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综述了临床常用于治疗风湿性疾病的免疫抑制剂对生育力、妊娠和哺乳期的影响。激素:激素已广泛应用于风湿性疾病的治疗,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巨细胞动脉炎、多发性肌炎(PM)和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常用的激素有短效的强的松、强的松龙甲基强的松龙和长效的地塞米松、倍他米松。地塞米松和倍他米松在胎盘的代谢分解率低,故它们到达胎儿的浓度较其它激素高,因此,它们有利于治疗胎儿疾病,而强的松和强的松龙更有利于治疗母体疾患。  相似文献   

2.
李果  许晓英  杨静  陆华 《中医药学刊》2004,22(2):367-369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对于女性生殖内分泌的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进垂体前叶分泌的两种促性腺激素,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它们促进卵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雌、孕激素除了作用于子宫及乳腺等组织外,还对下丘脑、垂体有关激素的合成、分泌、释放具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环磷酰胺(CTX)治疗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观察58例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FSGS患者对CTX和激素治疗的疗效,58例FS-GS中有16例单予激素治疗(A组),24例激素治疗8周无效后加用CTX治疗(B组),18例确诊后同时予激素和环磷酰胺治疗(C组)。结果C组和B组的总缓解率(PR加CR)分别为67%和62%,显著高于A组(44%);C组缓解时间(10.46±2.34)周显著短于A组的(18.46±2.53)周和B组的(14.46±2.47)周;随访期A组复发率(44%)高于C组(17%)和B组(12%)。使用CTX治疗近期不良反应虽然较单用激素多,但均能耐受,没有因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需要停药的情况。结论联合CTX和激素治疗原发性FSGS,可提高临床缓解率,同时减少复发率,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4.
淫羊藿提取液防治激素所致大鼠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1,自引:0,他引:9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淫羊藿提取液防治激素所致大鼠骨质疏松的疗效。方法:采用3月龄Sprague-Dawley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组)、激素组(2组)和预防组(3组)。2组喂醋酸泼尼松(4.5 mg/kg)2次/周;3组除按2组同法喂泼尼松外,还同时喂淫羊藿提取液2.0 g/(kg·d)。3个月后对3组大鼠胫骨上段的骨片用图象分析仪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激素组与对照组比较,由于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出现骨小梁面积和数量减少,骨小梁分离度增加。用淫羊藿提取液预防的激素组,骨吸收率比2组减少了70%,因而骨量接近正常组水平。结论:实验结果提示,淫羊藿提取液能预防激素所致的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辛伐他汀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家兔一氧化氮及血脂的影响,探讨辛伐他汀预防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可行性和机制.将3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激素处理组(B组)、激素加辛伐他汀组(C组),每组12只.8周后检测血清中胆固醇、甘油三脂及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显示B组的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脂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组,而NO含量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表明辛伐他汀能减轻激素所致的脂肪代谢紊乱,提高血清中NO含量,从而预防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相似文献   

6.
雷公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现状的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公藤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已有多年 ,见诸报道的已近万例 ,总结起来 ,雷公藤治疗本病具有以下优势 :( 1)轻、中型SLE可以单独应用雷公藤治疗 ;中、重型SLE可以与激素合用 ,可提高临床疗效。经临床分组研究观察 ,激素与雷公藤结合组疗效优于单纯激素和雷公藤组 ,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 ( 2 )可较好地消除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改善内脏功能。如发热 ,关节酸痛 ,手足心烦热 ,腰酸腿痛 ,头昏耳鸣及肝肾功能等。 ( 3)可相对减轻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 ,减少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用量和维持量。 ( 4 )可改善预后 ,对恢…  相似文献   

