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氯沙坦对胶原含量、内膜增生、血管损伤后反应及组织血管紧张素 含量的影响。方法 :建立兔髂动脉球囊内膜损伤模型 ,5 0只新西兰雄性白兔随机分为 4周和 8周氯沙坦组、苯那普利组和对照组共 6组 ,其中氯沙坦组和苯那普利组分别于术前 5 d始喂氯沙坦和苯那普利片剂至实验结束。结果 :随着病变发展 ,内膜面积及胶原含量呈增加趋势。氯沙坦和苯那普利干预 4周时 ,胶原含量较对照组减少 ,分别为 (2 3.5 8± 6 .16 ) %、(2 2 .6 7± 10 .2 0 ) %、(35 .2 0± 7.2 5 ) % ,P<0 .0 5。干预 8周时 ,内膜面积、内中膜面积比及胶原含量均减少 ,尤以胶原含量减少更为明显 ,后者分别为 (2 0 .6 9± 11.16 ) %、(2 5 .4 1± 11.0 0 ) %、(42 .6 9± 13.99) % ,P<0 .0 5 ,而管腔面积增加 ,分别为 (0 .79± 0 .2 5 ) mm2、(0 .76± 0 .2 8) mm2、 (0 .6 2± 0 .2 7) mm2 ,P<0 .0 5。同时氯沙坦增加髂动脉血管紧张素 水平 ,为 (5 16 .31± 70 .79) pg/ mg.pro、(410 .72± 10 0 .11) pg/ mg.pro,P<0 .0 5 ;苯那普利减少髂动脉血管紧张素 水平 ,为 (340 .6 2± 6 7.6 9) pg/ mg.pro、(410 .72± 10 0 .11) pg/ mg.pro,P<0 .0 5。相关性分析显示苯那普利各组组织血管紧张素 含量分别与内膜面积、内中膜面积比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氯沙坦 (Losartan)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 (EH)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轻中度EH初治或已停用降压药物 4周以上患者 ,坐位舒张压 (SiDBP) 95~ 115mmHg ,服氯沙坦 50mg/d或对照药苯那普利 10mg/d ,于 4周末SiDBP >90mmHg者剂量加倍 ,继续服用 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 2、4、6、8周末测血压并记录症状、体征。结果  8周末氯沙坦组有效率 71.4 3% ,苯那普利组 50 .0 0 % ,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 (P >0 .0 5)。 8周末氯沙坦组SiSBP/SiDBP下降 (32 .71± 14.2 0 ) / (13.19± 8.4 5)mmHg ,苯那普列组下降(18.2 0± 15.78) / (6 .85± 7.71)mmHg ,降压程度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服药 4、6、8周末血压下降值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咳嗽发生率氯沙坦 (4 .76 % )明显低于苯那普利 (30 .0 0 %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结论 氯沙坦 50~ 10 0mg/d治疗轻中度EH疗效确切 ,耐受性好 ,咳嗽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转换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氯沙坦与苯那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将 77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分为 2组。每日服氯沙坦 5 0mg (31例 )或苯那普利 10mg (46例 )治疗 4周。 1周后舒张压≥ 90mmHg者每日加服吲哒帕胺 2 .5mg。结果 :两组各有 1例因头昏、眩晕 ,苯那普利组有 5例因咳嗽 ,治疗未满 1周而停止观察。第 1、2周末氯沙坦疗效不及苯那普利 (P <0 .0 5 )。 4周后两种药物均能有效降低血压 (P <0 .0 5 ) ,降压有效率分别为 90 .0 %和 92 .5 % (P >0 .0 5 )。结论 :与苯那普利比较氯沙坦对轻、中度高血压病是一种安全、有效、更易于耐受的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氯沙坦联合苯那普利对慢性肾衰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 将 90例慢性肾衰患者随机分成氯沙坦组 (A组 ) ,苯那普利组 (B组 )和氯沙坦加苯那普利组 (C组 ) ,治疗 12周。分别观察第 4、8、12周血压变化 ,第 12周肌酐清除率 (Ccr) ,尿蛋白量 (pro) ,卧位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水平及副作用。 结果 治疗 12周A、B两组Ccr无明显下降 ,C组有所增加。三组尿 pro均有所减少 ,C组较A、B组更明显 (P <0 .0 1或 0 .0 5 )。三组均有降压作用 ,C组控制更理想。结论 氯沙坦联合苯那普利应用对肾脏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苯那普利和赖诺普利均为含羧基类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 (ACEⅠ )的制剂。本文探讨二种药物对高血压疗效及心肌重量指数的影响。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苯那普利组及赖诺普利组各 30例。两组患者 ,性别、高血压病程、治疗前基础血压和心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见表 1 )表 1 两组病人的基础情况 (x-±s)苯那普利组赖诺普利组性别 (男∶女 ) 16∶1414∶16年龄 (岁 ) 5 9 8± 10 3 5 7 0± 9 72高血压病程 (年 ) 6 75± 7 987 36± 7 5 3收缩压 2 2 7± 1 912 3 2± 2 0 1舒张压 12 5± 1 5 112 5± 1 41心率 (次 /分 ) 87 5± 1…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并与贝那普利比较,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心功能及左心 室肥厚的影响。