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踝关节周围截骨术治疗踝关节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和评价踝关节周围截骨矫正术治疗踝关节炎的指征、方法和疗效。 方法 2005 年2 月至2011 年5 月, 采用踝关节周围截骨手术治疗65 例踝关节炎患者。女43 例, 男22 例;年 龄35~74 岁, 平均55.5 岁。Takakura 踝关节炎分级:2 级29 例, 3 级32 例, 4 级4 例。接受单纯踝上胫骨 截骨20 例, 踝上胫腓骨截骨12 例, 踝上胫骨截骨合并跟骨截骨30 例, 踝上胫腓骨截骨合并跟骨截骨3 例。合并行三关节融合术者3 例, 距舟关节融合术者2 例, 第一跖骨基底截骨术者4 例。对43 例患者施 行踝关节内外侧软组织松解和韧带重建手术。比较患者手术前后正、侧位X 线片上胫骨前面角(tibial anterior surface angle, TAS)和胫骨侧面角(tibial lateral surface angle, TLS)差异。应用美国足踝医师协会 后足与踝关节评分(AOFAS-HA评分)对患者手术前后功能情况进行评价。 结果 59 例患者获得平均 35.7 个月(7~94 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 平均骨愈合时间为7~8 周。AOFAS 评分自术前 平均49.7 分提高到术后12 个月时的平均78.6 分。TAS 术前平均86.1°, 术后6 个月平均93.9°。TLS 不 正常者5 例, 术前平均70.0°, 术后6 个月时平均81.5°。5 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延迟愈合, 经伤口护理后 愈合。42 例患者对手术效果表示非常满意, 15 例患者比较满意, 2 例患者满意度一般。 结论 踝关节周 围截骨术治疗非对称性踝关节炎有效, 选择合适指征的患者, 能够减轻病变处关节软骨的负荷, 延长自 身关节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比较筋膜反转法与直接吻合法修复急性跟腱断裂的优缺点.方法 2001年1月至2005年10月收治且获得随访73例急性跟腱断裂患者,采用筋膜反转法治疗,为筋膜反转组,男54例,女19例;平均(47.6±11.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6.2±4.2)d.2005年11月至2009年5月收治且获得随访82例急性跟腱断裂患者,采用直接吻合法治疗,为直接吻合组,男65例,女17例;平均(43.7±8.4)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7.1±5.3)d.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伤口愈合时间、踝关节活动度、单足提踵试验结果及患者的满意度,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评价术后疗效. 结果 155例患者术后获13~114个月(平均63.5个月)随访.筋膜反转组和直接吻合组的跟腱二次断裂率分别为4.1%(3/73)、2.4%(2/82),单足提踵试验阳性率分别为13.7%(10/73)、8.5%(7/82),背伸小于对侧足50%的阳性率分别为23.3%(17/73)、18.3%(15/82),跖屈小于对侧50%的阳性率分别为12.3%(9/73)和6.1%(5/82),满意率分别为82.2%(60/73)、80.5%(66/82),AOFAS踝与后足评分平均分别为(97.2±9.4)分和(94.3±12.1)分,以上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伤口延迟愈合率分别为15.1%(11/73)、3.7%(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19,P=0.013).结论 筋膜反转加强跟腱修补并不能减少跟腱的再次断裂,却有可能导致伤口的延迟愈合.  相似文献   
3.
周围神经缺损的组织工程修复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神经损伤在现代生产生活中极为常见,对于少量缺损可行断端无张力的缝合,对于较大范围的缺损自体神经移植仍是目前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法,也是研究其他方法治疗周围神经缺损的"金标准".然而粗大的、长段的外周神经移植物较难找到,且有供区神经瘤形成和运动、感觉障碍等并发症,造成新的神经损伤,故这种方法难以推广.  相似文献   
4.
