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 了解福建省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DR-MTB)对吡嗪酰胺(PZA)的耐药水平及基因型分布情况,分析PZA耐药水平及基因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7—2008年和2010—2011年福建省耐药监测点共119株MDR-MTB临床分离株,采用WHO推荐的方法进行耐药性检测,应用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技术(Spoligotyping)进行基因分型,对分型结果上传至SpolDB4.0数据库,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19株MDR-MTB菌株对PZA的耐药率为36.97%(44/119)。耐PZA菌株对链霉素(Sm)的耐药率为70.45%(31/44),高于PZA敏感菌株对Sm的耐药率[50.67%(3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45,P=0.035);耐PZA菌株对乙胺丁醇(EMB)的耐药率为81.82%(36/44),高于PZA敏感菌株对EMB的耐药率[52.00%(3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58,P=0.001)。北京基因型菌株占67.23%(80/119);非北京基因型菌株占32.77%(39/119),共有16个基因型(含8个新发现的基因型),其中常见的是H家族(含H和H3)和T家族(含T1、T2、T3和T5)。北京基因型菌株对PZA的耐药率(38.75%,31/80)与非北京基因型菌株对PZA的耐药率(33.33%,13/39)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33,P=0.566)。 结论 福建省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临床分离株对PZA耐药的问题应引起重视,对PZA耐药与对Sm和EMB耐药有关;MDR-MTB菌株主要为北京基因型,北京基因型与非北京基因型菌株对PZA的耐药率未见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广西”)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DR-MTB)的耐药情况、基因型构成及基因型与耐药的相关性,为耐多药结核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连续监测的方法,选取位于广西境内东、西、南、北、中的贵港、百色、崇左、桂林和防城港5个市为监测点,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5个市中的21个县(市、区),纳入于2016—2017年在当地结核病防治(简称“结防”)机构登记治疗且培养阳性的MTB菌株共1514株,使用WHO推荐的比例法对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链霉素(Sm)、氧氟沙星(Ofx)和卡那霉素(Km)进行耐药性检测,最终有51株确定为MDR-MTB菌株。运用熔解曲线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法(McSpoligotyping)对MDR-MTB菌株进行基因分型,将分型结果与SpolDB4.0数据库进行比对。结果 51株MDR-MTB菌株对EMB、Sm、Ofx和Km的耐药率分别为41.18%(21/51)、31.37%(16/51)、9.80%(5/51)和1.96%(1/51)。北京基因型菌株占56.86%(29/51),非北京基因型菌株占43.14%(22/51)。对EMB耐药的菌株中,北京基因型14株,占66.67%(14/21),非北京基因型7株,占33.33%(7/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399,P=0.237);对Sm耐药的菌株中,北京基因型11株,占68.75%(11/16),非北京基因型5株,占31.25%(5/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343,P=0.246);对Ofx耐药的菌株中,北京基因型9株,占60.00%(9/15),非北京基因型6株,占40.00%(6/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085,P=0.770);对Km耐药的菌株中,北京基因型1株,占100.00%(1/1),非北京基因型0株,占0.00%(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 应重视广西MDR-MTB菌株对EMB、Sm、Ofx和Km的耐药情况;MDR-MTB菌株主要为北京基因型;北京和非北京基因型对EMB、Sm、Ofx和Km的耐药率未见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HIV/MTB双重感染病例中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型构成情况以及北京家族基因型菌株所占的比例,为HIV/MTB双重感染病例结核病预防控制提供分子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收集HIV/MTB双重感染病例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114株,利用间隔寡核苷酸分型(Spoligotyping)技术对所收集的临床分离株进行分型研究,分析HIV/MTB双重感染病例中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型构成情况及主要流行型。结果 114例HIV/MTB双重感染病例结核分枝杆菌成2个大的基因家族,即北京家族(Beijing Family)和非北京家族(non-Beijing Family),分别占66.7%(76/114)和33.3%(38/114),共30种基因型。其中,非北京家族包括T家族共18株,H家族共5株,EAI5基因家族1株,CAS1_DEHLI基因家族1株及12种在数据库中没有对应基因家族或没有匹配的结果的新基因型13株。结论 HIV/MTB双重感染病例中,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型呈明显的多态性,北京家族基因型菌株仍为HIV/MTB双重感染病例中结核分枝杆菌主要流行菌株。  相似文献   

4.
