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对骨科术后患者的疼痛进行认知调查并分析,制订合适的疼痛管理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表,对骨科住院术后3d的136例患者进行调查,调查术后患者对疼痛相关知识的需求、对术后疼痛症状的认知、相关经历及镇痛理念。结果82.4%的患者认为,医护人员在术前有必要讲解疼痛知识;61%的患者认为术后切口疼痛程度与医生手术技术有关;75%的患者没意识到疼痛会对功能康复有影响;76.5%的患者在术前对术后切口疼痛存在焦虑;经历中度及以上切口疼痛的患者占61.8%。结论改变患者疼痛认知,对疼痛进行有效的管理。管理对策有改变认知,医院政策支持,建立疼痛管理沙龙小组,提高疼痛管理技能,创造疼痛管理病区环境。  相似文献   

2.
医院疼痛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闵娟 《热带医学杂志》2004,4(3):293-294,325
目的 了解医院疼痛管理现状。方法 利用自行设计的疼痛管理现状的调查问卷,包括护士卷和病人卷,对200名护士及200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病人的疼痛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仅9.1%的护理人员对病人的疼痛主诉有正确的认知观念,43.7%的护理人员掌握止痛药的用药知识;15.5%的疼痛患者不敢用止痛药。74.9%的患者对止痛药用药知识有错误认知。结论 对护士及患者进行有关疼痛知识的健康教育是疼痛控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4.
目的:了解产科护士对剖宫产术后病人的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为加强剖宫产术后病人疼痛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产科护士疼痛知识和态度调查问卷,对成都市6所二级甲等医院80名产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48.7%产科护士学习过疼痛知识,但不全面;96.2%的产科护士认为有必要和很有必要学习,52.5%通过学术期刊方式获取疼痛相关知识;20%在每一个剖宫产术后病人使用疼痛评估工具进行评估;疼痛相关心理学知识、疼痛评估知识、非药物治疗干预措施是最想获得的前3位疼痛相关知识。结论:目前产科护士疼痛知识掌握程度不够,对剖宫产术后病人的疼痛管理能力较低,疼痛知识的学习愿望非常强烈,因此应加强疼痛知识的系统培训,尤其是岗前培训方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儿科护士疼痛知识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立平  谭晓东 《医学新知杂志》2006,16(3):189-191,194
目的了解临床儿科护士对患儿疼痛的知识和态度水平。方法采用“儿科护士疼痛知识和态度调查量表”(pediatric nurses’knowledge and attitudes survey regarding pain,PNKAS)对湖北省6所三级甲等医院的儿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疼痛知识的平均得分为15.14±1.69,正确率仅为37.63%。不同年龄、工龄、学历和职称的护士掌握疼痛知识无差异性(P>0 05);不同医院的儿科护士疼痛基本知识、疼痛评估、镇痛措施的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镇痛药物项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湖北省儿科护士普遍缺乏对患儿疼痛的护理知识,尤其缺乏镇痛药物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6.
文咏梅 《求医问药》2011,9(6):198+200
目的:探寻减轻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方法。方法:将122例进行妇产科手术后出现轻度以上疼痛症状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为观察组(68例),护士需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疼痛护理干预和疼痛评估,另外一组为对照组(54例),护士需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疼痛护理和疼痛评估。在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疼痛指数,且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正确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为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干预,的确可以有效地缓解妇产科患者术后的疼病症状。  相似文献   

7.
