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娜  刘洪珍  杨承祥  文先杰 《广东医学》2012,33(8):1163-1165
目的比较支气管堵塞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应用于胸腔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行肺大泡切除术和肺叶楔形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双腔支气管导管组(A组)和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组(B组),比较两组的插管定位时间、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插管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术中肺最大程度萎陷所需时间及萎陷情况、术中单肺通气前后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气道压峰值、术后患者声音嘶哑、咽喉痛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B组插管定位时间、术中肺萎陷情况、术中SpO2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肺最大程度萎陷所需时间较A组长,但一次性插管成功率较高(P<0.05)。与插管前比较,插管后A组平均动脉压(MAP)升高及心率(HR)加快较B组明显(P<0.05)。与单肺通气前(ALV)比较,单肺通气后(OLV)B组气道峰压值升高明显低于A组(P<0.05)。B组术后声音嘶哑及咽喉痛发生率也明显低于A组(P<0.05),且B组患者术后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双腔支气管导管与支气管封堵器应用于胸腔镜手术中均可取得良好的肺隔离效果。后者与前者比较对患者刺激更小,单肺通气前后气道压变化不明显,术后声音嘶哑、咽喉痛发生率较低,但肺萎陷较慢且吸痰不方便。两者用于胸腔镜手术各有利弊,临床上应酌情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次性双管喉罩(Supreme喉罩)与普通型喉罩对侧卧位老年手术患者气道管理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手术患者按使用不同的喉罩分为Supreme喉罩(S)组和普通型喉罩(C)组,每组30例。2组均行麻醉诱导。麻醉诱导后,S组置入Supreme喉罩,C组置入普通型喉罩,2组均经静脉泵泵注丙泊酚注射液及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维持脑电双频指数值50~60。观察2组置管时间、置入喉罩成功率,术中仰卧位、侧卧位气道峰压(peak airway pressure,Ppeak)、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nd-tid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ET CO2)、口咽部漏气压(oropharyngeal leak pressure,OLP)及置管前、置管后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和术后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咽喉部疼痛、声音嘶哑)发生率。结果 S组置管时间为(23.29±6.52)s,较C组置管时间[(32.81±7.36)s]明显缩短(P<0.05)。与C组比较,S组术中侧卧位Ppeak明显降低,仰卧位、侧卧位OLP均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 Supreme喉罩具有置管时间短、成功率高、密闭性好等优点,是在老年患者侧卧位手术中较普通型喉罩更安全和有效的呼吸道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DLT)在胸腔镜手术中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马鞍山市人民医院行择期胸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左侧DLT)和试验组(可视左侧DLT),各30例.静脉快速麻醉诱导后分别置入DLT,对照组通过听诊法完成定位,试验组通过导管壁内置摄像头完成定位.待定位完成后行纤维支气管镜确认,记录插管定位用时,计算插管一次到位成功率,术中使用纤维支气管镜次数;观察并记录插管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插管定位后气道损伤、术中肺萎陷情况及术后咽痛、声嘶、咳嗽等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插管定位用时明显缩短[(51.3±9.5)s比(225.6±31.2)s,P<0.05],插管一次到位成功率高[93.3% 比63.3%,P<0.05],术中使用纤维支气管镜的次数少[(1.21±0.84)次比(3.52±1.15)次,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插管后即刻和插管后5分钟平均动脉压较低、心率较慢(P<0.05);术后咽痛、咳嗽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亦下降(P<0.05),试验组插管定位后发现1例隆突及支气管轻度损伤,而对照组有5例隆突及支气管轻、中度损伤.绪论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可安全应用于胸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4.
