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Livin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PTEN和Caspase-3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结直肠癌、腺瘤及大肠正常黏膜组织各5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方法检测Livin、PTEN及Caspase-3的表达情况并进行评分。结果结直肠癌、腺瘤及大肠正常黏膜组织中L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00%、56.00%、18.00%,结直肠癌组织中L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腺瘤及大肠正常黏膜组织;L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及Duke分期有关,而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无关。在结直肠癌、腺瘤及大肠正常黏膜组织中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00%、76.00%、98.00%, Caspase -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00%、84.00%、92.00%,结直肠癌组织中PTEN、Caspase-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腺瘤及正常黏膜组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TEN、Caspase-3阳性表达率与结直肠癌Duke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在结直肠癌组织中Livin蛋白阳性表达与PTEN及Caspase-3蛋白表达均呈负相关。结论凋亡抑制因子Livin、凋亡因子Caspase-3及抑癌基因PTEN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在结直肠癌中PTEN蛋白活性被抑制加速了Livin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 Livin 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可能通过抑制Caspase-3的活性实现。  相似文献   

2.
翁子毅  子树明  杨明  崔龙  于恩达 《上海医学》2011,34(5):379-381,前插1
目的 探讨Hedgehog(Hh)信号通路蛋白表达在结直肠病变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人正常结直肠黏膜、结直肠息肉及结直肠癌组织中Hh信号通路蛋白音刺猬因子(sonic hedgehog,SHh)、受体patched(PTCH)和分泌型Frz相关蛋白(SFRP1)的表达水平.结果 正常结直肠组织中,SH...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FAT10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学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FAT10 mRNA在51例结直肠癌组织、结直肠癌旁组织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的表达水平,并观察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RT-PCR法检测FAT10在结直肠癌组织病例中表达阳性率为68.6%,在结直肠癌旁组织及正常结直肠黏膜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7.6%和13.7%;(2)结直肠癌组织FAT10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旁组织及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组患者FAT10表达水平与未转移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伴肝转移组的结直肠癌与无肝转移组结直肠癌FAT10表达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织FAT10表达水平还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FAT10水平随分期升高而升高。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所在部位、肿瘤大小及病理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特性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FAT10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上调,对应的癌旁组织及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无表达或弱表达;测定FAT10的表达可能预测结直肠癌的发生潜能;结直肠癌组织中FAT10的阳性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有关,提示FAT10基因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Zhang H  Wang S  Zhang YC  Ye YJ  Cui ZR  Fang WG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1):2899-2904
目的 观察人结直肠恶性肿瘤中信号传导子和激活子3(Stat5)和环氧化酶2(COX-2)mRNA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明确Stat3通路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及COX-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5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邻近正常肠黏膜中Stat3及COX-2mRNA的表达;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了p-Stat3及COX-2的表达;将Stat3上游激酶JAK2抑制剂AG490,作用于结肠癌细胞系HT-29,运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状态;流式细胞仪观察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检测p-Stat5及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Stat3和COX-2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肠黏膜(均P〈0.05),分别为正常组织的1.97和1.88倍;COX-2表达水平与Stat3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749,P〈0.01),并与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免疫组化结果示p-StatB与COX-2蛋白表达水平相关。用(AG490)阻断StatB通路可抑制HT-29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同时Stat3磷酸化活性随作用时间延长而下降,COX-2表达水平也逐渐降低。结论 Stat3通路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及COX-2基因表达有影响;阻断信号通路可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sonjc hedgehog信号通路中smo和Glil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5例结直肠癌组织及3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中Smo和Glil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Smo和Glil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其正常结直肠黏膜(P<0.001),与肿瘤部位、分化程度、Dukes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而与肿瘤组织学类型有关(P<0.001),相关分析显示Smo及Glil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90(P<0.001).