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上海市宝山区札如病毒感染所致聚集性呕吐腹泻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学校聚集性呕吐腹泻事件规范处置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2017—2019年宝山区聚集性呕吐腹泻疫情,汇总每起聚集性疫情的病例基本信息、现场采集样本结果,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疫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2017—2019年宝山区共报告聚集性呕吐腹泻事件100起,其中札如病毒所致9起。札如病毒所致聚集性呕吐腹泻事件共报告病例120例,平均罹患率为2.37%,其中实验室确诊病例39例。疫情流行时间主要集中在9—11月,场所分布为小学4起,幼儿园5起;主要临床表现为呕吐(112/120,93.33%)、腹痛(27/120,22.50%)、腹泻(26/120,21.67%)。与诺如病毒事件相比,札如病毒的阳性率、呕吐、发热的检出率均低于诺如病毒(χ2值分别为8.32,4.52,14.20,P值均 < 0.05)。  结论  在学校聚集性呕吐腹泻事件中,札如病毒的阳性检出率仅次于诺如病毒。应制定札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控方案,为学校聚集性呕吐腹泻事件现场处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某市不同类型的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为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该市2014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中各类学校报告的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5年期间学校共报告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41起,报告病例2 444例,罹患率为2.96%。5年间学校诺如病毒感染罹患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以小学暴发疫情数最多(25起,占60.97%);大专院校罹患率最高为5.10%,不同类型学校罹患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期间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报告时间间隔为4 d,疫情持续时间为7 d;不同类型的学校疫情报告时间间隔、疫情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疫情报告时间间隔与疫情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s=0.73,P<0.01)。结论 小学是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的高发场所,大专院校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防控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16年新会区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校园内诺如病毒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新会区校园内发生的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的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6年共发生12起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病例122例,暴发率为1.14%,病毒分型为诺如病毒GII型。临床症状主要为呕吐、腹痛、腹泻等。疫情多发生在小学和托幼机构。疫情主要集中于冬春季节,以11月、12月为主;城乡和年级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托幼机构和学校是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暴发防控的重点,应加强有关健康宣传教育,加强预防控制措施,减少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上海市松江区2018年诺如病毒聚集性及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诺如病毒感染防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对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诺如病毒聚集性及暴发疫情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 结果 2018年松江区共发生16起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与1起暴发疫情,涉及病例254例,总罹患率1.56%。疫情集中于11月(64.71%)及10月(17.64%),疫情场所以小学(41.18%)、幼儿园(35.29%)为主。病例主要表现为呕吐(80.31%)、腹泻(44.49%)、腹痛(25.59%)、发热(15.35%)。17起疫情均检出诺如病毒GⅡ型。疫情主动报告率为94.12%,首发病例发病-疫情报告时间间隔与疫情持续时间呈正相关趋势(rs=0.611,P<0.05)。 结论 2018年松江区诺如病毒聚集性及暴发疫情均发生于集体单位,高发季节为秋冬季,传播途径以接触传播及气溶胶传播为主,优势病原型别为诺如病毒GⅡ型。及时发现、报告与正确处置是防控诺如病毒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一起诺如病毒引发的急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案例,为防控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疫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9年3月,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湖州师范学院基本情况和患病学生相关信息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采集病例的粪便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病例定义、具体检测标准和步骤依据《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WS 271—2007)和《诺如病毒感染暴发调查和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5版)》。  结果  自2019年3月15—20日,疫情共报告13例确诊病例,均为同班学生,男生1例,女生12例,罹患率分别为25.00%(1/4)和37.50%(12/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5,P>0.05)。实验室检测采集10名病例学生肛拭子标本,检测结果均为Ⅱ型诺如病毒阳性,阳性率为100%。  结论  疫情为一起Ⅱ型诺如病毒感染引发的急性胃肠炎暴发,可能是班级群体活动中存在排泄物污染传染源,经人际传播所致。建议学校加强传染病防控知识教育,提高师生防护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淮安市洪泽区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控制疫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洪泽区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个案、调查报告及实验室检测数据,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8年洪泽区发生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暴发疫情各1起,罹患率分别为0.95%、1.18%,分别发生在托幼儿机构、中学,均为诺如病毒GⅡ型;共报告病例47例,实验室确诊病例16例。聚集性疫情、暴发疫情分别发生在2018年4月、11月;主要发病年龄分别在5~6岁、13~14岁,男女比为1.241。聚集性疫情病例集中在幼儿园1个班级;暴发疫情病例发生在某中学1个年级相邻2个班级。临床症状主要为呕吐、腹泻、腹痛、发热等,预后良好。采集病例肛拭子20份,检出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16份,阳性率为51.61%。结论诺如病毒感染疫情易发生在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应及时采取病例隔离、消毒等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上海市腹泻患者中诺如病毒感染与气象因素的关联,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上海市2012―2019年腹泻病例与上海市各气象监测点逐日气象资料,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 DLNM)分析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发病与气象因素的关联。  结果  在21 148名腹泻入院的就诊患者中,诺如病毒检出率为18.75%。其中45~<60岁人群的检出率最高(22.72%)。DLNM结果显示,相对于日平均气温18 ℃(P50),当日平均气温为-6 ℃时对诺如病毒感染的影响最大(RR=3.06, 95% CI: 1.49~6.30);日平均气温在滞后2 d时对诺如病毒感染产生最大影响(RR=1.15, 95% CI: 1.02~1.29)。相对于日降水量0 mm(P50),当日降水量195 mm时出现最大负效应(RR=0.31, 95% CI: 0.06~1.66)。  结论  上海市腹泻入院就诊患者的诺如病毒感染率较高,低温增加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发病风险,应根据诺如病毒流行特征针对性地开展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常州市武进区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5年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015年发生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13起,病例427例,罹患率波动在0.64%~9.19%,临床症状主要为呕吐、腹痛、腹泻等,疫情发生在托幼机构和学校,主要发生在秋冬季,病毒分型为诺如病毒GⅡ型。结论托幼机构和学校是诺如病毒疫情防控重点,要优化防控措施,控制疾病暴发。  相似文献   

9.
