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拟益气通脉汤治疗痰瘀闭阻型中风后遗症8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益气通脉汤治疗痰瘀闭阻型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方法:选择中风恢复期患者80例,服用自拟益气通脉汤,并随症加减,配合针刺及功能锻炼.结果:80例中,治愈12例,显效29例,有效34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3.75%.结论:痰瘀闭阻型中风后遗症以气虚为本,痰瘀闭阻脉络为标,治疗以益气活血,化痰通络为主,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邢新婵  黄甡 《中医学报》2020,35(9):1922-1924
黄明志教授运用愈痫丸治疗小儿癫痫时,常根据患儿风、痰、瘀三种表现的侧重不同,将癫痫分为肝风内动、痰浊蒙窍、瘀血阻窍、痰热惊风四个证型,辨证配伍进行诊治。肝风内动证,治以平肝熄风,方选镇肝熄风汤配愈痫丸;痰浊蒙窍证,治以化痰开窍,方选柴胡龙牡汤合温胆汤配愈痫丸;瘀血阻窍证,治以活血通窍,方选通窍活血汤配愈痫丸;痰热惊风证,治以清热镇惊、化痰熄风,方选风引汤合涤痰汤配愈痫丸。  相似文献   

3.
急性期标实症状突出,急则治其标,以祛邪为主.常用平肝熄风,清化痰热,化痰通腑,活血通络,醒神开窍等治法.闭、脱二证分别治以祛邪开窍醒神和扶正固脱,救阴固阳.内闭外脱者,醒神开窍与扶正固本并用.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多为虚实夹杂,治宜扶正祛邪,常用育阴熄风,益气活血等法.  相似文献   

4.
中风发病的病因病机特点多痰瘀交阻,中风后遗症之汗证的病因病机特点亦多因痰瘀所致,提出此证可从痰瘀论治,并阐述了方药的古人论述和现代研究,举例说明了该法治疗中风后遗症之汗出过多的效果,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5.
仝小林认为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属于糖尿病"损"的范畴,由络瘀引起,病机以风痰阻络为标、肝肾亏虚为本,治疗上应祛风化痰、活血通络,兼滋补肝肾。处方善用川芎、全蝎、蝉蜕祛风化痰通络,桂枝、鸡血藤、夜交藤活血、补血、温经通络。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脑卒中,在西医治疗基础上,根据中医"气、血、痰、瘀"理论,运用自拟益气活血汤加减治疗效果满意.缺血性脑卒中为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脉络空虚,其治疗原则为益气活血、化瘀通络.  相似文献   

7.
从中风的病因病机及治疗预后,探讨出了一套中风病分阶段、系统化、专病专药的治疗方案。眩晕期,治以潜阳熄风化痰,方药用清脑熄风散。麻木期,治以化痰熄风通络,方药用麻木消散。瘫痪期,中经络者治以祛风化痰,活血通络,方药用扶正散合治瘫灵;中脏腑者治以醒脑开窍启闭,回阳固脱,方药用安宫牛黄丸鼻饲或静点大剂量清开灵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后遗症期,治以养血通络,强筋壮骨,方药用固元散合治瘫灵。  相似文献   

