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Stoppa入路结合髂窝入路治疗髋臼前柱或双柱骨折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为推广Stoppa入路结合髂窝入路治疗髋臼骨折患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髋臼前柱或双柱骨折患者63例,随机分为采用Stoppa入路结合髂窝入路治疗组(Stoppa组)32例和采用髂腹股沟入路治疗组(对照组)31例,评价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骨折复位质量及术后髋关节功能等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topp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手术时间减少(P<0.05),骨折复位质量优者所占比例高(P<0.05),临床功能评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Stoppa入路结合髂窝入路是治疗髋臼前柱或双柱骨折患者的一种有效方法,其具有手术视野显露充分、组织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解剖复位率高和临床功能好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Stoppa入路在治疗骨盆、髋臼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13例,8例骨盆骨折按Tile分型:B2型2例,C1-1型1例,C1-2型2例,C1-3型1例,C2型3例,合并耻骨联合分离2例,双侧耻骨支骨折3例,骶髂关节脱位1例,骶骨骨折1例;8例髋臼骨折Letournel分型:前柱2例,前柱加后半横形2例,横形骨折1例,双柱骨折3例,合并髋关节脱位2例。结果:16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3~5.5个月,平均3.9个月。1例双柱骨折屈髋轻度受限,1例骶髂关节脱位轻度跛行,未发现钢板螺钉松动、断裂,无复位丢失;发生切口感染1例,换药后愈合。术后根据Matta影像学评分,放射学结果:优10例,良3例,可3例,优良率81.25%。结论:改良Stoppa入在治疗骨盆、髋臼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完全显露髂翼、前柱、前壁及耻骨上支,尤其是对髋臼前柱或前壁的移位骨折、横形骨折、T形骨折、双柱骨折或伴有后半横形骨折的前柱骨折,前壁骨折或并发耻骨联合损伤的骨盆骨折及伴有股骨头中心性脱位,四边体内侧移位的髋臼骨折具有优越性,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很好入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直肌旁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在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髂腹股沟入路治疗的髋臼双柱骨折21例(A组)、采用腹直肌旁入路治疗的髋臼双柱骨折17例(B组)患者资料,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术后按照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等。结果 A组7例解剖复位,11例复位满意,3例复位不满意,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评分为(15.81±1.44)分。B组4例解剖复位,10例复位满意,3例复位不满意,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评分为(15.30±1.57)分。A、B 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骨折复位、髋关节功能评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仅在手术切口长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直肌旁入路和髂腹股沟入路在治疗髋臼双柱骨折临床应用中,均能获得满意疗效,二者无明显优劣之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合并髋臼双柱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郑州人民医院创伤外科收治的22例经改良Stoppa入路治疗的Tile C型骨盆骨折合并髋臼双柱骨折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5例接受改良Stoppa入路手术,5例联合Kocher-Langenb...  相似文献   

5.
目的 髋臼双柱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及疗效分析.方法 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月62例髋臼双柱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A组35例,B组27例.A组行髂腹股沟入路联合K-L入路,B组行单一髂腹股沟入路.采用改良的D'Aubigne评分系统进行评估关节功能,按Matta评定标准判定骨折复位质量,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骨折复位优良率94.29%高于B组74.07%,差异明显(P<0.05).A组关节功能优良率88.57%高于B组66.67%,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86%低于B组37.04%,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髂腹股沟入路联合K-L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效果较好,可提高骨折复位质量与关节功能优良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髋臼双柱骨折19例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小平  姜雄 《四川医学》2006,27(10):1049-1050
