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拓莫兰防治肝癌栓塞化疗术后肝损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肝功能损害状况及干预治疗效果。方法: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期间辅以阿拓莫兰护肝治疗并设对照。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肝功能损害明显减少。结论:使用阿拓其兰防治肝癌栓塞化疗术后肝损害,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前后肝功能的变化。方法:对60例肝癌病人,于介入前后测肝功能进行分析。结果:介入治疗引起肝功能损害加重,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介入治疗引起肝功能损害加重,对患者的影响应引起重视,须加强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目前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不能行手术切除术。肝动脉栓塞化疗是目前非手术治疗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1],已被肿瘤患者所接受。但术后易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发热、肝区疼痛、恶心呕吐、局部出血、肝功能损害等。现将本院95例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95例肝癌患者,男84例,女11例,年龄31~78岁,大多为中晚期患者。常用化疗药物为丝裂霉素、表阿霉素,栓塞剂为超液化碘油、明胶海绵。术后反应: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78例,发热超过38·5℃67例,肝区疼痛83例,肝功能损害76例,…  相似文献   

4.
王阳 《吉林医学》2010,31(13):1737-1738
目的:观察岩黄连注射液对伴有肝细胞黄疸的晚期肝癌介入治疗后肝损害的修复功效。方法:对42例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应用岩黄连注射液改善肝功能,对比治疗前肝功能。结果:4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用药后肝功能均明显改善,ALT、AST、γ-GT、TBIL明显下降(P<0.05),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结论:岩黄连注射液对介入治疗所致的肝损害具有修复作用,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是一种较好的保肝、降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肝癌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观察及护理.方法:通过对进行介入治疗术的56例肝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肝癌介入治疗术后,发热40例、恶心呕吐35例、腹胀38例、腹痛6例、肝功能损害9例、穿刺点皮下血肿1例、排便困难5例.结论: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较多,加强病情的观察护理可及早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杜绝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医疗费用,可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洪珍兰  李辉 《包头医学》2003,27(3):25-26
原发性肝癌发病率较高,外科手术是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介入治疗开辟了肝癌治疗的新途径,它不仅使部分病人获得二次手术的机会,而且可显著延长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期,缓解症状。然而介入治疗后常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发热、腹痛、血栓形成、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许多病例还伴有肝功能损害,直接影响介入治疗的效果。因此,对行介入治疗的患  相似文献   

7.
肝癌化疗栓塞术后肝损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E)术后肝功能损害的情况。方法:针对我院50例接受TAE术治疗的病人,根据胆红素、转氯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血清白蛋白测定的结果,分析肝癌TAE术对肝储备功能的影响。对照组50例,仅行肝动脉灌注化疗(TAI)。结果:全部病人术后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某些肝功能指标高达治前水平的4—5倍,大部分肝功能在保肝治疗2w后恢复至治疗前水平。TAE组治疗后有5例2w后未恢复,其中3例肝功能持续恶化,直至肝衰竭死亡;而TAI组治疗后无一例出现肝衰。结论:肝癌介入治疗对肝功能有一定影响,而TAE组对肝功能的损害较TAI组严重,虽然大部分为暂时的,短时期能恢复,但要注意部分患者肝衰的存在,以便及早防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吲哚青绿15分钟滞留率(indocyanine green retention rate at 15 min,ICGR15)在多次肝动脉栓塞化疗后切除肝癌术前肝储备功能的评估及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本科收治的多次肝动脉栓塞化疗后的可切除肝癌患者62例,术前行ICGR15试验及常规肝功能检查,对患者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和探讨.结果:患者术前ICGR15越高,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及其术后并发症越易发生,而常规肝功能检查及Child-Pugh评分难以完全反映术前肝储备功能.结论:ICGR15可作为肝动脉栓塞化疗后的可手术切除性肝癌患者术前肝储备功能评估的指标,对术式的选择和判断手术耐受性及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岩黄连对肝癌介入化疗栓塞后肝损害的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经皮穿刺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药物灌注栓塞术(TACE)是目前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常用方法 ,其临床价值已被国内外学者所认可 ,临床逐渐广泛应用。然而 ,TACE可导致肝功能下降 ,损害正常的肝组织 ,甚至可导致或加重肝硬化。岩黄连具有促进肝细胞再生及消炎、利胆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增强抗肿瘤作用。为了评价岩黄连对肝癌介入治疗后肝功能损害治疗效果 ,2 0 0 0年 2月至 2 0 0 1年2月我院对 2 3例肝癌行 TACE后采用岩黄连治疗 ,并与常规护肝治疗的 2 3例作对比 ,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原发性肝癌 4 6例 ,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同期肝肿瘤脾脏联合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高压症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肝胆外科2007年7月至2013年4月12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高压症实施同期肝肿瘤脾脏切除术病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及腹水,经治疗后消退.脾机能亢进症状明显改善,术前AFP升高患者术后1月恢复正常.结论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同期行肝癌切除联合脾切除术安全、有效.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及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近期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肝癌介入治疗已公认为不能手术切除肝癌的有效方法,且与外科手术切除生存率相仿[1].