目的 根据黑龙江省结核分枝杆菌差异区域105(RD105)缺失基因检测与北京基因型菌株的相关性分析,了解黑龙江省五常市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型特征及传播特征,为该地区控制结核病提供有效的工具。方法 对黑龙江省五常市结核病防治(简称“结防”)所登记并培养阳性的121例肺结核患者的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采用比例法药敏试验检测其耐药性,用RD105缺失基因检测和7个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VNTR)进行分子分型, 计算耐药率、Hunter-Gaston指数(Hunter-Gaston Index,HGI)、成簇率,分析结核分枝杆菌DNA多态性及北京基因型菌株与耐药的相关性。结果 在黑龙江省五常市121株结核分枝杆菌菌株中,通过RD105缺失基因检测,其结果显示有101株为北京基因型菌株,占83.5 %.(101/121),其余20株为非北京基因型菌株,占16.5%(20/121)。121株菌株对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5.8%(7/121)、3.3% (4/121) 、 5.0%(6/121)、15.7%(19/121);其中北京基因型菌株对上述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5.0%(5/101)、3.0% (3/101)、5.9%(6/101)、17.8%(18/101),非北京基因型菌株对上述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10.0%(2/20)、 5.0% (1/20) 、 5.0%(1/20)、未检出对乙胺丁醇耐药0.0%(0/2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090,P=0.296)。121株菌株中耐多药率为2.5%(3/121),其中2株为北京家族基因型,1株为非北京基因型;北京基因型和非北京基因型耐多药率分别为2.0%(2/101)和5.0%(1/2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531,P=0.460)。进一步使用7位点VNTR分型技术检测,结果显示121株菌株可分为17个基因簇和64个独立的基因型;每个簇包括2~14株临床分离株,最大的簇由14株结核分枝杆菌菌株构成,所占比较高为11.6%(14/121);121株结核分枝杆菌菌株中成簇菌株57株,成簇率为 47.1%(57/121)。近期感染率最小估计值为33.1%(40/121)。7位点VNTR检测结果表现出高度多态性,各位点的HGI值为0.513~0.786;经聚类分析,121株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可分为3个大的基因群(Ⅰ群、Ⅱ群、Ⅲ群),81个基因型。分别为:Ⅰ群占14.9%(18/121),含15 个基因型;Ⅱ群占76.9%(93/121),含59个基因型,Ⅲ群占8.2%(10/121),含7个基因型。结论 北京基因型为黑龙江省五常市主要流行株,且该地区的结核分枝杆菌呈明显的基因多态性。耐药菌株中北京基因型菌株所占比率较高,要加强对耐药优势菌群的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宁波地区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ultiple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MDR-TB)不同基因型构成及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特征,为本地区耐多药结核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4-2016年耐药监测组共收集106例MDR-TB临床分离株,对其进行3种氨基糖苷类药物卡那霉素(Km)、阿米卡星(Am)、卷曲霉素(Cm)耐药检测。应用RD105缺失基因检测法鉴定北京基因型及非北京基因型菌株。采用DNA直接测序法对所有MDR-TB菌株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rrs、tlyA、eis、gidB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106株MDR-TB菌株中,北京基因型83株78.3%(83/106),非北京基因型23株(21.7%,23/106)。耐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菌株中北京基因型10株12.0%(10/83),非北京基因型0株0.0%(0/23)。10例耐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多药菌株中有4株发生耐药基因突变,突变率为40.0%(4/10),96例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全敏感的耐多药菌株中有24株发生耐药基因突变,突变率为26.7%(24/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8, P>0.05)。结论 宁波地区MDR-TB中北京基因型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相关,目前已知的耐药相关基因突变不能完全解释结核分枝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结核分枝杆菌(MTB)不同基因型在广东省各地区的流行情况及其耐药相关性。