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墓头回提取物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墓头回提取物体外抗白血病作用,为墓头回提取物抗肿瘤活性单体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MTT法测定墓头回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计算出IC50值;台盼蓝拒染法、流式细胞仪PI染色观察墓头回对K562细胞的促凋亡活性,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墓头回对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墓头回对K562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其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IC50为36.03 mg/L。墓头回作用于K562细胞后,倒置显微镜下可见典型的凋亡细胞的形态学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墓头回作用于K562细胞,可以明显抑制K652细胞增殖。此外,诱导K562细胞凋亡可能是其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临床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ML)更有效的方法。方法 以半固体集落培养、药物作用 2 4小时液体培养及常规染色分析法研究干扰素 (IFN)与阿糖胞苷 (Ara- c)对 K5 6 2细胞株和 CML 患者及正常人的骨髓单核细胞的生长影响。结果  IFN对 K5 6 2细胞无明显抑制作用。IFN与 Ara- c对 CML CFU- GM有优势抑制作用 ,对 Ph+细胞存在选择性杀伤作用。IFN与 Ara- c联合使用能增强 IFN或 Ara- c单药对 CML 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结论  IFN与 Ara- c可作为 CML 慢性期治疗的药物选择 ,IFN与 Ara- c联合治疗 CML 有望获得比单用 Ara- c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临床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更有效的方法。方法 以半固体集落培养,药物作用24小时液体培养及常规染色分析法研究干扰素(IFN)与阿糖胞苷(Ara-c)对K562细胞株和CML患者及正常人的骨髓单核细胞的生长影响。结果 IFN对K562细胞无明显抑制作用。IFN与Ara-c对CMLCFU-GM有优势抑制作用。对Ph^ 细胞存在选择性杀伤作用,IFN与Ara-c联合使用能增强IFN或Ara-c单药对CML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结论 IFN与Ara-c可作为CML慢性期治疗的药物治疗,IFN与Ara-c联合治疗CML有望获得比单用Ara-c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作者用改良的CFU-Mix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法对正常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患者的骨髓细胞进行了体外培养研究。结果:正常人集落产率显著高于非缓解期AML和ALL,低于CML。CML组显著高于AML和ALL组。正常人集簇产率低于CML,高于ALL和AML组。正常人培养物中一般均有CFU-Mix集落形成。AML的培养中的集落则多由白血病性细胞组成,细胞密集,扫描电镜下见细胞怪异,贴壁多突起。CML的CFU-Mix占13%,低于正常。FAB分  相似文献   

5.
吉蕾  邢佩霓  魏绪仓  李梅生  王彤 《医学争鸣》2003,24(11):1010-1013
目的 :探讨慢性髓性白血病 (CML)来源的树突状细胞 (DC)的体外扩增及其功能 .方法 :采用两步法 ,首先将慢性髓性白血病骨髓或外周血CD34+ 细胞与rhFlt3 L和rhTPO共育 7d,再用rhGM CSF ,rhTNF α及rhIL 4诱导培养1 4d ;同时以rhGM CSF ,rhTNF α及rhIL 4直接诱导体系作对照 .获得的DC通过免疫表型检测、电镜分析及染色体鉴定 ,并用MTT法检测其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及T细胞对CML细胞的杀伤作用 .结果 :两步法培养 2 1d ,CML的CD34+ 细胞扩增 (76 . 5 6± 5 . 1 7)倍 ,DC产率 (39. 1 0± 8. 0 3) % ,直接诱导产生DC扩增倍数及比例均低于两步法 (P <0 . 0 1 ) ,且此DC能刺激自体或异体T细胞增殖进而杀伤CML细胞 .结论 :两步法体外扩增培养可明显提高DC前体总数及产率 ,优于直接诱导培养 ;CML细胞来源的DC可诱导抗白血病免疫应答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为观察干扰素(IFN)、高三尖杉酯碱(HHT)及阿糖胞苷(Ara-c)体外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Ph+细胞的生长影响,探讨其临床治疗CML 的有效组合方案.以药物作用24小时液体培养及常规染色体分析法研究IFN、HHT及Ara-c对10例CML慢性期患者的骨髓中Ph+细胞的生长影响.结果显示:IFN、HHT及Ara-c对CML Ph+细胞均有选择性杀伤作用,以IFN作用最强.IFN与HHT及Ara-c联合对 Ph+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强于HHT及Ara-c单药运用(P<0.05),而HHT及Ara-c有促IFN清除Ph+细胞趋势(P>0.05).以上结果提示,IFN、HHT及Ara-c皆可作为治疗CML 慢性期患者的有效药物;两药或三药的联合应用有望获得比单药更好的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体外诱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CM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 PBMNCs)为树突细胞( DCs)。方法 :CML患者 PBMNCs在含 GM- CSF、IL- 4、TNF- α的培养液中培养 1 4d,倒置显微镜、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表面标志 ,免疫磁珠 ( MACS)富集所诱生的 DCs,用D- FISH、RT- PCR方法检测 DCs的白血病源性。利用 MTT法检测所诱生 DCs刺激 T细胞增殖能力。结果 :所诱生的细胞高表达 CD80 、CD86、CD1a、HLA- DR,电镜下细胞表面有丰富突起 ,细胞浆内有丰富线粒体 ,D- FISH、RT- PCR检测所诱生的 DCs具有 bcr/abl融合基因。CML DCs具有刺激 T细胞增殖能力。结论 :体外利用 CML患者 PBMNCs成功诱导生成了来源于 CML细胞的 DCs( CML DCs)。  相似文献   

8.
