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城市暂住人口结核病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城市暂住人口结核病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为政府制定新的政策和采取新的措施进一步控制结核病流行提供依据。方法对上海市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97~2002年结核病报表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暂住人口结核病新登记率远高于户籍人口,而其实际的流行情况可能更加严重。暂住人口结核病患者的发现方式与户籍人口类似。但是,暂住人口结核病的病例管理、治疗管理差及治疗效果较差,防治管理工作亟待改善。结论要进一步控制城市的结核病流行,除了在提高结核病发现率方面采取措施外,应重点加强暂住人口的结核病患者管理和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闵行区暂住人口结核病人诊断延迟因素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上海市暂住人口结核病人诊断延迟情况及因素,为防制决策服务。[方法]对闵行区结核病防治工作人员、暂住人口结核病人进行访谈,对5家医院内科门诊和6家药店进行模拟患者观察。[结果]暂住人口结核病人诊断延迟情况严重,经济条件差是暂住人口就诊延迟的重要原因,卫生服务提供方(包括医院和药店)对病人诊断延迟造成一定影响。[结论]要改善暂住人口结核病人诊断延迟严重的状况,最主要的是要对暂住人口的结核病诊疗在政策给予优惠经济上给予适当减免。鉴于暂住人口生病后在药店买药情况普遍,药店从业人员的基本医药知识的保证也是值得关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杭州市暂住人口结核病控制现状,探索暂住人口结核病控制有效措施。方法2002-2005年通过对暂住人口肺结核病人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管理,采用SAS9.0软件对该市结核病登记、管理资料进行分析统计。结果4年间暂住人口中共发现活动性肺结核3330例,其中涂阳肺结核1372例,涂阳比例为41.20%,新涂阳病人中15~54岁占93.35%。涂阳肺结核新登记率从13.62/10万提高到23.16/10万,初治涂阳病人治愈率逐年提高,达到了84.82%。结论把暂住人口纳入结核项目管理是可行的和必要的,只要政策和措施到位,暂住人口结核病人可获得与本地病人同样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2005-2013年上海市金山区本地人口与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情况,为结核病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结核病子系统资料,对2005-2013年金山区本地和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3年金山区共登记结核病患者2 776例,其中本地人口1 922例,占69.24%;流动人口854例,占30.76%。;本地人口患者以55~岁组为主,流动人口患者以15~岁组为主,两者在年龄构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地人口患者以农民为主,流动人口患者以民工为主,两者在职业构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流动人口结核患者多确诊延迟且治疗成功率较低。结论 应重点关注流动人口中的青年民工和本地人口中的老年农民男性群体,将其作为结核病发现、诊断、治疗、依从性和防治知识健康教育重点对象;加强对结核病患者的督导管理工作;加大公共卫生服务政策的开发利用,完善结核病医保政策,提高结核病诊疗减免力度。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闵行区外来人口结核病发现与治疗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 对上海市闵行区外来人口结核病防治工作进行基线调查 ,了解外来人口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提出相应对策。  [方法 ] 对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日常结核病报表资料进行分析 ,同时采访结核病防治工作人员和外来人口结核病患者 ,收集定性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 外来人口结核病新登记率高于本地人口 ,而其实际的流行情况更加严重。但是外来人口对结核病的卫生服务需要不能得到满足。  [结论 ] 缺乏有效管理方式、经济困难以及缺乏卫生知识是外来人口结核病防治工作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应加强管理 ,提供免费诊治 ,加强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暂住人口肺结核病人督导管理成效。方法 :对威海市 2 0 0 1年与 2 0 0 2年暂住人口肺结核病人治疗管理率、痰菌阴转率、完成治疗率、一年后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 :2 0 0 1年与 2 0 0 2年相比暂住人口涂阳肺结核病人在治疗管理率、痰菌阴转率、完成治疗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年后复发率明显降低。结论 :加强暂住人口肺结核病人督导管理对控制结核病疫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疆喀什地区结核病防治状况。方法:根据地域特点,随机抽取喀什地区25个结核病调查点的资料,统计患病率,分析结核病患者临床特点、诊断治疗、预防措施。结果:实检人口为15097人,发现结核患者488例,发现治疗分类错误23例,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36%。结论:喀什地区结核病发生率高,结核病患者病因复杂,早期发现,对症治疗,可使患病率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描述和分析上海市闵行区结核病患者患病后的隐瞒病情行为及其对结核病控制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对上海市闵行区186名新诊断的流动人口及本地人口结核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对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七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访谈。