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材野生抚育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中药材野生抚育是野生药材采集与家种药材栽培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兴药材生产方式。作者结合研究现状探讨了中药材野生抚育的概念、特征。中药材野生抚育的基本方式有封禁、人工管理、人工补种、仿野生栽培等。它是一项系统工程技术 ,是中药资源学、生态学、药用植物栽培学、道地药材学等学科的交叉。中药材野生抚育实现了药材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可以应用于生长条件要求苛刻或家种后质量改变较大等类型药材。文中最后简要分析了几个中药材野生抚育的成功典范 ,并指出中药材野生抚育开辟了中药材生产的生态产业模式 ,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需要更多企业介入 ,需要国家加大基础性研究投入。  相似文献   

2.
<正>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目前,国内外长期无序、掠夺式开发导致我国大量野生中药材资源濒危。对此张伯礼建议,加强珍稀濒危中药材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建立完善中药材资源保护的政策法规体系。尽快修订《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或制订《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条例》,形成资源分级管理,严格限制或禁止珍稀濒危中药材资源采挖。将中药材资源纳入国家战略资源范  相似文献   

3.
该文基于对川贝母资源生态和品质质量的研究,在GIS平台上利用最大信息熵对野生川贝母进行生长适宜性分析,并筛选出影响川贝母生长的主导因子;利用地统计学方法插值生成基于药材品质适宜性的空间分布数据,在此基础上与川贝母植株生长适宜性空间分布数据进行模糊叠加,形成基于药材品质适宜性和植株生长适宜性空间相关联的川贝母生产适宜性区划;结合土地利用等环境因素综合分析,对川贝母生产适宜区进行功能划分,得到具有实际生产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的川贝母功能型生产区划。该文采用的中药材生长适宜性、品质适宜性和生产适宜性的评价体系及构建方法,可克服现有中药材生产区划中由于缺乏生态因子与品质因子的空间相关分析而导致的将生态适宜性与生产区划等同的误区,为川贝母的资源保护、野生抚育和产业化种植规划,提供理论支持与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保证南五味子药材基原物种华中五味子种群正常更新,野生南五味子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实现药材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野外居群观察、产区药农和经销商访谈、文献整理、设定基地用于观察和实践等方法,提出野生抚育关键技术。结果:关键技术包括通风透光、立架、人工补植、药材可持续采收及科学产地加工等五个方面。结论:本研究为指导产地南五味子药材的可持续采收、华中五味子野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及药材质量的保障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中药》2002,4(5):10-12
第一条 为规范中药材生产,保证中药材质量,促进中药标准化、现代化,制订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是中药材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中药材生产企业(以下简称生产企业)生产中药材(含植物、动物药)的全过程。 第三条 生产企业应运用规范化管理和质量监控手段,保护野生药材资源和生态环境,坚持“最大持续产量”原则,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6.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中药材生产,保证中药材质量,促进中药标准化、现代化,制订本规范。第二条本规范是中药材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中药材生产企业(以下简称生产企业)生产中药材(含植物、动物药)的全过程。第三条生产企业应运用规范化管理和质量监控手段,保护野生药材资源和生态环境,坚持“最大持续产量“原则,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野生药材变家种建立生产基地是大势所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GAP的颁布实施,中药材的规范化、产业化生产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但是,目前对栽培中药材存在着种种疑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工作的推动。作对野生药材与家种中药材质量的对比及其与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的关系的看法在本中提出,以便与业内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8.
野生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策略初探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野生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方法在分析野生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现状和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结合生物多样性保护及遗传资源保护的相关国际公约及研究,提出中药资源可持续和J用的策略.结果认为当前不少野生药材资源种濒危;资源流失及相关知识产权遭到日益侵害,原因主要包括1)人口增长过快造成需求过大;2)在野生药材资源开发中,没有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3)自然环境的破坏造成栖息地丧失加剧了野生药材资源濒危的进程;4)认识和管理不到位造成野生药材资源及其知识产权保护失控.结论提出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的原则1)坚持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2)强调栖息地保护;3)利用国际公法对野生药材资源进行保护;4)加强知识产权保护;5)支持野生药材资源的人工栽培及替代品研究;6)支持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9.
肿节风药材资源现状及其可持续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解我国肿节风药材野生及栽培资源现状,为肿节风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采用访问、实地调查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相结合方法,分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对策。表明肿节风民间用药资源消长基本平衡,随着现代药理与毒理研究的深入,肿节风成为我国法定的常用中药材,工业化生产的肿节风制剂大量应用于临床,全国资源蕴藏量正在锐减,以前盛产肿节风的地区,现今甚至面临资源灭绝的危险;人工栽培存在研究多、应用少、推广难等问题,目前还不能真正成为中成药生产企业的主要药源。提出加强野生种质资源保护与管理、优良品种的选育、人工栽培技术研究、建立肿节风GAP基地,是肿节风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肿节风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药材存在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现在的中药材生产管理模式与对其质量的要求不相适应。本文提出要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可从改变中药材的生产管理模式入手,来解决所存在的质量问题。主要内容为:中药材生产正品化、中药材生产道地化、中药材栽培规范化、野生药材栽培化、中药材初加工的许可管理、中药材的保质期设定、中药材信息可追溯等的生产管理模式。中药材质量受种源、产地、栽培管理、采收、加工、保管等多因素影响,中药材的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质量检验只是对结果的一种判定。因此,保证中药材质量的工作重点,在于对中药材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管控。将生产过程控制和质量检验相结合,才能确保中药材质量。  相似文献   

