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收根茎类中药后,对其表面附着的大量环境中的微生物清除不彻底,在加工及保存过程中再次被其污染等是根茎类中药材污染微生物的主要原因.提高对控制微生物污染中药材重要性的认识;采收根茎类中药后,采取有效措施彻底清除其表面附着的微生物;积极开展控制污染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究;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控制污染的各个环节,减少根茎类中药材微生物的数量,对提高其质量、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及扩大其出口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杨钰颖  苗水  李雯婷  季申 《中草药》2023,54(20):6856-6865
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深入和仪器分析手段的进步,植物代谢组学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析手段逐渐应用于根及根茎类中药材的研究。通过对植物代谢组学技术在根及根茎类中药品种鉴定、正常及外界因素影响下的种植生长及采收加工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为根及根茎类中药的亲缘种属鉴定、生长发育机制、炮制机制及质量安全控制等研究提供可靠依据,为其药效机制的深入挖掘、人工种植方法的改良、炮制方式的最佳选择、市售质量控制及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使植物代谢组学技术在根及根茎类中药全产业链发展中能够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根及根茎类中药材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水平,评估这类中药材中PAHs对人群的健康风险。方法:采用氘代PAHs同位素内标,样品以乙腈提取,经C_(18)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MS)测定PAHs残留量,分析了17个品种46批次的根及根茎类中药材PAHs污染情况,并对其污染源进行分析,采用苯并(a)芘毒性等效当量法对根及根茎类中药材中PAHs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根及根茎类中药材中18种PAHs化合物的检出范围为16.3~1005.6μg·kg^(-1),检测平均值为255.1μg·kg^(-1),其中苯并(a)芘的检出范围为未检出(ND)~15.4μg·kg^(-1),检测平均值为2.3μg·kg^(-1),检出率为69%。根及根茎类中药材中PAHs主要为轻质PAHs,污染源主要为生物质或煤炭燃烧。服用根及根茎类中药材因PAHs的污染对人群引起的致癌风险值为7.52×10^(–8)~1.16×10^(–5)。结论:根及根茎类中药材受到一定的PAHs的污染,人群经口服根及根茎类中药材摄入PAHs在当前设定暴露情况下的健康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比较根茎类中药生药颗粒与传统中药材饮片的效能,为后期药材生产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中药生药颗粒剂及中药饮片人参、黄芪、党参各30g作为研究对象,对3种中药材的有效成分煎出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提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根茎类中药生药颗粒剂提取率较传统中药材饮片明显升高。结论:该研究可为中成药的生产及后期中药配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根及根茎类中药材在浸润软化过程中存在的受人为因素、天气控制和环境条件影响等问题,设计研制了根及根茎类中药材自动喷淋浸润软化设备.该设备由参数控制柜、电机/减速机组件、双层偏心转筒和中心轴等主要部分组成,具有密封、控温、自动浸润等功能,可实现根及根茎类中药材的自动浸润软化.以白芍个药作为样品进行了设备的浸润性能试验,与工厂软化工艺和传统软化工艺进行了比较,减少了白芍中芍药苷和浸出物的含量的流失,提高了浸润软化效率.实现根及根茎类中药材自动喷淋浸润软化的自动化生产.  相似文献   

6.
安全性是中药产品质量的核心,由中药材、饮片及中间品等造成的微生物污染会给中药产品质量安全带来一定影响。究其原因,既有药材本身的问题,也有生产制造过程中引入的外源性污染。如何有效运用微生物检测技术,建立适当的中药生产全过程微生物质量控制策略,对于提升中药产品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据此,笔者提出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指导的中药生产全过程微生物质控策略,强调内部与外部微生物质量控制体系的科学联动,共同保障各环节产品质量。其中,内部微生物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对“中药材-饮片-中间品-辅料-包材-终产品”全链条的控制,要按阶段、有特点展开,而外部质控体系包括对“人员-设备设施-制药用水-环境”的控制,强调要遵循质量风险管理原则,分类制定监控方案,旨在将微生物质量风险管理与中药生产过程密切结合,分类制定微生物控制策略,以最大程度降低污染微生物对中药产品质量的影响,切实保障中药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7.
根腐病是大多数中药材种植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种防治难度较大且损失较为严重的微生物病害,根或根茎类中药材中高达87.6%易患根腐病,严重影响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木霉属真菌是一类具有生物防控功能的真菌,可诱导植物提升其对微生物病害的抵御能力,同时可促进植物生长,高效减少多种微生物病害对种植造成的损失。而目前木霉属真菌在中药材种植业中使用尚少,故对预防和治理栽培中药材的根腐病有很大的应用潜力。针对上述现状,该文经过比较讨论,认为相较于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中药材根腐病较为高效且符合我国中药生态种植事业发展需求;该文综述了近十年木霉属真菌在防治栽培根或根茎类中药材根腐病方面的研究及应用进展,发现现阶段针对木霉属真菌防治中药材根腐病的研究大部分止步于验证木霉属真菌菌株抑制病原菌生长的效果,针对木霉属真菌对中药材诱导的效果研究尚浅,多数中药材作物对木霉属真菌的响应机制相关研究更是几乎空白,且大田试验报道较少,距离木霉属真菌应用于生产实践任重而道远。综上,该文旨在承上启下,提倡深化相关研究并将木霉属真菌应用于中药种植。  相似文献   