分析珠三角中小学校教职工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防控知识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学校诺如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定额随机抽样方法,对珠三角3个地级市48所中小学校320名教职工开展诺如病毒基础知识和感染暴发疫情防控知识知晓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 珠三角中小学教职工对诺如病毒基础知识的知晓率为35.37%,暴发疫情防控知识的知晓率为57.63%,总知晓率为48.4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岗位是教职工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防控知识的影响因素,教师(OR=0.22,95% CI=0.09~0.55)、厨工(OR=0.09,95%CI=0.04~0.23)和保洁(OR=0.02,95%CI=0.00~0.07)对诺如病毒暴发疫情防控知识的知晓率远低于校医(P值均<0.05).结论 珠三角中小学校教职工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防控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学校需建立并执行具体防控流程,明确教职工岗位职责和定位,采取理论结合实操的方式促使校医所掌握的知识向校内能力的转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北京市西城区2015年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和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为病毒性腹泻相关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诺如病毒疫情进行调查,采集病例及相关人员标本进行腹泻病毒检测;对全年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调查处置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1起、聚集性疫情4起,均发生在小学和托幼机构,共计病例85例,总罹患率为24.85%,流行时间为四五天。共检测便标本109件,总阳性率43.12%;病例检测阳性率为79.59%,密切接触者检测阳性率为16.00%。除1起聚集性疫情由GⅠ组诺如病毒引起外,其余4起均由GⅡ组诺如病毒引起。结论学校和幼儿园是诺如病毒疫情防控的重点,应加强监测,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以减少疫情的发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辽宁省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流行特征,为今后有效防控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辽宁省2011—2021年上报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报告的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流行病学研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影响因素。  结果  2011—2021年辽宁省共报告学校食源性暴发事件29起,累计病例1 003例,住院218例,无死亡病例。2020年暴发事件数和病例数均最多(7起,320例)。全年发病呈双峰分布,发病高峰为3和12月,其中3月学校暴发事件数最多(8起,27.59%)。中小学上报事件数、病例数、住院数均最多(12起,555人,97人)。专科院校暴发报告时间间隔均值最长(32.01 h),大学暴发持续时间均值最长(52.33 h)。病例呕吐症状人数最多(536人,53.44%)。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蜡样芽孢杆菌毒素和诺如病毒引发事件较多(各3起)。除引发原因不明的事件外,加工不当与交叉污染为主要引发原因(各6起)。头痛指标与学校暴发规模呈正相关(OR=9.78),临床症状发热和暴露持续事件指标与学校暴发事件报告时间间隔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7.08,22.40)(P值均 < 0.05)。  结论  应加强冬春季学校餐饮机构的管理与监督,点面防控,优化上报流程,有效降低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规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17—2020年武汉市学校肺结核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为科学制定学校结核病疫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集全市各类学校结核病防控相关数据, 参照《学校结核病防控自查表》, 修改形成最终问卷, 利用问卷星网络平台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发生的影响因素。  结果  2017—2020年武汉市共报告学校肺结核聚集性疫情37起, 涉及28所学校, 其中大学24所, 高中4所; 报告肺结核病例176例, 其中病原学阳性39例, 利福平耐药17例; 单起聚集性疫情持续时间中位数为48(28, 368)d; 大学比中学更易发生聚集性疫情(χ2=75.27, P < 0.01), 聚集性疫情中罹患率男生较女生高(χ2=22.82, P=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学生是否寄宿(OR=5.12)、新生入校是否进行结核病筛查体检(OR=3.27)、是否开展病因追踪登记(OR=7.28)、患病学生是否按时就诊隔离(OR=9.12)、寝教室是否经常通风(OR=4.97)、是否严格执行休复学管理(OR=4.68)是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发生的影响因素(P值均 < 0.05)。  结论  学校应扎实落实新生入校结核病筛查体检工作, 严格执行学生病因追踪登记和患病休复学管理, 有针对性地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 引导师生养成勤通风、讲卫生、有疑似症状及时就诊和报告的良好习惯, 避免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河南省2011—2020年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规律及特点,为有效防控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提供依据。  方法  对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报告的2011—2020年河南省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  结果  河南省10年间共报告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47起,累计发病人数1 258人,住院人数701人,死亡1人。河南省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报告起数前4位的城市为郑州市、驻马店市、信阳市,新乡市。学校食源性疾病事件高峰期是6和9月。中学食堂和小学食堂导致的事件数最多(均为12起)。