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苦参碱毫微粒的制备及体外释药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制备肝靶向性苦参碱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粒并进行体外形态学及释药动力学研究。方法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以毫微粒包封率为考察指标,均匀设计优化处方与工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透析法考察其体外释药动力学特征。结果制得的毫微粒均匀圆整,算术平均粒径为(157.4±22.4)nm,包封率为(84.91±1.76)%,载药量为(16.98±0.35)%,体外释药具有双相动力学特征。结论该制备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肝靶向苦参碱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粒的制备。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以水飞蓟宾药物为主药,利用不锈钢膜制备粒径均一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方法:采用不锈钢膜乳化法,结合单因素考察优化微球的制备工艺,并对微球的平均粒径、粒径分布、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释放等理化性质进行考察。结果:所得微球圆整度好,表面光滑,平均粒径(4.961±0.56)μm,径距(1.75±0.18),包封率(54.997±4.05)%,载药量(23.16±1.70)%。结论:不锈钢膜乳化法可用于制备中药难溶性成分水飞蓟宾PLGA微球,且所制备的微球粒径均一可控,有较大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喜树碱衍生物CZ48缓释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聚乳酸(PLA)为材料,采用W/O/W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CZ48缓释纳米粒,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的微观形态,采用粒度分析仪测定粒径并考察该制剂的体外释药特性。结果:CZ48缓释纳米粒呈明显的球状结构,粒度(260.6±3.2)nm,载药量(11.8±1.29)%,包封率(88.7±2.55)%,体外释放可持续48 h,累积释放率达85%。结论:制备的CZ48缓释纳米粒包封率和载药量高,缓释效果明显,为该制剂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自乳化释药系统可以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在中药方面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文章综述自乳化释药系统的定义、特点、体内外质量评价指标、在难溶性中药制剂中的应用以及存在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定天麻素淀粉微球的处方工艺,并考察其鼻黏膜黏附特性与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复乳化交联法制备天麻素淀粉微球,以粒径、载药量和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和均匀设计法优化天麻素淀粉微球的处方工艺;选择蟾蜍上颚黏膜为评价模型,黏膜平均滞留时间为指标,评价天麻素淀粉微球的黏膜黏附力;以天麻素原料药为对照,采用浆法,进行天麻素淀粉微球体外释药实验,计算累积释药率,并用不同释放模型拟合体外释药曲线,综合考察天麻素淀粉微球的释药特性。结果优化后的处方及制备工艺条件:天麻素2.0 g,淀粉4.5 g,液体石蜡100.0 m L,Span 80用量3.5 g,ECH 5.1 m L,制备温度40℃,搅拌速率1 000 r/min。天麻素淀粉微球的平均粒径为(47.69±1.92)μm,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9.78±0.70)%和(35.72±3.28)%;无黏附性粉末的平均滞留时间为(176.92±23.25)s,折算为人体鼻黏膜滞留时间仅为20~30 min,而天麻素淀粉微球的平均滞留时间延长至(944.33±68.29)s,折算为人体鼻黏膜滞留时间约为3 h;天麻素淀粉微球3 h累积释药达90%以上,释药过程符合Weibull模型,t50为40.08 min,t90为245.73 min。结论采用复乳化交联法,按所选处方工艺制备可得粒径均匀、载药量和包封率较高的天麻素淀粉微球;所得微球具有良好的黏膜黏附与缓释性能,可保证天麻素在微球鼻腔滞留期间平缓释放,并基本释药完全。  相似文献   

6.
邱玲  尹蓉莉  申宝德  张利红  武娜  郑娟  韩晋  袁海龙 《中草药》2015,46(23):3495-3499
目的制备芍药苷脂质液晶纳米粒(Pae-LLCN),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包封率为指标,采用自发乳化-超声法制备Pae-LLCN,用正交试验设计对Pae-LLCN的处方进行优化,用透析法测定Pae-LLCN在24 h内的累积释放量并绘制释药曲线,采用透射电镜、纳米粒度仪对其形态和粒径进行考察。结果 Pae-LLCN最佳处方为泊洛沙姆407(F127)与甘油单油酸酯(GMO)质量比为1∶10、芍药苷投料量为40 mg、磷酸盐缓冲液(PBS)的用量为20 m L,药物的平均包封率达到73.72%,载药量为14.81%,粒径(170±16)nm,体外24 h累积释放量为72.68%。结论 Pae-LLCN制备合理可行,稳定性好,有良好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7.