尹彦  李宏芹  徐尚军 《北京医学》2021,43(10):950-953,956
目的 评价肺磨玻璃结节患者行胸腔镜局限性肺切除术中支气管封堵器(bronchial blocker,BB)肺隔离的可行性和安全陛.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平谷医院拟行胸腔镜下肺磨玻璃结节局限性肺切除术患者12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 lumen tube,DLT)组和BB组,每组61例.DLT组采用DLT辅助单肺通气,BB组采用BB辅助单肺通气,比较两组支气管镜定位时间、一次性插管成功率、肺萎缩质量、单肺通气前后血气指标及术后咽痛发生率.结果 BB组支气管镜定位及插管时间长于DLT组[(158.5±13.2)s比(129.7±22.8)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B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DLT组(83.6%比55.7%),术后咽痛发生率明显低于DLT组(14.8%比4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肺萎缩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LT组和BB组单肺通气10 min、30 min的PaO2[(177.9±13.6) mmHg和(161.8±12.6) mmHg、(218.6±16.0)mmHg和(231.5±18.9) mmHg,lmmHg=0.133 kPa]低于单肺通气前[(242.5±17.3) mmHg和(237.0±20.3) mmHg],两组气道峰压[(25.2±2.7) mmHg和(25.7±2.5) mmHg、 (21.5±2.5) mmHg和(21.1±2.2) mmHg]明显高于单肺通气前[(13.9±1.8) mmHg和(14.0±2.1)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单肺通气10 min、30 min的PaCO2和MAP与单肺通气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同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B组单肺通气10 min、30 min的PaO2高于DLT组[(218.6±16.0) mmHg比(177.9±13.6) mmHg、(231.5±18.9) mmHg比(161.8±12.6) mmHg],气道峰压低于DLT组[(21.5±2.5) mmHg比(25.2±2.7) mmHg、 (21.1±2.2) mmHg比(25.7±2.5)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下肺磨玻璃结节局限性肺切除术中应用BB操作简单,插管成功率高,是安全可行的肺隔离、单肺通气方法,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I-gel喉罩在肝硬化门体静脉断流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肝硬化门体静脉断流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n=20),T组(气管插管组)、P组(Proseal喉罩组)和I组(I-gel喉罩组),麻醉诱导后置入气管导管或各型喉罩。记录气管导管或喉罩置入时间,置入和拔除喉罩及气管导管前后MAP、HR,术中PetCO2、Ppeak、SpO2,胃管置入一次成功率和术后两天内咽喉痛和声音嘶哑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组比较,I组、P组置入和拔出喉罩对血液动力学干扰更小,MAP、HR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一天和第二天咽喉痛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与P组相比,喉罩置入时间更短(P<0.01)。结论 I-gel喉罩置入比Proseal喉罩置入更快捷方便,术后咽痛发生率更低,更适合肝硬化脾脏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盲插支气管封堵器在单肺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成年人开胸手术48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盲插支气管封堵器组(BOD组)和传统双腔支气管组(DLT组),利用纤维支气管镜确认两组支气管插管的位置,然后比较其单肺通气前后通气效应及气道压力变化、单肺通气时低氧血症发生率、术后咽喉痛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都可以完成单肺通气,但BOD组患者气道峰压和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DLT组,而PaO2明显高于DLT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BOD组术后咽喉疼痛的发生率也较DLT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盲插支气管封堵器较传统双腔支气管插管实施单肺通气时气道峰压较低、很少出现低氧血症,术后咽喉痛发生率低,单肺通气效果满意,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双管型喉罩通气与气管插管在急诊手术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急诊手术病人56例全麻下行插管通气,急性病情发作前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盲探双管型喉罩插管组和直接喉镜经口气管插管组.记录两组患者于插管前即刻、插管中、插管后5min的SBP、DBP、HR和SpO2及一次置管成功率、插管时间及插管后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等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术后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的发生率,PLMA组为96.43%、(19.7±5.7)s和7.1%;TT组为100%、(27.9±11.3)s和39.29%.PLMA组置管时间较TT组明显缩短(P<0.05),术后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发生率明显减少(P<0.01);两组置管中SBP和HR均明显升高,其中TT组较PLMA升高明显(P<0.05),5min后均逐渐降至置管前水平.一次置管成功率、DBP和SpO2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双管型喉罩置入引起心血管反应轻微.