2010年12月17日至18日,2010国际足踝外科高峰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举行.受徐向阳主任邀请,国际著名足踝外科专家、欧洲足踝外科协会主席、瑞士Liestal医院骨科主任Beat Hintermann教授在论坛上作了"Ⅱ期成人获得性扁平足手术选择"的精彩报告,在与会者中引起了热烈反响.笔者有幸作为当时演讲的同声翻译,亦觉得受益匪浅.现将该演讲内容整理成文,与广大骨科同仁分享.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探寻更精细的下面部轮廓整形方法。方法根据术前X线评估结果及与受术者充分讨论,对52例求美者进行口内斜形弧线截骨方法,15例同期进行颧骨整形,26例同时施行了咬肌部分切除,14例同时施行了颊脂垫切除,8例同时进行隆颏手术。结果52例中40例表示非常满意,11例满意,1例截骨稍过度,觉得效果较差。非常满意的受术者表示下面部宽度变窄,不论从正面、侧面都具备了一个优美精致的轮廓线,达到了术前的期望值。结论使用口内斜形弧线截骨方法可使下面部轮廓不管是在正面上还是在侧面上都能得到理想的效果,而且操作较简单、切口隐蔽。  相似文献   
6.
早期单间室膝关节置换术因假体设计、病人选择及手术方法上的问题,术后失败率很高.现代单间室膝关节置换术在假体设计和手术技术上进行了很大的改进,术后中远期效果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相媲美.该文就现代单间室膝关节置换术假体设计、病人选择、手术原则、手术效果及失败原因等临床应用相关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有关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的预防、诊断和处理方法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方法就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感染率、感染菌种、预防性抗生素应用情况、感染的诊断、翻修手术的方法等各方面的细节,用当面或电话咨询的方式,向上海市12间二、三级甲等医院的关节外科医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感染的病原菌种类、预防性抗生素应用的必要性、感染的诊断手段、感染发生后做二期翻修手术等方面有比较一致的共识,但在预防性抗生素的具体用药选择、用药时间、抗生素骨水泥应用以及预防术后感染的其他手段、二期翻修间隔期抗生素的用法、二期翻修术后抗生素的用法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对照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原则,上海地区应用的时机规范一致,但用药的品种偏于高级,用药的时问大多过长。在翻修手术的方法上,上海地区主流的做法都是二期(二步)延期翻修加抗生素骨水泥固定假体。结论上海地区关节外科医师普遍认为,预防性抗生素应用对控制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感染是有效的,只要重视这一问题,感染的诊断并不困难。感染发生后的处理,以二步延期翻修法加抗生素骨水泥固定假体为主流方法,成功率高;但访治过程中的许多细节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踝关节内韧带损伤后内侧不稳定的病理机制.方法 患者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22~58岁,平均40岁.其中踝关节急性扭伤患者2例,踝关节慢性损伤3例,先天性平足3例,胫后肌腱失能5例,旋前外旋骨折1例,陈旧性的内踝撕脱骨折1例.所有患者均行三角韧带修补术,同时行跟骨延长术8例,内侧楔骨闭合截骨5例,跟骨截骨内移术1例.全部患者术后随访7~56个月,运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进行评估,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结果 1例踝关节急性骨折患者,由于术前无法评分,不放在统计分析内.其余14例患者术前评分为(42.4±10.6)分,术后评分(89.8±6.2)分(P<0.05).结论 三角韧带是一个重要的解剖结构,在以下几种情况下须注意其修复:(1)三角韧带损伤范围较广,涉及前部的胫弹簧韧带和胫舟韧带.(2)先天性的平足以及获得性的胫后肌腱失能患者.(3)以往有经常的踝关节扭伤,有外侧韧带的损伤,此次发生了伴有内侧韧带损伤的骨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询一种有效、持久、简便的面部年轻化手术方法.方法 在面部除皱术中紧贴皮下进行广泛分离,注意保持SMAS层的完整性,并对其进行远近端两段折叠悬吊.然后提紧皮肤,去除松弛多余的皮肤组织.结果 自2003年10月至2006年2月对38例患者实行此种手术,随访1个月~27个月,近、远期均取得良好的年轻化效果,未发现面神经瘫痪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SMAS层进行分段悬吊提紧可取得有效持久的年轻化效果,且简便易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寻找一种简单有效,修复长段周围神经缺损的方法.方法 在两段同种异体大鼠的脱细胞坐骨神经之间置入一段自体坐骨神经,形成基膜管-自体神经嵌合体,与单纯基膜管、硅胶管带自体神经、单纯硅胶管、自体神经等其他桥接物比较修复神经缺损的效果.结果 分组动物实验显示基膜管-自体神经嵌合体组的神经功能、形态恢复最佳.结论 基膜管-自体神经嵌合体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简单有效,并能延长修复长度,在修复长段周围神经缺损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