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调补肺肾(补肺健脾、补肺益肾、益气滋肾)三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25+的影响及远后效应。方法12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补肺健脾组、补肺益肾组、益气滋肾组和氨茶碱组,每组2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大鼠均采用香烟熏吸联合细菌感染法制备COPD模型,于第9周起3个中药组及氨茶碱组分别给予补肺健脾方、补肺益肾方、益气滋肾方及氨茶碱灌胃至第20周。分别于第20、32周观察肺组织病理、外周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lavagefluid,BALF)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CD4+CD25+的变化。结果第20、32周时,模型组肺组织损伤明显,外周血和BALF中CD3+、CD4+、CD8+、CD4+CD25+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P〈0.01),3个中药组及氨茶碱组上述指标较模型组升高(P〈0.05,P〈0.01);3个中药组外周血和BALF中CD3+、CD4+显著高于氨茶碱组(P〈0.05,P〈0.01);补肺健脾组外周血CD4+较补肺益肾组、益气滋肾组升高(P〈0.01)。第20周时,补肺健脾组较氨茶碱组升高(P〈0.01);3个中药组CD4+水平较氨茶碱组明显升高(P〈0.05,P〈0.01)。第32周时,3个中药组和氨茶碱组CD4+/CD8+水平较模型组升高(P〈0.05);补肺健脾组和补肺益肾组CD4+较氨茶碱组升高(P〈0.05,P〈0.01)。与第20周比较,补肺健脾组第32周BALF中CD4+/CD8+显著升高(P〈0.05),益气滋肾组外周血和BALF中CD4+CD25+显著降低(P〈0.05)。结论调补肺肾三法治疗COPD的疗效和远后效应机制可能与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25+水平有关,其中补肺健脾方在调节外周血和BALF中CD4+、CD4+/CD8+方面疗效突出。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化痰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的改善及对外周血中CD3^+、CIM^+、CD8^+、NK细胞的影响,客观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给予爱全乐或舒利迭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健脾化痰方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及外周血中CD3^+、CIM^+、CD8^+、CD4^+/CD8^+、NK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Pred、FEVl/FVC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中CD3^+、CIM^+、CIM^+/CD8^+、NK细胞含量明显上升,CD8^+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益气健脾化痰方能够有效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并调节其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杜恒  徐辉甫 《河南中医》2012,32(9):1138-1140
目的:观察补肺健脾方对哮喘大鼠肺组织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R)mRNA、血清皮质酮(CORT)的影响,探讨健脾补肺方治疗哮喘的疗效机制。方法: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补肺健脾方组,以卵蛋白致敏并吸入激发法制备大鼠哮喘模型,补肺健脾方组从首次激发开始同时给药治疗,治疗3周后处死大鼠,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各组大鼠肺组织中GR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皮质酮的含量。结果:哮喘模型组大鼠肺组织GRmRNA的表达和血清皮质酮含量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经补肺健脾方治疗后,GRmRNA的表达和血清皮质酮含量均明显上调(P〈0.01)。结论:补肺健脾方能够上调哮喘大鼠肺组织GRmRNA的表达和血清皮质酮水平,可能为补肺健脾法治疗哮喘的疗效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健脾补肺化痰方对哮喘儿童肺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 60例哮喘缓解期儿童分为治疗组(健脾补肺化痰方+西药组)30例、对照组(西药组)30例,观察健脾补肺化痰方对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后哮喘患儿PEF、FEV1/FVC值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患儿PEF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FEV1/FV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补肺化痰方能明显增强哮喘患儿的肺功能,降低支气管高反应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补肺片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外周血CD4^+、CD8^+及血清IgE的影响。方法: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2例,2组急性期均给予常规西医处理(解痉、平喘、抗炎)。缓解期治疗组采用补肺片治疗,对照组不施加特殊治疗,治疗3月后检测CD4^+,CD8^+及血清IgE变化。结果:治疗组CD4^+、IgE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CD8^+较对照组明显增加,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补肺片可通过降低CD4^+,升高CD8^+,从而降低IgE水平,抑制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从而控制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6.
