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药材》2016,(6)
乌饭树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民间长期以来采其叶片制作乌饭。乌饭树中含有丰富的类黄酮化合物,此外还含有甾醇、萜类、有机酸、脂肪酸等次生代谢产物以及丰富的微量元素、糖类、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乌饭树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抑菌消炎和保护视网膜等生理活性功能,保健药用价值极高,开发应用前景广阔。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乌饭树化学成分和药理功能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一宝贵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乌饭树紫黑浆果的营养价值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立  董梅  姚惠源 《中草药》2004,35(10):1208-1209
乌饭树属(又称为越桔属)植物属于杜鹃花科。该属全世界约有450种,我国有91种。乌饭树属植物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温带、亚热带及美洲和亚洲的热带地区,而以马来西亚地区最为集中,少数产于非洲南部、马达加斯加岛。我国南北各地均产,主产于西南、华南。乌饭树属植物通常为常绿或落叶灌木,很少小乔木。在我国其果实可以食用的种有乌饭树(主  相似文献   

3.
根据生物活性指导分离法,对四种越桔属植物(乌饭树紫黑浆果、欧洲越桔、酸果蔓果实、越桔)果实中的抗致癌成分进行筛选。采用的生物活性试验为①对引起醌还原酶(QR)的生成进行分扩;②对由癌促进剂TPA引起的鸟氨酸脱羧酶(ODC,多胺合成  相似文献   

4.
罗汉果甜苷的提取与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Swingle)C.Jeffrey]为我国传统保健药材,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天然产物资源,罗汉果甜苷是罗汉果中主要有效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物特性,其中罗汉果苷Ⅴ为罗汉果果实中含量和甜度均较高的成分,其含量约为1%,甜度相当于蔗糖的350倍,是主要的甜味成分[1]  相似文献   

5.
乌饭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回顾及分析近年来研究乌饭树的文献,总结了乌饭树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民间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乌饭树的应用和开发前景进行探讨,为深入研究乌饭树提供了相关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成药》2019,(12)
悬钩子属植物资源丰富,在我国境内分布广泛,其果实有很高的食用药用价值,极具开发潜力。三萜类成分是悬钩子属中一类重要化学成分,并且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包括抗肿瘤、神经保护、肝保护等作用。本文对悬钩子属中三萜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行概述,以期为悬钩子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提升药用价值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一种有前途的抗衰老药物——南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烛,又名草木之王、染菽、青精草、牛筋草、黑饭草、乌饭草、乌饭树,它原属于杜鹃花科,现已隶属新独立出来的乌饭树科(Vaccinaceae),原植物即乌饭树(Vaccinium bracteatum Thunb.)。南烛古名为染菽,因其枝叶具有染色的功能,其果实如豆,故名。南烛乃是染菽音转而成。南烛最早著录于宋代的《开宝本草》中,但实际上南烛早为人民群众所熟悉。远在公元五世纪时,南北朝梁代著名的药物学家陶弘景,在他所著的一部道家著作《登真隐诀》一书中提到一种食品,即青精乾  相似文献   

8.
潘宪伟  赵余庆 《中草药》2012,43(8):1641-1646
侧柏叶具有凉血止血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生发护发和各种内脏出血症;其含有鞣质、黄酮及萜类等化学成分,其中黄酮类化合物为其主要活性成分,在质量标准研究中常以槲皮素和槲皮苷作为品质评价的指标成分.侧柏果实中也含有大量的黄酮类和二萜类化合物,具有加快血液循环和增强记忆的作用.主要对侧柏叶和果实的黄酮类和萜类成分及其药理作用,以及侧柏叶中2种成分的定量方法、提取纯化工艺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深入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刺梨的药理和开发应用(摘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为蔷薇科属野生植物,生长于贵州、云南等西南省份,近年来,浙江部分地区亦已引种成功,民间应用其果实消食健脾。以文献资料和自己的研究开发工作为基础,对刺梨的药理和开发应用作了全面综述。刺梨含维生素C、维生素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多糖等成分。由动物药理作用表明其主要功能为:提高小鼠免疫功能、延缓实验动物衰老作用和对荷瘤小鼠抑制肿瘤作用。此外,由  相似文献   