目的探讨髋臼双柱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19例髋臼双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单一Kocher-Langenbeck入路3例,单一髂腹股沟入路2例,单一髂股延长入路1例,Kocher-Langenbeck联合髂腹股沟入路13例。全部采用重建钢板及螺钉固定。结果骨折复位程度按照Matta标准,解剖复位11例,良好复位5例,差的复位3例。19例随访0.5~6.5年,平均3.2年。采用改良的Merle d' Aubigne和Postel髋关节评分标准:优10例,良4例,可2例,差3例,优良率73.7%。结论手术前分析骨折的程度和移位方向,选择最佳的手术时机和恰当的入路以及准确的骨折复位、牢固固定是提高髋臼双柱骨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髂腹股沟入路和Kocher-Langenbeck(K-L)联合切口手术内固定治疗移位的累及髋臼取柱的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自2003年1月~2008年12月通过前后联合切口手术内同定治疗的38例移位的累及髋臼双拄的复杂髋臼骨折患者。全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30个月。术后骨折复位质量、x线表现按Matta标准评估,远期髋关节功能和异位骨化率按D’Aubi2ne和Brooker标准评估。结果:解剖复位29例,满意复位6例.不满意复位3例。髋关节功能优32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4.7%。骼腹股沟入路无例异位骨化;K-L入路I~II度异位骨化4例,III度异位骨化1例,无7例感染。结论: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移位的累及髋臼双柱的复杂髋臼骨折术中能更好的显露.便于骨折复位,固定稳定,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21例复杂型髋臼骨折前后联合手术入路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髋臼复杂型骨折前后联合手术入路的治疗效果。方法21例复杂型髋臼骨折,其中T型骨折12例,双柱骨折6例,横行伴后壁骨折3例,均采用髂腹股沟入路联合Kocher-lan-genbeck(k-l)入路手术治疗。术中采用专用骨盆器械及骨盆重建钢板螺钉进行骨折复位内固定。结果平均随访6~24个月参照美国矫形外科学会AAOS评价标准,对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定优12例,良6例,尚可3例。总优良率86%,分别有1例患者并发坐骨神经牵拉伤及创伤型关节炎,无血管损伤,无死亡、感染及骨折不愈合的病例。结论明确骨折分型,手术入路充分暴露骨折端,尽量解剖复位,早期功能锻炼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改良Rives-Stoppa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2~2013年我科收治的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54例,采用回顾性比较研究方法。2002~2010年采用髂腹股沟入路33例,2008~2013年采用改良Rives-Stoppa入路21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复位效果、早期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结果改良Rives-Stoppa入路较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在髋臼骨折复位固定方面均获得满意结果。改良Rives-Stoppa入路获得了更好的解剖复位率(P<0.05)。结论改良Rives-Stoppa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相比显露更清楚,复位效果更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改良Stoppa入路最大优点是术者能够站在对侧从髋臼后柱及四边体骨折的顶部直接复位并应用支撑钢板固定,操作更简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髂腹股沟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5年10月,采用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3例复杂髋臼骨折的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0例,女性3例;年龄24~58岁,平均36.8岁;伤后至手术时间5~13 d,平均8 d;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双柱骨折8例,前方伴后半横型骨折3例,T型骨折2例。术中通过髂腹股沟入路复位固定前后柱,术后按照Matta复位标准评估复位质量,按照改良的D’Aubigne-Postel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49个月,平均23.4个月。术后按照Matta复位标准评估复位质量,优8例,良4例,差1例,优良率92.3%;按照改良的D’Aubigne-Postel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优7例,良4例,差2例,优良率84.6%。2例发生伤口脂肪液化,1例经换药后愈合,1例经手术室再次清创后愈合。1例术后拔除引流管后管口持续渗血,经腹带加压输血及应用止血药后创面愈合。4例发生股外侧皮神经损伤,均于术后3个月到半年逐渐减轻并恢复。1例复位差的患者于术后半年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结论:正确评估髋臼骨折类型,周密的术前计划,术中仔细操作,通过髂腹股沟入路,可以对前方伴后方横行骨折、大部分双柱骨折及部分T型骨折进行复位及固定,并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梁绍雄 《广西医学》2009,31(7):986-987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各种手术入路的优缺点及并发症。方法采用各种入路手术治疗70例髋臼骨折。根据Letournel分类,后壁骨折17例(其中6例合并股骨头后脱位),后壁骨折+后柱骨折14例,前壁骨折+前柱骨折11例,双柱骨折8例,髋臼横形骨折20例。对前壁和前柱骨折者,采用髂腹股沟入路和S-P入路;对后壁或后柱骨折者,采用K-L入路;对于髋臼横形骨折,视骨折移位是以前柱或后柱为主,分别采用前或后入路;对于前、后柱移位均明显和双柱骨折的患者,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扩大的髂股入路。结果53例获随访1-5.5年,其中优27例(51%),良18例(34%),可6例(11.3%),差2例(3.8%)。发生异位骨化4例,发生股骨头坏死2例,创伤性骨关节炎9例。结论有移位的髋臼骨折应尽早手术治疗,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对于减少手术创伤,准确复位骨折,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髋臼双柱骨折的临床特点和内固定手术治疗。方法:应用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内固定治疗髋臼双柱骨折48例。固定方法有:重建钢板螺钉固定,拉力螺钉同定。结果:本组48例中41例解剖复位,5例复位欠佳,2例复位不良;随访6~48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解剖复位组关节功能表现优良39例,可2例,复位欠佳组关节功能表现良4例,可1例,复位不良组关节功能表现差2例。结论: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内固定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3.
