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1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评价18FDG PET在鉴别肺部良恶性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对 2 7例胸部X线片或CT异常的患者进行18FDG PET检查。PET扫描结果是以对目测结果进行定性分析得出的 ,同时采用肺部病变与正常肺组织的FDG摄取比值对病变的良恶性进行鉴别 ,恶性病变此比率 >1 .5 ,而良性病变此比率 <1 .5。以病理学诊断作为金标准 ,PET扫描结果均与其进行比较。结果  2 7例肺部病变中 2 1例为恶性 (腺癌 8例 ;鳞癌 7例 ;小细胞肺癌 2例 ;大细胞肺癌 1例 ;转移癌 3例 ) ;6例为良性。18FDG PET中肺部病变 /正常肺组织 >1 .5的有 2 0例 ;<1 .5的有 7例。对照术后病理检查结果FDG PET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分别为 96 .3 %、95 .2 %、1 0 0 %、1 0 0 %、85 .7%。结论 18FDG PET检查能准确地鉴别肺部病变的良恶性 ,PET扫描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无创的肺癌诊断方法 ,可为临床提供更为精确和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 上腔静脉系统受累是局部晚期胸部肿瘤较常见的一种情况,手术可能获益,但风险极高.本研究针对正中开胸入路,提出一种程序化的手术方案,旨在优化流程,使得这一类以往认为风险极高的手术能够更加安全地实施.方法 35例胸部疾患累及上腔静脉系统,经正中开胸进行人工血管置换的患者资料,分期检查明确为局部晚期.包括肺部肿瘤16例,纵隔肿瘤19例.手术方法采用从左至右的单向推进,先游离左无名静脉起始部,阻断后切断,掀起瘤体,打开心包,用人工血管桥接左无名静脉和右心耳.游离上腔静脉近心端未受侵部分后,向尾侧牵拉肿瘤,剪开右侧纵隔胸膜,结扎切断右侧乳内血管,可以充分显露右无名静脉.向左上方牵拉瘤体,于肺门上方结扎切断奇静脉,此时可以阻断右无名静脉和上腔静脉,切除中间受侵的血管,以人工血管行右无名静脉-上腔静脉桥接,完成受侵的上腔静脉系统全部替换.结果 全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6例,低氧血症5例,肌无力危象1例,心脏疝1例,真菌感染2例.2例患者死亡,死亡率5.12%,分别死于心梗和肺部感染.其余33例顺利出院.平均术后住院日15 d.在10例术前出现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患者中,除2例术中即出现人工血管内血栓形成的患者,其余8例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 上腔静脉人工血管置换手术经程序化的处理,规范治疗的细节,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可降低手术风险,本组病例手术能够安全实施的实践也支持这一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静脉内皮素双受体拮抗剂RO2610612在急性肺栓塞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内皮素与急性肺栓塞的关系。方法12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只。两组所有动物给予戊巴比妥静脉麻醉后分别于颈静脉插入热稀释漂浮导管连接生理监护仪;气管内插入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描记器。采集栓塞前数据后于颈静脉注射自体血栓建立急性肺栓塞动物模型。实验组建立模型后1h开始持续静滴RO26106120.2mg/(kg.h),对照组同时输入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及实验组所有动物于栓塞前、栓塞后1,2,4,6h记录体、肺循环血流动力学指标、呼吸生理指标;取股动脉血3ml,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动脉血内皮素-1水平,并测动脉血气。结果两组动物栓塞后较栓塞前血浆内皮素-1水平、肺动脉平均压、肺血管阻力、呼吸频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和肺气道阻力显著性升高(P<0.05),心输出量、动脉血氧分压和肺动态顺应性显著性下降(P<0.05)。实验组于栓塞2h后肺动脉平均压、肺血管阻力、呼吸频率、肺气道阻力升高水平显著性低于同时期对照组(P<0.05),血浆内皮素-1水平、心输出量、和肺顺应性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肺栓塞病理过程中,内皮素参与了肺循环阻力升高与肺气道阻力升高和肺顺应性下降的形成。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拮抗内皮素与其受体的结合,在急性肺栓塞中,可以减缓肺循环阻力、肺气道阻力的上升,因而可能成为急性肺栓塞临床治疗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96例冠心病患者发病48h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四项的检测结果。方法:9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n=4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n=35)和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n=20)组,另选3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各组血清hs-CRP水平,采用酶法测定各组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统计分析冠心病各组间各指标水平差异。结果:冠心病各组与对照组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UAP组、SAP组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hs-CRP明显高于UAP组和SAP组(P0.01),UAP组又明显高于SAP组(P0.05);冠心病各组与对照组TG、HDL水平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UAP组和SAP组T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HD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分层冠心病患者,其血清hs-CRP和血脂四项在发病早期的变化不同,AMI患者以hs-CRP和TG升高以及HDL降低最明显。  相似文献   
5.