粮食制品引起的学校食源性疾病上报事件数和发病人数最多(14起,371人)。致病菌及其毒素是引起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主要病原因子,占查明原因事件数的78.26%。引起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最多的致病菌是蜡样芽孢杆菌,引起发病人数最多的致病因素是致泻大肠埃希菌,引发死亡病例的致病因素是毒蘑菇。除原因不明的事件外,加工不当是导致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主要环节。  结论  中小学生是学校食源性疾病高发群体,应加强夏秋季学校食堂的监督和管理,预防粮食类食品加工储存不当导致的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诺如病毒肠道排毒规律,找出影响其肠道排毒时间的因素。  方法  采集深圳市龙华区3起发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中涉疫人群的肛拭子标本并检测,定期监测并计算排毒期,分析临床症状和基本特征等排毒期的影响。  结果  共监测3起聚集性疫情涉及255名对象,型别均为GII型,纳入研究对象91名。采取停课措施后(疫情发生后3~5 d),病毒感染率达到最高值,幼儿较成人的排毒时间更长(HR=0.235,P<0.001),不同岗位人群排毒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528,P=0.014)。学生病例中未发热感染者较发热病例(HR=2.281,P=0.025)排毒期更长。  结论  诺如病毒隐性感染者和病例在班级复课后仍持续带毒,二者排毒期无差异,但学生群体中隐性感染者较病例排毒期更长,易造成疫情二次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15.
分析湖南省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为预防校园内疫情暴发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湖南省2013-2016年报告的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湖南省2013-2016年共报告17起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总罹患率为5.64%,疫情均发生在秋冬季.暴发场所以小学和托幼机构(11起,64.71%)为主,疫情报告时间中位数为2.00 d,达到峰值时间中位数为1.00d,持续时间中位数为6.25 d.临床症状以呕吐、腹痛和腹泻为主,基因型以GⅡ为主(9起,52.94%).经水传播(5.53%)和食物传播罹患率(7.70%)均高于人传人罹患率(3.83%)(x2值分别为20.02,71.19,P值均<0.01).结论 湖南省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小学和托幼机构,应加强饮用水和食品卫生监测等工作.  相似文献   

16.
苏州市14起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苏州市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10-2014年发生的14起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对病例肛拭子、粪便、呕吐物、水、环境涂抹标本进行核酸检测。结果 2011-2014年,苏州市共报告14起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罹患率波动范围为0.89%~21.18%。14起疫情中12起(85.71%)发生于托幼机构和中小学校,医院、农村各1起。全年均有发生,但以寒冷季节发生较多。仅1起查明与二次供水受到污染有关,13起未证实暴发原因。核酸检测结果12起由诺如病毒GII基因组引起,2起由GI基因组引起。结论诺如病毒已成为苏州市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的重要病原,托幼机构和学校是高发场所,GII基因组是主要基因组。在暴发疫情处理中,应加强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调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上海市某小学一起甲型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资料,为探索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通过现场随访和电话回访卫生老师及病例的方式,调查收集2022年11月8日至12月6日静安区某小学甲型流感暴发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的分布特征。结果 首发病例于2022年11月8日上午出现咳嗽、咽痛、发热症状,体温最高达38.6℃。本起暴发疫情累计报告流感样病例99例,其中学生92例,教师7例,总罹患率为9.45%。所有病例的临床症状均有发热、咽痛及咳嗽,经医院快诊试剂诊断为甲流病例27例。二年级学生病例罹患率最高(24.46%),不同年级学生病例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8,P<0.01);教学楼二楼病例罹患率最高(23.47%),不同楼层病例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8,P<0.01)。病原学检测显示,导致该次暴发的流感病毒为甲型H3N2病毒。结论 该次疫情是一起由甲型H3N2流感病毒引起的校园聚集性疫情。卫生与教育部门之间应加强合作,有效落实传染病防控措施,及时找出传染源,...  相似文献   

18.
华伟玉  刘锋  郭黎  赵振 《中国学校卫生》2020,41(4):580-582,587
目的分析北京市海淀区2015-2018年中小学校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聚集性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校发生的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2015-2018年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校共报告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74起,涉及52所中小学校,报告疑似病例1 291例,单起疫情病例中位数12.5例。冬春季为高发季节,中、小学生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82,P<0.01),男、女生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6,P<0.01)。共采集标本648件,阳性486件,阳性率为75.00%,以GⅡ病毒为主,占87.4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校规模(>2 000,1 000~<2 000人)、学生手卫生习惯、发生疫情后学校是否要求学生离校就诊是疫情发生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3.78,2.95,8.25,2.88)。结论手卫生习惯较差是疫情发生的最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学校和家长要培养孩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同时学校发现病例及时隔离也是防控疫情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