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师承教育是中医儿科教学的重要形式,是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的主要方式,而传统的师承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下社会对于中医儿科人才的需求。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将现代知识与技术手段引入师承教育中,通过收集、整理、总结王烈教授中医儿科学术经验,个性化网络教学,查阅论著,高尚医德传承,积极探索高效、标准、适用范围广、与时俱进的中医儿科师承教育新模式,构建中医儿科人才培养新途径,培养大批中医儿科临床应用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民对儿科医疗服务的更大需求,目前全国中医儿科临床面临严峻挑战,优秀的临床研究生是中医儿科发扬光大的重要储备力量。目前关于临床暴露出的儿科研究生培养问题亟待解决,如何培养优秀的中医儿科高级临床专业人才对中医儿科学的发展则显得至关重要。对此笔者根据导师多年教育经验,对中医儿科临床型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体会与同道分享,此撰文之旨。  相似文献   

3.
青年教师作为中医儿科学教育的生力军,针对其教学能力的培养工作至关重要。本文对中医儿科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进行介绍,结合教研室实际开展的工作,从中医儿科学专业文化学习,教学基本功的培训,对外活动的实施,体现中医儿科特色以及教学革新探索等五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史学 《北京中医药》2008,27(8):669-669
随着我国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医学研究生特别是中医儿科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在不断改进.笔者就中医儿科研究生临床带教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认为强化基础理论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中医儿科硕士研究生临床带教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史学 《北京中医》2008,(8):669-669
随着我国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医学研究生特别是中医儿科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在不断改进。笔者就中医儿科研究生临床带教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认为强化基础理论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中医儿科硕士研究生临床带教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培养高层次中医儿科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荣谦 《中医教育》2003,22(5):38-39
目前我国人口增长率和人口出生率都大幅度下降,突出表现在儿童总体人数的下降,这一点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是有利的;但是,儿童总人数的下降也使整个儿科都面临就诊人数下降,经济效益下滑的严峻局面。而中医儿科的处境就更加艰难,因为中医儿科大部分医疗设施简陋,规模较小,与西医相比,竞争力不足。因此,中医儿科的处境就更加艰难。1传统中医儿科教育的成就与不足所谓传统中医教育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师承制教育”,以“师带徒”的形式为主,是我国历史上中医人才的培养的主要形式;二是以办学方式进行中医教育。早在唐代就有在太医署内设医博士…  相似文献   

7.
中医儿科学是中医临床专业必修课,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习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存在不足之处,不能完全满足毕业后的临床实际工作需求,有待进行改革.成果导向教育以能力培养和专业需求为教育目标,切合医学专业课程的教育核心.文章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就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对中医儿科学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中医儿科研究生培训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由于受其学科性质及社会发展的影响,教育模式及学科发展与社会需求仍有差距.在当前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大、学科体系加速发展的时期,只有强化中医基础理论学习,加强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强调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才能保证和提高中医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培养优秀的中医儿科...  相似文献   

9.
张雨 《中医教育》2009,28(6):83-84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独自的基础理论和理法方药体系,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贡献,建国以来一直是中医教育的四大基础学科之一。为提高教育质量,本文就中医儿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谈谈几点建议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统计分析中医儿科医患纠纷问题的具体原因,并针对性的制定管理对策。方法:成立调研小组,对2018年中医儿科医患纠纷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导致医患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讨论并制定管理整改方案,确保内部沟通一致,加强中医儿科医护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针对纠纷问题设置专项管理举措,全方位提升服务质量,2018年为实施前,2019年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中医儿科医患纠纷问题应对效果,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实施前后中医儿科患者家属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中医儿科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法律意识、有效沟通、制度履行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中医儿科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中医儿科医患纠纷是影响医疗服务评价的主要问题,管理层应当及时做好工作调研,了解导致医患纠纷的主要原因,针对性的制定管理对策,才能确保服务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中医思维模式是中医从业人员最重要的素质,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也是中医教育的重要目的。学生通过基础课程的学习,对中医理论有了初步认识,如何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于中医儿科,并通过《中医儿科学》的学习继续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模式,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点考虑。1阴阳五行与中医儿科1.1纯阳之体,稚阴稚阳阴阳理论是中医理论的基石,深入理解阴阳理论,有助于  相似文献   