双管型喉罩通气做为急诊手术患者的通气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腔镜治疗小儿肺包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小儿肺包虫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胸腔镜手术的50例小儿肺包虫患者作为胸腔镜组,行开胸手术的46例小儿肺包虫患者作为开胸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胸腔镜组患儿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胸组[(10.16±1.80)mL比(19.31±3.27)mL],术后留管时间少于开胸组[(3.28±0.18)d比(5.16±1.62)d](P<0.05)。胸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胸组[14.0%(7/50)比32.6%(15/46)](P<0.05),但两组患儿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是治疗小儿肺包虫病安全可行的方法,但是胸腔镜手术不能完全替代传统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欧普乐喉罩(OPLAC)和双管型(ProSeal)喉罩(PLMA)在全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择期乳腺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OPLAC组(O组,n=30)和PLMA组(P组,n=30)。所有患者依次顺序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丙泊酚2.5 mg/kg,2 min后由同一麻醉科医师插入OPLAC或PLMA。持续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全麻,间断推注阿曲库铵维持。结果两组患者间各时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峰压(Ppeak)、胸肺顺应性(Cp)等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喉罩置入时间[(39±21)s]明显长于O组[(27±1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密封压[(30±3)cmH2O]高于O组[(24±4)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组与P组一次置入成功分别为例26例(86.7%)和22例(73.3%)(P>0.05),两组置入时体动分别为2例(6.7%)和4例(13.3%)(P>0.05);O组和P组分别有1例(3.3%)和5例(16.7%)患者口腔黏膜损伤,咽喉痛分别有3例(10%)和7例(23.3%)(P>0.05)。结论乳腺手术患者全麻中采用OPLAC与PLMA均可安全应用于正压通气,PLMA喉罩密封性较好,但OPLAC喉罩更易置入,其对口腔黏膜的损伤较轻,在对乳腺手术类术中通气气道压要求不高者选择OPLAC喉罩通气更为适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单腔喉罩、可插管双腔喉罩及多腔可转动喉罩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5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18~60岁,随机分为三组,即单腔喉罩组(A组)、可插管双腔喉罩组(B组)和多腔可转动喉罩组(C组),每组50例。记录气道密闭压、麻醉时间、喉罩置入和拔除时间、首次置入成功率、麻醉中调整率、中转气管插管率、严重漏气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喉罩粘血、低氧血症、咽喉痛、恶心呕吐、声音嘶哑及吞咽困难)、术中气道峰压(Ppeak)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麻醉诱导后1 min;气腹后1 min;头低位后1 min;气腹后30 min和60 min、停气腹后1 min)。结果 三组患者气道密闭压测量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B组优于A组及C组(P<0.001;P=0.009)。三组患者Ppeak及PetCO2在不同时间点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喉罩置入和拔除时间、首次置入成功率、麻醉中调整率、中转气管插管率、严重漏气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喉罩粘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人冠心病患者喉罩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呼吸、循环及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择期老年冠心病患者6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成喉罩复合硬膜外麻醉(A组)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B组),术后A组采用硬膜外腔镇痛,B组采用静脉镇痛。记录两组在入室全麻诱导前、诱导后、插(喉罩)管后、手术结束时拔(喉罩)管后的心率(HR)、血压(BP)变化,记录两组术后镇痛效果、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术中全麻药用量情况。结果 A组在麻醉诱导插(喉罩)管后、手术结束时拔(喉罩)管后的HR、BP变化与术前比较波动明显小于插管B组(P<0.05)。术后躁动发生率A组为6.6%,B组为26.7%(P<0.05)。术后48hA组视觉模拟评分(VAS)较B组明显减少(P<0.05)。术中A组不用瑞芬太尼,B组麻醉维持采用靶控输注(TCI)瑞芬太尼。A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好于B组。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术中循环稳定,术中未用全麻药瑞芬太尼,术后苏醒质量高,术后并发症少,镇痛效果好,喉罩通气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兼具喉罩通气和硬膜外阻滞的优点,更适合于老年冠心病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改良型一次性无菌可控单侧支气管封堵导管(BBs)和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用于单肺通气的效果.方法 120例胸外科需在单肺通气下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组:DLT组,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60例);BBs组,插入改良型一次性无菌可控单侧支气管封堵导管(60例).