崔久嵬  李薇  王冠军  李荔 《吉林医学》2003,24(6):500-502
目的:体外诱导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CD34+细胞、单核细胞为树突状细胞(DCs),并对其形态、表型及其刺激T细胞增殖作用进行比较。方法:利用GM-CSF、IL-4、TNF-α体外定向诱导生成树突状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对所诱生的细胞进行细胞形态及表型检测,用D-FISH方法检测所诱生DCs的白血病源性。并应用MTT法检测所诱生的DCs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CML患者BMMNCs、CD34+细胞、单核细胞体外均可诱导生成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DCs,前者DCs产量明显高于后二者,但均具有刺激自体及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且三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来源于CML患者骨髓的BMMNCs、CD34+细胞、单核细胞均可诱生成CMLDCs,对T细胞均具有刺激增殖能力,但BMMNCs所诱生的DC主要来源于未成熟的中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IL-24对儿童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 BMMC)增殖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确诊未治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0例、儿童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18例,取骨髓血,分离单个核细胞;用细胞计数、噻唑蓝(Thiazolyl blue,MTT)抑制试验,以IL-24 0ng×ml-1为对照组,检测不同浓度的IL-24对白血病BMMCs增殖的影响,找出IL-24作用的峰浓度。以IL-24达到峰值的浓度为实验组,不加IL-24的为对照组,培养72小时以了解细胞增殖状况。结果: 细胞计数得出:体外培养的白血病BMMCs在培养的48小时增殖状况最差,并且随着IL-24 浓度的增加,其活细胞数也随着减少,当IL-24为50ng×ml-1时,其增殖状况最差;当IL-24为100ng×ml-1时,其增殖状况反而好转。MTT比色法检测IL-24对白血病BMMCs的抑制率得出:在培养的48小时,其抑制率最高。IL-24浓度在0~50 ng×ml-1范围内,随IL-24浓度增加,其抑制作用递增,而当IL-24>50ng×ml-1其抑制作用有所减弱。结论:IL-24可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的抑制白血病BMMC增殖。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IL-24对儿童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 BMMC)增殖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确诊未治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0例、儿童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18例,取骨髓血,分离单个核细胞;用细胞计数、噻唑蓝(Thiazolyl blue,MTT)抑制试验,以IL-24 0ng×ml-1为对照组,检测不同浓度的IL-24对白血病BMMCs增殖的影响,找出IL-24作用的峰浓度。以IL-24达到峰值的浓度为实验组,不加IL-24的为对照组,培养72小时以了解细胞增殖状况。结果: 细胞计数得出:体外培养的白血病BMMCs在培养的48小时增殖状况最差,并且随着IL-24 浓度的增加,其活细胞数也随着减少,当IL-24为50ng×ml-1时,其增殖状况最差;当IL-24为100ng×ml-1时,其增殖状况反而好转。MTT比色法检测IL-24对白血病BMMCs的抑制率得出:在培养的48小时,其抑制率最高。IL-24浓度在0~50 ng×ml-1范围内,随IL-24浓度增加,其抑制作用递增,而当IL-24>50ng×ml-1其抑制作用有所减弱。结论:IL-24可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的抑制白血病BMMC增殖。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极限稀释微孔培养CFU-GM技术初步用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研究中,对两者的CFU-GM进行了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及生化标记、扫描电镜、~3H-TdR掺入和细胞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证实极限稀释微孔培养较琼脂半固体培养更有利于白血病克隆祖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墓头回提取物体外对HepG2细胞毒作用,探讨其抑癌作用机理。方法用MTF法检测墓头回提取物对HepG2细胞毒作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流式细胞仪P1染色观察墓头回对HepG2细胞的促凋亡活性。结果墓头回提取物对HepG2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透射电镜观察可见细胞体积缩小,微绒毛减少或消失,核固缩,核染色质浓缩边集。结论墓头回提取物对HepG2细胞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其作用机制与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用体外培养法探讨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OA)对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B4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40、60、80和100μmol.L-1的OA分别处理体外培养的人白血病NB4细胞24、48和72小时后,MTT法检测OA对NB4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OA在体外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可抑制NB4细胞增殖,且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结论 OA在体外可有效抑制人白血病NB4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考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树突状细胞(DC)刺激自体骨髓T细胞,清除白血病细胞的作用。