关于癌症患者疼痛的评估分析和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癌症患者疼痛的评估和护理干预。方法:通过对58例癌症患者引起的疼痛患者进行系统的评估分析,按照WHO推荐的癌症镇痛三阶梯止痛法,并适当运用非药物镇痛方法,对患者及家属同步实施相关疼痛知识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结果:58例癌症患者经疼痛评估后,进行治疗和护理干预后,控制和缓解疼痛总有效率达96.5%(56/58)。结论:癌症患者经疼痛评估和护理后,对提高癌症疼痛病人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了解决痔瘘术后病人的疼痛问题,对56例应用一次性持续微量镇痛泵(自控硬外镇痛技术)痔瘘术后患者进行正确评估病人的疼痛,观察病人的呼吸、脉搏、血压及恶心呕吐等及通过护理杜绝术后并发症发生。结果 有效缓解了患者48h内的疼痛,元痛或基本无痛48(85.71%),轻微痛8例(14.29%),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自控镇痛泵应用于痔瘘术后患者,镇痛效果明显、确切。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术后的并发症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精细化管理对癌痛患者疼痛控制的有效性.方法 运用《癌症病人疼痛调查表》和数字评定量表,调查100例服用第三阶梯止痛药同时进行精细化管理的肿瘤患者疼痛相关知识及强度.结果 患者通过精细化管理72 h后对癌痛知识的认知度由21%上升到72%,对药物镇痛的顾虑由79%降至32%.数字评分法(NRS)评分显示,患者精细化管理前的平均疼痛强度为5.9分,且重度以上占23%;实施精细化管理72 h后,平均疼痛强度为1.6分,且无中度及以上疼痛.结论 精细化管理流程可增加患者对疼痛的认识,减少对镇痛治疗的顾忌,从而有效控制疼痛.  相似文献   

10.
姚文艳  王婷  花芸 《重庆医学》2016,(30):4267-4270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儿童重症监护病区(PICU )护士与儿童普通病房护士对患儿疼痛的认知情况。方法通过对华中地区11家三级甲等医院护理部,以微信平台的方式对儿科护士发放调查问卷,对回收的3283例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ICU护士与普通病区护士在年龄、婚姻状况、职称、最高学历、本专业护理工作年限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职务、从事护理工作年限及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年限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U护士与普通病区护士的儿科护士疼痛知识与态度调查问卷(PNKAS)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个维度中仅药物镇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U护士PNKAS调查量表答对最多的前3个问题及答错最多的前3个问题的正确率与普通病区护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中地区儿科PICU护士与普通病区护士疼痛知识掌握情况均不乐观,今后须根据PICU护士及普通病区护士对疼痛知识掌握的不同情况,提供针对性培训,为儿科患者提供更好的疼痛管理。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了解在职护士和实习护生疼痛管理知识认知现状,为制订疼痛管理教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某二级甲等医院70名在职护士及71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20项调查内容中,在职护士与实习护生分别有10项和13项正确率低于60%,她们均在疼痛管理态度维度正确率最高,对疼痛治疗的认知水平最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职护士和实习护生疼痛管理知识的认知水平较低,且存在认知偏差,建议医院设计有效的疼痛培训项目提高其疼痛管理知识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2.
张艳  李冰冰  孔祥燕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35):4293-4297
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负重关节,踝关节骨折居关节内骨折之首。由于踝关节特殊的解剖结构,骨折后常伴有较重的疼痛与肿胀,为患者带来痛苦。本文分析目前常用的疼痛评估工具、踝关节骨折围术期疼痛影响因素、围术期疼痛管理、护士对患者疼痛评估、患者及家属对疼痛及镇痛方式的认知、疼痛评估-干预-再评估措施的落实情况;期望临床可从提高医护人员疼痛知识水平、普及大众正确认识疼痛、规范疼痛管理流程方面着手进行踝关节骨折围术期疼痛管理质量改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妇产科术后硬膜外腔不采取药物镇痛的病人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1月在妇产科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2425例,选取其中86例,没有进行硬膜外腔药物镇痛,采用肌肉注射及口服止痛药的方法进行术后镇痛,随机分为两组,甲组患者44例,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乙组患者42例,采用常规性的护理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下肢活动情况、睡眠、疼痛评级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甲组患者的下肢活动情况、睡眠、疼痛评级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显著优越乙组,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术后采用肌肉注射及口服止痛药的方法进行术后镇痛的产妇,实施有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有效的提高患者下肢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减少疼痛评级,适宜临床广泛应用及开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妇产科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并发下肢感觉异常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86例妇科及产科患者腰-硬联合麻醉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期间并发下肢感觉异常的情况。