手术切除联合氩氦刀术中冷冻治疗胸部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东升  林刚  李简 《河北医药》2006,28(10):937-938
目的 观察手术切除联合氩氦刀冷冻治疗胸部肿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至2005年12月胸外科治疗的18例胸部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不良反应轻微,术后并发症包括发热、心衰、房颤、乳糜胸和肺炎,其中肺部渗出性改变较常见,无需特殊处理,无手术相关性死亡.随访肿瘤局部复发1例.结论 手术切除联合氩氦刀冷冻是治疗胸部肿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食管鳞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VEGF-C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VEGF-C的表达,探讨其在判断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62例食管鳞癌患者和10例正常人的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VEGF-C的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食管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并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VEGF-C在有淋巴结转移者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转移者(P=0.015),肿瘤浸润深度T3者阳性表达率高于T1-2者(P=0.039);组织学检查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55.5%,特异性为76.1%,准确率为67.8%.食管鳞癌患者血清VEGF-C的水平高于正常人(P<0.0001),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转移者(P<0.0001),肿瘤浸润深度T3者高于T1-2者(P=0.009);如果血清VEGF-C水平以2 474.5 ng/L为界值,则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5.0%和73.8%,准确率77.4%.结论:血清VEGF-C检测是判断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可靠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下经电视胸腔镜和胸部小切口诊治胸膜、肺部疾病的可行性。方法自2002年2月至2005年3月,对30例胸膜、肺疾病患者施行局部麻醉下开胸手术。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小切口开胸组:16例,在局部麻醉下采用胸部小切口在开放性气胸状态下对增厚的胸膜和弥漫性肺疾病进行活组织检查;电视胸腔镜组:14例,在局部麻醉下经胸腔镜在闭合性气胸状态下诊治恶性胸水、复发性气胸等。结果小切口开胸组中行胸膜活检13例,其中10例为恶性肿瘤胸膜转移、胸膜淀粉样变1例、胸膜纤维增生样改变2例;弥漫性肺疾病活检3例,3例中肺间质性纤维化2例、型肺结核1例。电视胸腔镜组14例中,除1例因发现胸腔内有致密粘连而转行全身麻醉下开胸手术外,其余13例均在局部麻醉下完成胸膜活检,复发性气胸肺大泡切除,顽固性胸水的胸膜固定术;电视胸腔镜组中用胸腔镜辅助诊断为恶性胸水4例,肝性胸水1例;胸腔镜辅助治疗10例,其中顽固性(含肝性胸水)胸水行胸膜固定术8例,复发性气胸行肺大泡切除和胸膜固定术2例。两组患者均无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结论局部麻醉下经胸腔镜及胸部小切口能够完成胸膜、肺疾病活检术及简单的手术。该方法经济、微创、对麻醉要求低,有利于临床普遍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左向右分流所致肺动脉高压模型,了解高肺血流量对肺血管结构的影响。方法:对大鼠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术后6周和11周,以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平均压(PAMP)。检测右心室(RV)/左心室+室间隔(LV+S)比值,并且观测肺血管结构的变化。结果:6周分流大鼠肺动脉平均压明显增高,右心室肥厚。光镜下,肺小血管肌化程度增强,肺动脉中膜增厚;电镜下,内皮细胞增生变性,平滑肌细胞肥厚,向合成表型转化。结论:以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制备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胸腔镜下肺动脉成形术在全肺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2012年4~10月,我科对15例侵犯肺门的肺癌行改良胸腔镜下肺动脉成形联合全肺切除术,与传统方法不同之处在于游离肺静脉、肺动脉及支气管后,在阻断肺动脉时,采用0号不可吸收丝线环绕肺动脉主干2周后收紧,暂不打结,将线的两端用蚊式钳固定于操作孔周围的无菌中单,然后将哈巴狗钳置于0号线远端约5mm处,远端血管使用0号线阻断。结果10例左全肺切除联合纵隔淋巴结清扫术,5例右全肺切除联合纵隔淋巴结清扫术。肺动脉成形时间平均14min(10~19min),平均手术时间180.6min(120~231min),平均出血量100ml(50~250ml)。术中、术后未输血,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10例鳞癌,2例腺癌,2例小细胞肺癌,1例大细胞肺癌;病理分期:ⅢA期12例,ⅡB期2例,ⅡA期1例。平均住院时间7d(6~9d)。14例术后随访1年,1例术后5个月死于对侧肺部感染,1例术后10个月死于脑转移,余12例无复发。结论改良肺动脉成形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0.
临床常用的尿酶检铡主要有淀粉酶、溶菌酶、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等.D-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是一种溶菌体酶,分子量130 000~140 000,肾小球不能滤过,在肾小管及尿路上皮细胞内含量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