10.
王立  潘海鸥  钱海峰  张晖  齐希光 《中草药》2017,48(12):2564-2571
栀子是茜草科栀子属植物Gardenia jasminoides的成熟果实,栀子作为药食两用资源,一直备受关注。栀子的活性成分包括京尼平苷和藏红花素,研究证明其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综述了这2种主要功能性成分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包括对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脑缺血等疾病以及学习、记忆等功能的改善作用,为栀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草果不同部位间代谢物差异进行分析,为探究草果非药用部位的潜在应用价值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草果的茎、叶和果实3个部位的代谢物进行差异性比较分析。结果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鉴定草果茎、叶和果实的代谢物,筛选出了373个代谢物,主要包括萜类、酚类、碳水化合物和碳水化合物结合物、氨基酸、肽和类似物、脂肪酸和共轭物、类固醇和类固醇衍生物、类花生酸、醇和多元醇类及黄酮类等,茎与叶、茎与果实、叶与果实之间的差异代谢物分别为45、72、85个;2,5-二羟基苯甲酸酯、十二烷酸、5-甲硫基腺苷、腺苷、丙酸睾丸酮、D-葡萄糖-1-磷酸、乳清酸核苷和栎精在茎中含量最高,在果实中含量最少;L-苹果酸和氧代戊二酸等代谢物在叶中含量最高,在果实中含量最少;亚油酸代谢和丙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是形成草果组织差异代谢物的重要代谢途径。结论 草果的茎、叶、果实同样富含许多相同的活性代谢物质,其非药用部位也具有重要的食品和药品等方面经济利用价值,为草果的开发和充分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杠板归不同部位代谢物积累的差异,为揭示其不同部位化学成分与功效的相关性和制定杠板归质量评价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检测杠板归茎、叶、果中代谢物,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筛选出差异代谢物(DAMs),利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平台对DAMs进行富集分析。结果:从杠板归茎、叶、果中共鉴定出442个成分,其中酒石酸、L-苹果酸、N-α-乙酰基赖氨酸、L-谷氨酰胺、2-氯-L-苯丙氨酸、哌啶酸、2-甲基丙醛、甜菜碱、2-苯乙醇、L-丝氨酸等为茎、叶、果中共有的优势成分。杠板归茎、叶、果的代谢物质差异显著,茎和叶、茎和果、叶和果的DAMs数量分别为724、573、583个。果中黄酮类成分橙皮素、金丝桃苷、高良姜黄素、根皮苷和紫杉醇的含量显著高于茎和叶,而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异鼠李素、黄芩素和槲皮素-3-O-葡萄糖苷含量显著低于茎和叶。茎、叶、果的DAMs主要富集在氨酰tRNA生物合成通路、精氨酸生物合成通路、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通路上。结论:杠板归茎、叶、果之间有大量DAMs,这对其药效可能具有重要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杠板归药材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唐云  李伟 《中草药》2015,46(6):923-931
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是桃金娘科桉属植物,常以叶和果实入药,具有疏风解热、抑菌消炎、防腐止痒等功效。近年来从其果实、叶和茎皮中发现大量的生物活性成分,如间苯三酚衍生物、黄酮类、三萜类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蓝桉中的化学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和降血糖等多种生物活性。经系统文献调研,对蓝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并对蓝桉的开发利用前景进行展望,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蓝桉的药用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女贞Ligustrum lucidum是木犀科女贞属药用植物,其果实、叶、花等部位均可作为药用。女贞不同药用部位及单体成分具有多种功效,现已开发为多种制剂,既有中药单方制剂,也有以单体成分为主的化学药。大量研究表明,女贞相关药品被广泛用于治疗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疾病,且临床效果较好。通过对女贞不同药用部位的化学成分、临床应用及药理作用、女贞相关上市药品的工艺与质量、临床应用及基础研究进行综述,进而探讨女贞的潜在应用价值和开发前景,为女贞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核桃楸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其树皮、叶和果实多可入药。系统查阅近20年国内外有关核桃楸的研究报道,对核桃楸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进行了综述。目前为止,从核桃楸中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类、醌衍生物、酚类、萜类和挥发油等。药理学研究表明,无论是核桃楸粗提物还是其中所包含的具体的化学成分都表现出较好的消炎、止痛、抗肿瘤、抗氧化和抗病毒等生物活性。目前对核桃楸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缺少对其有效成分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所以,对核桃楸的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进一步研究将有利于开发新的药物和充分利用天然药物资源。  相似文献   