结论 结直肠癌的发生与Smo和Glil蛋白的高表达有关,可能与Smo蛋白高表达上调其下游转录因子Glil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CD3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mRNA在人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同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分别对34例结直肠癌标本、32例结直肠腺瘤以及35例结直肠炎标本进行CD31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同时应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 检测结直肠癌组织、癌旁无瘤黏膜组织、近端及远端正常黏膜组织中VEGF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CD3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结直肠腺瘤和慢性结直肠炎患者(P<0.05);慢性结直肠炎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icrovesel density,MVD)高于结直肠腺瘤组织,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直肠癌组织中VEGF mRNA的表达水平较癌旁无瘤黏膜、近端及远端正常黏膜组织中明显增强(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MVD与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密切相关.结论 结直肠肿瘤血管生成在其恶变、生长转移过程中至关重要,血管生成(包括VEGF)状态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和血清中解离素金属蛋白酶10(ADAM10)的表达,分析其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临床病理特征间的联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9例结直肠癌组织、30例结直肠息肉组织及30例正常对照人群肠黏膜中的ADAM10的表达情况,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上述3组人群血清中的ADAM10表达水平。结果:结直肠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ADAM10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结直肠息肉组和正常对照人群(P<0.001);伴随着肿瘤Duke分期的增加,结直肠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ADAM10表达水平进行性升高。癌组织和血清中的ADAM10表达水平和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组织类型无关(P>0.05),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远处转移、Duke分期有关(P<0.01)。结论:ADAM10在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和血清中高表达,且和结直肠癌的重要临床病理特征相关,在结直肠癌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中泛素交联酶L3(UbcH7)和p53结合蛋白1(53BP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98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结直肠癌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UbcH7及53BP1基因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UbcH7及53BP1基因蛋白表达。采用Pearson和Spearman法分析结直肠肿瘤组织UbcH7、53BP1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相关性。绘制ROC曲线分析结直肠肿瘤组织UbcH7和53BP1基因mRNA表达在3年生存期中的预测效能。Kaplan-Meier法分析结直肠肿瘤组织UbcH7和53BP1基因蛋白表达与3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结直肠肿瘤组织中UbcH7基因mRNA表达及蛋白阳性率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53BP1基因mRNA表达及蛋白阳性率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均P<0.05)。结直肠肿瘤组织中UbcH7和53BP1基因mRNA表达、蛋白表达均呈负相关(r=-0.626、-0.795,均P<0.05)。Ⅲ+Ⅳ期、N1+N2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Ub...  相似文献   

9.
目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的定量与分布检测。方法:采用Real-timePCR对30例人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及15例内镜取材的正常结直肠标本中TAMs标记物CD68mRNA表达水平进行定量检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标本中TAMs的组织分布。分析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中CD68mRNA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CD68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t=2.720,P<0.001)。不同临床病理参数的结直肠癌组织中CD68mR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Ms分布于结直肠癌组织间质和肿瘤上皮细胞中。结论:TAMs高水平分布于结直肠癌组织间质和肿瘤上皮细胞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吸虫病性大肠息肉是否为癌前病变,从而为内镜下息肉切除适应证提供依据。方法:收集70例血吸虫病性大肠息肉及相应患者正常肠黏膜组织,68例结直肠癌组织,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CK-20、Bcl-2、p27基因的表达,并通过TUNEL法检测相应组织的细胞凋亡。结果:腺瘤性血吸虫病性大肠息肉中,癌基因Bcl-2、CK-20mRNA表达较非腺瘤性血吸虫病性大肠息肉和正常肠黏膜组织均有不同程度上调(P<0.001),抑癌基因p27表达明显下调(P<0.001);腺瘤性血吸虫病性大肠息肉中CK-20、p27表达较结直肠癌组织无明显差异(P>0.05)。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发现,非腺瘤性血吸虫病性息肉组织凋亡率明显低于结直肠癌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32);腺瘤性大肠息肉凋亡率低于大肠癌组织,但无统计学差异(P=0.315)。结论:腺瘤性血吸虫病性大肠息肉为癌前病变,非腺瘤性息肉为炎性增生性病变,在行内镜下息肉切除时应注意甄别,避免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11.
HSF1基因表达升高与大肠癌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散发性人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可能的信号转导通路.方法:应用8条信号通路基因芯片筛选结直肠癌组织与正常粘膜组织表达差异基因;提取35例结直肠癌患者配对的癌组织及正常粘膜组织(阴性切缘组织,距肿瘤10 cm以上)总RNA,以RT-PCR的方法对有差异的基因进行表达差异比较.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hsf1、hsp27及inos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经35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与正常大肠粘膜组织对比,癌组织中hsf1、hsp27、inos表达增高,其中hsf1为86%(30/35),inos为63%(22/35).结论:在结直肠癌组织中hsf1、hsp27及inos基因被激活,其中可能存在热刺激应激信号转导通路激活的通道.  相似文献   

12.