方法 随机数字法抽取广州市胸科医院2014-2015年临床分离的来自于广东省不同地区的504株结核分枝杆菌菌株,采用比例法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选用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方法(Spoligotyping)对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基因分型。基因型耐药率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1)在504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中北京家族和非北京家族分别是386株和118株。非北京家族中,T家族高达48株;其余是H3家族、EAI家族、MANU家族、AMBIGO家族、LAM家族以及新发基因型。北京家族构成比在性别、年龄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汕头、汕尾、揭阳、东莞四个地级市的构成比低于广州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04株结核分枝杆菌中,453株在SPOIDB 4.0数据库中分为49种寡核苷酸类型归类于30个簇,其主要流行簇依次为:SIT1、SIT53、SIT52、SIT19、SIT523。SIT1基因型的异烟肼(INH)、利福平(RFP)、链霉素(SM)、乙胺丁醇(EMB)、 吡嗪酰胺(PZA)、 阿米卡星(AMK)、左氧氟沙星(LVFX)、耐多药(MDR)、泛耐药(XDR) 的耐药率均高于SIT53、 SIT52、SIT19,而SIT523在 RFP、SM、EMB、MDR的耐药率方面高于SIT1 (3)主要流行基因型北京家族的INH、PZA、AMK的耐药率高于非北京家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药物的耐药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广东省结核分枝杆菌呈基因多态性,北京基因型菌株为本省结核分枝杆菌主要流行株,而且与异烟肼、吡嗪酰胺、阿米卡星耐药相关。非北京基因型在潮汕和东莞等华侨之乡比例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耐多药(MDR)及广泛耐药(XDR)MTB菌株对抗结核新药乙胺丁醇(EMB)类似物SQ109的耐药性,为SQ109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临床分离培养阳性的MTB菌株,共计223株,包括MDR菌株109株,XDR菌株114株。采用微孔板阿尔玛蓝显色法检测SQ109对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确定流行病学界值(ECOFF值);采用RD207基因作为北京基因型和非北京基因型的分离标准进行基因型鉴别,并比较不同基因型菌株耐药情况;根据临床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结果将菌株对EMB的耐药情况进行分类,并比较EMB耐药菌株和敏感菌株对SQ109耐药率的差异。结果 根据临床MTB菌株对于SQ109的MIC值频数分布情况,确定ECOFF值为1.000mg/L。XDR菌株耐药率为4.4%(5/114),MDR菌株中无耐药菌株,两者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0.05)。109株MDR菌株中有8株非北京基因型,114株XDR中有10株非北京基因型。北京基因型菌株对SQ109耐药率为2.4%(5/205),非北京基因型菌株中未发现耐药菌株,两者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0.05)。223株菌株中共有138株EMB敏感菌株和85株EMB耐药菌株。EMB敏感菌株对SQ109耐药菌株数为1株,耐药率为0.7%(1/138);EMB耐药菌株对SQ109耐药菌株数为4株,耐药率为4.7%(4/85),两者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0.05)。结论 SQ109在体外药敏试验中表现出对MDR-MTB和XDR-MTB菌株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北京基因型菌株与SQ109耐药性无相关性。菌株对EMB的耐药性与对SQ109的耐药性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基于PCR熔解曲线技术的结核分枝杆菌Spoligotyping基因分型方法(McSpoligotyping)对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以评价其在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广西2017年结核耐药监测点收集的949株结核分枝杆菌,采用McSpoligotyping分型方法对其进行基因分型。首先,通过对其中的361株菌株的McSpoligotyping 分型结果与全基因组测序(WGS)结果的一致性比较来评价McSpoligotyping分型方法。其次,对949株菌株分型数据与SITVITWEB数据库进行比对,获取间隔区寡核苷酸国际型别(spoligotype intemational type,SIT)编号,将分型结果提交到https://www.miru-vntrplus.org/MIRU/index.faces 网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McSpoligotyping分型与WGS结果一致率为94.18%(340/361),在结果不一致标本中,出现不一致较多间隔序列在第5间隔。在949株菌株中新发现基因型为121株,已定义基因型为828株;其中已定义基因型共分为84种基因型,主要归属于5种基因家族(BEIJING、T、H、EAI、LAM)和3个家系(Lineage 1、Lineage 2、Lineage 4);5种基因家族主要流行为BEIJING和T基因家族,家系中主要流行为Lineage 2。