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哮喘持续状态是指哮喘发作,持续24小时不能缓解的危急重症。属于中医哮喘重症的范畴。多由外感引动伏痰,壅塞三焦,气道不通,肺气不降所致。我用疏利三焦、豁痰肃肺的达原饮加减治疗此证,每获良效。兹举一例以明之。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305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进行临床调查;分析总结发作期哮喘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调查发作期哮喘患者一般资料、发作诱因、肺功能检查、分级、分期、主要临床症状、中医证型等内容。结果显示:1)在哮喘患者中女性罹患高于男性,占64.3%;2)中医辨证分型巾:肝郁〉燥邪伤肺〉热哮〉风痰哮〉寒哮;3)在哮喘急性发作诱发因素构成显示:外感〉过敏等环境因素〉情志刺激〉劳累。4)哮喘中医证型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肝郁〉燥邪伤肺〉风痰哮〉热哮〉寒哮。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女性患病率高;哮喘发作的诱因主要与外感有关;在中医辨证分型中肝郁、燥邪伤肺、热哮为主要证型;支气管哮喘伴焦虑抑郁的发生与肝郁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陈悦  尚莉丽 《陕西中医》2021,(3):350-352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发病率高,迁延难治,中医证属“哮病”“哮喘”的范畴。本病发病的关键为正气虚弱,风、痰、瘀三毒伏于体内,互结成窠。因哮喘在病因病机、证候特点等方面均与“伏毒”暴戾、暗耗、杂合、隐伏、缠绵的致病特性相合,现从“伏毒”学说论治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治以息风止痉、祛毒平喘,慢性持续期治以消风化痰、清散余毒,缓解期治以扶正固本、防毒复胜。  相似文献   

4.
黄青松教授认为正气虚损为成人难治性哮喘发病的基础,病位主要责于脾、肺、肾三脏。难治性哮喘患者素体本虚、药物耗损、或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耗伤正气,外邪易侵,诱因易动,引触伏痰,痰气相搏,哮喘反复发作。临床上采用分期辨证的方法,序贯治疗,发作期以宣肺化痰为主,攻补兼施,缓解期以健脾补肾益气为基础辨证施治,并结合难治性哮喘患者的症状特点进行个体化治疗,强调补虚贯穿于疾病治疗的始终。  相似文献   

5.
补肾防哮丸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3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哮喘是一种发作性的痰呜气喘疾患,以喉中哮呜有声,呼吸急促困难为特征。其病理因素以痰为主.因宿痰伏肺.遇感诱发,发时痰阻气道.肺气失于肃降.表现邪实之证;如反复发作,气阴耗损,肺、脾、肾渐虚。故在缓解期,应培补正气,从本调治。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药补肾防哮丸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36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并总结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中医辨证分型,以期为有机结合临床中医证候特征、哮喘临床表型以及基因组学的研究提供可借鉴的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文献调研与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及分析和预调查反馈信息修正的方法,设计并归纳形成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中医证候学观察表。收集204例患者的四诊资料,填写观察表。借助SPSS22统计分析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归纳出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基本的中医证型。结果:通过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合中医哮病的辨证标准为依据,参阅哮病中医证候规律的文献,并组织呼吸科专家讨论,得出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主要分为2个基本证候:虚寒证和虚热证。结论:探索了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中医临床表型,为进一步研究支气管哮喘中医宏观寒热辨证与西医基因组学之间可能的关联提供研究数据。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对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治疗多以"哮病"论治,辨证主要分为"寒哮"和"热哮"两个证型。以"常"与"变"的思路辨别哮喘发作期之寒热,便于初学者掌握和运用。在支气管哮喘的辨证论治过程中,简单地把支气管哮喘和哮病划等号,这是一个误区,也是支气管哮喘寒热难辨的症结所在。寒哮是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常证"、热哮是"变证",主张临床中只要没有明显的热象表现,一般应从寒哮论治,用药不避温。  相似文献   

