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71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49篇
药学   21篇
  1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Case-Based Learning,CBL)结合团队教学(Team-Based Learning,TBL)应用于留学生儿科临床见习的效果。方法以2013级留学生56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学生分为实验组28名,对照组28名,实验组采取CBL结合TBL教学法,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学期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和技能考试,并辅以问卷调查。结果 CBL结合TBL教学组学生理论成绩高于传统教学组(86.0±6.2 vs. 78.0±5.5),技能成绩也高于传统教学组(90.0±7.8vs. 80.0±4.6),且学生学习热情(82.14%vs. 53.57%)、团队协作能力(89.28%vs. 50%)、培养临床思维能力(78.57%vs. 42.85%)也高于传统教学,但也存在需要课时长、对老师和学生综合素质要求高等不足。结论 CBL结合TBL教学法可改善留学生儿科见习效果,可作为传统见习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济源市群体性并殖吸虫病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为我省并殖吸虫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历史性队列研究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使用ELISA方法对被调查者血液进行并殖吸虫IgG抗体检测,使用改良加藤法和消化沉淀法分别对粪便和痰液样本进行并殖吸虫虫卵检测。使用双筛水沉法检测疫源地中间宿主(溪蟹)并殖吸虫囊蚴感染情况。使用SPSS 17.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1.56%的师生因感染并殖吸虫而患病,老师并殖吸虫病发病率高于学生(χ~2=13.870, P0.001),吃生的或烤的溪蟹的师生并殖吸虫病患病率(55.56%)要远高于未食用溪蟹的师生(2.86%)(χ~2=16.995,P0.001),且相关性很强(RR=19.44)。病例以肺部临床表现为主,多数病例(77.8%,7/9)潜伏期在并殖吸虫病一般潜伏期之内,从1例患者的血痰中发现了并殖吸虫虫卵;疫源地54.55%的第二中间宿主中检出斯氏并殖吸虫囊蚴。结论这是一起因生食半生食溪蟹而致的群体性并殖吸虫病感染事件,当地人群有较高感染风险,并殖吸虫病应纳入公共卫生健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报道2016年4月17日由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并被确定为云南省最后一例本地感染间日疟病例的诊断、治疗、流行病学调查、疫点处置及后续追踪等相关情况,为云南省到达消除疟疾目标提供充分有力的证据。患者王某某,男,3岁,散居儿童,居住在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太平镇龙盆村龙盆一社。父亲是农民,母亲是当地村医,父母表示患儿从出生至今无到过缅甸或本省、本县其他高疟区的流动居住史。因发冷、发热、出汗5 d,于2016年4月15日到盈江县疾控中心就诊,疟原虫抗原快速诊断试剂(RDT)检测阳性,血涂片镜检检出单纯间日疟原虫,经盈江县和德宏州两级镜检复核确认为间日疟。后省级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镜检和疟原虫核酸(PCR)复核确认为间日疟。在2016年4月18日—2019年12月31日,在疫点处置后开展8次主动病例侦查进行纵向追踪,共血检588人次,未发现阳性。2016年6—9月开展2次媒介调查,未捕获传疟媒介。同时对全省报告的1 032例和外省报告的7例云南籍病例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审查和复核,均排除本地感染,对全省开展的6 105次各级的消除疟疾工作督导检查,均未发现病例的漏报、瞒报和漏诊现象,抽检复核 5 251张阴性血片,阴性符合率100%。根据《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和《消除疟疾技术方案》病例和疫点分类标准,最终判定该病例为云南省最后一例本地感染间日疟病例。2019年10月,国家消除疟疾专家组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全国最后一例本地感染疟疾病例研讨会,确认该病例为中国最后一例本地感染疟疾病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该学校学生蛲虫病感染情况和蛲虫病感染相关的日常行为习惯,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在郑州市某小学旁的社区门诊设立为期3天的蛲虫病免费检测点,通过宣传单和校讯通等宣传方式,鼓励该校学生主动到检测点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进行蛲虫感染筛查,并要求所有3-6年级学生填写日常卫生习惯相关的结构式调查问卷。结果该校学生共计739人,其中372人主动参与肛拭检测,主动检测率50.34%,1年级学生主动检测率最高81.10%(103/127),6年级最低24.39%(30/123),主动检测率随年级的升高而降低(χ~2=141.56,P0.01)。总蛲虫感染率2.42%(9/372),其中男生感染率1.44%(3/208),女生感染率3.66%(6/1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85,P0.05)。问卷调查显示:20.72%(92/444)的学生平时只用清水洗手;吃零食前、三餐前和排便后每次都洗手的学生比例分别为48.87%(217/444)、61.94%(275/444)和70.05%(311/444);有咬手指甲习惯的学生比例为40.54%(180/444);有单独供自己使用的毛巾的学生比例为67.79%(301/444);经常或偶尔喝生水的学生比例为29.50%(131/444);最近一年吃过打虫药的学生比例为23.42%(104/444)。结论易于蛲虫传播的不良习惯还普遍存在于该校学生中,应继续加强卫生宣教和监测,以防止蛲虫病在学校等人群聚集性场所造成传播。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探讨miR 224 5p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RT qPCR检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和细胞中miR 224 5p与SMAD5 mRNA的表达。利用Lipofectamine 2000将miR NC、miR 1224 5p mimic、miR 224 5p inhibitor 、pc SMAD5质粒分别或联合转染进入U2932细胞分别记为miR NC组、miR 1224 5p mimic组、miR 224 5p inhibitor组,未转染正常培养的U2932细胞记为Control组。MTT法检测细胞生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蛋白印迹法检测cleaved caspase 3、Bax、Bcl 2、SMAD5蛋白相对表达量,双荧光素酶报告检测靶向关系。结果 miR 224 5p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和细胞中均明显下调。与Control组相比,miR 224 5p mimic组U2932细胞吸光值和克隆细胞数目明显减少、细胞凋亡率及cleaved Caspase 3、Bax表达明显升高、Bcl 2表达明显降低(P<001),miR 224 5p inhibitor组U2932细胞吸光值和克隆细胞数目明显增加、细胞凋亡率及cleaved Caspase 3、Bax表达明显降低、Bcl 2表达明显升高(P<001)。miR 224 5p靶向下调SMAD5。共转染pc SMAD5后逆转miR 224 5p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结论 miR 224 5p过表达靶向SMAD5抑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U2932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6.