乔欣  王笈 《中医药学刊》2010,(5):1089-1091
目的:探讨大黄虫合剂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昆明种小鼠100只,随机分为非免疫抑制组(正常小鼠)和免疫抑制组,每组各50只。正常小鼠两次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中药对照组(六味地黄组)、西药对照组(卡介苗多糖组)及大黄虫合剂大、小剂量组;免疫抑制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复制疫低下小鼠,然后分为模型对照组、环+中药对照组、环+西药对照组及环+大黄虫合剂大、小剂量组。各组药物干预后处死小鼠摘取脾脏,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T细胞亚群含量。结果:大黄虫合剂能显著提高正常小鼠和免疫功能低下小鼠CD4^+、CD8^+的百分率及CD4^+/CD8^+比值(P〈0.05)。结论:大黄虫合剂能够通过增强小鼠T淋巴细胞的免疫水平,显著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芦荟煎剂治疗酒精性脂肪肝,观察其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以及肝脏的病理变化,从而对其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机理进行初步探讨。方法:Wistar大鼠21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芦荟煎剂给药组,予实验第16周末取血测定ALT、AST、总胆固醇、甘油三酯、CD4^+及CD8^+。结果:模型组大鼠的CD4^+数值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CD8^+比正常组下降,CD4^+/CD8^+比值增高,治疗组CD4^+下降,CD8^+升高,CD4^+/CD8^+比值下降;治疗组ALT、AST及甘油三酯比模型组有明显下降;病理切片示治疗后肝脏炎症明显消退,肝细胞脂肪变有较明显改善。结论:芦荟煎剂对酒精性肝病的防治上有一定的作用,能使其肝功能得到恢复,降低甘油三酯的水平,调节其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耿挺  王笈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7):1406-1407
目的:通过检测大黄[庶虫]虫合剂对实验性免疫低下小鼠及正常小鼠脾脏T细胞亚群的影响,探讨该合剂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昆明种小鼠100只,雌雄各半,其中50只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6mg/0.2mL/只,每天给药1次,连续3天,造成免疫低下小鼠,然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对照组(六味地黄组)、西药对照组(卡介菌多糖组)、小剂量组、大剂量组;其余50只随机分为正常空白对照组(即生理盐水组)、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小剂量组、大剂量组。上述各组连续用药3天后,处死小鼠摘取脾脏,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T细胞亚群含量。结果:大黄[庶虫]虫合剂能显著提高正常小鼠和免疫功能低下小鼠CD4^+、CD8^+的百分率及CD4^+/CD8^+比值(统计学处理P〈0.05)。结论:大黄[庶虫]虫合剂可通过增强小鼠T淋巴细胞的免疫水平,有效地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二黄胶囊对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velitis,EAE)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NK)的影响。方法80只雄性Lewis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完全弗氏佐剂(CFA)对照组和造模组。造模组用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e protein,MBP)与CFA混合制成抗原.建立EAE大鼠模型,并将其分为模型组、激素组和二黄胶囊组。造模后第7,14,28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第14,28天取大鼠脑和脊髓进行病理观察。结果CFA对照组、模型组、激素组和二黄胶囊组大鼠的CD4^+在发病前期已明显降低,急性期CD8^+也明显降低.而CD4^+/CD8^+比值明显升高,各组NK细胞均有明显升高。恢复期模型组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组,而激素组和二黄胶囊组则恢复正常。NK细胞除CFA对照组外,其他组基本也达到正常水平。病理观察发现模型组大鼠大脑和脊髓病变表现为小静脉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形成袖套样改变,核固缩及软化灶。激素组和二黄胶囊组均有不同程度减轻,病灶区域的炎性浸润细胞数较少,袖套样改变少见。结论二黄胶囊能改善EAE大鼠临床症状和评分.缩短病程,减轻EAE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反应和髓鞘脱失,对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比值及NK细胞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故认为二黄胶囊防治EAE可能是通过调节细胞免疫系统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扶正中药复方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小鼠肠黏膜CD3^+、CD4‘及CD8^+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香菇多糖片对照组及扶正中药复方大、中、小剂量组,混悬液灌胃给药,免疫组化法测定肠黏膜中的T淋巴细胞(CD3^+、CD4^+、CD8^+)表达水平。结果:模型对照组小鼠肠黏膜中的T淋巴细胞(CD3^+、CD4^+、CD8^+)水平出现低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复方可以显著提高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模型肠黏膜固有层中CD3^+、CD4^+及CD8^+细胞数量,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环磷酰胺造成的免疫功能低下不仅抑制全身免疫系统,而且对肠黏膜免疫功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中药复方通过恢复或者增强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小鼠肠黏膜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灵龟八法开穴灸对阳虚模型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影响.