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梁林慧  黄承乐  班副植 《中外医疗》2008,27(24):144-144
目的 对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存在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及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提出临床实验室可能存在的因素,建立7个方面相应的措施和对策.结果 采取相应的的措施和对策,可以加强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管理.结论 临床实验室生物可以通过制定健全的制度、设置安全主管、加强个人防护、对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等控制措施,能有效的加强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并能预防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动物源微生物是人类致病性真菌、细菌、病毒等的主要来源,也是生物安全建设的最主要内容之一。高校及科研院所动物源微生物实验室是该类微生物研究的主要场所,预防此类实验室发生动物源微生物安全事故是生物安全建设必不可少的一环。为此,文章对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实验室动物源微生物的安全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实验室生物安全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掌握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设备现状,为完善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于2010年7~10月采用调查问卷、电话核实及抽样检查的方法对全省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设备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生物安全防护设备配置合理,使用操作比较规范;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操作设备配置尚能满足工作需求,但个体防护装备还不到位,人员防护意识有待提高。结论加大对基层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加强人员生物安全的培训,规范技术操作,切实提高人员生物安全意识,杜绝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关于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生物安全作为重要的非传统安全因素备受国内外关注,列举了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发生实验室感染的案例,分析了感染的原因,提出建立生物安全实验室,规范实验室管理及开设生物安全课程等预防实验室感染、保证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关注学校临床检验实验室的生物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学校临床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通过加强学生生物安全教育、规范实验操作、应急事故处理演练及严格实验室日常管理防范事故的发生,使学校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步入规范化轨道。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避免生物安全事故发生的新策略.方法 本文通过对各类生物医学实验进行分析,将实验中心生物安全隐患的来源分类.结果 生物安全隐患可以分为细胞培养、实验标本、实验动物、试剂和废弃物四个方面.结论 采取开展生物安全培训、加强制度建设和紧抓思想监督的方式对实验室进行管理,能够帮助实验室远离生物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避免生物安全事故发生的新策略。方法本文通过对各类生物医学实验进行分析,将实验中心生物安全隐患的来源分类。结果生物安全隐患可以分为细胞培养、实验标本、实验动物、试剂和废弃物四个方面。结论采取开展生物安全培训、加强制度建设和紧抓思想监督的方式对实验室进行管理,能够帮助实验室远离生物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8.
目的全面掌握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现状,为尽快完成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于2010年7~10月采用调查问卷、电话核实及抽样检查的方法对全省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两级分化情况比较明显,市级机构不符合项较少。县级机构存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不健全,管理制度制定不完善或落实不到位,设施、布局、相关配备及专业人员比例不合理,个人防护用品配备不完善或安全防护意识不强,未建立健康档案或不完善,岗前生物安全培训、考核落实不到位,实验废弃物处置不规范,生物安全柜未能定期检测等问题。结论要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完善并切实落实生物安全制度,加强生物安全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提高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全面提高我省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全面掌握广东省茂名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现状,为卫生部门进行生物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采用发放调查表和现场核实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全市7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有6个建立了微生物实验室,其中4个为2级生物安全实验室;6家实验室虽然都配备了一定的生物安全设备,但与国家的标准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6家实验室均制定了一定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但制度落实不到位.