显著低于单次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12 h按压次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而术后24、48、36 h连续组按压次数明显低于单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良反应、追加哌替啶例数连续组明显高于单次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优于单次股神经阻滞联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且前者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5.
因膝关节炎而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在术后早期多会出现程度不一的疼痛,这直接影响术后膝关节早期的功能锻炼及康复。目前,常用的镇痛方法有静脉自控镇痛、硬膜外自控镇痛、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关节周围注射药物镇痛以及一些非药物性镇痛等。本文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镇痛方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6):1441-1448
[目的]比较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和自控静脉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BIOSIS,Ovid databases,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方法收集自收录至2013年02月01日的相关参考文献。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资料,统计软件采用RevMan5.0。[结果]共纳入23个随机对照试验,入选文献为10篇英文,13篇中文。Meta分析结果显示,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组的视觉模拟评分优于自控静脉镇痛组,术后24 h静息时视觉模拟评分(WMD=-1.38,95%CI:-2.66-2.14,P<0.000 01),术后48 h活动时视觉模拟评分(WMD=-1.27,95%CI:-1.70-2.14,P<0.000 01),术后48 h活动时视觉模拟评分(WMD=-1.27,95%CI:-1.70-0.85,P<0.00001)。然而,数据分析结果还表明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RR=0.35,95%CI:0.09-0.85,P<0.00001)。然而,数据分析结果还表明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RR=0.35,95%CI:0.090.64,P=0.000 2)和头晕嗜睡发生率(RR=0.22,95%CI:0.120.64,P=0.000 2)和头晕嗜睡发生率(RR=0.22,95%CI:0.120.42,P<0.000 01)比自控静脉镇痛组高。但是,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组和自控静脉镇痛组的低血压发生率(RR=1.06,95%CI:0.540.42,P<0.000 01)比自控静脉镇痛组高。但是,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组和自控静脉镇痛组的低血压发生率(RR=1.06,95%CI:0.542.07,P=0.87)、需要追加镇痛药例数(RR=0.56,95%CI:0.222.07,P=0.87)、需要追加镇痛药例数(RR=0.56,95%CI:0.221.48,P=0.24)和对镇痛效果满意例数(RR=1.92,95%CI:0.961.48,P=0.24)和对镇痛效果满意例数(RR=1.92,95%CI:0.963.84,P=0.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比自控静脉镇痛的镇痛效果好,但是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的副作用相对更多,由于患者对两者镇痛效果满意度及需要追加镇痛药物无明显差异,建议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使用自控静脉镇痛,同时进一步探讨疼痛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患者自控与恒速输注2种给药方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股神经阻滞镇痛的效果。方法 2010年3月~11月选择60例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椎管内麻醉前在超声及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置入连续股神经阻滞导管,将阻滞效果完全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恒速输注组(CI组)和患者自控镇痛组(PCA组)。CI组经导管持续输注0.2%罗哌卡因5 ml/h,PCA组输注0.2%罗哌卡因背景量5 ml/h,单次注射5 ml/次,锁定时间60 min。记录2组患者静息痛及运动状态下疼痛评分、满意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例在首次给药后30 min内没有达到完全阻滞而被排除。术后1~3 d静息及主动锻炼时疼痛评分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3 d被动锻炼时疼痛评分PCA组(4.7±1.3,4.5±1.0,4.5±1.0)显著低于CI组(6.5±1.6,6.1±1.6,5.9±1.6)(P〈0.05)。患者满意度PCA组显著高于CI组[8(6~10)vs.7(4~9)](Z=16.957,P=0.031)。2组患者均无耳鸣、口周麻木、眩晕等局麻药中毒症状同,均无因下肢无力而跌倒,无导管脱出。结论与恒速输注相比,患者自控股神经阻滞能够提高术后康复运动时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连续腰丛神经阻滞或连续股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50例择期腰麻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使用神经刺激器引导,随机均分为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组(CLPB组)和连续股神经阻滞组(CFNB组).术后镇痛负荷剂量0.2%罗哌卡因0.4ml/kg,背景剂量0.2%罗哌卡因5 ml/h,冲击剂量2 ml/15 min,保留镇痛48 h.记录术后6、12、24、48 h时静息状态VAS评分,术后24、48 h膝关节功能锻炼时VAS评分和肌力评分.结果 CLPB组术后各时点静息状态和功能锻炼VAS评分均明显低于CFNB组(P<0.05),肌力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镇痛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连续腰丛神经阻滞对于全膝关节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优于连续股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连续收肌管阻滞联合连续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男46例,女34例,年龄65~80岁,体重55~82 kg,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连续收肌管阻滞组(A组)和连续收肌管阻滞联合连续坐骨神经阻滞组(B组),每组40例。