方法 以醋酸泼尼松注射液(AHP)对大鼠进行肌肉注射以建立阳虚大鼠模型,比较运用灵龟八法开穴灸与穴位(足三里、肾俞)温和灸对模型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变化的影响.结果 灵龟八法开穴灸组和足三里、肾俞温和灸组模型大鼠与正常组大鼠外周血CD4+/CD8+比值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 灵龟八法开穴灸法可以提高阳虚模型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清毒汤对硫代乙酰胺(TAA)所致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模型大鼠内毒素的影响和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TAA所致大鼠肝损伤内毒素血症模型,以清毒汤进行干预,通过血液生化及酶联免疫检测方法,观察其对内毒素血症大鼠内毒素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清毒汤能明显降低内毒素的含量,与模型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清毒汤能提升CD4^+/CD8^+的比值,降低CD8^+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清毒汤组CD4/CD8^+与模型组比较,中剂量和小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毒汤能降低TAA所致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模型大鼠内毒素含量,促进细胞免疫反应,调节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左归丸与右归丸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模型大鼠脑、脊髓组织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组化表达的影响,探讨滋阴补肾法与温阳补肾法治疗EAE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髓鞘碱性蛋白与完全福氏佐剂,按体积比1:1制成抗原并于Lewis大鼠双后足垫下注射,建立EAE模型。120只Lewis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激素组、左归丸组及右归丸组,每组24只,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3mL/(只·d);激素组免疫后给予生理盐水灌胃,3mL/(只·d),发病后改为醋酸泼尼松混悬液灌胃,5mg/(kg·d);左归丸组免疫后给予左归丸混悬液,2g/(kg·d);右归丸组免疫后给予右归丸混悬液,3g/(kg·d)。直至处死。分别于急性期(免疫后15d)和缓解期(免疫后27d)随机选取各组大鼠,取脑和脊髓组织切片进行CD4^+、CD8^+、CD3^+、CD19^+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造模后第15日及第27日,模型组脑和脊髓组织中CD4^+免疫组化表达均较正常组升高(P〈0.01),CD8^+表达降低(P〈0.05),CD4^+/CD8^+比值升高(P〈0.01);同模型组比较,左归丸组、右归丸组、激素组CD4^+免疫组化表达均降低(P〈0.01),且在造模后第27日,左归丸组和右归丸组脊髓组织CD4^+表达较激素组显著降低(P〈0.01);造模后第15日,右归丸组和激素组CD8^+表达较模型组升高(P〈0.01),造模后第27日,左归丸组和激素组CD8^+表达较模型组升高(P〈0.01);不同时点激素组、左归丸组及右归丸组CD4^+/CD8^+比值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造模后第15日及第27日,模型组中枢神经系统CD19^+免疫组化表达均较正常组升高(P〈0.01),急性期左归丸组、右归丸组、激素组脊髓组织CD19^+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0.01),缓解期则见左归丸组和右归丸组CD19^+表达减少(P〈0.01)。结论EAE大鼠CD4^+/CO8^+比值升高,这在EAE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滋阴补肾法和温阳补肾法可下调CD4^+表达,下调CD4^+/CD8^+比值来治疗EAE。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健脾益肾方治疗尿毒症维持血透患者细胞免疫低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尿毒症维持血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口服健脾益肾方,对照组予口服安慰剂。疗程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检测CD3^+、CD4^+、CD8^+、CD4^+/CD8^+、IL-1、IL-2、IL-6等指标。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CD3^+、CD4^+、CD4^+/CD8^+及IL-2均显著升高,CD8^+、IL-1、IL-6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健脾益肾方对尿毒症维持血透患者有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CD+4 CD+8在肺气虚证大鼠肺和皮肤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CD4^+CD8^+在肺气虚证大鼠肺和皮肤中的表达,旨在探讨“肺主皮毛”的免疫学基础。采用气熏法制造肺气虚证模型,实验设为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皮肤和肺组织中CD4和CD8的表达。结果表明肺气虚证大鼠肺脏和皮肤CD8^+细胞均升高(P〈0.05);皮肤CD4^+细胞发生迁移,但数量没有变化(P〉0.05),肺CD4^+细胞数量没有变化,二者免疫功能均下降,从免疫学角度证实肺主皮毛理论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研究“益气活血解毒方”对动物细胞免疫CD4^+T细胞和CD8^+T细胞数量、CD4^+/CD8^+的比值及血清中IFN-γ的作用变化,探索其抗癌免疫作用机制。