结果1086例妇产科患者在术后硬外镇痛期间有138例并发下肢感觉异常,表现为下肢麻木、感觉迟钝、疼痛,其中妇科发生率为4.2%,产科为20.0%,在下肢感觉异常的发生率上,产科与妇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科患者椎管内麻醉及镇痛后下肢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产科麻醉风险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骨科规范化术后疼痛管理,创建术后无痛病房进行探讨,以提升护士疼痛管理理念,使患者得到优质的无痛服务。方法:为2011年7月-年12月围手术期126例骨科患者提供镇痛方案,实施镇痛措施,转变病房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关于疼痛及镇痛药的某些不正确观念,完善疼痛评估体系,制定个体化、多模式、分阶梯镇痛治疗方案,对无痛病房进行规范化的管理。结果:126例患者疼痛症状均不同程度减轻或消失,对镇痛的效果表示满意。结论:通过创建骨科无痛病房,完善疼痛评估体系,制定个体化、多模式、分阶梯镇痛治疗方案,规范了术后的疼痛管理,对骨折患者的整体治疗是积极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分析了解护理人员疼痛管理相关知识及态度,为建立完善的疼痛管理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在医院工作1年以上50岁以内(含50岁)在职临床科室(疼痛科除外)注册护理人员800名,对入组的800名护理人员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研究分析。结果800名护理人员中,36名对其中5种疼痛评估方法有了解,占比4.5%;64名对三阶梯镇痛治疗原则完全掌握,占比8.0%;48名对每位入院患者均进行疼痛评估,占比6.0%;118名能够经常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准确评估,占比14.75%;90.0%以上的护理人员在镇痛管理方面的态度积极。结论护理人员的疼痛相关知识掌握存在不足,非常有必要对工作在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疼痛相关知识培训,促使疼痛管理规范化体系的形成,从而为患者实施及时合理的镇痛护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郭美丽 《大家健康》2016,(10):175-175
目的:研究运用药物及辅助方式有效提高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水平。方法:该院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入住妇产科手术患者1886例,其中妇科患者804例,产科患者1082例,通过药物镇痛、抚触、指压穴位、膀胱区热敷,及必要的心理疏导,使患者的疼痛程度得以缓解。结果:通过药物镇痛、抚触、指压穴位及必要的心理疏导,患者术后均安全度过疼痛期,遵医嘱按时出院。  相似文献   

18.
目的:确定疼痛管理教育培训对护士创伤性疼痛管理知识与态度的影响。方法:将入选本研究的60名护士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采用《疼痛管理知识调查表》评估其对疼痛管理知识的认知现状;构建创伤性疼痛规范化管理的培训方案,对研究组护士进行培训,对照组护士不参与。2周后再次对两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安排其在急诊接诊伤情及严重程度相似的患者,评估患者的疼痛VAS评分情况以及心理状况,并比较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通过疼痛规范化管理培训,研究组护士对疼痛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护士所分管患者清创术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疼痛管理教育培训可促进急诊护士对创伤性疼痛管理知识的掌握,改变护理态度,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19.
李文君 《当代医学》2010,16(27):52-53
目的通过调查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后发生膀胱痉挛性疼痛的120例患者不同镇痛方法使用率,了解泌尿外科护士疼痛知识水平和护理态度。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了不同镇痛方法的使用率。抽取我院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后二天内发生膀胱痉挛性疼痛的120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后患者均经历了不同程度的膀胱痉挛性疼痛。结论泌尿外科护士对疼痛护理干预能力有待提高,应对泌尿外科护士提供疼痛护理课程教育及培训,以提高疼痛护理知识水平。护理干预在发生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诊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妇产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工作压力源量表对60名妇产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妇产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主要表现在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的问题和护理专业方面,其发生的原因与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经常倒班、工作量大、护士工作未被患者及家属承认、人际关系紧张有关,其中不同岗位、护龄、学历的妇产科护士工作压力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妇产科护士压力,有利于保障妇产科护士的心理健康,对确保护士身心健康和良好的护理质量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