何立锋  贾力  韦文军 《海南医学》2023,(19):2780-2784
目的 探究改良Stoppa入路和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围术期指标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商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治疗) 56例和对照组(采用髂腹股沟入路治疗) 34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Postel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21%,高于对照组的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05±0.11) h、(9.39±3.47) cm、(560.36±57.18) m L、(18.39±1.47) 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4±0.53) h、(14.42±4.36) cm、(597.57±78.21) mL、(20.42±1.36) 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骨折复位优良率为92.8...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Stoppa入路在骨盆前环骨折治疗的应用。方法对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例骨盆骨折患者应用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前环损伤。按照Tile分型:C型3例;B型9例。12例患者均采用改良Stoppa入路。采用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效果;Majeed功能评分系统评估术后功能。结果骨盆骨折前环骨折复位均为优,术中未出现大出血、神经损伤,术后无深静脉血栓形成、伤口感染、切口疝等并发症,改良Stoppa入路平均切口长度11 cm,平均手术时间95 min,平均出血量约400 mL。结论改良Stoppa入路具有操作简单、暴露满意、手术并发症少等优点,跟髂腹股沟入路相比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前后联合入路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经验。方法对2005年2月~2009年3月应用髂腹股沟入路联合改良Gibson入路治疗29例复杂髋臼骨折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0~44个月,平均18个月。采用Matta的X线复位标准评定:解剖复位20例,满意复位5例,不满意复位4例,解剖复位率达69%;改良Merled'Aubigne and Postel髋关节评分标准评价术后功能:优6例,良19例,可3例,差1例,关节功能优良率86%;异位骨化3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股骨头坏死1例,无深部感染,无血管神经损伤。结论髂腹股沟入路联合改良Gibson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具有显露充分,固定牢靠,创伤较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马华  孟琳  赵奎  王华  周嘉庆  魏春 《医学综述》2013,(2):349-350
目的探讨髋臼横行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宜都市第一人民医院行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的17例髋臼横行骨折患者,均先行前路手术复位固定,术中C臂机透视,了解复位情况。复位好则结束手术,复位不满意则进行后路复位固定。结果该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9个月至4.5年,平均21个月。骨折复位质量按Matta标准评定标准,优良率为88.2%,按美国矫形外科学会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良率为76.5%,早期出现坐骨神经损伤1例,未出现感染、下肢深静脉栓塞、异位骨化,出现骨性关节炎3例。结论选择其手术入路是治疗的重要环节,决定手术入路的关键因素是骨折类型及其移位方向,决定功能恢复的是解剖复位的程度及手术的时间、合并伤及术后相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髂腹股沟入路的指征及手术要点.方法 从1999年1月~2006年3月,对33例髋臼骨折行髂腹股沟入路治疗,其中男20例,女13例,平均年龄35.2岁,车祸伤25例,坠落伤8例,平均损伤到手术的时间14.4d,手术时间194min,术中失血1340ml.按Letournel和Judet的骨折分类,简单骨折11例,复合骨折22例,单一髂腹股沟入路21例,联合入路12例.术后无外固定和牵引,早期行CPM操练,除2例伤口延迟愈合外,余Ⅰ期愈合.结果 所有病例平均随访40月,根据Matta的骨折复位X线和临床结果标准,解剖和满意复位24例,不满意5例,差1例,临床结果优异和良好22例,一般9例,差2例,Ⅰ和Ⅱ度异位骨化7例.结论 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前壁、前柱骨折、部分的双柱、T形和横行骨折,对复杂的髋臼骨折需要延长或联合入路,复位的质量与临床结果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联合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髂腹股沟入路+Kocher-langenbeck(K-L)入路治疗髋臼骨折18例,应用骨盆重建钢板进行复位内固定术,采用Matta标准评定X线结果,改良Merle D'Aubighe与Pastel髋关节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随访6月至3.2年,解剖复位16例,满意复位1例,不满意复位2例;优15例,良2例,可1例,差1例;异位骨化3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无深部感染,无血管神经损伤,无骨折不愈合病例。结论:前后联合入路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最佳选择,暴露充分、复位方便,固定牢靠。  相似文献   

19.
经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复杂性髋臼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杂性髋臼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髂腹股沟入路联合K-L入路治疗复杂性髋臼骨折20例。结果:所有患者经6个月~4年的随访。对骨折复位质量按Matta制定的远期X线表现、髋关节功能、异位骨化等放射学评估标准:解剖复位16例(80.0%),满意复位4例(20.0%)。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评定:优良18例(90.00%),可2例(10.00%)。K-L入路发生BrookerIII度异位骨化1例,Ⅱ度1例。结论:联合入路可以改善复杂性髋臼骨折的复位质量,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经髂腹股沟入路,联合应用髋臼后柱逆行拉力螺丝钉技术治疗髋臼复杂骨折的疗效.方法 经髂腹股沟入路联合应用髋臼后柱逆行拉力螺丝钉技术治疗髋臼复杂骨折16例.其中双柱骨折10例,前柱伴后半横行骨折5例,T形骨折1例.结果 解剖复位(移位<1mm)11例,复位欠佳(移位≤3mm)4例,复位不满意(移位>3mm)1例.随访11~37个月,根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e及Postel髋关节得分进行功能评价,优9例、良4例、可3例.结论 经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前柱伴后半横行骨折、T形骨折疗效满意.髋臼后柱逆行拉力螺丝钉固定是实现这一治疗方法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