8.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发作性肺部过敏性疾病。发作一般以秋冬季节北部山区发病率较高 ,易反复发作 ,哮喘发作剧烈而持续 ,经治疗 12小时后仍不能控制 ,称“重度发作或哮喘持续状态”。笔者临床治疗哮喘持续状态时 ,选用氨茶碱、地塞米松抗感染基础上 ,不用肾上腺素 ,改用酚妥拉明静脉滴注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病例摘要患者 ,男 ,5 6岁 ,农民 ,患支气管哮喘 10余年 ,每年冬季发病较重 ,每次发作经吸氧、止咳、平喘抗感染对症治疗后 ,症状缓解体征消失。此次发病于 3天前以感冒为诱因 ,哮喘持续发作 ,在当地经用氨茶碱、地塞米松、肾上腺素…  相似文献   

9.
中医传统上将哮喘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发作期以"症"分为寒哮、热哮、寒包热哮、风痰哮和虚哮,缓解期以"证"分为肺脾气虚证、肺肾两虚证两型,但这种方法过于简单、笼统,已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前临床实际辨证的需要,而且与西医的哮喘三期(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相矛盾。哮喘慢性持续期既有痰瘀内伏未消,又有肺脾肝肾气阴阳不足,乃虚实夹杂之证,可以分为气虚感寒证,阳虚恶寒证,阴虚夹热证,痰瘀阻滞证,其中,气虚、阳虚证可发病为寒哮;阴虚夹热证可发病为热哮;气虚、阳虚合热证可转化为寒包热哮;气虚、阳虚合痰瘀阻滞证可发病为风痰哮;气虚、阴虚、阳虚证可发病为虚哮;慢性持续期时,作为哮喘发作的过渡时期,若控制良好,患者将归于缓解期,若控制不佳,则转入急性发作期,因此慢性持续期是哮喘治疗的黄金时期,辨证准确,施治及时,可减少患者发病几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哮喘是一种常见疾病,发作时会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病情严重的哮喘患者甚至需要随身携带缓解哮喘的药物,以避免危险情况发生。哮喘多属于中医学“哮病”范畴,临床发病率高,多与遗传、过敏等诸多因素相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寿命。哮喘的病理基础为痰瘀伏肺,病机为风盛痰阻、气逆血瘀、正气亏虚。外风引动内邪是哮病发作的始动环节,痰瘀内伏为哮喘发病的主要夙根,气逆是哮喘发作的病机关键,正气亏虚是哮喘发病的内在条件。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王洋教授认为,该病患者多属于过敏性体质,外感风邪容易诱发哮喘。治疗选方上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模式,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为原则,将哮喘分为发作期、缓解期。根据该病不同时期的特点选取治疗基础方,再根据患者所表现的证候特点辨证选药,临床治疗往往会获得较好的效果。文章结合案例介绍王洋教授治疗哮喘的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昆明市中医医院肺病科29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总结分析哮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中医四诊的采集,参照哮病中医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分型,统计各证型所占比例。结果:风痰哮占51.0%,冷哮占31.7%,热哮占11.0%,虚哮占3.1%,喘脱危证占1.4%,肺脾气虚占1.0%,肺肾两虚占0.7%。结论:290例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型以风痰哮为最多,其次为冷哮,治疗中应注重祛风涤痰,降气平喘,并重视温肾助阳,发作期及慢性持续期以祛邪兼扶正治疗为主,缓解期以固护正气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2.
青龙贴穴位敷贴法治疗哮喘证临床观察2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应用青龙贴治疗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病人200例,现将其观察结果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择中医诊断为哮喘证外寒内饮型,西医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非哮喘持续状态的病人200例。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期进行观察。治疗组150例,男78例,女72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0岁,平均54岁,病程最长49年,最短1.5年,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对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治疗多以“哮病”论治,辨证主要分为“寒哮”和“热哮”两个证型.以“常”与“变”的思路辨别哮喘发作期之寒热,便于初学者掌握和运用.在支气管哮喘的辨证论治过程中,简单地把支气管哮喘和哮病划等号,这是一个误区,也是支气管哮喘寒热难辨的症结所在.寒哮是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常证”、热哮是“变证”,主张临床中只要没有明显的热象表现,一般应从寒哮论治,用药不避温.  相似文献   