蛇床子素缓释微囊的制备及体外释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制备蛇床子素缓释微囊并考察其体外释放规律。方法:以明胶、阿拉伯胶为囊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微囊,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含量,均匀设计优化制备工艺。分别以150 mL人工胃液与磷酸盐缓冲液(pH 6.8)为溶出介质,温度(37±0.5)℃,转速100 r·min-1,测定其体外释放度。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囊心囊材质量比1∶1.5,温度60℃,戊二醛用量0.8∶120(戊二醛用量/系统体积),制备的微囊圆整光滑,粒径均匀,平均粒径(51.6±4)μm,包封率85.0%,载药量47.2%,体外缓释时间为6 h,其释药特征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结论:蛇床子素微囊制备工艺简单,成囊性和重复性好,微囊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载长春新碱的聚乳酸-乙醇酸-聚乙二醇共聚物(PLGA-PEG)微泡的体外释药性质。方法采用W/O/W复乳-溶剂挥干法制备微泡,测定微泡的包封率、粒径和Zeta电位,考察不同分子量PLGA,PLGA-PEG加入比例,以及施加超声对微泡的体外释药的影响。结果所制备微泡平均粒径约为1.27μm,包封率为(37.63±0.61)%,Zeta电位为-24.88 mV,低分子量PLGA微泡释药速率较快,添加PLGA-PEG的微泡释药速率增加,体外施加超声可加速药物释放。结论考察了不同条件对微泡体外释放的影响,为载药微泡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制备腹达康微丸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微丸,以微丸收率为考察指标,优选挤出速率、滚圆速度和滚圆时间参数水平;以体外释药曲线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制剂处方及工艺条件。结果:工艺参数为挤出速度20Hz,滚圆速度20Hz,滚圆时间10min;速释微丸处方为40%主药,55%MCC(KG802),5%PVPP;缓释微丸处方为主药含量40%,MCC(国产)为赋形剂,20%尤特奇L100溶液包衣增重15%,其释药机制为符合Higuchi平面扩散释放过程。结论:挤出滚圆法制备腹达康速释和缓释微丸方法可行,且制剂具有良好的体外释药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新鱼腥草素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制备新鱼腥草素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SNH-PLGA-MS)并考察其理化性质和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SNH-PLGA-MS,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优化、筛选处方与制备工艺,并对微球的外观形态、粒径及粒度分布、载药量和包封率、体外释放等进行考察.结果:工艺优化后所制备SNH-PLGA-MS为圆球形,平均粒径为10.736 μm,粒度分布集中,平均载药量为8.31%,平均包封率为89.297%,微球体外释药特性符合双相动力学方程.结论:通过工艺优化所制备微球,粒径符合肺靶向要求,包封率达到药典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化鞣花酸微球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药机制,为该制剂的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测定鞣花酸含量,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23∶77),检测波长254 nm。以微球释放度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海藻酸钠、壳聚糖、氯化钙质量分数及海藻酸钠-药物质量比对鞣花酸微球处方工艺的影响,利用零级动力学方程、一级动力学方程和Higuchi方程进行体外释放度拟合。结果:最佳处方工艺为海藻酸钠-鞣花酸(3∶1),海藻酸钠2%,氯化钙2%,壳聚糖0.1%;微球在48 h内平均释放度80.14%,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Q=0.131t1/2-0.046 9(r=0.966 4)。结论:该处方工艺稳定可行、重复性好。鞣花酸微球体外释放具有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12.
筛选淫羊藿组分缓释片的处方,建立体外释放评价方程.采用胶态二氧化硅辅助喷雾干燥淫羊藿组分,并以其为主药制备缓释片.以主要成分宝藿苷Ⅰ的溶出度为评价指标考察骨架材料类型、填充剂、致孔剂、润滑剂等辅料对缓释片质量的影响,并采用干法压片工艺制备出淫羊藿组分缓释片.所筛选的缓释片处方为主药35%,羧甲基纤维素HPMC K4M20%和HPMC K15M10%为骨架材料,微晶纤维素31%,PEG6000 2%,硬脂酸镁2%.该处方条件下制备的淫羊藿组分缓释片体外持续8h释药达80%.零级方程、一级方程及Higuchi方程等都能较好模拟缓释片体外释放特征,其相关系数r均大于0.96.其中一级方程与体外释放特征最相似,其相关系数r为0.995 0.该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处方筛选结果真实可靠,可为淫羊藿组分缓释制剂的生产制备提供思路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3.
