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州市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以下简称L.m)是一种严重的人畜普遍易感染的致病菌,可导致人和动物患脑膜炎、败血症、流产等,病死率高达30%~70%.该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土壤是主要的贮主,各种野生和家养动物以及健康人群被认为是该菌的携带者.Gray和killinger从37种不同动物和17种禽类中分离到本菌[1].家庭环境和多种食品均可被污染.我国于1994年制定了食品中L.m检验方法(GB4789-94).为了解福州市各类食品中L.m污染情况,预防李斯特菌病的发生和流行,我们于2000年3月至2001年8月对市场上销售的肉类、花蛤、鲜奶等食品进行抽查检测.  相似文献   

2.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病研究近况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是一种短小的革兰氏阳性无芽胞杆菌 ,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的致病菌 ,可使人和动物患李斯特菌病。该病病死率高达到 2 0 %~ 30 % [1 ] ,因此引起卫生界的高度重视。该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土壤是主要的贮主 ,各种野生和家养动物以及健康人群被认为是该菌的携带者 ,家庭环境和多种食品均可被污染。从国外暴发的几起李斯特菌病的传播媒介看 ,动物性食品是主要的传播源。因此许多学者提出该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1 病原学该菌为短小的革兰氏阳性无芽胞兼性厌氧杆菌 ,长 1~2μm、宽 0 .5μm,常成对排列。在 2 0℃…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龙岩市肉禽屠宰与配送环节中环境与禽肉以及市售调理肉制品、水产品、生禽肉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的污染状况,为预防L.m致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GB 4789.3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方法,并参照《2022年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采集某屠宰场禽肉及其环境样本,以及海鲜市场、集贸市场的调理肉制品、水产品、生禽肉等食品样本,进行L.m分离鉴定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与聚类分析。结果 136份样本中L.m检出率为6.6%(9/136)。屠宰与配送环节样本的L.m检出率为4.2%(3/71),分离自屠宰场分割刀具案板、分割后鸡肉以及工人手等样本。市售食品样本的L.m检出率为9.2%(6/65),其中调理肉制品和水产品及其制品的检出率分别为25.0%(3/12)和9.1%(3/33)。9株L.m经PFGE检测并聚类分析,得到8种条带,菌株F22041和F22043的相似性为100.0%,菌株F22200与这两株菌的相似性为88.0%,其余菌株间相似性<80%。结论 龙岩市禽肉生产流...  相似文献   

4.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Listeriamonocytogenes L M)是一种人畜共患致病菌 ,可引起人类多种疾病 ,死亡率高达 3 5 %~70 % [1 ] ,该菌分布非常广泛 ,在WHO关于L M菌食物中毒的报告中指出 ,有 4%~ 8%的水产品、5 %~ 10 %的奶及奶制品、3 0 %以上的肉制品被污染[2 ] ,有报道在欧、美、日本由此菌引起食品污染的严重性已超过了沙门氏菌[3] 。我国到目前为止 ,虽未出现有关L M菌引起食物中毒爆发流行的报道 ,但从国内多篇调查报道了解[4 - 6 ] ,L M菌对我国人群的潜在危害仍然很严重。不过这些报道中绝大多数阳性菌均从生食品中检出 ,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西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状况,构建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数据库。方法在广西6个城市建立监测点,定期对6类食品进行采样,食品检验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统一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方法进行检验。结果检测6类1276份食品样品,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m)51株,检出率为4.00%。结论在广西食品中均不同程度受到L.m污染,尤以淡水产品、生畜禽肉、非定型包装熟肉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6.
李斯特菌选择性增菌培养分离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20年,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monocytogenes,Lm)被认为是危害公共卫生和食品行业一种重要的人畜均可感染的致病菌。目前Lm的快速检测方法有PCR、ELISA、核酸探针等。但当样品中的Lm数量低手10^2cfu/g,或由于受生产、包装、贮运等条件影响。导致Lm的毒力缺失或变异、核糖体退化、酶活性减弱等,均可限制快速检测食品中Lm。因此要准确检出Lm.就要有效地将样品中少量或受损的李斯特菌进行增菌复苏。本文对欧洲通用的荷兰食品监察局(NGFIS)的PALCAM肉汤方法进行改良,并与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方法和国标法进行比较,以便于食品和环境样品中李斯特菌的增菌分离。  相似文献   

7.
产单核细胞李氏菌在食品中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产单核细胞李氏菌 (Listeriamonocytogenes ,以下简称L m)是一种短小的革兰阳性无芽胞兼性厌氧杆菌。大小为 0 5~2 μm× 0 5 μm ,直或稍弯曲 ,常呈V字形成对排列。L m能产生溶血性外毒素 ,引起人畜共患疾病 ,死亡率高达 2 0~ 3 0 %。近年来 ,L m受到了世界各国卫生组织的重视。各国卫生界正加紧开展对L m流行病学和检验方法的研究。1 流行病学情况和卫生学意义1 1 L m食物中毒情况 L m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可由带菌动物或人粪便污染食物 (主要是动物制品 )经口感染造成食物中毒。本菌常伴随EB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相似文献   