14.
从痰瘀论治哮喘临床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邱萍 《山西中医》1996,12(4):54-55
从痰瘀论治哮喘临床体会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100053)邱萍关键词哮喘,痰饮,瘀血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痰鸣、气喘疾患,以呼吸急促,喉间有痰鸣为主证。现代医学中的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及其它一些呼吸系统疾病引发的哮喘与本证侯相似。中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敷贴联合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哮喘慢性持续期合并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及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将80例哮喘慢性持续期合并肠易激综合征小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皆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敷贴联合推拿疗法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儿的IBS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哮喘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最大呼气流量(PEF)、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哮喘发作次数及呼吸道感染次数。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IBS中医证候积分下降幅度比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哮喘发作次数和呼吸道感染次数低于对照组患儿,C-ACT评分和PEF%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哮喘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联合推拿疗法及配合科学护理对小儿哮喘慢性持续期合并肠易激综合征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哮喘发病时间及症状加重时间与哮喘不同证候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对哮喘患者的一般情况、病程、既往发病规律、发病诱因、症状及主要症状发作或加重时间等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证属寒性的哮喘多发于夏秋季,属热性的多发于秋冬季。虚性哮喘症状多发于或加重于夜间,少阳郁热证哮喘以晨间为主,实性哮喘则以白天为主。结论:哮喘发病及症状加重时间在不同证型间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并总结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的中医证候规律.方法:在文献调研基础上构建中医证候调查表,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101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人口学信息、中医证候信息和理化检查资料.结果: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主要证候风邪犯肺证、肝火犯肺证、痰湿蕴肺证、肺气虚弱证.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中医证候聚类分析结果与临床辨证分型比较,总符合率为50.65%.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反复发作,病程较长.临床4个主要证候:风邪犯肺证、肝火犯肺证、痰湿蕴肺证、肺气虚弱证.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中医证候聚类分析结果与临床辨证分型比较总符合率不高,提示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表现以兼夹证为主,单一证型不多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165例哮喘发作期患儿的临床调查,了解儿童哮喘发作期中医证候组成特点及分布规律。方法根据文献报道和临床所见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常见的症状以及与本病相关的因素,设计填写病例调查表。按照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进行统一证候判断,研究证候与临床调查资料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男女比例约为1.6:1,年龄主要分布在3~7岁之间,共占74.0%;大部分儿童有个人过敏史(61.2%)或家族过敏史(27.3%)。中医证候以热性哮喘最多见,占44.8%;患儿病程、发病程度、喘息加重时辰、咳嗽程度在哮喘发作期中医证候的分布上有差异(P0.05)。结论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3~7岁之间;患病率为男性大于女性;多数患儿有个人及家族过敏史;中医证候分布以热性哮喘最多见;中医证候与病程、发病程度、喘息加重时辰;中医证候与年龄、性别、喘息程度、咳嗽性质无关。  相似文献   

19.
《国医论坛》2021,36(3):50-52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异质性疾病,以气道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分为发作期、慢性持续期、缓解期。中医对哮喘的病因病机认识以"宿根"理论为主。王书臣教授认为哮喘慢性持续期属于肺肾阳虚为主的本虚标实之证,治疗应当攻补兼施、扶正祛邪、标本同治,特别重视温肺化饮、补肾助阳法在哮喘慢性持续期的应用。常选用麻黄、干姜、细辛、仙茅、淫羊藿等药。文中附寒哮医案加以说明,以期对临床治疗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0.
顽固性哮喘的证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裘端常 《四川中医》1998,16(8):10-11
哮喘分为哮证和喘证,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临床每多兼见,放合称哮喘证一并论治。哮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作,以气候变换时为多。一般言,哮喘病经过适当的中医或西医治疗,大部分病人的病情能得到控制,但少数严重的患者呈顽固性发作,或呈哮喘持续状态,虽经抗菌消炎、平喘止咳化痰、激素、吸氧补液等治疗,疗效仍不理想。笔者临证月余年,对顽固性哮喘的治疗,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兹不揣浅陋,介绍如下。1正应邪实,急以祛邪为先陈文治在(诸证提纲》中说:“凡喘之暴作,以攻邪发散为先,喘定之后,方可补养,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