对其术后并发症,如肝动脉损伤、肝功能损伤、肝硬化、胆囊炎、胰腺炎、急性胃炎、胃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骨髓抑制、造血系统损害及肾功能损害的防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诱发因素尚不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110℃碘化油-顺铂混悬剂超选择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术后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该种治疗方法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跟踪随访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及生存期的长短,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实验组栓塞术后的发热、恶心、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程度较对照组略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发生特殊或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及副反应。实验组的患者生存期较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10℃碘化油-顺铂混悬剂超选择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而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是一种利大于弊的有效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术前选择性门静脉栓塞(SPVE)对因残余肝脏体积不足而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肝脏体积的变化和二期手术切除的影响.方法 11例不宜一期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在X线数字减影(DSA)引导下经皮经肝细针穿刺行SPVE治疗,观察SPVE的成功率、治疗后不良反应、各肝叶体积及预计残余肝脏与全肝体积比(RLV/TLV)的动态变化、二期手术切除率等指标.结果 11例SPVE均取得成功,门静脉右支栓塞后右肝体积逐步减小,左肝体积逐步增大;术前,术后第1、2和3周时的RLV/TLV分别为34.5%、37.9%、41.6%和45.6%.术后11例均出现一过性的肝功能损害,表现为肝酶升高,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区隐痛,6例低热.术后第4周,11例均顺利完成了肝癌二期手术切除.治疗期间未发现异位栓塞、肝功能衰竭、出血、胆汁渗漏及感染等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结论 术前SPVE安全、有效,可提高巨大肝癌的手术切除率和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分析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1年3月在蚌医二附院行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并发症有发热、恶心、呕吐、上腹胀痛、呃逆、急性胆囊炎、肝肾功能不同程度损害、肝脓肿、上消化道出血等,经积极治疗后患者均症状好转,无一例死亡。结论 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出现的并发症与患者术前肝功能较差、化疗栓塞药物选择和使用剂量有关,完善患者术前相关检查,采用积极的预防措施,合理选择手术患者,采用规范化的介入治疗措施,可以避免或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方法.方法 对原发性肝癌患者68例行肝动脉药物灌注+栓塞术,预防和护理并发症.结果 68例并发症:穿刺部位血肿和出血4例,感染1例,疼痛62例,胃肠道反应33例,其中呕血、便血3例,发热51例,肝功能损害12例,过敏反应3例,骨髓抑制12例,肾功能损害8例,下肢血栓形成2例.结论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并发症的良好预防和护理对患者病情好转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发病率居男性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女性第四位。虽然外科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手术切除率仅为3~20%。肝癌结节的血液供应90%以上来自肝动脉,栓塞肝动脉可使癌结节大部分坏死。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目前常用的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方法,相对手术切除创伤小,恢复快,副反应轻,可反复多次治疗,适用于不能手术的中晚期患者或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赵芳  李春兰  吕静 《微创医学》2007,2(6):609-610
随着肝胆外科技术及肝癌综合治疗的发展,采用手术为主的多模式治疗,部分患者有较好的治疗反应,改善了生存质量,提高了肝癌的总体生存率,但肝癌术后复发仍是肝癌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肝癌术后复发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再次肝切除、介入治疗(包括经皮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和经皮导管肝动脉化疗)、瘤内无水酒精注射(PEI)、放射治疗、热消融治疗以及综合或序贯治疗等。经皮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我科的常用治疗方法。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03年至2006年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行介入治疗的51例肝癌患者,男3…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癌介入手术后并发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原因,预防措施,临床检查及治疗和防范引发纠纷的措施 .方法 原发性中晚期肝癌病人80例均接受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结果 2例病人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症状,高热、右上腹痛、恶心呕吐、轻度黄痘.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清转氨酶升高,血氨升高,白蛋白降低,持续时间超过2周.经过3周治疗后好转.其余78例有轻度肝功能异常表现,术后予以护肝、抗炎、利尿及营养支持疗法,经过1周至2周的治疗,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无一例发生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结论 肝癌介入治疗后并发急性肝功能衰竭是一种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若治疗不及时可致死亡.因此,对术前有肝功能异常的病人,在介入治疗前后应加强观察,先进行术前护肝治疗,待肝功能恢复、改善后,再进行介入治疗.术前制定恰当的化疗方案,介入手术应按规范进行,术前医患双方慎重签定手术计划书和知情同意书,以保证介入手术的公正和合法,确保手术顺利地按计划完成.术后及时进行实验室检查,以期及时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9.
刘锦新 《微创医学》2010,5(3):248-249
目的总结分析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09年在该院行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行TACE患者的并发症有发热42例,恶心50例,呕吐42例,可逆性肝损害53例,呃逆5例,急性胆囊炎4例,肝功能严重损害、心律失常和上消化道出血3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肺栓塞1例,骨髓抑制3例,经积极治疗后患者均症状好转,无1例死亡。结论 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出现严重并发症与患者术前肝功能较差、化疗栓塞药物选择和使用剂量有关;完善患者术前相关检查,采用积极的预防措施,合理选择手术病人,采用规范化的介入治疗措施,可以避免或减少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脾双介入治疗肝癌合并脾亢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该院36例肝癌合并脾亢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以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部分脾栓塞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介入疗效及治疗前后血细胞变化,统计并发症.结果:患者手术成功率100%,术后脾脏不同程度缩小,肝癌治疗有效93.75%.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血细胞计数恢复正常.4例栓塞综合征,1例胸腔积液,并发症发生率15.63%.结论:肝脾双介入治疗肝癌合并脾亢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