8.
2002-2004年广西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监测了解主要食品中致病菌污染状况,构建广西食品致病菌污染数据库,为有效防治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南宁、桂林等6个市采集6大类食品,按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方法对食品中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大肠杆菌0157:H7、志贺氏菌以及海产品中的副溶血弧菌进行分离与鉴定。结果2002~2004年在6市5类食品中检出沙门氏菌54株,检出率4.49%;其次为检出单增细胞李斯特菌51株,检出率为4.24%,志贺氏菌为1.64%、大肠杆菌O157:H7为0.25%;而另1类食品海产品中副溶血检出率高达20.00%(41/205)。结论 广西主要食品均遭受食源性致病菌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以生肉污染最为严重,受到了沙门氏菌、L.m、0157:H7、志贺氏菌的污染,熟肉、水产品、生食蔬菜也遭受L.m污染;而海产品副溶血弧菌污染严重。有针对性防范和控制各类食品致病菌的污染,是防止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潍坊市市售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的污染状况,掌握高危污染食品,提高食源性疾病和食品安全隐患的早期识别、预警与防控能力。方法 2016年在潍坊市流通环节和餐饮环节随机采集475份样品,定性检测L.m。结果 L.m总检出率为2.53%;调理生肉制品L.m检出率为10.00%,不同种类食品L.m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801,P=0.030);不同采样地点的食品L.m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865,P=0.438);不同销售环境食品L.m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52,P=0.153);定型包装食品、散装食品L.m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22,P=0.001)。结论潍坊市部分食品受到L.m的污染,存在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风险隐患。  相似文献   

10.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快速检测的靶基因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 onocytogene,s Lm)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该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极易通过各类污染食品进行传播,感染人和动物引起食源性李斯特菌病。Lm可使孕妇、婴儿以及免疫力低下的易染人群产生腹泻发热等症状,严重的会导致孕妇流产、脑膜炎和败血症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掌握黑龙江省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状况,构建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数据库。方法在黑龙江省选取6个具有代表性城市建立监测哨点,定期对6类食品进行采样,检验采用增菌液(LB1、LB2)增菌后,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分离,再做相应的生化及API Listeria快速反应板鉴定。结果检测6类760份食品样品,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m)43株,检出率为5.66%。结论黑龙江省食品均不同程度受到L.m的污染,尤以生畜禽肉、非定型包装熟肉污染严重,淡水产品次之,生食蔬菜少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洛阳市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污染状况,为食源性疾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洛阳市2012—2021年采集的927份食品样品进行L.m检测分析。结果 洛阳市2012—2021年927份食品L.m总检出率为9.6%,2014年检出率最高(22.0%,χ2=53.63,P<0.01),第三季度检出率最高(12.4%,χ2=11.59,P<0.01);不同种类食品中以肉及肉制品检出率最高(27.2%,χ2=127.82,P<0.01),肉及肉制品中生食肉制品检出率最高(100.0%,χ2=48.33,P<0.01);采集自农贸市场的样品检出率最高(29.3%,χ2=64.92,P<0.01);不同包装类型中散装食品检出率最高(22.3%),预包装食品最低(1.4%,2/147,χ2=80.55,P<0.01)。结论 洛阳市部分食品中存在L.m污染风险,应加强食品卫生监管,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在徐州地区的病原学及流行特征,以控制此菌引起的感染扩散。方法不同季节采集人和动物的粪便、食品、苍蝇,按照《全国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监测方案》、《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进行检测。结果4类样品均检出该菌,检出率为6.23%;2011年检出率最高,为7.79%(60/770);2008年最低,为5.58%(43/770)。动物粪便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鸡、猪、狗、牛、羊;春季该菌宿主检出率为11.25%(117/1 040),秋季为3.65%(38/1 0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903,P=0.012)。猪在动物宿主中致病菌检出率最高,为5.00%(16/320),构成比为42.11%(16/38),致病菌构成比为72.73%(16/22),其次为羊、狗、牛;且均为O3血清型、生物3型;腹泻患者、食品、苍蝇和鸡粪中均未检出致病菌。结论该菌在本地区人和动物的粪便、食品、苍蝇中普遍存在,传染链完整;人和动物感染有季节差异,春季比秋季感染率高;主要致病菌为O3血清型、生物3型,其主要宿主为猪。  相似文献   