方法:以莪术、龙葵、白芍等药为基础制定益气活血解毒方,将30只BALB/c小鼠制备荷肾癌鼠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氟尿嘧啶实验对照组、益气活血解毒方治疗组,对三组荷瘤小鼠进行血清IFN-γ含量检测、荷瘤小鼠脾T细胞亚群检测(CD4^+T细胞和CD8^+T细胞数量、CD4^+/CD8^+的比值),做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氟尿嘧啶和生理盐水对比,益气活血解毒方能够促进荷瘤小鼠外周血中IFN-γ的分泌,提高荷瘤小鼠脾脏中CD4^+T细胞亚群和CD8^+T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和CD4^+/CD8^+比值,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益气活血解毒方”通过促进荷瘤小鼠外周血中IFN-γ的分泌及提高荷瘤小鼠脾脏中CD4^+T细胞亚群和CD8^+T细胞亚群数量,调节荷瘤小鼠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扶正抗白冲剂(FZKBG)对实验小鼠免疫功能及生存期的影响,探讨FZKBG治疗微小残留白血病(MRL)的机理。方法:接种L7212细胞1×10^6/只,接种后第3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50mg/kg,造成MRL模型上鼠,分成模型对照组、模型给药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正常给药组,分别观察各组小鼠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改变,免疫器官病理变化和生存期。结果:与模型组比较,FZKBG能明显提高正常小鼠和MRL模型小鼠CD3^+、CD4^、CD8^+的百分比和绝对值(P<0.05,P<0.01)。且明显延长MRL模型小鼠存活期,延长生命率29.6%-60.4%。结论:FZKBG能明显延长MRL模型小鼠存活期,其机理可能是通过提高MRL模型小鼠的免疫功能,抑制体内白血病细胞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乌头汤及其配伍各组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外周血中CD4^+、CD8^+细胞百分比含量以及CD4^+/CD8^+比值的变化的影响。方法:用完全弗氏佐剂诱导复制大鼠关节炎模型,并用乌头汤及其配伍的各组药物进行干预,末次给药后采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大鼠外周血中CD4^+、CD8^+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外周血中CD4^+细胞的百分比含量明显升高,CD8^+细胞的百分比含量明显下降;与模型组相比,经过乌头汤及其配伍各组、MTX组治疗干预后,大鼠外周血中升高的CD4^+百分比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的CD8^+百分比水平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升高的CD4^+/CD8^+比值也呈现不同程度的下调;乌头汤与各个配伍组之间的上述作用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乌头汤及其配伍各组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抑制作用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外周血中异常的CD4^+、CD8^+的百分比含量而发挥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健脾益肺化痰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模型大鼠肺组织病理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健脾益肺方组、化痰方组、健脾益肺化痰方组和羧甲司坦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采用单纯香烟烟熏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健脾益肺方组、化痰方组、健脾益肺化痰方组和羧甲司坦组大鼠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治疗,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等体积的纯净水。末次给药后,禁食12 h后取左肺中叶肺组织,采用常规光镜、透射电镜及AB-PAS特染法,观察比较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具备COPD的病理特征。与模型组比较,健脾益肺方组、化痰方组、健脾益肺化痰方组的肺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其中,健脾益肺化痰方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善最明显。结论:健脾益肺化痰系列方有效改善COPD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可能是通过"化痰"作用,抑制了杯状细胞化生及黏液高分泌,进而减轻炎症损伤等。其中,健脾益肺化痰方改善肺组织病理损伤最明显,这可能与其标本兼治"痰"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调补肺肾三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右心室重构的影响和远后效应。方法 12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补肺健脾组、补肺益肾组、益气滋肾组和氨茶碱组,每组2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香烟暴露联合细菌感染法制作COPD模型8周,于第9周起分别给予补肺健脾方、补肺益肾方、益气滋肾方及氨茶碱灌胃至第20周。于第20、32周分批取材,观察大鼠心肌组织超微结构,计算右心肥大指数(RVHI)和心肌组织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第20、32周时,各给药组及对照组大鼠RVHI均低于模型组(P<0.01);补肺健脾组、补肺益肾组、益气滋肾组大鼠RVHI较氨茶碱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第20、32周时,模型组大鼠肌节长度较对照组缩短(P<0.05),补肺健脾组较模型组增长(P<0.01)。第20、32周时,模型组大鼠心脏组织细胞因子表达高于其余各组(P<0.01);补肺健脾组、补肺益肾组、益气滋肾组大鼠内皮素-1(ET-1)表达较氨茶碱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调补肺肾三法可改善COPD右心室重构并有明显远后效应,其中以补肺健脾方和补肺益肾方尤为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