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种慢性、进展性肠道非特异炎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1])。传统治疗药物包括氨基水杨酸类、免疫抑制剂类及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等,但由于服药时间久、不良反应多、对于重症IBD疗效不佳,患者依从性较差。近年来,随着  相似文献   

2.
<正>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的累及消化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诊断须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和放射学检查、内镜及病理学检查,并在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肠道炎症基础上诊断UC和CD。但仍有近5%~15%的IBD患者病变仅累及结肠,  相似文献   

3.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与克罗恩病(Crohn sdisease,CD)。由于其反复发作,部分患者可以伴随终身,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IBD传统治疗的疗效不十分理想,大样本的对照研究提示,传统治疗中的糖皮质激素(激素)无论在U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性分析糖皮质激素治疗炎症性肠病(IBD)1个月的疗效及1年后的转归.方法 1998年1月至2006年9年确诊为克罗恩病(CD)患者55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154例,评估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1个月和1年后的疗效.Logistic回归分析决定预后的影响因子.结果 共有21例(38.2%)CD患者和20例(13.0 %)UC患者口服糖皮质激素(2例UC患者失访).经1个月治疗后,21例CD患者中完全缓解15例(71.4%),部分缓解3例(14.3%),无效3例(14.3%);18例UC患者中,完全缓解15例(83.3%),部分缓解3例(16.7%).随访1年时,21例CD患者中,维持完全或部分缓解11例(52.4%),激素依赖6例(28.6%),被迫接受外科手术者4例(19.0%),18例UC患者中,维持完全或部分缓解11例(61.1%),激素依赖3例(16.7%),手术4例(22.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时血清白蛋白水平与1年后的疗效有关(OR=1.320,95%CI:1. 032~1.690,P=0.027).结论 IBD患者对首次激素治疗有效,近期疗效良好.但无法长期维持缓解状态,亦无法降低手术风险.其预后与血清白蛋白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5.
正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肠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因尚未明确,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近年来,我国IBD患者越来越多,已成为消化系统常见病。UC和CD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hTM5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血清水平及结肠黏膜中的表达情况,探讨hTM5在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56例,其中UC患者36例(UC组),CD患者20例(CD组),排除IBD的其他胃肠疾病患者25例(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患者30例,HE染色、免疫组化法(SP)测定肠道标本hTM5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中hTM5水平。结果免疫组化结果:hTM5在UC患者中表达阳性,CD组、健康对照组和疾病对照组未见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中hTM5水平:UC组显著高于CD组、疾病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CD组分别与疾病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TM5在UC组、CD组、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48.2%、10%、0、0,UC组阳性率显著高于CD组、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hTM5诊断UC的灵敏度为47.2%,特异度为97.3%。UC患者血清hTM5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hTM5阳性有利于UC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机会性感染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中的分布情况及对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基于医院电子数据库系统的回顾性研究,纳入1985年至2015年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UC和CD患者。预后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1467例患者纳入研究,UC患者898例,CD患者569例。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为UC和CD患者最常见机会性感染病原体(住院感染率分别为6.5%和1.2%),UC患者CMV感染和艰难梭菌感染的概率显著高于CD患者(6.5%vs. 1.2%,P0.001; 1.7%vs. 0.4%,P0.05)。CMV感染是UC患者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OR=2.84,95%CI:1.41~5.69,P0.05)。结论 CMV是炎性肠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且会增加UC手术风险,临床需加强对机会性感染的早期识别和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首次接受糖皮质激素(激素)治疗的疗效及疾病转归。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首次使用激素治疗的IBD患者890例,对激素治疗30 d及随访1年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90例IBD患者中,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401例,克罗恩病(CD)患者489例,其中共有81例(81/401,20.2%)UC及154例(154/489,31.5%)CD患者使用口服或静脉滴注激素,激素治疗30 d时,UC患者完全缓解57例(57/81,70.4%),部分缓解22例(22/81,27.2%),无效2例(2/81,2.5%);CD患者完全缓解94例(94/154,61.0%),部分缓解45例(45/154,29.2%),无效15例(15/154,9.7%)。随访1年末,UC患者持续应答53例(53/79,67.1%),激素依赖26例(26/79,32.9%);CD患者持续应答102例(102/151,67.5%),激素依赖26例(26/15,17.2%),手术23例(23/15,15.2%)。激素短期及远期疗效的风险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合用硫唑嘌呤/6-巯基嘌呤(AZA/6-MP)与CD患者激素治疗的远期疗效相关(P=0.03)。结论大部分IBD患者对激素治疗有效,UC患者激素治疗总有效率优于CD,随访1年32.9%UC及17.2%CD患者呈激素依赖,15.2%CD患者需手术切除病变肠段。  相似文献   

9.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消化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多达10%的IBD不能分类为UC或CD,此类型称为类型IBD未定~([1])。据报道,西方国家CD的发病率为10.7/10万,UC为12.2/10万。西方国家IBD患病率逐年上升,2015年美国IBD  相似文献   

10.
<正>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隆恩病(Crohn's disease,CD)。I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1]。目前认为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主要包括感染、免疫、遗传、精神心理因素及肠道菌群失调等。现治疗IBD的主要药物包括5-氨基水杨酸类、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