记录插管时间、肺隔离时间、定位时间及通过声门尝试次数和肺萎陷程度,术后声嘶、咽痛发生率.结果 与DLT组比较,BBs组术中肺萎陷良好,术野暴露满意,且插管时间、定位时间、肺隔离时间、通过声门尝试次数、术后咽痛、声嘶发生率均降低(均 P <0.05).结论 改良型一次性无菌可控单侧支气管封堵导管在单肺通气中的应用具有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相同的临床效果,使用安全、操作简便,且术后声音嘶哑、咽喉疼痛等并发症发生较双腔支气管导管更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Coopdech支气管阻塞管单腔气管导管外置管在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 选择ASA Ⅰ ~Ⅱ级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双腔支气管导管组(D组,全部选择左侧双腔管)和Coopdech支气管阻塞管导管外置管组(C组),每组20例.记录两组插管时间、定位时间、导管移位发生率、肺萎陷指标、术后咽痛声嘶发生率.记录两组患者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单肺通气前,单肺通气后30min两个时间点的SpO2、PET CO2、PAW变化.结果 C组插管时间、定位时间、导管移位发生率、术中肺萎陷程度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患者声音嘶哑及咽喉痛发生率明显低于D组(P<0.05).插管前即刻D、C两组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即刻两组的MAP及HR均较插管前即刻增高(P<0.05),但D组较C组升高明显(P<0.05).单肺通气前D、C两组的气道压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肺通气后两组的气道压峰值较双肺通气均升高(P<0.05),但C组气道压峰值升高明显低于D组(P<0.05).单肺通气前后SpO2、PET 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opdech支气管阻塞管单腔气管导管外置管插管简便、定位准确、肺萎陷和手术野暴露良好,且与DLT相比气管插管反应轻、气道阻力较小、术后声嘶咽痛发生率低,可安全用于胸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Supreme喉罩、ProSeal喉罩与I-gel喉罩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在卫生部北京医院,拟行择期全身麻醉下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9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1 ~64岁,体质量45~90 kg,Mallampatti分级Ⅰ~Ⅲ级,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n=30):Supreme喉罩组(S组)、ProSeal喉罩组(P组)和I-gel喉罩组(Ⅰ组).根据患者体质量选择喉罩型号,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经引流管放置胃管,行机械通气.记录喉罩置入时间、喉罩置入次数、胃管置入次数、喉罩密封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评分、术中通气指标、麻醉时间、苏醒时间,记录拔除喉罩后喉罩黏血、返流、咽喉痛、吞咽痛和声音嘶哑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麻醉时间、苏醒时间、纤支镜检查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中SpO2、Ppeak和PETCO2均在正常范围.3组喉罩和胃管的置入成功率均为100%.S组、P组与Ⅰ组喉罩的气道密封压分别为(25±5)、(32±5)、(30 ±6) cm H2O,与S组比较,P组和Ⅰ组喉罩的气道密封压较高(P<0.05).S组、P组与Ⅰ组喉罩的置入时间分别为(8±4)、(10±5)、(8±3)s,与P组比较,Ⅰ组喉罩置入时间缩短(P<0.05).S组、P组与Ⅰ组喉罩的咽喉痛发生率分别为17%、20%、3%,与S组、P组比较,Ⅰ组咽喉痛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3组喉罩均可保证有效通气,可安全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气道管理.ProSeal喉罩、I-gel喉罩较Supreme喉罩气道密封性更好,I-gel喉罩较ProSeal喉罩置入简单,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咀嚼口香糖对喉罩全麻患者宫腔镜手术后咽喉痛的影响。方法   将90例喉罩全麻下宫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G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45例。手术结束后,对所有患者进行Ramsay镇静评分,当患者清醒、Ramsay评分2~3分时,记录此时(T0)咽喉痛视觉模拟评估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然后予实验组患者咀嚼口香糖10 min,对照组不予咀嚼口香糖。随访记录术后2 h (T2)、6 h (T6)、24 h (T24)吞咽和不吞咽时的咽喉痛VAS评分。结果    术后24 h内咽喉痛VAS评分>3的总体发生率:实验组(15.56%,7/45)显著低于对照组(35.56%,16/45)(P=0.026)。除T0时点外,术后其余各时点无论吞咽与否,实验组咽喉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患者的麻醉满意度评分实验组(8.87±1.08)明显高于对照组(7.16±1.15)(P<0.001)。结论    妇科短小手术术后咀嚼口香糖能够减轻喉罩全麻引起的咽喉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分析支气管封堵器和双腔支气管导管在儿童患者的临床放置及其单肺通气的效果? 【方法】 56例择期行胸腔镜辅助手术的儿童患者随机分为双腔支气管导管组(group DLT)和支气管封堵器组(group BB),每组28例?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进行支气管封堵器或双腔支气管导管置入?记录两组诱导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建立双肺隔离时间?一次成功率?肺萎陷程度?重新调整次数?气道峰压?胸膜打开后20 min动脉血气?手术时间?术中缺氧情况以及拔管后早期咽痛声嘶发生率?