8.
浅谈中药的采收与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中药的采收与中药质量的关系,着重阐述了中药采收时间及其重要性。提醒各位同仁要重视中药材的采收时间,以确保中药材质量。  相似文献   

9.
我国中药材普遍存在农药残留,这不仅影响人们用药安全及身体健康,而且极大阻碍了中药现代化的进展。故测定农药残留量对中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讨论并选取14种不同药用部位及采收期限的中药材,运用气相色谱技术对被选药材进行DDT、BHC残留量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反证得出该中药材的最佳药用部位及采收期。然后指导合理采收或挖掘,以控制和降低中药农药残留,使中药产业走上绿色之路。  相似文献   

10.
《河北中医》2015,(3):399
中药为多成分制剂、未知成分多,在现有药品质量标准的基础上确保中药质量难度很大。目前我国中药材种植产业比较落后,存在中药材质量不稳定,中药材有效成分含量降低;中药材野生资源日益枯竭、中药材需求量日益增加、中药材种植水平落后导致部分中药材供不应求;中药材重茬种植问题;中药材重金属、农药残留超标;中药材采收不规范;中药材质量标准要求多年不变等问题。加强传统中药和现代中药科学研究,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政策支持;提高中药质量标准;提高中药注射剂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要提高中药的质量,首先要从源头抓起,特别是植物类药材因其入药的花、叶、根、茎、实的采收季节均有严格的限定,提早或延期采收,或采收后不及时进行加工处理,都直接关系到有效成分的含量或变异。要从中药材采集抓起,中药的采收季节、时间、方法,对中药的质量好坏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与天然植物激素相似,已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材(尤其是根及根茎类)生产的各个环节,对农业增产、商品性提高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中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而农业技术推广相对滞后,致使部分地区滥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故理性对待、合理使用中药材植物生长调节剂至关重要,而其关键是理清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机制。本文拟对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根及根茎类中药中的调控机制(活化基因表达、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抑制抽苔开花、抑制赤霉素的生物合成等)进行综述,以期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萧笛 《家庭中医药》2006,13(2):13-14
有人看到中药中的植物根茎和枝条叶片,就以为中药是天然药物,这其实是一种误解。人们常说的中药实际上包括了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三个类型。直接从产地采收的是中药材,经炮制加工后成为中药饮片,经过加工制成各种剂型的是中成药。人们从中药房买到的都百中药饮片,工厂制作中成药的原料也是中药饮片。  相似文献   

14.
中药袋泡剂,是将洁净的中药材粉碎成一定粒度的粗末,装入特殊的复膜滤纸袋内。服用时连袋投入杯中用沸水泡汁饮用。制备方法:洁净的中药材经修制后,进一步加工成适当粒度或深加工成颗粒饮片备用。将全草类、花类、根茎类、果实种子类中药材分别加工成1~2 mm的颗粒状,矿石类、贝壳类及动物骨骼类加工成粗粉末状,进行干燥处理。粉碎时,注意控制60目以上的细粉含量在8%以下,粉碎要求为10~16目粗末或颗粒(>60目细粉可加一定性  相似文献   

