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总结18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观察结果。初步看到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同时,加用养阴活血等中药,对纠正患者机体阴阳失调和长期存活似有一定好处。肾移植后用人参,对患者排异反应和存活时间均无显著影响;而肾移植前用人参的2例,移植后均出现不可逆性排异反应,提示待移植患者以不用人参为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根据环孢素A谷浓度(Co)、峰浓度(C2)调整环孢素A用量对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的影响。方法:免疫抑制方案为环孢素A联用骁悉、类固醇激素,根据环孢素A谷浓度或峰浓度调整环孢素A用量,观察肾移植术后3个月内急性排异反应的发生率。结果:Co组:7例患者出现急性排异反应,排异率为23.33%,1例因急性排异反应在术后15天予移植肾切除,1例因并发肺部感染、败血症、心肺功能衰竭死亡,后经相应治疗后好转;C2组:4例患者出现急性排异反应,排异率为13.33%,均经相应治疗后好转。结论:C2组较Co组在急性排异反应的发生率上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丹参黄芪合剂对大鼠肾移植后慢性排异反应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Wister和SD大鼠建立肾移植后慢性排异反应模型,分为缺血性肾脏病组、同系移植组、同种移植组,每组又分为生理盐水亚组和丹参黄芪亚组。造模成功后,于4周、8周、12周、16周测定各组大鼠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肌酐清除率。结果 3组中各丹参黄芪亚组大鼠的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肌酐清除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丹参黄芪合剂能够有效治疗大鼠肾移植后慢性排异反应。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防治肾移植排异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肾脏移植是目前治疗各种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有效方法。排异反应是所有脏器移植遇到的首要问题,也是目前导致肾移植术后失败的主要原因,患者需要终身服药来防治排异反应的发生。因此怎样解决肾移植后的排异反应、感染、免疫抑制剂的毒副反应等问题,是能否提高移植肾存活的关键。如何提高肾脏移植的临床疗效,预防和减轻排异反应是我国器官移植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中西医结合可能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较好方法之一,现就有关中西医结合防治排异反应的研究思路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5.
“安胎法”应用于肾移植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能否预防和控制排异是人体器官移植成败的关键之一.目前国内外抗排异所采用的措施,除了尽可能选择与受者有相同抗原性的供者外,主要是用大剂量激素、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药物.我院自1977年4月起先后作同种异体肾移植12例.至同年10月死亡3例,现存活9例.于1977年10月20日起,对9例肾移植患者应用中医"安胎法"预防和控制移植后的免疫排异反应,无一例死亡.其中3例从未发生排异反应,一例服药前曾排异一次,服药后未再发生排异,5例已先后出院,恢复了工作和学习.  相似文献   

6.
养阴活血等复方对动物抗体形成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院肾移植协作组在同种异体肾移植的部分病人中,应用西药免疫抑制剂的同时,加用了扶正安胎、养阴活血等中药复方预防和治疗排异反应,发现养阴活血中药与泼尼松等同用,可以使肾移植患者的排异反应次数减少。为了证实临床观察结果,探索预防和治疗排异反应的中药,我们观察了若干复方对动物抗体形成细胞功能的影响。现将该项实验结果报告如下。实验方法一、实验动物用第二军医大学提供的昆明杂系小白鼠和615纯种鼠,体重18~23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若干给药  相似文献   

7.
肾移植排异反应的中医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跃青 《河南中医》1996,16(2):31-32
肾移植排异反应的中医疗法李跃青鹤壁矿务局五矿医院(458000)主题词移植物抗宿主反应/中医药疗法,桃仁承气汤/治疗应用肾脏移植后,往往由于机体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肾脏发生炎性充血肿大,甚至坏死,出现发热、浮肿、少尿或无尿、烦躁和神志不清等尿毒症表现,...  相似文献   

8.
活血化瘀法治疗肾移植术后慢性排异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是目前治疗晚期肾功能衰竭最有效的替代方法,术后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抗排异。慢性排异反应是受者免疫系统识别移植肾异源性抗原后发生的一系列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多发生在手术半年后,常表现为移植肾功能进行性减退。笔者运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排异,即血府逐瘀汤加减口服,同时丹参针静脉滴注,取得一定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9.
陈钦 《浙江中医杂志》2010,45(10):707-708
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如果发展到尿毒症阶段,药物治疗无效,只有透析治疗或肾移植手术才能挽救生命。肾移植术可以彻底纠正尿毒症和终末期肾病的全身并发症,但也存在来自移植后排异、抗排异药物的副作用等方面带来的困扰。  相似文献   

10.
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最有效方法,近年来中医中药在肾移植术后抗排异反应、促进肾功能恢复、减少或防止并发症发生、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的应用得到了国内外学者广泛的关注。为了更好地在肾移植围手术期开展中医药临床研究,我们选择了52例来我院行肾移植手术的患者,并对手术前后出现的典型中医症状进行了临床观察,初步探索了肾移植术后中医证候特点和演变规律,为临床开展肾移植围手术期中医辨证施治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就诊的主观性耳鸣患者246例,排除其他中医证型,主要研究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耳鸣的临床特征,变化规律及耳鸣产生的影响等.[方法]选择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记录临床症状及体征,采用电测听及耳鸣匹配、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等方法检查,并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其次为61~70岁.耳鸣响度的自我评分与响度匹配值之间无关联.大多数病例的耳鸣病程在一年之内.大部分患者受耳鸣困扰的程度在中度以下.ABR测试结果听力正常者占25%,右侧和左侧听神经传导至脑干功能障碍患者分别占13%和19%,双侧听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占16%.[结论]临床耳鸣患者多数为肾精亏损型,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男女比例相当,大部分患者听神经传导障碍和脑干功能障碍,高音调耳鸣患者居多.  相似文献   

13.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4.
探讨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泌免疫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进行了总结和研究,医药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新思路。对乳腺增生病的红外光扫描诊断、病理分类、内分以期能够使微观医学与宏观辨证相结合,以开拓中医药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陈斌  苗林 《西部中医药》2005,18(7):17-19
收集我院门诊自2000年10月至2003年9月接诊的往来寒热证患者58例,实验室检查排除疟疾(血涂片均未找见疟原虫),分别从少阳辨证论治33例,从膜原辨证论治25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7.
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即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防惠于未然的预防学思想,即未病之前,防止疾病的发生;已病之后,防止疾病的传变,强调以“预防为主”。本文从治未病的渊源;治未病思想的实质内容;“治未病”理论的应用;“治未病”临床研究进展等几方面解释治未病。  相似文献   

18.
六经皆有咳嗽,寒热皆可致咳,治疗上不可拘于一理一方,当穷究其机,辨证施治,方能事半功倍。以六经辨证为纲,分析《伤寒杂病论》对咳嗽的有关论述,以期提高咳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20.
股骨颈骨折是发生于老年人的常见骨科病,以女性多见。因老年人骨质疏松,有机质少,应变力差,所以只需较小扭转暴力就能引起骨折。骨折后,由于骨折部位血供差,骨折不愈合的可能性大,加之患者年老体弱、长期卧床,易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因此恰当的护理非常重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