7.
中成药治疗消化疾病对胃肠激素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符合中医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因内有运用通过胃肠激素研究的成果与技术,研究中成药治疗消化疾病时对胃肠激素的影响,以探索相关中药药效作用的机制。研究较集中的激素有: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KS)、前列腺素(PG)、P物质(SP)、表皮生长因子(EGF)、胆囊收缩素(CCK)、β-内啡肽(β—EP)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何氏育麟方联合音乐疗法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生殖激素及卵巢储备功能、血流的改善作用。方法:纳入2018年12月—2021年1月在杭州市中医院就诊的60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肾亏血虚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列,对照组采用何氏育麟方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音乐疗法,治疗6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证候评分、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AMH)、血清黄体生成素(LH)、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卵巢窦卵泡计数(AFC)及卵巢血流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证候评分、抗苗勒管激素(AMH)、血清黄体生成素(LH)、血清卵泡刺激素(FSH)、窦卵泡数及卵巢血流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在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FSH、LH、卵巢血流方面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抗苗勒管激素(AMH)、窦卵泡数方面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何氏育麟方联合音乐疗法治疗DOR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生殖激素水平及卵巢血流,减轻临床伴随症状,提高患者卵巢储备。  相似文献   

9.
补肾养血活血法联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对妊娠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东 《中医杂志》2008,49(12):1084-1086
目的 观察补肾养血活血法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中对超促排卵反应、子宫内膜改善及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 将63例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基因重组人促卵泡激素/人绝经后促件腺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GnRHa/r-FSH/HMG/HCG)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分阶段服用补肾养血活血中药,观察两组促性腺激素(Gn)的用量及子宫内膜厚度、计算取卵数、测定优质卵率、观察受精率、计算优质胚胎率和妊娠率. 结果 治疗组可以减少促性腺激素的用量(P<0.01),提高子宫内膜的厚度(P<0.05);而且在提高优质卵率、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及最终提高妊娠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肾养血活血法可以促排卵、健内膜、辅助胚胎着床,联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可以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参黄汤对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胃肠激素分泌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黄冈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参黄汤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肠胃功能恢复情况比对照组更好(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胃肠激素指标情况比对照组更好(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黄汤对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胃肠激素分泌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可以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尽快恢复,改善胃肠激素的相关指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整体生活质量,使患者更快恢复身体健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参灵胶囊对COPD肺康复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参灵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并与金水宝胶囊对照。方法:将8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口服参灵胶囊,对照组(40例)口服金水宝胶囊,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用药前后症状改善情况,肺功能,生活质量,住院次数、天数及增加激素和抗生素的患病天数,以及免疫指标和营养状况有关的蛋白监测。结果:参灵胶囊对COPD患者的症状改善有加速作用,提高患者的肺功能(FEV1值%增加),减少住院次数、天数及激素和抗生素的用量,对免疫检测和人体蛋白的影响具有可比性。结论:参灵胶囊能相应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增加抗病能力、减少住院天数、次数,与金水宝作用相近,并在某些方面优于金水宝。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组炙甘草汤配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半随机组合的方法将43例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21例)用重组炙甘草汤配合小剂量激素治疗,对照组(22例)用常规剂量激素治疗。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计数(×109/L)治疗组治疗前为36.29±9.70,治疗后为95.14±18.26(P<0.01);对照组治疗前为37.31±9.29,治疗后为77.73±21.96(P<0.01),升高血小板数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副反应治疗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重组炙甘草汤配合小剂量激素治疗ITP副反应少,且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激素敏感性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200例,其中实验组(IMN)38例,对照组(非IMN)162例。根据患者对激素的的效应,将实验组分为实验A组(激素敏感)8例,实验B组(激素不敏感)30例;对照组分为对照A组(激素敏感)79例,对照B组(激素不敏感)83例。对200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析IMN患者激素敏感性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①实验组患者年龄大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A组相比,对照B组女性多(P<0.05),且年龄较大(P<0.01)。②实验组对激素敏感性低于对照组(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气(阳)虚证、血瘀证较多(P<0.05),而阴虚证和湿热证较少(P<0.01);与对照B组相比,对照A组气(阳)虚证和风湿证较多(P<0.05~0.01),阴虚证较少(P<0.05)。结论①在PNS患者中,IMN患者年龄偏大,但年龄与激素效应无明显的相关性;非IMN患者激素不敏感者年龄偏大。②激素敏感性与病理类型有关,IMN患者对激素不敏感。③IMN患者中医证型的气(阳)虚证、血瘀证明显多于非IMN患者。  相似文献   

