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髂腹股沟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5年10月,采用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3例复杂髋臼骨折的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0例,女性3例;年龄24~58岁,平均36.8岁;伤后至手术时间5~13 d,平均8 d;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双柱骨折8例,前方伴后半横型骨折3例,T型骨折2例。术中通过髂腹股沟入路复位固定前后柱,术后按照Matta复位标准评估复位质量,按照改良的D’Aubigne-Postel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49个月,平均23.4个月。术后按照Matta复位标准评估复位质量,优8例,良4例,差1例,优良率92.3%;按照改良的D’Aubigne-Postel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优7例,良4例,差2例,优良率84.6%。2例发生伤口脂肪液化,1例经换药后愈合,1例经手术室再次清创后愈合。1例术后拔除引流管后管口持续渗血,经腹带加压输血及应用止血药后创面愈合。4例发生股外侧皮神经损伤,均于术后3个月到半年逐渐减轻并恢复。1例复位差的患者于术后半年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结论:正确评估髋臼骨折类型,周密的术前计划,术中仔细操作,通过髂腹股沟入路,可以对前方伴后方横行骨折、大部分双柱骨折及部分T型骨折进行复位及固定,并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腓骨近段骨折对累及后外侧柱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的参考意义。方法69例累及后外侧柱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Schatzker分型Ⅴ、Ⅵ型),按术后即刻骨折复位质量Rasmussen评分进行筛选,筛选出评分为优且一般情况相似的39例,按是否伴有腓骨近段骨折和是否接受后外侧支撑钢板固定分为A1、A2和B1、B2组。A1组为未合并腓骨近段骨折但接受了后外侧支撑钢板固定,共10例;A2组为未合并腓骨近段骨折也未接受后外侧支撑钢板固定,共11例;B1组为合并有腓骨钢板近段骨折并接受后外侧支撑钢板固定,共9例;B2组为合并有腓骨近段骨折未接受后外侧支撑钢板固定,共9例。于随访12~14个月(平均12.8个月)时评定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4组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B1、B2两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1、A2两组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腓骨近段骨折并累及后外侧髁的复杂胫骨平台,手术中进行后外侧支撑钢板固定者康复后将获得更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共收治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15例,男9例,女6例,平均38岁(23~54岁),手术清创后胫骨缺损平均7.7 cm (3.0~21.0 cm ),软组织缺损面积平均7.5 cm2(3.6~18.4 cm2)。应用llizarov技术安装外架及固定针,采用骨缺损端同步延长与加压固定、术中直接加压固定或快速加压固定后逐步延长。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8~36个月的随访(平均16.2个月),全部患者胫骨缺损在7~28个月获得重建,平均12.3个月。4例骨缺损端术后快速加压获得愈合。2例对合端接触后无骨愈合征象,采用“手风琴技术”,1例骨端愈合,另外1例无效后植骨愈合。9例大段骨缺损皮肤软组织卡压于骨搬运端之间,行皮肤修整断端清理,其中6例同期进行松质骨植骨。14例软组织缺损在骨搬移过程中创面逐渐缩小获得愈合,1例特大面积皮肤缺损经游离植皮后愈合。根据Paley评价标准,本组优12例,良2例,中1例,优良率93.3%。结论应用Ilizarov技术选择的合适的手术方式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孙晓  盛路新  殷照阳 《海南医学》2013,24(18):2730-2733
目的探讨累及后外侧髁的胫骨平台骨折的固定方法及手术入路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3月至2012年6月,对13例累及后外侧髁的胫骨平台骨折按照罗从风等的胫骨平台的CT三柱分型,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其中采用俯卧位后外侧入路桡骨远端"T"型钢板固定2例单纯后外侧髁骨折,采用俯卧位后内侧和后外侧双切口或后内侧倒"L"入路重建钢板及桡骨远端"T"型钢板固定治疗4例后内侧髁合并后外侧髁骨折的病例,7例前方合并后方粉碎骨折的病例采用联合入路、漂浮体位4.5 mm系列钢板固定前侧骨折、3.5 mm系列固定后侧骨折。结果所有患者都获得了7~22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术后即刻的Rasmussen放射学评分14~18分,平均16.4分,术后6个月的HSS评分为75~96分,平均为85.3分,1例出现前外侧切口部分肌肉坏死,局部换药后治愈,2例出现小腿内侧麻木,给予神经营养药物治疗3个月后恢复。结论胫骨平台骨折累及后外侧髁时,应根据骨折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联合不同的手术入路,便于直视下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pinal cord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SCII)指的是脊髓神经细胞经历一段时间的缺血后得到血液再灌注,却出现了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甚至不可逆性脊髓神经元迟发性死亡,可以引起患者四肢截瘫甚至死亡等一系列并发症[1、2],是目前发生率和致残率都较高的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增加了患者及其家人、社会的经济、心理负担。脊髓血液由椎动脉的降支分  相似文献   
7.