通过查阅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并分类,介绍了近年来有关经典体外释放方法、透析法、室扩散法、流池法、基于体外脂解模型的体外释放研究方法等体外测定方法在药物释放特性评价中的应用进展.脂质纳米粒给药系统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类药物传递系统,评价脂质纳米粒的指标主要有粒径、Zeta电位、载药量、体外释放、稳定性等.药物释放是影响药物进入体内发挥药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故体外释放是评价脂质纳米粒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控制制剂质量的重要手段.但是如何建立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体外释放方法使其具有较好的预测性则需要科学工作者进一步研究优化,促进脂质纳米粒给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14.
制备三七-茜草宫内缓释硅橡胶棒并对其进行体外释放性能的初步评价。采用开炼机开练法进行硅橡胶的塑炼。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硅橡胶与药物的混炼工艺参数优选。采用单因素试验法进行硅橡胶棒硫化工艺参数的优选。以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羟基茜草素、大叶茜草素为指标,进行体外释放性能的初步评价。结果显示,硅橡胶与药物混炼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辊距2 mm,速比1∶1.2,前辊温55~60℃,后辊温50~55℃,塑炼时间20 min。硅橡胶棒的最佳硫化工艺参数为:温度90℃,时间60 min。体外释放度试验表明,三七-茜草宫内缓释硅橡胶棒在模拟宫腔液中的药物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到90 d,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及三七皂苷R1的累积释放度为46.7%,羟基茜草素及大叶茜草素的累积释放度为51.9%。结果表明,三七-茜草宫内硅橡胶棒制备工艺合理可行,具备良好的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阐明改良辅料Ⅰ与其他辅料配伍后黏度变化对缓释制剂体外释放度的影响。方法:以喘平方提取物为模型药物,糊精为填充剂,与不同用量改良辅料Ⅰ(40%,45%,50%)配伍制备喘平缓释片(处方A,B,C);以最佳比例将改良辅料Ⅰ与不同填充剂[乳糖、糊精-糖粉(1∶1)、淀粉-糖粉(1∶1)、微晶纤维素]配伍制备喘平缓释片(处方D,E,F,G),采用HPLC测定喘平缓释片中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和东莨菪碱的释放度,利用相似因子法考察各成分间的均衡释放。结果:辅料Ⅰ扭矩10%。改良辅料Ⅰ黏度218.3×10-3Pa·s。处方A,B,C的黏度分别为105×10-3,265×10-3,540×10-3Pa·s,缓释片基本释放完全时间分别为6,8,10 h;处方C溶完时间符合要求,10 h时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和东莨菪碱累计释放度分别为97.21%,96.79%,94.21%,成分间释放因子(f2)依次为75.08,71.42,61.88,均衡释放效果较好。处方D,E,F,G黏度分别为400×10-3,435×10-3,475×10-3,808.3×10-3Pa·s,缓释片基本释放完时间分别为8,10,10,2 h;处方F溶完时间符合要求,10 h时3种成分释放度分别为98.40%,97.92%,97.99%,成分间f2分别为74.78,74.65,74.70,均衡释放效果较好。结论:改良辅料Ⅰ能满足均衡释放的要求,不同辅料的配伍会影响喘平缓释片的体外释放行为。不同用量改良辅料Ⅰ与糊精配伍时,黏度与释放度呈正相关;与不同填充剂配伍时,黏度与释放度未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苦参碱凝胶剂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特性考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优选苦参碱凝胶剂的处方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HPLC测定苦参碱含量,流动相乙腈-0.02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6:94),检测波长210 nm。利用动态透析法测定苦参碱凝胶剂体外释放率,以1,5,10 h累计释放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卡波姆-940用量、苦参碱用量、氮酮用量及凝胶pH对处方工艺的影响。