16.
罗国良  汪洋  李华强  舒志恒  秦路平  郑承剑 《中草药》2017,48(17):3624-3628
目的对牡荆Viter negundo var.cannabifolia子及黄荆Vitex negundo子进行比较研究,为其鉴别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原植物外观、性状、显微、薄层和HPLC鉴别方法,对黄荆子与牡荆子进行定性定量研究。结果黄荆子与牡荆子在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上相似,通过原植物和性状进行鉴别存在一定困难;显微鉴别中石细胞特征可为两者的有效鉴别提供实验依据;薄层鉴别中以黄荆子素为对照品,黄荆子中黄荆子素丰度明显高于牡荆子;HPLC测定中,黄荆子中所含黄荆子素的量高于牡荆子。结论可采用显微、薄层和HPLC方法,结合药材粉末的石细胞特征和黄荆子素量差异对黄荆子与牡荆子进行有效地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工艺对金钗石斛叶品质的影响,为改进该药材的初加工和扩大石斛药材的药用部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钗石斛叶为原材料,采用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4种不同干燥方式对金钗石斛叶进行干燥,探讨4种方式对金钗石斛叶色泽、微观结构、总多糖和石斛碱含量的影响。结果:真空冷冻干燥产品色泽保持最好,优于其他3种干燥方式。不同干燥方法对样品所呈现的微观结构有所区别。金钗石斛叶经真空冷冻干燥、真空干燥、热风干燥及微波干燥后总多糖质量分数分别为3.11%,3.02%,2.81%和2.74%。不同干燥工艺对金钗石斛叶总多糖含量的影响较大,而对石斛碱含量则影响很小。结论:从成本方面考虑,热风干燥方式下的金钗石斛叶色泽较好,有效成分含量较高,且所需设备简单、节能、处理量大,在企业加工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谭庆刍  黄浩洲  林俊芝  仇敏  李莞  谭鹏  樊三虎  韩丽  张定堃 《中草药》2022,53(11):3487-3495
目的 研究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药材表面白霜的化学组成及析霜对其生津作用的影响,以期为余甘子“析霜者佳”的传统认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余甘子药材表面形成的白霜,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UPLC-Q-TOF-MS分析余甘子药材在贮藏过程中表面形成的白霜的化学成分;采用电子舌(E-tongue)结合志愿者的感官评定,研究药材表面析霜前后生津作用的变化;采用质谱成像技术对余甘子中化合物的含量和空间分布信息进行研究,分析其“析霜”代谢物的可能变化规律。结果 扫描电镜观察表明余甘子药材表面析出白霜主要由细小的团簇晶体结构组成,能谱仪分析表明白霜主要为有机物组成,主要含有R-COOH、C-C、C-O等官能团;UPLC-Q-TOF-MS研究发现,白霜的主要成分是小分子有机酸和多酚,如粘酸、柠檬酸、DL-(+)-苹果酸和没食子酸等。感官评价及E-tongue研究发现,表面析霜后,余甘子药材滤液的酸味、涩味和苦味均不同程度增加,生津作用更加明显;质谱成像结果发现随着余甘子的干燥,其内部的DL-(+)苹果酸、没食子酸等成分会发生表面迁移。结论 余甘子药材表面白...  相似文献   

19.
赵博  上官晨虹  杨慧  胡红忠  陈琛 《中草药》2023,54(15):5033-5043
杜仲EucommiaeCortex是我国特有物种,其皮、叶、籽、花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在药品及保健食品方面极具开发价值。通过对国家特殊食品信息查询平台注册的杜仲保健食品及HimmPat专利检索平台中的国内外杜仲相关保健食品专利进行统计整理,综合分析了已批准的杜仲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剂型、分布地区、主要原料及配伍、功效成分、食用量及安全性、不适宜人群以及国内外近20年杜仲相关专利情况,探讨了限制杜仲保健食品开发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为我国杜仲保健食品及杜仲产业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姜玥  刘洋洋  田海涛  邓志鹏 《中草药》2022,53(21):6948-6958
桑科桑属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其枝、叶、根皮、果实均可入药,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目前从桑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有黄酮、生物碱、香豆素、萜类、多糖等,其中异戊烯基黄酮类化合物为其特征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抗病毒、降血压、降血糖、抗氧化等多种药理活性。主要对桑属植物中异戊烯基黄酮类化合物及其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桑属植物的开发利用和药效物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