张慧  邓艳 《当代医学》2021,27(22):115-117
目的 探究高危孕产妇管理对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接收的84例高危孕产妇,按照护理管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高危孕产妇管理.比较两组孕产妇的母婴结局.结果 观察组妊娠期子痫前期发生率及孕期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均无产妇死亡事件发生;观察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在出生1 min及出生5 min时新生儿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危孕产妇管理对孕产妇妊娠结局的改善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开心散含药血清对人β淀粉样蛋白1-42(Aβ_(1-42))损伤的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和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取6月龄C57BL/6小鼠40只,分成4组,空白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其他组分别给予开心散水煎液12、24、48 g·kg~(-1)制备含药血清。原代培养新生C57BL/6小鼠海马NSCs,采用Aβ_(1-42)孵育24 h诱导NSCs的阿尔茨海默病(AD)细胞模型。细胞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及开心散含药血清高、中、低剂量组。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10%空白血清,给药组分别给予10%的开心散48、24、12 g·kg~(-1)组含药血清;CCK-8法检测NSCs活力;免疫荧光法(IF)检测增殖条件下Ki67阳性细胞数量,分化条件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中分子量神经丝蛋白(NF-M)和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2(NG2)阳性细胞数量及占比。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开心散含药血清均能提高Aβ_(1-42)损伤的NSCs存活率,增加Ki67阳性细胞数量,并增加NF-M阳性细胞占比。结论:开心散含药血清能够提高Aβ_(1-42)损伤的NSCs的存活率,拮抗NSCs增殖和分化能力的异常。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PDCA循环管理模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医院管理中,促进了医院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与精细化[1]。医院感染是评价医院管理水平与医疗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降低医院感染率,本院自2014年1月将PDCA方法应用到本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并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河南省2013-2015年输入性恶性疟原虫多药抗性基因1(Pfmdr1)和K13基因进行检测,分析其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采集河南省2013-2015年自非洲返乡的被确诊为输入性恶性疟患者的血样,并收集病例的相关信息。提取患者血样中疟原虫基因组DNA,巢式PCR扩增Pfmdr1和K13基因,对扩增序列进行测序、比对,分析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386例输入性恶性疟患者以男性青壮年为主,自26个非洲国家返乡,其中病例数居前3位的输入来源国为安哥拉、赤道几内亚和尼日利亚,其病例数分别占总病例数的22.5%(87/386)、13.7%(53/386)和13.2%(51/386)。386份血样均成功扩增出Pfmdr1和K13基因。测序结果显示,Pfmdr1的86和1246位点的突变率分别为23.6%(91/386)和3.1%(12/386),K13基因的突变率为5.4%(21/386)。21份K13基因突变的血样来自于安哥拉、赤道几内亚和尼日利亚等10个国家,未发现C580Y突变。在来自安哥拉和赤道几内亚的血样中检测到2个与青蒿素抗性相关的突变,分别为R539T和P574L,突变率均为0.3%(1/386)。2013-2015年,Pfmdr1的86位点的突变率分别为28.8%(36/125)、23.4%(32/137)和18.6%(23/124),各年份突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38,P0.05);1246位点突变率分别为4.0%(5/125)、3.7%(5/137)和1.6%(2/124),各年份突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84,P0.05);K13基因的突变率分别为3.2%(4/125)、8.8%(12/137)和4.0%(5/124),各年份突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631,P0.05)。结论Pfmdr1的86和1246位点的突变率分别为23.6%(91/386)和3.1%(12/386),K13基因的突变率为5.4%(21/386),发现了与青蒿素抗性相关的R539T和P574L位点突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云南省疟疾病例的地理分布特征,为疟疾消除工作提供借鉴。方法收集2012-2015年云南省疟疾病例资料,建立数据库并分析病例聚集情况。结果 2012-2015年云南省共计报告疟疾病例2 586例,其中本地感染274例,占10.60%,境外输入2 311例,占89.37%,外省输入1例,占0.03%;按照来源地与病例所在地分别统计境外输入病例数与本地病例数,算术均数分别为96.29和10.96,标准差分别为421.18和19.12,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26,P0.10)。境外输入区域与本地感染区域的聚集性均可以群集数5来初分,均具备地理聚集的特点。境外输入病例与本地病例的赫尔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分别为8 121和1 598。结论云南省境外感染病例与本地感染病例分布差异不显著,防治工作需要并重进行;境外输入病例的不均匀度比本地感染病例高,但在防治上均可以划分为5个重点集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