11.
1 规程编写依据及适用范围本生产标准操作规程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简称GAP),结合产地科学研究及巫山川党参产区综合示范,制定了重庆市巫山县川党参规范化生产的规范技术要求.本规程适用于巫山县及周边区县川党参药材生产.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中药材生产现状及中药产业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中药材生产开发和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对策,供市政府或中药相关企业等决策参考。方法:根据实地调查资料结合重庆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与结论:目前重庆地产常用中药材452种,其中家种106种,在地面积约40万亩,野生药材346种,引种或野生变家种60余种,建立商品药材生产基地县(市)21个,现已开展中药材GAP研究的品种有17种。但是从总体上讲,在我市中药材生产中缺乏科学的区域规划、生产开发技术落后,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中药产业化水平不高、药材资源保护意识差等。为此,为推进我市中药现代化、产业化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试图探索出符合我市实际的、科学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3.
无公害中药材产地环境质量标准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无公害中药材栽培体系是解决中药材农药残留(简称农残)和重金属超标、药材品质下降的技术体系。种植基地作为无公害中药材生产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其环境质量标准制定是中药材质量控制中的重要一环。现阶段无公害中药材产地环境标准缺失,中药材无序种植、农残和重金属超标等问题导致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受到较大质疑。该文通过总结我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的发展进程及研究现状,结合中药材种植方法,借鉴已有成熟标准,建立了无公害中药材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同时提出运用"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信息系统",以药材野生分布区、道地产区及主产区样点的气候和土壤因子信息为依据,对栽培选地进行科学预测,得出潜在的无公害中药材生态适宜产区,最终达到降低药材农残及重金属含量,提高药材品质,生产无公害中药材的目的。建立无公害中药材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对于指导中药材生产、推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柳叶蜡梅(民间称山蜡梅)是稀有的野生药材,为畲家石凉茶及畲药脾胃舒的主要原材料,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寒湿困脾、肝胃不和引起的肠胃不适、腹部胀痛、泄泻等消化道疾病,具有多种药用功能,国内需求量较大。由于野生资源有限,人工种植尚未形成规模,从而影响到柳叶蜡梅药材的用药需求。因此,本规程的制订将有利于扩大柳叶蜡梅的药用资源,同时对促进柳叶蜡梅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保证药材质量具有指导意义。1总则1.1为保证中药材质量,促进中药标准化、现代化,依据柳叶蜡梅药材的生长特点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生长质量管理规范》(试行…  相似文献   