949株菌株中的822株聚为49个簇(2~528株),最大一簇为Beijing家族SIT1基因型,其余的127株菌表现为独特的基因型。结论 利用PCR熔解曲线技术可快速对MTB进行基因分型,此技术较传统方法操作简便、耗时短,对结核病疫情处置及结核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重庆地区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对氟喹诺酮类(FQs)药物耐药的相关基因特征,以及与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型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重庆市39个区(县)967例耐多药结核病(MDR-TB)可疑患者的所有耐多药(MDR)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229株,通过微孔板Alamar blue显色法检测4种FQs药物[氧氟沙星(Ofx)、左氧氟沙星(Lfx)、莫西沙星(Mfx)、加替沙星(Gfx)]的耐药性,用PCR测序方法对FQs药物耐药相关基因gyrAgyrB进行分析,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熔解曲线方法进行北京基因型鉴定。 结果 在229株MDR菌株中,94株(41.0%,94/229)对任一FQs药物耐药。其中,Ofx耐药率最高(41.0%,94/229);Lfx、Mfx耐药率居中,分别为31.4%(72/229)、30.6%(70/229);Gfx耐药率最低(20.1%,46/229)。94株对FQs耐药菌株中,81株(86.2%,81/94)发生gyrA基因突变,第94位密码子突变最常见(60.6%,57/94);10株(10.6%,10/94)发生gyrB基因突变。7株gyrA基因双位点突变均显示为高水平耐药;9株gyrAgyrB联合突变中,2株为高水平耐药。重庆地区对FQs耐药菌株中北京基因型80株(85.1%,80/94),其中,现代北京基因型占60.0%(48/80)。 结论 重庆地区MDR结核分枝杆菌 对FQs耐药的菌株以现代北京基因型为主,其耐药相关基因突变主要发生于gyrA基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耐多药(MDR)和广泛耐药(XDR)结核分枝杆菌(MTB)katGinhA基因突变特征及其与对丙硫异烟胺(PTH)耐药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确诊的132例MDR-TB或XDR-T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临床分离株均培养阳性且鉴定为MTB,具有异烟肼(INH)、利福平(RFP)、左氧氟沙星(Lfx)、阿米卡星(Am)、卷曲霉素(Cm)及PTH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结果,同时具有katGinhA突变检测结果。分析MTB临床分离株katGinhA突变特征及对PTH耐药的相关性。结果 132株临床分离菌株中MDR-MTB有89株(67.4%)、前广泛耐药结核分枝杆菌(pre-XDR-MTB)有26株(19.7%)、XDR-MTB有17株(12.9%)。菌株对PTH的总耐药率为22.7%(30/132),在MDR-MTB、pre-XDR-MTB、XDR-MTB中分别为11.2%(10/89)、30.8%(8/26)、70.6%(12/17)。XDR-MTB对PTH的耐药率明显高于MDR-MTB(χ 2=30.57,P<0.01)和pre-XDR-MTB(χ 2=6.55,P<0.05)。inhA突变率(合并及不合并katG突变)在MDR-MTB、pre-XDR-MTB、XDR-MTB中分别为19.1%(17/89)、23.1%(6/26)、17.6%(3/17)。在MDR-MTB、pre-XDR-MTB、XDR-MTB的PTH耐药株中,只有5/10、4/8、3/12发生inhA基因突变。 结论 从MDR-MTB到XDR-MTB临床分离株,对PTH的耐药率明显增加,inhA基因突变率下降,inhA突变可能不是XDR-MTB对PTH耐药的主要原因,未检测到inhA突变的菌株并不一定对PTH敏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福建省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基因型的分布特征和流行情况,同时分析MTB基因型与其耐药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2019年福建省结核病耐药监测点的477株MTB临床分离株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硝基苯甲酸(PNB)/噻吩-2-羧酸肼(TCH)生长实验法进行菌种初步鉴定,并采用传统固体比例法对9种抗结核药物[异烟肼(isoniazid, INH)、利福平(rifampin, RFP)、链霉素(streptomycin, Sm)、乙胺丁醇(ethambutol, EMB)、卡那霉素(kanamycin, Km)、氧氟沙星(ofloxacin, Ofx)、卷曲霉素(capreomycin, Cm)、丙硫异烟胺(prothionamide, Pto)、对氨基水杨酸(para-aminosalicylic acid, PAS)]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应用熔解曲线法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McSpoligotyping)技术对菌株进行基因分型。结果:477株MTB菌株中北京基因型有245株,占51.4%;T家族有44株(含2...  相似文献   

12.