12.
中医儿科硕士研究生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科研-临床-教学能力兼备的复合性人才,是为中医儿科学的发展事业铸造新生力量。在时代科学技术大潮的推动下,研究生必须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才能完成创新性的工作,成为中医儿科学发展的主力军。另外,良好的科研素质也能被渗透到临床和教学能力的培养中。因此不管是科研型还是临床型研究生都应该加强科研能  相似文献   

13.
概述学科内涵与外延界定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中医儿科学作为一个多义术语,应从不同层次确定其内涵和外延,即科学知识体系层次、教学的科目层次及学科建设层次来认识中医儿科学的内涵与外延。认为科学界定中医儿科学的内涵和外延,深入挖掘中医儿科资源,促进中医儿科学的学科分化,加强中医儿科学的三级学科建设,将促进中医儿科学的学术发展及学术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为中医儿科界广为关注的,集中医儿科学术之大成,汇古今儿科名医经验精华的中医儿科学巨著《儿科心鉴》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日前在厦门召开的全国中医儿科学术会议暨全国中医儿科高等教育研讨会上举行首发式,这是我国首部举行首发式的中医儿科学专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副社长、博士导师范吉平教授指出:《儿科心鉴》这部中医儿科学术巨著是有史以来对儿科学术发展的又一次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中医儿科研究生导师的"中医儿科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新机制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分析,了解中医儿科教育专家对目前中医儿科研究生教育培养中突出问题的看法,发现中医儿科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机制教育中的瓶颈,以期为建立适应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新机制提供依据,为中医教育决策层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124名导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类调查问卷从调查问卷临床和科研2个维度的37个项目进行评价,博士科学学位导师对其指导的科学学位博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满意度达到100%,对其临床能力满意度达66.67%,其余各项评分都在C级以上,但是有2位(占5.88%)硕士科学学位导师对其指导的硕士科学学位研究生不满意,有2位(占2.70%)临床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对硕士临床专业研究生的临床能力和科研能力均不满意,且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导师和研究生对科研和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基本满意,但部分导师认为研究生临床能力方面只会按部就班的完成临床工作,缺乏诊疗思路,工作不积极主动,科研能力方面只能勉强能完成部分研究内容甚至对所研究领域没有兴趣。对中医儿科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6.
王雪峰  王文丽 《中医药学刊》2005,23(10):1747-1748
概述学科内涵与外延界定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中医儿科学作为一个多义术语,应从不同层次确定其内涵和外延,即科学知识体系层次、教学的科目层次及学科建设层次来认识中医儿科学的内涵与外延.认为科学界定中医儿科学的内涵和外延,深入挖掘中医儿科资源,促进中医儿科学的学科分化,加强中医儿科学的三级学科建设,将促进中医儿科学的学术发展及学术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医教研一体化教育模式是中医学教育发展至今的必经之路,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儿科是全国中医院校中首批授予硕士点单位之一,历经40余年的耕耘发展,逐步形成了学术领先的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发展的龙头单位。笔者现从创新理念、课程设置特点、教学模式、科研能力、临床实践能力以及人文素质教育等方面对中医儿科研究生的培养策略进行探讨,以达到全方位提高中医儿科研究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中医儿科是中医学的重要临床专业,在疾病治疗和儿童保健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中医儿科从业人员不仅存在于省、市级医院,还包括广大基层从业人员。但基层人员普遍存在临床功底薄弱、中医理论知识缺乏、继续教育机会少、用药不规范等问题,直接导致治疗效果欠佳,严重影响中医儿科在基层的发展。如何提高基层医疗人员中医儿科工作能力是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此文对基层医疗人员中医儿科临床工作能力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包括开展人员培训工作、推广中医儿科临床路径、实施适宜技术推广行动及经典名方下基层等,旨在提升基层从业人员中医儿科工作能力,促进中医儿科医疗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郑启仲 《中医研究》2008,21(5):F0003-F0004
第二十四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医儿科学教育研讨会日前在厦门召开,会议的圆满成功自不琐言。令代表们振奋的,如同第一次去厦门鼓浪屿那么兴奋一样,一道亮丽的风景展现在会场内外,这就是儿科巨著《儿科心鉴》首发式在这次会议上举行!  相似文献   

20.
继承与探讨中医儿科学的学科特色,制定中医儿科学学科的规范化、标准化,确立中医儿科学诊断辩证体系的核心——“五脏证治”纲要体系,并将纲要列为表解,以便指导临床应用。在小儿“五脏证治”性能表现方面,最新提出心性为瘀、恶瘀的论点。笔者认为,新论小儿“五脏证治”纲要表解可作为中医儿科教学内容编入高等院校中医儿科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