【结果】 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组相比,支气管封堵器组建立双肺隔离时间较长,(173.1 ± 75.1 )vs (95.6 ± 30.2) s,P < 0.05;肺萎陷程度相似,P > 0.05;术中平均气道峰压较高,(28.11 ± 5.76 )vs( 21.57 ± 4.02 )cmH2O,P < 0.05;胸膜打开后20 min动脉血pH较低,7.35 ± 0.03 vs 7.42 ± 0.06,P < 0.05; PaCO2较高,平均(43.01 ± 7.25) vs( 35.79 ± 3.17) mmHg, P < 0.05;术后早期声音嘶哑发生率较低,14% vs 50%,P < 0.05;术后早期咽喉疼痛发生率较低,35%% vs 64%,P < 0.05?【结论】 对儿童患者,支气管封堵器可实现有效单肺通气和双肺隔离?支气管封堵器咽喉损伤较小,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Ⅰ-gel喉罩在肝硬化门体静脉断流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肝硬化门体静脉断流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n=20),T组(气管插管组)、P组(Proseal喉罩组)和Ⅰ组(Ⅰ-gel喉罩组),麻醉诱导后置入气管导管或各型喉罩.记录气管导管或喉罩置入时间,置入和拔除喉罩及气管导管前后MAP、HR,术中PetCO2、Ppeak、SpO2,胃管置入一次成功率和术后两天内咽喉痛和声音嘶哑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T组比较,Ⅰ组、P组置入和拔出喉罩对血液动力学干扰更小,MAP、HR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一天和第二天咽喉痛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与P组相比,喉罩置入时间更短(P<0.01).结论 Ⅰ-gel喉罩置入比Proseal喉罩置入更快捷方便,术后咽痛发生率更低,更适合肝硬化脾脏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喉罩与气管插管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分析喉罩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运用必要性与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收治的需行腹腔镜手术麻醉的患者76例为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气管插管组 (n=38) 及喉罩组 (n=38) , 气管插管组患者一次性气管导管, 喉罩组采用I-GEL喉罩, 全程观察、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 (T1) 、插管 (罩) 即刻 (T2) 、气腹即刻 (T3) 、气腹后10 min (T4) 、停止气腹 (T5) 、拔管 (罩) 即刻 (T6) 6个时点的HR、MAP、PETCO2、苏醒时间以及术后苏醒期躁动、拔管时呛咳、术后咳嗽、咽喉痛和声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喉罩组各个时点的HR、MAP值明显低于气管插管组, 2组患异者PETCO2差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喉罩组的苏醒时间为 (5.12±3.82) min明显短于气管插管组的 (10.14±4.15) min (P<0.05) ;I-GEL喉罩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 气管插管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68% (P<0.05) .结论 在腹腔镜手术麻醉过程中, 采用I-GEL喉罩, 诱导及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平稳, 术后苏醒时间短以及术后苏醒期躁动、拔管时呛咳、术后咳嗽、咽喉痛和声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术中通气状况良好, 安全性较高, 且患者舒适度、满意度高.具有比较好的应用价值,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喉罩全麻小潮气量高频双肺通气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大疱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肺
大疱患者。试验组在喉罩小潮气量高频双肺通气全麻下行胸腔镜手术;对照组在双腔气管插管全麻单肺通气下进行胸腔镜手
术。结果喉罩组与插管组在麻醉和手术时间、最低氧饱和度、最高呼末二氧化碳分压、术野和麻醉满意度、失血量无明显差
异。喉罩组手术前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程度明显低于插管组,术后清醒时间、开始进食时间、下地时间、术后住院
时间和引流时间均比插管组短;喉罩组胃肠道反应、咽部不适、声嘶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结论喉罩全麻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大
疱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喉罩麻醉用于婴幼儿烧伤科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拟行四肢烧伤削痂术婴幼儿16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1~36个月,体重4~20 kg.随机分为两组,气管组行全麻+气管插管,喉罩组行全麻+喉罩,每组80例.于麻醉诱导前(T1),喉罩、气管导管置管后即刻(T2)和喉罩、气管导管拔除时(T3)观察MAP和HR;记录喉罩、气管导管置管及通气状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术后苏醒及拔管时间和七氟醚用量.结果 两组患儿均能成功置管,满足围术期通气效果.喉罩组气道压维护明显优于气管组,对心血管刺激明显小于气管组(P<0.05);喉罩组七氟醚用量明显少于气管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短于气管组(P<0.05);喉罩组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气管组(P<0.05).结论 喉罩麻醉用于婴幼儿四肢烧伤削痂术,具有操作简便、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发症少和呼吸道损伤小等优点,如无体位变动可优先选择.但是,对需要反复变动体位的患儿建议首选气管插管麻醉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