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日常管理工作做得也较差;6家实验室都能正确处理医疗废弃物,但生物安全培训工作开展得不够,人员健康监护做得也不合要求.结论 应加强对茂名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生物安全意识,加大实验室生物安全硬件投入.制定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规范和加大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探讨医学检验中生物安全的相关风险问题并提出防控措施。总结出的风险问题包括医学检验科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实验室工作人员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存在着相关操作不规范现象、实验室的设备管理与使用存在不规范现象。对此提出的防控措施包括加强安全管理意识,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对实验室进行定期的安全风险评估、做好实验室的清洁消毒工作、加强设备的规范管理等。希望以此降低医学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观察针刀松解法、电针对膝骨关节炎兔中枢神经5-羟色胺类和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别测定端脑、下丘脑、脑干和脊髓中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去甲肾上腺素(NA)、高香草酸(HVA)和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含量.结果 模型组端脑、下丘脑、脑干和脊髓等的5-HT含量与正常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有降低的趋势;模型组下丘脑和脑干中5-HIAA含量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端脑和腰膨大5-HIAA含量较正常组显著降低,针刀治疗后端脑或脊髓5-HIAA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显著升高;电针治疗后端脑5-HIAA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显著升高,而脊髓中5-HIAA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模型组端脑NA含量较正常组显著降低;针刀或电针治疗后NA含量与模型组相比较呈显著性升高;模型组下丘脑和脑干NA含量较正常组显著性增加,针刀或电针治疗后显著降低;模型组脊髓NA含量与正常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别.模型组端脑HVA含量较正常组显著降低,针刀或电针治疗后显著性升高,针刀组与电针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别;模型组下丘脑、脑干和脊髓HVA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别.模型组端脑和脊髓DOPAC含量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变化;模型组下丘脑和脑干DOPAC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针刀或电针治疗后DOPAC含量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结论 针刀松解法或电针疗法对膝骨关节炎兔脑、脊髓中5-羟色胺类和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提示2种疗法在减轻关节软骨损伤的同时,可通过调节中枢神经5-羟色胺和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的合成和代谢以缓解关节疼痛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金丹  包权  王辉  王英久 《医学综述》2011,17(10):1580-1581
目的分析和总结百草枯中毒肺损害的高分辨力CT(HRCT)表现特点,提高对百草枯中毒肺损害的HRCT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胸部HRCT表现,评估其影像特点。结果首次检查均无阳性发现;2周后复查出现磨玻璃影10例,实变影8例,支气管血管束增多、模糊7例,胸膜下线3例,界面征2例,小叶内间隔增厚2例,肺实质带2例;4周后复查出现磨玻璃影2例,实变影3例,支气管血管束增多、模糊1例,胸膜下线9例,界面征8例,小叶内间隔增厚8例,肺实质带9例,蜂窝影2例;6周后复查出现膜下线9例,界面征9例,小叶内间隔增厚9例,肺实质带9例,蜂窝影4例且范围增大。结论百草枯中毒肺损害的HRCT表现与病理演变有较好的一致性,提高对其HRCT表现的认识,有助于指导临床判断病变发展情况,决定其治疗手段,判断其预后。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70例X线诊断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戴萍  陈留斌  渝莉 《重庆医学》2005,34(1):73-74
目的提高对乳腺癌X线征象的认识.方法对7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作回顾性X线分析.结果肿块67例(团块形38例,结节形22例,不规则形7例),钙化23例,乳头凹陷12例,厚皮征5例,cooper's韧带"牛角征"4例,大导管相2例,乳后间隙不清19例,腋下淋巴结49例,引流血管增粗3例.结论钼靶X线摄影对诊断乳腺癌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蛇床子素(osthol,Ost)为香豆素类的一种天然药物成分,其不溶于水和半衰期短导致其生物利用度差,经肠道吸收快速分布其他组织。该文从蛇床子素的体内过程、药动学特征、靶向性、代谢产物等方面进行综述。蛇床子素在体内代谢的物质和体外模拟肝代谢的物质不大相同,蛇床子素经Ⅰ相代谢后产生去甲基蛇床子素、脱氢蛇床子素和羟基化蛇床子素等,有研究证明,经体内代谢检测尿液和粪便中没有脱氢产物,但有其他研究表明,血液、尿液中可以检测到,只是尿液中脱氢产物含量少,体外孵育肝代谢中有脱氢产物,可能脱氢蛇床子素是体内的活性代谢产物。