结果上海市流动人口结核病人患病后,50%左右的病人会对邻居、同事和朋友隐瞒病情。流动人口怕失去工作,怕房东拒绝其继续租用临时住房。隐瞒病情行为是目前城市防治工作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结论病人隐瞒病情的行为,给结核病防治工作增加了难度。做好对病人隐私权的保护工作和加强对居民的卫生宣传教育工作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非户籍人口结核病诊断延误情况,分析影响非户籍人口结核病诊断延误的人口学和社会经济学因素.方法对146例新确诊的非户籍人口结核病患者,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了解患者延误、医生延误及诊断延误的时间,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患者延误时间的中位数是19(7-33.5)天,医生延误时间的中位数是5(2.5-10)天,患者延误时间是医生延误时间的3.8倍.诊断延误时间的中位数是31(11-59)天,女性比男性发生诊断延误的危险性高(OR=3.226,P<0.05);年收入<5000元者比≥10 000元者发生诊断延误的危险性高(OR=11.958,P< 0.01);痰涂片阴性者发生诊断延误的危险性低于阳性者(OR=0.280,P<0.05).结论患者延误是诊断延误的主要部分,非户籍人口中女性、低文化程度的结核病患者其医疗可及性更容易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非本市户籍人口结核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探讨适合非本市户籍人口特点的结核病治疗管理措施,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通过队列研究的方式,收集146名非本市户籍结核病病人2个月强化期和6个月全程治疗遵循医嘱完成治疗的情况,分析影响治疗依从性的可能因素。以强化期和全程治疗依从情况作为结局变量。结果调查对象57.5%完成强化期治疗,年收入低于5000元的调查对象强化期依从性低于年收入超过10000元的调查对象(OR=0.006,P<0.01);年收入在5000~1000元的调查对象强化期依从性也低于年收入超过10000元的调查对象(OR=0.183,P<0.01);38.3%的调查对象完成全程治疗,年收入低于5000元的调查对象全程依从性低于年收入超过10000元的调查对象(OR=0.041,P<0.01)。结论要以强化期治疗作为非本市户籍人口结核病治疗依从性干预的重点时段,采取多种干预措施提高非本市户籍人口结核病人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部分地区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实施结核病防治规划中流动人口和户籍人口两类人群的结核病防治效果,并进一步探索提高防治效果的措施。方法分析深圳、珠海、江门、东莞和中山等5个地市所辖县区结核病防治机构核实上报的2006年和2007年的结核病控制工作季报表,比较流动人口和户籍人口的病人检出情况、治疗管理方式和疗效等指标。结果2006年,广东省5个地市的流动人口查痰率和痰涂片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6.6%和16.9%,均低于户籍人口。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的新涂阳肺结核登记率分别为35.7/10万和19.4/10万。5个地市的总体治愈率为81.0%,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的治愈率分别为95.1%和63.2%。结论实施结核病防治规划过程中,流动人口的结核病防治效果比户籍人口差,严重影响区域结核病防治效果。因此,必须创造有利于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的支持环境,才能扭转这一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闸北区2005—2010年肺结核流行现状和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红  邓艳  李智红  徐敏钢 《职业与健康》2011,27(17):1976-1978
目的评估上海市闸北城区结核病流行特征和防控效果。方法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2005—2010年城区肺结核流行病学监测数据,主要分析不同户籍居民性别、年龄、职业、地区、季节发病分布特点。结果流动人口发病率显著高于沪籍人口(χ2=85.69,P<0.01),分别为58.32/10万和33.89/10万;沪籍人口新涂阳率显著高于流动人口(χ2=9.76,P<0.01),分别为34.08%和26.21%;肺结核病人以男性居多,流动人口中男性显著多于沪籍男性(χ2=12.70,P<0.01);沪籍高发年龄组为45~54岁,占29.68%;流动人口高发年龄略年轻,为25~34岁组,占32.37%;沪籍人口发病最多职业为退休,流动人口发病最多为无业;沪籍人口新涂阳病人治愈率显著好于流动人口(χ2=6.00,P<0.05),分别为87.68%和78.22%。结论上海市闸北区肺结核发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高于上海市水平,仍需针对不同户籍人口的肺结核流行特征,加强病人早发现,重点做好流动人口肺结核的管理工作,是降低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金淑平  付建立  赵长君 《职业与健康》2012,28(21):2637-2638,2641