脊柱颈胸椎段(C7、T1~T3)劈开胸骨进行手术操作时由于有胸骨、纵隔等结构的阻挡,暴露较为困难,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和手术风险,同时此手术容易并发喉返神经损伤。因此,有必要对其局部解剖结构进行研究。本文从解剖学角度分析此入路喉返神经损伤的原因,为临床手术操作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孙晓  彭爱民  殷照阳  盛路新 《河北医药》2013,35(12):1859-1860
随着现代化发展,四肢的高能量损伤逐渐增多,尤其是小腿的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患者在经历了多次的保肢手术后,常遗留胫骨的骨缺损和软组织缺损,如何治疗骨和软组织缺损,成为创伤骨科医生比较棘手的问题,以往多是先行转移皮瓣,然后通过手术植骨或游离腓骨的方法解决骨缺损,其治疗周期  相似文献   
9.
背景: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后第三骨折块切开复位的指征存在较大的争议,部分学者认为有限切开复位能实现解剖复位,有利于骨折愈合;但亦有部分学者认为不切开复位第三骨折块仍有较高的骨折愈合率。目的:探讨髓内钉治疗合并第三骨折块的股骨干骨折术后,第三骨折块周径大小及移位程度在骨折愈合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2016年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收治的142例股骨干骨折伴有第三骨折块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了分析,参考骨折处骨干周径,按第三骨折块的周径从小到大将骨折块分为3型:1型71例,2型52例,3型19例。参考骨折处骨干直径,按第三骨折块的移位程度从小到大分为3度:Ⅰ度95例,Ⅱ度31例,Ⅲ度16例。所有患者均行股骨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治疗,术中均未对移位的第三骨折块进行干预。术后进行随访,比较各组患者骨折愈合率、愈合时间及术后第9个月的改良胫骨放射愈合评分(mRUST),评估第三骨折块周径和移位程度对骨折愈合的影响。结果与结论:①共有142例患者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4.7±4.1)个月,总体愈合率为73.4%;②第三骨折块Ⅰ度移位时,周径分型的3个亚组间的愈合率、愈合时间以及第9个月改良胫骨放射愈合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第三骨折块Ⅱ,Ⅲ度移位时,周径分型3个亚组间的愈合率分和愈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型组的第9个月改良胫骨放射愈合评分高于2,3型组(P=0.017);④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第三骨折块移位较大、周径较大与较低的骨折愈合率相关(P<0.05);⑤结果表明,髓内钉治疗伴有第三骨折块的股骨干骨折,骨折块移位至Ⅰ度移位时,周径大小对于骨折愈合的影响较小,术中无需干预;骨折块移位至Ⅱ,Ⅲ度时,当周径大小为1型时,不干预骨折块亦可获得较高的改良胫骨放射愈合评分;周径大小为2,3型时,明显影响骨折愈合,需术中干预骨折块以减少移位距离,降低骨不连发生率;提示第三骨折块的移位程度比周径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手术经验,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月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2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34个月,平均25个月.骨折复位程度按照Matta标准:解剖复位14例,满意复位4例,不满意复位3例.获得随访的19例患者中,优9例,良6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为78.9%;术后出现股外侧皮神经麻痹4例,前路切口浅表感染2例,一过性坐骨神经麻痹1例.结论 前后联合入路可以充分暴露骨折端,便于前后协同复位,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