方法 采用3例CML病人(2例慢性期和1例急变期)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NC),经塑料贴壁后在含自体血浆、重组人白介素4(rhIL-4)、重组人粒-单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rhTNFα)的RPMI-1640培养液。37℃CO2孵箱培养10天,或用免疫磁珠从PBMNC分离DC,在含自体血浆、rhGMCSF和rhTNFα的RPMI1640培养液培养3天,收获的细胞即DC加到含rhIL-2的Dexter骨髓长期培养体系,置37℃,5%CO2孵箱培养7天,观察前后骨髓细胞的免疫表型和P210阳性细胞比例。结果 从CML病人外周血获得的DC大多数表达P210。在含rhIL-2的Dexter体系加入DC能进一步增加体系中的T细胞数。在2例慢性期病人体系中的P210。在含rhIL-2的Dexter体系加入DC能进一步增加体系中的T细胞数。在2例慢性期病人体系中的P210阳性细胞减少,但在急性期病例,体系中P210细胞明显增加。结论 CML病人的DC表达P210,能刺激自体骨髓中T细胞增生,在慢性期病人,这些自体DC活化的骨髓T细胞有清除白血病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据《中华内科杂志》2001年10月40卷第10期报道 暨南大学医学院血液病研究室何冬梅等,为探讨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顺铂诱导原代培养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M_2)、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锥虫蓝拒染法观察hTERT ASODN与顺铂联合对AML、CML细胞生存的影响。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细胞凋亡的DNA断裂,通过流式细胞仪对细胞凋亡峰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W本外定向诱导扩增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来源的树突状细胞(CML-DC)并测定其表型。方法:取CML患者新鲜抗凝血,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PBMNC,经细胞因子rhGM-CSF,rhIL-4,rhTNF-α联合刺激培养9-12d,收集培养细胞,光镜形态学分析并细胞计数,结合PE-CD1a单抗、FITC-CD14居流式细胞 (FCM)上进行CML-DC比例及表型分析。结果CML患者PBMNC经以上细胞因子联合培养,CML-DC含是可达3.5%-23.5%,而新鲜分离的CML患者PBMNC中CML-DC含量仅为0.1%-1%,结论CML患PBMNC 体外定向诱导扩增培养可以生成较多的CML-DC,从而为CML的免疫治疗应用于临床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自体树突状细胞 (DC)对费城 (Ph)染色体细胞的作用。方法 采用液体培养法从 4例 CML 慢性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NC)中培养出 DC及 T细胞 ,而后将 DC加 IL- 2或 IL- 2激活的 T细胞 ,分别与自体 PBMNC及 K5 6 2细胞共同孵育 6 h,行常规染色体测定 ,分析自体及 K5 6 2 Ph+染色体细胞残存率。结果 从 4例 CML 患者 PBMNC中培养出约 3× 10 5~ 2× 10 6 PBMNC的自体 DC;DC加 IL-2激活的 T细胞比单用 IL- 2激活的 T细胞对自体 Ph+染色体细胞的杀伤作用强 (P<0 .0 0 1) ;DC激活的自体 T细胞对自体 Ph+染色体细胞的杀伤作用强于对 K5 6 2 Ph+染色体细胞的杀伤作用 (P<0 .0 0 1)。结论  DC激活的 T细胞能有效抑制 Ph+染色体细胞 ;CML 患者 DC激活的自体 T细胞对自体 Ph+染色体细胞特异性的杀伤作用可能受到主要组织相容性 (MHC)的限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用rhGM-CSF联合rhIL-4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原代细胞诱导成树突状细胞(DC),探索白血病免疫治疗的新途径。方法 分离初诊CM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用rhGM-CSF联合rhIL-4共同培养7d;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细胞因子诱导前后细胞表面HLA-DR、CD1a、CD80和D86的表达,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果 经7d的诱导,HLA-DR、CD1a、CD80和CD86的表达明显上调;电镜观察到典型的DC 形态特征。结论 rhGM-CSF联合rhIL-4可成功将CML原代细胞诱导成CML-DC,可望用于CML的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9.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细胞的SFRP2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骨髓细胞SFRP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探讨SFRP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CML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RT-PCR、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方法检测CML细胞系K562细胞...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应用基因工程技术人工表达获得多表位BCR—ABL融合蛋白的基础上,对该融合抗原在体外诱导对白血病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效应进行检测,探索慢性髓系白血病(CML)免疫治疗的新途径.方法: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树突细胞(DC),以BCR-ABL融合抗原脉冲刺激DC,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淋巴细胞(CTL)产生;MTT法检测CTL对白血病靶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活性.结果:以BCR-ABL融合蛋白抗原刺激产生的CTL能特异性抑制b3a2+的靶细胞生长,包括K562细胞(P〈0.01)和HLA—A2+/b3a2+的CML原代细胞(P〈0.05),而对HLA-A2-或b2a2+靶细胞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我们所设计表达的多表位BCR.ABL融合抗原能在体外诱导特异性抗CML免疫反应,抑制b3a2+白血病细胞生长,有望为进一步的体内实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