方法100例年龄≥65岁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分级1、2级)合并左室肥厚,随机分 为两组,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治疗组50例,贝那普利对照组50例,疗程8周。于治疗前后24h动态血压 检测患者脉压,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和左室后壁厚度,并测算左心室重量 指数,对比治疗前后脉压及左心室参数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脉压由治疗前的63.34±8.8mmHg缩小为 治疗后的49.04±5.5mmHg,对照组的脉压由治疗前的65.54±5.7mmHg缩小为治疗后的56.94±6.0mmHg, 治疗组脉压缩小更显著(P<0.05)。治疗组心脏指数、射血分数及平均左室周边缩短率均高于对照 组(P<0.05)。治疗后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无显著性改变,但左心室重量指数下降(与治疗前及对照 组比较均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用氯沙坦治疗与单用贝那普利治疗均可缩小老年高血压患者的 脉压,联合应用更显著,改善心功能作用也优于贝那普利单用,研究初步表明贝那普利联用氯沙坦治 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苯那普利减轻幼龄肾病大鼠蛋白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苯那普利减轻幼龄肾病大鼠蛋白尿的作用。方法 对SD幼龄大鼠 (1个月龄 ,体重 10 0 g左右 )行单侧肾切除加阿霉素注射建立动物模型 ,术后即给予苯那普利 6mg·kg-1·d-1)治疗 12周 ,观察大鼠蛋白尿的变化。结果 于治疗的第 7、9、12周 ,苯那普利组 2 4h尿蛋白与同期模型组相比分别为 (7 34±4 36 )、(1 99± 1 2 4)、(5 18± 3 5 3)mg比 (14 44± 1 76 )、(17 48± 9 77)、(15 18± 4 71)mg (P均 <0 0 1)。 结论 在单侧肾切除后 1周注射阿霉素的幼龄SD肾病大鼠动物模型中 ,苯那普利显示了较好的降尿蛋白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sTNFRⅠ、Ⅱ )的变化及福辛普利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 37例老年CHF患者及 2 0例老年健康对照组sTNFRⅠ、Ⅱ水平 ,并将CHF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 (18例 )和常规治疗 +福辛普利组 (福辛普利组 ,19例 )测定治疗前后sTNFRⅠ、Ⅱ的变化 ,共观察 3周。结果 CHF患者sTNFRⅠ、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两组CHF患者经 3周治疗后sTNFRⅠ、Ⅱ水平及心脏结构无明显变化 ;但福辛普利组患者经治疗后心率明显下降 (P <0 .0 5 ) ,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高 (P <0 .0 5 )。结论 老年CHF患者存在sTNFRⅠ、Ⅱ水平增高 ,但sTNFRⅠ、Ⅱ水平与左室收缩功能和心脏结构无关。福辛普利治疗可改善心脏功能 ,但不影响sTNFRⅠ、Ⅱ水平。  相似文献   

9.
①目的 探讨氯沙坦对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②方法 将 68例患者血压控制于 1 4 0 90 mmHg以下 ,稳定 1周后随机分为两组。氯沙坦治疗组 34例 ,给予氧沙坦 50mg,每日 1次 ;苯那普利组 34例 ,给予苯那普利 1 0mg ,每日1次 ,疗程 1 2周 ,观察治疗前后血压、2 4小时尿蛋白、肾功能、血钾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③结果 两组血压于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 ,氯沙坦与苯那普利均能显著降低尿蛋白 ,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而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对肾功能的影响 ,于第 4周结束时两组治疗均无明显改变 ,但在 1 2周结束时两组治疗前后均出现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两组间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氯沙坦能明显降低血尿酸 ,且无干咳、高血钾等不良反应。④结论 氯沙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安全、有效 ,具有非降压依赖性降低蛋白尿、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福辛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46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福辛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方法:原发性高血压(轻、中度)46例服用福辛普利10mg/天,观察4周。服药2周降压不明显者,加服吲哒帕胺2.5mg/天。同期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例服用苯那普利10mg/天,作为对照组。结果:福辛普利组在治疗前、治疗第2周后、治疗第4周后的收缩压分别是(187±16)mmHg、(171±14)mmHg和(159±13)mmHg,舒张压分别是(95.2±5.1)mmHg、(90.6±4.9)mmHg和(84.3±6.3)mmHg;苯那普利组在治疗前、治疗第2周后、治疗第4周后的收缩压分别是(184±20)mmHg、(170±16)mmHg和(159±14)mmHg,舒张压分别是(93.9±7.2)mmHg、(89.2±5.9)mmHg和(83.4±4.8)mmHg,两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在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福辛普利是一安全的降压药物,与其他ACEI类制剂比较,可减少咳嗽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