手术结束后两组在超声引导下行收肌管阻滞,然后B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坐骨神经阻滞,两组分别注入负荷剂量0.2%罗哌卡因20 ml后,置入神经丛导管,连接PCA泵。记录术后4、8、12、24、48 h的静息和活动VAS疼痛评分,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改良Bromage运动阻滞分级,以及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等。结果与A组比较,B组术后4~24 h的静息VAS评分,4~48 h的活动VAS评分均明显降低,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明显减少(P0.05)。术后24 h两组改良Bromage运动阻滞分级均恢复到0级。两组均未见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结论连续收肌管阻滞联合连续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优于单纯连续收肌管阻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3种多模式镇痛方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使用平行对照(组间相互对照)的方法,将因骨性关节炎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90例患者采用完全随机的方法分为3组,每组30例,并分配不同的多模式镇痛方案。术前所有患者均口服塞来昔布进行预防性镇痛,术后返回病房均采用多模式镇痛静滴帕瑞昔布钠和冰敷。关节注射组:术中膝关节周围注射混合药物;神经阻滞组:手术完毕后行单次股神经阻滞和坐骨神经阻滞;联合组:术中膝关节周围注射混合药物与术后股神经阻滞和坐骨神经阻滞联合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对患者入院时、术后6、12、24、48、72 h膝关节静息及运动状态疼痛评分;比较患者入院时、术后第3 d、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关节活动度;记录术后不良反应、镇痛药物补救次数及镇痛满意度。结果采用神经阻滞组和联合组在术后不同时间点的静息及运动状态的疼痛评分、镇痛药物补救次数低于关节注射组(P<0.05),神经阻滞组及联合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神经阻滞组和联合组术后不同时间的关节活动度、镇痛满意度高于关节注射组(P<0.05),神经阻滞组及联合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神经阻滞多模式镇痛方案能有效控制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恢复关节功能,节约医药资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阿片类药物镇痛效果确切,但不良反应较多。有报道表 明用中药制剂-高乌甲素替代阿片类药物,与局麻药复合用 于下腹部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胃 癌根治术后疼痛剧烈,完善的术后镇痛能够减轻应激反应, 有利于病人术后康复。有关高乌甲素复合局麻药用于胃 癌根治病人术后镇痛有待进一步探讨。本研究旨在观察高 乌甲素混合罗哌卡因用于胃癌根治术后病人硬膜外自控镇  相似文献   

12.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目前重度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术后疼痛不仅影响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而且降低手术满意度,所以有效术后镇痛对于TKA极为重要。本文简要介绍超前镇痛、椎管内麻醉、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局部浸润麻醉、阿片类药物静脉自控镇痛、非阿片类药物等六大类镇痛方法的综合选择和组合,主要是提出多阶段(术前、术中、术后)、多节段(图1)、多模式(六大常规镇痛法)的镇痛选择理念,为临床多模式镇痛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临床效果。方法以130例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予以罗哌卡因连续股神经阻滞麻醉,研究组予以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连续股神经阻滞麻醉。检测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血清NE和E含量水平,评价术后不同时点疼痛反应程度,统计患者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自控泵镇痛按压次数,观察麻醉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各时点静息及咳嗽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研究组术后各时点血清NE和E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研究组术后自控泵有效按压次数(7.26±0.93)次显著少于对照组水平(13.94±1.86)次,且术后下床时间(3.83±0.52)天显著短于对照组水平(4.69±0.62)天(P0.05);研究组麻醉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9.23%)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23.08%)(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可有效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程度,缓解术后疼痛反应,缩短下床时间,降低麻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后重度疼痛发生率很高,主要是由于手术引起的神经刺激及炎症反应所致.本研究对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实施关节腔内及关节周围注射药物复合硬膜外吗啡镇痛,并与实施硬膜外阻滞者比较,观察其镇痛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的常用麻醉方法,具有对患者影响小、费用低、镇痛和肌松效果能满足上肢手术要求等优点,但臂丛神经阻滞常出现阻滞不全,且起效时间长、维持时间短、术后镇痛效果不完善。有研究表明[1],将阿片类药物加入局麻药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可提供镇痛效应,镇痛效果良好。本研究拟将芬太尼、舒芬太尼、地佐辛三种不同阿片类药物加入局麻药中,观察和比较三种阿片类药物对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静脉注射帕瑞昔布联合股神经阻滞用于老年病人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及膝关节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 拟在全身麻醉下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老年病人40例,ASA分级Ⅱ级,年龄65~74岁,体重45~90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单纯股神经阻滞组(FNB组,n=20)和股神经阻滞联合间断静脉注射帕瑞昔布组(FNB-Pa组,n=20).FNB组术毕时通过股神经阻滞导管注入0.25%罗哌卡因25 ml镇痛,每8h给药1次,至术后72 h;FNB-Pa组在术毕前30 min、术后12、24、48 h分别静脉注射帕瑞昔布40 mg;股神经阻滞用药同FNB组,至术后72 h.