周爽  陈楠  朱坤  姜慧  杨磊  杜建 《中国防痨杂志》2021,43(4):398-403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结核病患者借助互联网诊疗平台进行复诊的就诊体验。方法 对2020年2—6月曾参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线上问诊咨询,且完成互联网诊疗及药品寄送全流程的131例符合复诊标准的结核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9%(127/131)。采用李克特(Likert)5级评分法评价调查对象满意度,并对其诊前、诊中、诊后3个维度的就诊体验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满意度为93.7%(119/127),其中,>45岁、环京地区和其他地区、患病时长≥6个月者的满意度[分别为97.3%(36/37)、95.9%(94/98)、95.1%(98/103)]明显高于<30岁、北京地区、患病时长<6个月者[分别为90.0%(45/50)、86.2%(25/29)、87.5%(21/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650, P=0.004;χ2=3.243,P=0.008;χ2=3.233,P=0.008)。“主诊医生推荐”是其他地区患者主要信息获取途径[54.7%(35/64)],而北京地区“前往医院“获知的比率[44.8%(13/29)]明显高于其他地区[1.6%(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015, P<0.01);“疫情原因不能外出”[81.1%(103/127)]是选择互联网诊疗的主要原因,且其他地区调查对象的选择比率[87.5%(56/64)]明显高于北京地区 [65.5%(1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40, P=0.042);而北京地区调查对象选择“门诊挂不上号”的比率[51.7%(15/29)]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调查对象[18.8%(1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64, P=0.005);48.8%(62/127)的调查对象在就诊前“没有顾虑”,但环京地区对于“担心网上问诊医生对患者病情把控不准确”的顾虑[50.0%(17/34)]明显高于其他地区[25.0%(16/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47,P=0.036)。78.0%(99/127)的调查对象认为互联网诊疗“降低了外出带来的感染风险”,未来希望通过互联网诊疗主要解决“复诊咨询”[55.9%(71/127)]及“远程开药和寄药”[57.5%(73/127)],且45岁以上者对于“降低了外出带来的风险”的期望值[62.2%(23/37)]明显低于30岁以下者[84.0%(42/50)],对于“复诊咨询”的期望值[73.0%(27/37)]明显高于30岁以下者[50.0%(25/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588, P=0.023;χ2=6.226, P=0.044);但仅有26.0%(33/127)的调查对象在疫情后“会优先选择网上诊疗”。结论 调查对象对疫情期间互联网诊疗的满意度高,但其选择意愿受疫情影响较大,互联网诊疗常态化运行需要寻找新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深圳市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的流行状况,为NTM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搜集2013—2017年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和各区慢性病防治院收治的3763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对上述患者进行痰分枝杆菌培养(BACTEC MGIT 960和改良罗氏法)检出阳性菌株8850株,采用MPB64免疫胶体金法和对硝基苯甲酸生长试验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和NTM的初步菌种鉴定,对初步菌种鉴定为NTM的菌株应用HAIN基因分型鉴定法进行NTM菌种鉴定。分析NTM菌株在不同年度、性别、年龄、感染类型、地区来源、户籍来源,以及NTM不同种类菌株的分布特征。率的比较采用χ 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8850株分枝杆菌培养阳性菌株中,初步菌种鉴定获得366株NTM菌株,检出率为4.14%(366/8850);HAIN基因分型鉴定法确定293株NTM菌株的菌种,鉴定率为80.05%(293/366)。2013—2017年深圳市NTM的检出率呈轻微上升趋势[3.81%(71/1864)~4.50%(82/1821)],但各年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趋势 2 =1.159,P=0.885)。366例NTM感染患者中,女性患者的检出率[4.87%(144/2957)]明显高于男性患者[3.77%(222/5893)](χ 2=6.038,P=0.014);感染的高峰年龄均为25~34岁,分别占28.83%(64/222)和23.61%(34/1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213,P=0.271)。初治患者、郊区患者、流动人口患者、郊区流动人口患者的NTM检出率 [分别为2.31%(187/8104)、1.77%(105/5909)、3.89%(324/8323)、1.61%(91/5663)]明显低于复治患者[23.99%(179/746)]、市中心患者[8.87%(261/2941)]、户籍人口患者 [7.97%(42/527)]、城区流动人口患者[8.77%(235/2681)](χ 2=810.400、249.512、20.778、248.418,P值均=0.000)。