分泌型Wnt拮抗基因甲基化在结直肠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Qi J  Zhu YQ  Luo J  Tao WH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8):1954-1957
目的 探讨分泌型Wnt拮抗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在结直肠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5-氮杂-2’-脱氧胞苷(DAC)和曲古菌素A(TSA)对结直肠癌细胞株HCT116、SW480进行去甲基化处理。甲基特异性PCR和逆转录PCR分别检测结直肠肿瘤组织及细胞株中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sFRP)和Wnt抑制因子1(WIF-1)基因甲基化和mRNA表达。结果 正常大肠黏膜不存在sFRP和WIF-1基因甲基化。sFRPl2、4、5和WIF-1在结直肠腺癌甲基化率分别为93.1%(67/72)、83.3%(60/72)、36.1%(26/72)、52.8%(38/72)、84.7%(61/72);腺瘤中分别为87.9%(29/33)、81.8%(27/33)、24.20k(8/33)、57.6%(19/33)、72.7%(24/33);瘤旁正常组织中分别为52.6%(20/38)、28.9%(11/38)、2.6%(1/38)、18.4%(7/38)、23.7%(9/38);与正常黏膜及瘤旁正常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变性隐窝灶(ACF)中sFRP1、2、4和5甲基化率分别为94.4(17/18)%、77.8%(14/18)、27.8%(5/18)和55.6%(10/18)。sFRP和WIF-1基因甲基化与结直肠腺癌、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HCT116细胞株sFRP1、2、4、5和WIF-1基因启动子CpG岛均存在高甲基化。SW480细胞株中仅sFRP1、2和WIF-1存在甲基化。甲基化的基因mRNA不表达或降低;联合使用DAC和TSA能有效恢复sFRP和WIF-1基因表达。结论 Wnt拮抗基因甲基化是结直肠肿瘤发生常见的早期事件,sFRP1、2、5和WIF-1甲基化有可能成为早期发现结直肠肿瘤的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13.
14.
王金秋  鲁杨  柯孔亮  张乐鸣 《浙江医学》2018,40(8):796-802,812
目的探讨miR-455-5p在结直肠癌(CRC)中的表达及生物学特性。方法收集40例CRC患者经手术切除的结肠和直肠癌组织标本及癌旁10cm的正常黏膜组织标本。采用qRT-PCR法检测CRC组织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miR-455-5p的表达水平;采用脂质体转染试剂转染CRC细胞,Brdu增殖实验检测转染后CRC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后CRC细胞凋亡率。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并验证miR-455-5p的靶基因。结果CRC组织miR-455-5p的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P<0.01)。经转染后CRC细胞中,上调miR-455-5p可抑制CRC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细胞凋亡。数据库预测PIK3R1可能是miR-455-5p的靶基因,上调miR-455-5p可抑制PIK3R1mRNA及蛋白表达。结论miR-455-5p在CRC组织中呈低表达,其生物学特性是miR-455-5p具有抑制CRC细胞生长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IK3R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C)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SW116增殖、凋亡及JAK/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STA3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结肠癌细胞株,采用不同浓度的EGCG对其进行干预。分别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ELISA法检测磷酸化STAT3(P—STA33)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Bcl-2、Cyclin D1、C—myc mRNA的表达。结果EGCG抑制结肠癌细胞株增殖,促进其凋亡,降低p-STA33蛋白的表达水平,作用呈浓度依赖性;EGCG可以抑制结肠癌细胞株中Bcl-2、Cyclin D1、C-myc mRNA表达水平。结论EGCG抑制结肠癌细胞株增殖、促进其凋亡的机制可能与抑制JAK/STA33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6.
梁晶  原晓勇 《基层医学论坛》2013,(10):1225-1226
目的研究p15在大肠正常黏膜-腺瘤-癌序列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探讨p15在大肠黏膜癌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为大肠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收集大肠癌患者30例,大肠腺瘤患者10例,再随机取距病变组织大于5 cm的正常大肠黏膜10例,采用SP法,检测p15在不同大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p15在大肠癌中阳性表达率与大肠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无明显关系。结论 p15基因的失活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GLUT1 mRNA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GLUT1mRNA在食管癌组织及正常食管黏膜的表达水平。方法 :对 16例食管癌病人手术标本的肿瘤组织及正常食管黏膜进行总RNA的提取 ,并进行GLUT1mRNA的RT -PCR扩增。结果 :16例肿瘤组织标本中 ,14例有GLUT1mRNA阳性表达 ;相应的 16例正常组织标本中 ,10例有GLUT1mRNA阳性表达。结论 :GLUT1mRNA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正常食管黏膜显著升高 ,对于食管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