于术后2、12、24、36、48及72 h时记录静态时VAS评分,并于术后36、48及72 h时记录动态时VAS评分.于术前、术后24、48及72 h对患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HSS评分);并记录有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FNB-Pa组术后静态、动态时VAS评分均比FNB组明显降低(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病人HSS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或0.01);FNB- Pa组术后48、72 h HSS评分明显高于FNB组(P<0.05).两组均未见有关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股神经阻滞联合间断静脉注射帕瑞昔布,可安全、有效地缓解老年病人膝关节置换术后静态和动态时疼痛,有助于术后关节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采用连续股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疗效观察。方法 2013年1月-2017年12月,选取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6例,术后给予镇痛药芬太尼,模式为自控静脉镇痛(PCIA);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药物选择罗哌卡因。两组的镇痛时间均为48 h,观察记录两组术后6、18、24 h及48 h的VAS评分、患肢关节屈曲角度、镇痛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在术后18、24 h及48 h的VAS评分方面比较,对照组均低于观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术后24、48 h患肢主动关节屈曲角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及加用镇痛药物的比较,包括恶心、呕吐、尿潴留、嗜睡、皮肤瘙痒及镇痛药的增加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行股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临床效果良好。对肢体肌力影响较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方案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围手术期口服塞来昔布的多模式镇痛方案与单纯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接受单侧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联合应用围手术期口服塞来昔布及术后连续股神经阻滞的多模式镇痛(联合组,20例),另一组术后单独应用PCIA(PCIA组,20例).两组患者均在全麻下完成手术.联合组患者返病房后即刻及其后每6h经留置的股神经阻滞管注入0.25 s/ml罗哌卡因20ml.PCIA组只连接静脉PCIA装置,芬太尼浓度10μg/ml,每次自控输注2 ml,无背景输注,锁定时间5 min.两组均在术后48 h内记录患者运动及静息状态下的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患肢运动阻滞情况及不良反应.并记录术后24、48、72和96h的体温、膝关节屈曲度.结果 术后4 h,联合组患者的VAS显著低于PCIA组(P=0.026);48 h时运动和静止状态下,联合组患者VAS均显著低于PCIA组(P=0.031).术后4h,联合组患者的运动阻滞程度显著高于PCIA组(P<0.001);术后24、48 h,联合组患者运动阻滞完全消退.联合组患者术后48、72和96 h的体温明显低于PCIA组(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PCIA组.结论 膝关节置换术后,低浓度罗哌卡因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围手术期口服塞来昔布是一种安全有效、镇痛效果良好的多模式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术后镇痛效果,为膝关节置换手术围术期镇痛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将本院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间,择期行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股神经连续阻滞镇痛组(FNB)或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记录术后4,12,24及48小时两组患者静息与活动状态下视觉模拟评分(VAS),需口服镇痛药物,局麻药中毒,置管并发症,皮肤瘙痒,术后恶心呕吐,术后尿潴留,谵妄等麻醉和镇痛副反应发生情况,并记录手术时间与住院天数。结果共纳入患者70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手术时间与住院天数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FNB组患者术后12小时静息状态VAS评分低于PCIA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4、24及48小时,两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活动状态下,FNB组患者VAS评分在术后4,12,24,48小时均低于PCIA组患者。两组患者在局麻药中毒,置管并发症,术后尿潴留,口服镇痛药物,谵妄等麻醉和镇痛副反应发生例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A组患者术后发生皮肤瘙痒与恶心呕吐例数多于FN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股神经阻滞麻醉,可以提供较静脉麻醉更好的镇痛效果,且副作用发生率更低,可以在熟练掌握神经阻滞及置管后连续镇痛的基础上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连续股神经阻滞和硬膜外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应和对康复功能的影响,寻求最佳的镇痛方案.[方法]选择ASA I~II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CFNB)组和硬膜外镇痛(CEA)组.术后留置导管连接0.2%罗哌卡因+1ug/ml舒芬太尼止痛泵维持镇痛.记录术后6 h、12 h、24 h、48 h静息状态和术后24 h、48 h持续被动运动训练时VAS疼痛评分;观测术后12 h、24 h患肢主动关节屈曲角度;记录术后6 h储血罐内的引流量及术前、术后24 h、48 h血红蛋白浓度及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术后各时点两组患者静息VAS无统计学差异,CFNB组术后24 h、48 h持续被动功能训练时的VAS疼痛评分(3.86±0.93和3.93±0.78),均明显低于CEA组患者(P<0.01);与CEA组比较,患肢主动关节屈曲角度、术后引流量和各时点血红蛋白浓度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副作用的发生率相似.[结论]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在持续被动运动时镇痛效应优于硬膜外镇痛,安全性高,操作简便,是TKA术后又一较为理想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