293株NTM分离株中,构成比占前3位者依次为脓肿分枝杆菌[41.64%(122/293)]、鸟-胞内分枝杆菌[22.18%(65/293)]、堪萨斯分枝杆菌[16.04%(47/293)];另外,发现7例[2.39%(7/293)]混合感染类型。 结论 深圳市近几年NTM检出率稳定,分布种类多样,以脓肿分枝杆菌、鸟-胞内分枝杆菌和堪萨斯分枝杆菌为主;多见青壮年感染者,需重点关注女性、复治患者,以及来自市中心、户籍人口、城区流动人口患者的流行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荧光PCR探针熔解曲线法(简称“探针熔解曲线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对利福平(RFP)和异烟肼(INH)耐药性的价值。方法 从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山东省菏泽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883例肺结核和耐多药结核病(MDR-TB)患者中,选择萋-尼染色结果为阳性的结核病患者的痰标本共215份(例)进行分离培养,对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BC)的200株(例)菌株同时使用比例法药物敏感性试验(DST)和探针熔解曲线法检测对RFP和INH的耐药性。以DST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探针熔解曲线法检测RFP和INH的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和一致性(Kappa检验)。结果 200株(例)MTBC分离株中,以DST检测结果为标准,探针熔解曲线法检测RFP耐药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分别为96.4%(106/110;95%CI:90.7%~98.9%)、80.0%(72/90;95%CI:70.5%~87.1%)和89.0%(178/200);对INH耐药性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分别为85.4%(123/144;95%CI:78.6%~90.7%)、96.4%(54/56;95%CI:87.7%~99.6%)和88.5%(177/200)。探针熔解曲线法与DST检测MTBC对RFP耐药性的Kappa值为0.78,对INH耐药性的Kappa值为0.74。结论 探针熔解曲线法检测MTBC对RFP和INH的耐药性均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且探针熔解曲线法与DST检测MTBC对RFP和INH耐药性的一致性较高,有助于对耐药结核病患者的及早发现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诊断菌阴肺结核时取材部位的病灶形态、密度与诊断阳性率的关系,以提高菌阴肺结核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搜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103例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或临床试验性治疗确诊的菌阴肺结核患者,回顾性分析经CT引导下穿刺活检时各类病灶CT征象与诊断阳性率之间的关系。统计学处理采用IBM SPSS 24.0 软件,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 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病变形态:磨玻璃样影穿刺活检阳性率33.33%(1/3)。结节、实变、空洞、团块病灶穿刺活检阳性率分别为91.67%(33/36)、94.74%(18/19)、100.00%(21/21)、75.00%(18/24),该4种形态病灶穿刺活检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918,P=0.030);两两比较,结节组与实变组、空洞组、团块组比较(χ 2=0.174,P=0.677;χ 2=1.847,P=0.174;χ 2=3.137,P=0.077),实变组与空洞组、团块组比较(χ 2=1.134,P=0.287;χ 2=3.031,P=0.082),空洞组与团块组比较(χ 2=8.058,P=0.0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病变密度:纵隔窗不可测量组3例,病灶穿刺活检阳性率33.33%(1/3)。0~20HU无强化组、>20HU无强化或强化不明显组、>20HU且强化明显组的穿刺活检阳性率分别为96.88%(31/32)、94.34%(50/53)、60.00%(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7.790,P=0.000)。该3种密度病灶穿刺阳性率两两比较, 0~20HU无强化与>20HU且强化明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0.956,P=0.001)。>20HU无强化或强化不明显组与>20HU且强化明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2.005,P=0.001)。0~20HU无强化与>20HU无强化或强化不明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286,P=0.593)。(3)病理检测:HE染色阳性33例、抗酸染色阳性87例、TB-DNA检测阳性91例, HE染色阳性率32.04%(33/103)、抗酸染色阳性率84.47%(87/103)、TB-DNA检测阳性率88.35%(91/1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94.084,P=0.001)。 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菌阴肺结核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正确选择取材病灶的形态、密度进行穿刺能够提高穿刺活检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