目的了解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2005—2011年流动人口结核病发病状况与分布特点,对德城区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工作进行初探。方法对2005—2011年德城区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的结核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德城区2005—2011年肺结核病病例中,流动人口所占比例由2005年的6.06%(12/198)上升到2011年的33.11%(101/305);流动人口病例登记率由2005年的25.00/10万(12/4.8万)上升到2011的99.02/10万(101/10.2万);流动人口病例增长率明显高于该地人口病例增长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95,P0.01);流动人口病例发现以因症就诊为主,菌阳病例比重大,男性多于女性,以青壮年为主,体力劳动者多。结论德城区流动人口特殊群体结核病发病明显上升,结核病发现率逐年提高,对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应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描述江苏省灌云县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疑似肺结核病病人到位情况,探索提高病人发现的方法。方法收集灌云县2005—2007年间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中非结核病防治机构报告的疑似肺结核病病人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灌云县网络直报病人数从2005年的203人增加到2007年的445人,3年总计847人。病人转诊到位率为42.7%,追踪到位的病人占44.7%。52.5%的到位病人诊断为肺结核病,其中38.7%为涂阳病人,13.8%为涂阴病人。乡镇医疗机构转诊到位率(73.9%)高于县、市及以上医疗机构以及外地医疗机构(小于38.9%),前者总体到位水平(98.6%)亦高于后者(小于90.8%)。未到位病人共106例,原因主要包括未追踪(地址不详)、拒绝就诊、外出和查无此人。结论乡镇医疗机构肺结核病管理工作优于县、市及以上等级综合医疗机构。为提高病人发现和管理水平,须加强综合医疗机构对病人的健康教育和转诊工作,同时针对综合医疗机构应建立更完善的内外督导机制;流动人口应建立新的肺结核病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普陀区外来人口与户籍人口肺结核患者耐药性的异同。[方法]收集普陀区肺结核门诊痰涂片及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均阳性的病例资料,采取随即抽样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外来人口组598例,户籍人口组600例。痰涂片阳性患者采用绝对浓度法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并对分离菌株进行4种抗结核药耐药性测定。[结果]598例外来人口肺结核病例中痰培养阳性患者耐药率为28.3%,其中初治患者耐药率为19.6%,复治患者耐药率为48.5%,治愈率为84.6%。600例户籍人口肺结核病例中痰培养阳性患者的耐药率为23.2%,其中初治患者耐药率为15%,复治患者耐药率为41.3%,治愈率为87.0%,两组间总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来人口男、女复治肺结核患者耐药率都比户籍人口高,且以青壮年为主,户籍人口耐药病例主要发生在中老年。外来及户籍人口初治耐药病例都以耐单药为主,复治病例则以耐多药为主。[结论]外来人口和户籍人口肺结核均处于高耐药状态,应引起足够重视。继续贯彻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进行全程规则化疗及耐药性监测,以减少耐药结核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上海市肺结核病防治示范区I-PPM模式的实施情况,总结上海大城市结核病防治的效果、经验与挑战,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方法:以上海市7个结核病防治示范区为研究现场,采用现有资料收集、补充问卷的定量调查方法和深入访谈、小组讨论的定性调查方法。结果:各示范区运用结防PPM模式于病例发现、转诊追踪、确诊治疗、督导化疗和健康教育等各个过程。2009年示范区新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达到88.3%,自付费用占家庭年收入的比例约为5%。患者总体满意超过90%,结防人员满意度3.55分。结论:该模式有效整合资源,加强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监督管理职能,实现了患者在医疗机构的“非中心化”发现、提高了地区结核病诊疗水平,充分发挥了社区督导管理的便利可及性。但在提高人力可持续性和控制医疗费用方面仍需研究有效的机制来提高I-PPM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To determine the role of the migrant population in the transmission of tuberculosis (TB), we investigated the distribution and magnitude of TB in permanent residents and migrant populations of Beijing,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rom 2000 through 2006. An 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detect the "hot spots" of TB among the 2 populations. Results, using the data obtained from 2004-2006, showed that people who migrated from the western, middle, and eastern zones of China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risk of having TB than did permanent residents.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population fluctuations have affected the rate of TB prevalence in Beijing, and interventions to control TB should include the migrant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18.