结果:优选的处方工艺为卡波姆-940、苦参碱和氮酮用量分别为1.0,2.0,0.5 g,pH调节至6.8;苦参碱凝胶剂在1,5,10 h内的体外累计释放率分别为(10.17±0.35)%,(74.90±0.70)%,(94.53±0.74)%。结论:优选的处方工艺稳定可行,制备的苦参碱凝胶剂具有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影响抗脑胶质瘤药物盐酸多柔比星缓释植入剂体外释药的因素,为动物药效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以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为载体与盐酸多柔比星混合制成缓释植入剂,采用UV测定其体外释放度。考察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组成、聚乳酸-羟基乙酸相对分子质量(Mw)、载药量等因素对缓释植入剂体外释放度的影响。结果 载药量10%的植入剂释药速度明显快于5%的植入剂;随着共聚物组成中羟基乙酸比例的增加,释药速度明显加快,LA-GA为50∶50的植入剂35 d时累积释放度达90%,而75∶25的植入剂仅为60%;聚乳酸-羟基乙酸相对分子质量与释药速度成反比,Mw=20 748的植入剂释药速度明显快于Mw=30 834的植入剂。结论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组成、聚乳酸-羟基乙酸相对分子质量、载药量是影响缓释植入剂体外释药的因素,其中共聚物组成和相对分子质量是主要的影响因素。通过调节共聚物组成和相对分子质量可以很好地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  相似文献   

18.
董莉  蒋金珩  郭菲  石森林 《中草药》2016,47(24):4345-4350
目的优化复方库拉索芦荟多糖凝胶剂(CAVPG)的处方工艺,评价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空白凝胶剂的外观、涂展性、黏度、高温稳定性(55℃水浴放置5 h)、低温稳定性(-20℃放置24 h)为考察指标,初步筛选凝胶剂基质;以不同基质制备的CAVPG凝胶剂中库拉索芦荟多糖(AVP)、纳米银、纳米锌的累积释放率为指标,确定CAVPG凝胶剂基质;以基质用量、甘油用量、搅拌温度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工艺;以AVP、纳米银、纳米锌的累积释放率为指标,采用转篮法测定CAVPG的累积释放率,并采用不同释放模型拟合体外释药曲线,评价CAVPG的体外释药特性。结果优选的CAVPG的最佳处方工艺为AVP 2%,纳米银1%,纳米锌1%,Carbomer-980 0.5%,甘油5%,三乙醇胺适量,磷酸盐缓冲液(PBS,p H 6.86)补足至100 g,搅拌温度25℃;CAVPG中纳米银、纳米锌的释放曲线符合零级方程,AVP的释放曲线符合一级方程。结论 CAVPG处方组成合理,处方工艺简单,质量可控,具有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苦参素结肠定位片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制备pH依赖、酶触和时间三重控制的苦参素结肠定位片释药系统,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从内到外分别以羟丙甲纤维素和聚乙二醇作为隔离层,以渗透型丙烯酸树脂Eudaragit RS 30D和Eudaragit RL 30D混合溶液作为时滞层,以渗透型丙烯酸树脂Eudaragit RS 30D,Eudaragit RL 30D和壳聚糖的混合溶液作为酶触层,以pH依赖型丙烯酸树脂Eudaragit L100-55的水分散体雅克宜作为外层肠溶层。考察了包衣片在体外模拟人体胃肠道环境中的释药情况。结果:制备的苦参素结肠定位片在pH 1.2模拟胃液中2 h不释药,在pH 6.8模拟小肠液中6 h释药量小于10%,在模拟结肠液中8 h部分释放或大部分释放。结论:所制备的苦参素结肠定位片具有良好的结肠定位效果。  相似文献   

20.
张丹  廖芳  周洁  邹林巧  李东芬 《中草药》2015,46(3):359-364
目的研究芍药总苷(TGP)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工艺及其体外释放情况。方法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TGP脂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优化法(BBD-RSM)优化最佳制备工艺参数,并对其体外释放情况进行考察。结果最佳处方为胆固醇与磷脂质量比为1∶2.7,TGP与脂类质量比为1∶29,水化介质用量5.1 m L,药物的平均包封率为73.0%,体外12 h累积释放率为42.18%。结论 TGP脂质体制备工艺合理可行,包封率高,稳定性好,有良好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