15.
中药糖浆剂系指含有中药材提取物的浓蔗糖水溶液。这种液体制剂成分复杂 ,含有许多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如蔗糖以及一些中药提取成分 (蛋白质 ,粘液汁等 ) ,微生物极易滋生 ,繁殖 ,使药品腐败变质 ,所以中药糖浆剂的防腐问题是影响其质量的一个关键问题。我们可以在中药糖浆剂的生产过程中综合采取以下措施 ,来减少或防止微生物污染 ,抑制或杀灭已污染的微生物 ,从而保证制剂质量。1 生产原料由于植物性中药材极易被土壤中和空气中的一些容易引起发霉的霉菌如青霉菌 ,酵母菌等污染 ,所以经鉴定合格可作为原料使用的中药材 ,必须按规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中国药典》载24种根茎入药部位的名称等进行辨析。方法:考著七类,结合实践分析各著所载根茎概念、入药部位的名称。结果:《药用植物学》根茎=根状茎;《药材学》根茎类药材=根状茎、鳞茎、球茎和块茎;《中药鉴定学》根茎类=根茎/芦头+地下茎+少许根部。同一入药部位的名称各异,如香附有根茎/根状茎、块茎;山药有根、块茎/块状茎、根茎;北豆根有根茎/根状茎、根;金荞麦有根茎、根及根茎、块根;菝葜、黄山药有根茎、块根;胡黄连有根茎、根茎及根等多名。入药部位涉及有根茎、根状茎、块根、块茎、块状茎、根茎及根、根7个不同名称。在某些品种的内容中《中国药典》《中国药典中药材及原植物彩色图鉴》是把同一种药的入药部位作"根茎(根状茎)"(如升麻、白术"根茎。根状茎……");而《中国植物志》与《药用植物学》是把不同药的同一入药部位有的称"根茎"、有的称"根状茎",等等。若根茎与根状茎概念等同,表述应一致。诸如此类就导致中药验收、检验、药监等操作者的诸多迷惑,无所遵从。结论:根茎的概念、入药部位的名称应该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逆向建模技术探讨虚拟中药材的构建方法。方法:基于逆向建模思想,利用三维扫描仪获取中药材表面的空间数据,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整合,得到中药材的几何造型;结合图像处理技术,获取药材表面纹理图像,将纹理图像映射于几何造型,从而实现虚拟中药材的构建。结果:利用逆向建模技术构建了白术、泽泻、草乌等20多种根茎类药材的实体三维模型。结论:逆向建模技术直观、简便,可用于虚拟中药材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汶川地震对川药产销影响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古锐  张艺  钟世红  祝捷  尹鸿翔  童应鹏  范刚 《中草药》2008,39(11):1758-1760
从川产中药材生产、采收及地质改变等角度,初步分析汶川地震对川产药材产销的影响。认为短期内,地震灾区川芎、附子、黄连、三木类等川产道地栽培品种的生产将受影响,但估计恢复速度较为乐观;重灾区野生药材的可持续利用形势严峻,地震负面影响深远。结合震后中药材的供求,分析认为中药材价格面临一定的上涨压力。震区中药生产的灾情调查、重建规划及野生药材的可持续利用策略是相关职能部门及科研单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杨松林 《中成药》1991,13(8):38-38
在中药的炮制过程中,除矿物类、贝壳类、部分花类和种子类以及部分动物类无须用刀法切制外,根及根茎类、全草类、果实类、茎枝藤木类等大部分药材均须采用刀法切制后用于临床或为下道炮制程序作准备。刀法在炮制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近年来,各种切药机相继问世,从而开始从手工切制逐步走向机械化,使得中药材的切制过  相似文献   

20.
陈黎明  陈洁  张晓丹 《中草药》2023,54(8):2596-2606
目的 建立运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法快速筛查460份中药材及其中药饮片(43份)中常用的50种农药残留。方法 通过对比《中国药典》2020版中药中农药残留的前处理方法,优选中药中50种农药残留的适配性前处理方法。中药样品经乙腈溶剂提取,以Qu ECh ERS法处理,采用GC-MS/MS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 在460份检测样品中共检出农药残留66份,总检出率为14.3%,检出禁用农药6份,检出率为1.3%,43份中药饮片中农药残留检出率为11.6%,未检出禁用农药。农残的检出是季节性分布集中出现在第3、4季度,农贸市场和种植地的农残检出率明显高于医院和药店,并且存在农残超标情况。中药中根类和叶类受污染最重,中药材全草类中农药残留最多,检出率为20.4%,其次为叶类18.3%和根茎类16.3%,中药饮片中农残最高为叶类,检出率为15.4%,全草类检出率为11.1%、根茎类检出率为6.2%,全草类、根茎类和叶类存在样品中检出多种农药残留的现象。结论 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准确度高,可快速筛查中药中农药残留,为保障中药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