广西农村肺结核病防治管理新模式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有效的农村肺结核病防治管理新模式,为农村社区肺结核病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总人口为67.9万人的广西兴业县,在县级结核病防治机构肺结核诊疗服务可及性差的农村乡镇中,选择人口数合计为152 518人的交通不便的4个乡镇作为实验组,开展以乡镇卫生院为诊疗管理中心、按社区服务可及性设服务点、聘请家庭督导员协助督导的农村肺结核病防治管理新模式的项目研究,项目基线及终期肺结核病例数分别为44例和117例;同时在该县选择条件类似、人口数合计为133 303人的大平山镇、龙安乡和高峰镇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开展现行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规定的县级结核病诊疗管理模式,基线及终期肺结核病例数分别为56例和110例.采用双向比较方法从肺结核患者发现情况、患者治疗转归情况和结核病控制工作管理情况等方面评价新模式的效果.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经过2年的项目实施,项目实施前后实验组肺结核患者涂阳新登记率从16.39/10万(25/152 518)提高到51.14/10万(78/152 518)(x2=27.281,P<0.01);初治涂阳患者治愈率从71.4%(15/21)提高到91.1%(51/56)(x2=4.812,P<0.05);初治涂阴患者完成疗程率从23.5%(4/17)提高到71.4%(15/21)(x2=8.622,P<0.01);初治涂阳患者丢失率从23.8%(5/21)下降为0.0%(0/56)(x2=10.608,P<0.01);初治涂阴患者丢失率从64.7%(11/17)下降为4.8%(1/21)(x2=15.624,P<0.01).项目终期,实验组的初治涂阳患者治愈率[91.1%(51/56)]高于对照组的治愈率[72.0%(36/50)](x2=6.531,P<0.05),而初治涂阳病例丢失率[0.0%(0/56)]低于对照组[16.0%(8/50)](x2=7.534,P<0.01);项目实施期间实验组患者的按时服药率[91.5%(107/117)]、按时领药率[100.0%(117/117)]、按时复查痰率[83.6%(98/117)]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1.8%(90/110)、92.7%(102/110)、64.5%(71/1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589、8.820、11.005,P值均<0.05).结论 农村肺结核病防治管理新模式在提高肺结核患者发现率和治愈率,减少患者丢失率,以及改善患者治疗管理状况等方面都有明显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new model for tuberculosis (TB) control and management, and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and justification for making TB control strategies in rural communities. Methods Among those townships with low TB service accessibility by the county TB control institute in Guangxi Xingye county (population of 679 thousands), four townships with total population of 152 518 and in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were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o conduct a new model research project. Based on the accessibility for community services, setting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anagement centers in township hospitals, employing family treatment supporters to supervise the treatment process. The TB cases of the base-line and the project expira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44 and 117. Meanwhile,three townships including Dapingshan, Longan and Gaofeng in the county with the similar condition and total population of 133 303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conducted the provisions of national TB control program in the county TB clinic management. The TB cases of the base-line and the project expiration of the control group were 56 and 110. By double-direction comparison method ,the effect of the new model was evaluated through TB patients detection, treatment outcomes and TB control management data. SPSS 13.0 statistical software was adopted and Chi-square test was used for analyzing technical data. Results After two-year project research implementa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detection rate of new smear-positive TB patients increased from 16. 39/100 000 (25/152 518) to 51.14/100 000 (78/152 518) (x2 = 27.281, P < 0. 01), the cure rate of new smear-positive cases increased from 71.4% (15/21) to 91.1% (51/56) (x2 = 4. 812, P < 0. 05), and the completing treatment rate in newly diagnosed smear-negative cases improved from 23.5% (4/17) to 71.4% (15/21) (x2 = 8. 622, P <0. 01) ;the loss rate of newly diagnosed smear-positive cases dropped from 23.8% (5/21) to 0. 0% (0/56)(x2 = 10. 608 ,P <0. 01) ,and the loss rate of newly diagnosed smear-negative cases decreased from 64. 7%(11/17)to 4. 8% (1/21) (x2 = 15. 624 ,P <0. 01). Meanwhile ,the cure rate of new smear-positive cas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91. 1% (51/56)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72.0% (36/50) (x2 = 6. 531,P <0. 05). The loss rate of newly diagnosed smear-positive cas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0. 0% (0/56))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16.0% (8/50)) (x2= 7.534, P< 0.01) . During the project implementation,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on time rate of taking medicine,91.5% (107/117) and receiving medicine, 100. 0% (117/117), the reexamining sputum ratio, 83.6% (98/117)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81.8% (90/110) ,92. 7% (102/110) and 64. 5% (71/110).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x2 = 4. 589,8. 820 and 11. 005, P < 0. 05). Conclusion The new management model had been proved effective. It can improve TB case detection and cure rates, reduce the loss rate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patient treatment and management conditions as we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