14.
微小病变肾病(minimal change disease,MCD)又称类脂性肾病,是导致肾病综合征的最常见病理类型之一,对激素敏感但极易复发,反复发作后可能对激素依赖或耐药,从而影响预后。MCD属中医学“水肿”“尿浊”“腰痛”“癃闭”之范畴,其发病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在治疗MCD方面,杨霓芝教授有着深厚的造诣,使用中医药改善MCD患者中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的临床症状有一定疗效,配合激素治疗,可减轻药物副作用,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综合症,糖皮质激素(GC)作为一线、首选治疗药物而被广泛应用,笔者进行文献研究发现历代医家使用中药增效减毒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了更好的中西医结合,就中药联合激素增效,克服激素抵抗,辅助减撤激素,辅助激素减毒这四方面展开综述,以期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泵治疗成年男性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生殖内分泌科治疗的70例成年男性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IHH)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泵(GnRH)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各项血清激素水平变化、阴茎和睾丸变化。结果:治疗后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血清睾酮(T)水平明显较治疗前提高(P 0.05);治疗后睾丸体积、阴茎静息长度、阴茎牵长、阴茎周径明显大于治疗前(P 0.05);治疗后患者的遗精率、出现精子率明显高于治疗前(P 0.05)。结论:GnRH治疗成年男性IHH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血清促性腺激素水平,促进第二性征发育,提升精子出现率,具有较高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将36例慢性ITP激素抵抗患者分成中药组、中药+强的松组、强的松组,通过中药干预,对比各组治疗前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两种糖皮质激素受体(GR)α和β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经中药干预3个月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中药+激素组疗效较明显,血小板计数及糖皮质激素受体有较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芪汤对慢性ITP患者的激素抵抗有一定的逆转作用,增强对激素的敏感性,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ONFH)是骨科临床常见病,如不能及时接受有效治疗,会引起股骨头塌陷,导致髋关节功能受损,甚至下肢残疾。中药被广泛应用于激素性ONFH的临床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中药治疗激素性ONFH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为此学者们开展了大量的基础实验和临床试验研究。本文介绍了中药复方和中药单体治疗激素性ONFH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对中药治疗激素性ONFH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9.
脑血管病患者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的功能变化,人们已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变化研究很少。我科近两年采用放射免疫法(RIA),对20例在绝经期患脑血管患者的血清促黄体激素(LH),促卵泡激素(FSH)及催乳素(PRL)含量进行检测,以探讨其功能变化规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董勤  王萍  仲远明  顾平  韩燕  徐兰凤 《中国针灸》2003,23(12):705-708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探讨针刺对该病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72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37例)和激素对照组(35例)。治疗组取穴以循经远取与局部近取相结合,辅以随证配穴;对照组口服强的松。同时以患者脑脊液和外周血液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为指标,观察其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结果:针刺组痊愈16例(43.24%),显效11例(29.73%),好转8例(21.62%),无效2例(5.41%),总有效35例(94.59%)。激素组痊愈7例(20.00%),显效9例(25.72%),好转16例(45.71%),无效3例(8.57%),总有效32例(91.43%)。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痊愈率针刺组高于激素组。脑脊液及血中的免疫球蛋白含量,两组治疗后均有下降,尤以激素组降幅明显。结论:针刺治疗格林一巴利综合征疗效确切,具有抗异常免疫损伤和保护机体正常免疫功能的双重效应,从整体上实现免疫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