14.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食品中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 (Listeriamonocytogenes,简称Lm )在自然界广泛存在 ,可从土壤、污水、饲料、食物以及鸟类和哺乳动物 (包括人 )中均能分离到。该菌可引起人和动物的李斯特菌病 ,以脑膜炎和败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形式 ,是李斯特菌属细菌中对人类和动物危害最大的一种致病菌。自 192 6年Murray等首次报道李斯特菌病以来 ,已陆续在许多国家发生 ,特别是近 2 0年以来 ,美国和西欧等许多发达国家食源性李斯特菌病日渐增多。虽然该病的发病率低 ,但死亡率高达 30 %。世界卫生组织 (WHO)将其列为 2 0世纪 90年代食品中四大致病菌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河南省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的毒力基因分布及变化规律。[方法]用PCR方法对L.m食品分离株2007年14株和2009年42株及10株英诺克李斯特菌进行8种毒力基因(prfA,plcA,hly,mpl,actA,plcB,inlA,inlB)和1种毒力相关基因(iap)检测。[结果]2007年度14株L.m,9种毒力基因全部呈现阳性结果;2009年度42株L.m,37株具有全部毒力基因,5株出现毒力基因缺失现象,缺失基因为Iap、prfA、inlB、hlyA和mpl。基因缺失菌株和检出食品类别没有关系。10株英诺克李斯特菌,有1株出现了plcB和iap基因,其他9株全部阴性。[结论]河南省食源性L.m几乎具有9种毒力基因,对当地食品安全具有潜在威胁。L.m毒力基因自然状况下会出现缺失。  相似文献   

16.
食品卫生     
,,2,40河南省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状况的调查/张秀丽…//中国公共卫生一1998,14(10)一616~617 对6类713份样品进行L.m分离与鉴定,共检出阳性样品30份,阳性率为4.2%。生肉类、熟肉类、鲜乳、乳制品、蔬菜、水产品阳性率(%)分别为5.歇3.3、6.4、3.8、5.3、0.0。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河南省销售环节的6大类食品,除水产品外,均检出L.m,生肉、蔬菜和鲜乳食品中IJ.m检出率和国内报道一致。图。表1参8‘(王凡)现街头酱牛肉微生物污染严重,合格率仅为32%,控制容器具污染是保证酱牛肉卫生质量的关键控制环节(CCP)。对容器具进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食品中五种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目的]了解北京市食品中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EHEC 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分布状况、动物储存宿主的种类、菌株生物学特点,初步确定可能污染上述致病菌的高危食品,为食物中毒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标方法,采用进口显色培养基,对样本分别进行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EHEC 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分离、生化及血清学鉴定。[结果]检测生肉(牛、猪、鸡)、熟肉、生牛奶、冰激凌、酸奶各生食水产品六类样品共927件,共检出致病菌197株,总检出率21.3%;其中分离沙门菌33株,检出率3.2%;单增李斯特菌99株,检出率9.6%;金黄色葡萄球菌65株,检出率6.3%。EHEC O157:H7和副溶血性弧菌均未检出。6类食品中致病菌阳性率最高的为生肉(37.7%),其次为生奶(24.7%),酸奶中未检出致病菌。[结论]北京市居民主要消费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其中生肉和生奶是主要污染食品品种,单增李斯特菌在肉与肉制品中污染率较高(17.1%),生肉(鸡肉)中沙门菌带菌率较高(19.4%),主要血清型为肠炎沙门菌,生牛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带菌率高(24.7%),生食水产品未检出副溶血性弧菌,但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间接污染,酸奶中未检出致病菌。  相似文献   

18.
食品中李斯特氏菌污染状况调查江苏省卫生防疫站戴建华,王为云,封幼玲李斯特氏菌特别是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以下简称李氏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的致病菌,可使人和动物患脑膜炎、败血症、流产等疾病,死亡率达30~35%。该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对多种食品有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 寻求快速筛选疑似沙门菌的新方法。  [方法 ] 以L -吡咯烷酮 (PYR)为底物 ,用纸片法在肠道分离平板上直接测试菌落的酶活性 ,以此将枸橼酸杆菌属和其他易混淆的肠杆菌区别开来。并对比食品标准检测方法和PYRase测试在自然食品样品中对沙门菌的筛检效果。  [结果 ] 检查沙门菌 3 88株及其他菌 10 0株 ,所有的沙门菌都是阴性不变色 ,所有的枸橼酸杆菌都呈阳性 (红色 ) ,反应在 2min内完成。PYR检测食品样品中沙门菌的敏感性 10 0 % ,特异性 88.89%。  [结论 ] L -吡咯烷酮纸片试验是一种快速、准确筛选沙门菌的简易方法。  相似文献   

20.
食品中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状况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马鞍山市7类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状况,并评价不同方法的检测效果,为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定量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依据国标GB4789.30-2003和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2007年年度工作手册进行,同时用EB增菌法、LB增菌法和Fraser肉汤培养法对食品样品进行单增李斯特菌分离鉴定并进行比较. [结果]7类482份食品样品,检出单增李斯特菌(L.m)56株,检出率为11.62%;在288份生肉和水产品中检出28株产H2S李斯特菌,阳性率为9.72%. [结论]在7类食品中除冰淇淋外,均不同程度受到L.m污染,尤以速冻面米食品污染严重,其次为熟肉制品、生畜禽肉和水产品.LB增菌法明显优于EB增菌法,Fraser肉汤培养法和LB增菌法检出率相等,而后者操作更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