15.
中药市场     
中药材市场动向 据有关方面行家分析,当前十类药材市场动向如下:1 大宗药材 如菊花、川芎、茯苓、泽泻、生地、郁金、白芍、白芷、干姜、良姜、怀牛膝、北沙参、云木香等,已产大于需,有的虽已开始减少种植、短期之内颇难根本好转。2 小宗品种 如桃仁、杏仁、郁李仁、使君子、瓜蒌仁、朱砂莲、藏青果等均比较好销。3 珍贵野生品 如冬虫夏草、川松贝、野天麻、野生灵芝、山野人参等将继续紧俏。  相似文献   

16.
白及的研究概述及其资源利用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嵘  王喆之 《中草药》2006,37(11):1751-1755
白及作为我国民间的传统中药,其药用历史源远流长。近年来,由于人为的过度采挖和天然生境的破坏,其野生自然资源急剧减少,濒临灭绝,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野生药用植物之一。对白及的本草考证、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药理药效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概述,并对今后研究工作的开展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与保护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大宗中药材的可持续利用、药物研发、道地药材的选育、药材质量的评估、生产管理及GAP规范化种植过程中SOP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尹鸿翔  张艺  祝捷  古锐  童应鹏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6):2116-2118
川芎主产区位于此次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地震对川芎产业的正常发展造成了严重破坏.本研究通过对震后受灾产区的实地考察,掌握了地震灾害对川芎苓种基地、药材生产、市场行情等方面产生的负面效应,并进一步对其可能机制和远期影响作出了初步分析.结合灾区产业重建的现实需求,提出了震后川芎产业恢复重建基本策略,可作为科学制订川产道地中药材产业重建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业内资深人士分析认为,2004年的药材交易机遇和挑战并存,市场竞争将会进一步加剧,中药材交易将会整体向好,商机多多。预计会呈现出6大特点:(1)药材种植升温,产量上升。受2003年药材购销两旺的利好因素刺激,药材种植的收益普遍好于粮食作物,将有更多的农户会改种药材;此外,随着《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认证管理办法(试行)》和《中药材 GAP 认证检查评定标准(试行)》的实施,国家对中药材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将会有更多的制药企业在农村建立自己的药材基地。预计2004年家种药材种植面积将会稳定扩大,产量会继续上升。(2)野生药材持续走强,热销不衰。一方面由于野生药材资源有限,上市量不断减少,近年来价格持续走高,个别品种已经出现供应短缺;另一方面国外市场对野生药材需求旺盛,在传统质量观念的影响下,人们总是认为野生的质量好、疗效高,倍受市场青睐,价格也因此扶摇直上。  相似文献   

19.
中药材的质量因其产地、采收时节、种植与野生的差异及假冒伪劣等现象的存在表现得极其复杂,新技术应用加大了药材炮制方面的技术革新,中成药生产企业仍需根据新情况调整质控方法。从药材采购环节和中药材炮制加工两个环节分别阐述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方法,介绍中成药生产企业的药材及中药饮片质量控制情况,简述中药材的复杂性及某中成药生产企业在中药材的采购、验收、采购模式创新及中药材炮制加工过程中遵古宜今、规范化、辅料等方面的质量控制经验。  相似文献   

20.
梳理并分析山西代表性道地药材生产技术与质量标准研究现状,以期较为客观地概述晋产道地药材生产与质量标准研究现状,服务于晋药生产、研发与可持续利用。通过文献调研与实地调研研究山西代表性道地药材潞党参、恒山黄芪等资源概况、生态种植(野生抚育)技术、采收加工技术及质量标准研究现状。结果发现晋产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采用现代农业栽培、生态种植、仿野生栽培技术。采收方法包括人工采收和机械采收2种。药材加工多沿用传统加工方法。中药材合作社多采用传统仓储方式,大型中药材及饮片生产企业采用气调贮藏技术。晋产道地药材质量标准研究方法先进,拟订标准高于2015年版《中国药典》所载标准,并体现了山西道地药材特色与优势。最具代表性的几种晋产道地药材栽培方式体现了生态种植特点,产地加工保留了道地药材传统加工技术特色;晋产道地药材质量优良并且生产规模逐年扩大,在中药产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