明确蛇床子素在体内外的代谢特征及产物,有助于寻找体内活性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脏钙化性病变的超声诊断结果及其与年龄分布的关系。方法对23 800例健康体检者中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肝脏钙化性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脏钙化性病变425例,总检出率为1.9%;其中单发350例,多发102例;钙化性病变的大小为3~40 mm;分布在右肝335例,左肝96例,全肝21例。肝脏实质非特异性钙化灶310例(68.58%),年龄多分布在20~60岁,占73.95%,与≥70岁年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65,P<0.05);肝内管壁钙化81例,年龄多分布在60岁以上,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15,P<0.05);肝囊肿壁钙化32例,肝血管瘤钙化19例,肝癌钙化4例,肝部分切除术后4例,肝外伤后2例,年龄多发生在40岁以后。结论肝脏钙化性病变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不同类型的钙化性病变的年龄分布有一定的差异;肝实质非特异性钙化居多,是肝脏先天性或某些病变稳定或愈合后的一种病理性改变。超声检查是最简便、最可靠的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 :对 1988年 1月~ 2 0 0 1年 4月间本院采用输尿管镜诊断和治疗的 76 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 :输尿管镜用于诊断 12 8例 ,发现输尿管疾病 10 9例 (输尿管阴性结石 36例 ,息肉 2 4例 ,肿瘤 17例 ,脓栓 6例 ,狭窄 2 6例 )。用于治疗输尿管疾病 6 34例 ,其中 ,输尿管结石 5 33例 ,输尿管狭窄 2 1例 ,医源性双J管滞留 32例 ,尿道结石 16例 ,尿道狭窄 18例 ,小儿逆行输尿管插管 14例。治疗输尿管结石成功率为 88.6 % ,其中治疗上、中、下段结石的成功率分别为 6 2 .5 %、93.9%、95 .6 % ,治疗多发性输尿管结石的成功率为 6 7.4 %。其它疾病的疗效均满意。结论 :输尿管镜对输尿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济宁市40年疟疾防治对策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新 《中国热带医学》2006,6(8):1375-1376
目的 总结济宁市40年来疾病防治成果,以期为当前和今后制定疟疾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济宁市40余年疟疾疫情报告资料,评价防治策略和措施及其效果。结果济宁市疟疾防治在不同时期采取的不同策略和综合性抗疟措施,收到显著效果,全市疟疾发病率由1960年的1949.14/77下降至1986年的1/万以下。全市12个县市区全部达到卫生部颁布的消灭疟疾标准。结论济宁市40年来在不同的阶段实施的防治策略和综合抗疟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管裂孔疝(HH)伴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与单纯HH及GERD患者之间的内镜、24h食管pH监测、食管测压、胃动力学检查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经胃镜确诊的HH伴GERD患者61例,同期内镜确诊单纯HH患者28例,GERD患者30例,在一周内进行24h食管pH监测、食管下端括约肌(LES)压力测定及胃磁图测定胃半排空时间.结果: GERD中pH监测诊断同内镜诊断相符合占83.52%,不符合占16.48%.24h pH监测中,HH伴GERD组患者的总反流时间、卧位反流时间及立位反流时间百分比均显著高于GERD组和HH组,GERD组显著高于HH组;HH伴GERD组LESP显著低于HH组和GERD组,HH组LESP显著低于GERD组;HH伴GERD组LESL显著短于GERD组,HH伴GERD组和HH组LESL无显著差异,HH组LESL显著短于GERD组;HH伴GERD组LESR显著高于HH组和GERD组,HH组LESR显著高于GERD组;HH伴GERD组胃排空延缓者显著多于HH组,但与GERD组无显著差异,GERD组胃排空延缓者显著多于HH组.  相似文献   

19.
Increasing maternal age is the only etiological factor unequivocally linked to Down's syndrome in humans. The occurrence rate of newborns with Down's syndrome is about 1/220 in women over 35 years old. However, the occurrence rate in embryos fertilized in vitro, of the elder woman is unclear. Using FISH we screened the number of chromosome 21 in preimplanted embryos of 5 elderly women (average age, 38.4 years) to study the feasibility and necessity of screening trisomy 21 in embryos in patients over 35 years old at the in vitro fertilization (IVF) center.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小剂量利妥昔单抗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100 mg/周,连用4周)为基础治疗的32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疗效.结果 32例ITP患者中可评估29例,完全反应18例,有效5例,无效6例,总反应率79.3%.新诊断ITP患者6例,完全反应1例,有效2例,无效3例;持续性ITP患者5例,完全反应4例,有效1例;慢性ITP患者18例,完全反应13例,有效2例,无效3例.先前治疗史:糖皮质激素有效17例,完全反应12例,有效2例,无效3例;糖皮质激素无效10例,完全反应6例,部分反应3例,无效1例.结论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治疗中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小,可作为有效的二线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