8.
痫病病理因素主要涉及风、火、痰、瘀等,熊继柏教授治疗痫病主要从痰论治。本文主要以熊教授治疗痫病的两种证型为例:风痰闭阻证方用定痫丸加减以涤痰熄风,开窍定痫;痰火扰神证方用芩连涤痰汤加减以清热泻火,化痰开窍,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1.辨证治疗 陈汝兴认为急性期可分为五证,风痰阻络者宜熄风化痰,活血化瘀,用天麻钩藤饮加桃仁、赤芍、天竺黄、竹沥等;肝阳上亢者宜平肝熄风,用镇肝熄风汤或天麻钩藤饮加减;痰热腑实者宜通腑清热,可选增液承气汤之类;阳闭者用安宫牛黄丸;脱证用参附或参麦、生脉注射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符为民教授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学术理论精华和临证治疗经验。[方法]通过跟随符为民教授临证抄方以及收集整理符为民教授治疗脑梗塞后遗症医案,加以整理归纳,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论述符为民教授论治脑梗塞后遗症的学术观点及临证经验,并举验案予以佐证。[结果]符为民教授从"正虚痰瘀"论治脑梗塞后遗症,认为正虚,尤以肝肾亏虚、髓窍失养为致病之本,内生痰瘀是该病病程绵长的重要病理产物。治疗上以逐瘀活血通络、开窍化痰、补益肝肾为基本大法,并巧用虫类药搜风剔络,临床疗效满意。所举验案以化痰逐瘀、舒筋和络、补肝益肾方法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结论]符为民教授从正虚痰瘀论治脑梗塞后遗症,临床疗效斐然,值得认真学习、研究、探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不同证型与ALT、AST、TB、IB、TBA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ALT、AST、TB、IB、TBA与肝硬化不同证型间的关系,筛选出与肝硬化辨证分型诊断有关的客观指标.方法:查阅1997~2007年的病历资料,分析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病例(共89例)第二天抽血检查结果中的ALT、AST、TB、IB、TBA.结果:ALT、AST、TB、IB、TBA均呈气滞血瘀组、湿热血瘀组、脾虚血瘀组递增,其中ALT各组间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T气滞血瘀组与脾虚血瘀组间均数比较P<0.05,气滞血瘀组、脾虚血瘀组与湿热血瘀组间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B、IB气滞血瘀组与湿热血瘀组、脾虚血瘀组间均数比较P值均<0.05,脾虚血瘀组与湿热血瘀组间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BA各组间均数两两比较P值均<0.05,组间差异性明显.结论:从组内离散度及组间差异性综合考虑,TBA与肝硬化不同证型的相关性较强,可考虑将其作为肝硬化辨证分型诊断的客观指标之一,值得今后进一步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12.
血瘀证病证结合研究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血瘀证存在于临床各科疾病的发展过程之中。在既往的研究和临床工作中,已经发现不同疾病血瘀证的临床表现和客观指标变化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同证在不同疾病之间的相似性及差异性是中医辨证论治的依据,研究不同疾病中血瘀证的共性,能够体现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特色,有可能进一步揭示血瘀证和中医药现代化之间更深层次的联系。目前对血瘀证病证结合的研究尚未有系统的总结报道。本文从冠心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入手,将近年来血瘀证病证结合研究的进展综述如下。1冠心病临床上多从血脂和血液流变学异常的角度来研究冠心病和血瘀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分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患者不同临床分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 将13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根据睾酮(T)水平及体质量指数(BMI),分为高雄组、非高雄组及肥型、瘦型、正常型;根据中医四诊分类,将PCOS患者辨证分型,主要分为肾虚肝郁证、肾虚血瘀证、肾虚痰阻证、肝郁血瘀证、脾虚痰湿证、肝经湿热证、痰瘀互结证七大证.观察不同的临床分型与中医证型的规律.结果 132例PCOS患者中,肾虚肝郁证45.5%,肾虚血瘀证11.3%,肾虚痰阻证1.5%,肝郁血瘀证16.7%,脾虚痰湿证0.8%,肝经湿热证9.1%,痰瘀互结证15.1%;肥型18.9%,瘦型18.9%,正常型62.2%.BMI从低到高的证型依次为肾虚肝郁证、肝郁血瘀证、肝经湿热证、肾虚血瘀证、肾虚痰阻证、脾虚痰湿证、痰瘀互结证.T水平从低到高依次为肥型、正常型、瘦型.不同中医证型、体型、雄激素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肾虚肝郁证临床较为多见,PCOS病理因素主要与虚、郁、瘀、痰相关.肝郁者的BMI偏低,形态多瘦,而痰湿者的BMI较高,形体多肥.瘦型PCOS患者T水平较肥型高.不同中医证型分类与T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14.
论瘀热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瘀与热是瘀热形成的病理基础。瘀包括血瘀和瘀血,临床表现为疼痛、发热、皮肤、黏膜的异常、积、肿块、出血;热为六淫病邪之一,临床表现为自觉或他觉的发热。在急性外感热病及某些内伤杂病(尤其是疑难病症)发展的一定阶段。许多患者同时表现血热与血瘀并见;而瘀热相搏证是指在急性外感热病或内伤杂病病变发展的一定阶段,火热毒邪或兼夹痰湿壅于血分,搏血为瘀,致血热、血瘀两种病理因素互为搏结、相合为患而形成的一种证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血瘀证的客观化指标。方法:9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照血瘀证类型分为气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阳虚血瘀证等3种类型,每组30例患者,比较3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糖化血红蛋白、C 反应蛋白等指标。结果:阴虚血瘀证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值明显高于气虚血瘀组、阳虚血瘀组(P <0.05)。3组患者发病的 BMI、平均年龄、平均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阴虚血瘀证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明显较高,其他指标在不同血瘀证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气机不利津熬为痰,血滞为瘀,而构成痰瘀的相关性,临证中辨久病之"瘀"和怪病之"痰"时应当将两者联系起考虑从肝论治,突出调肝以治痰瘀互结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从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表现、现代病理生理学和治法方药三方面探讨溃疡性结肠炎与血瘀证的关系,发现瘀血贯穿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整个发生发展过程中,瘀血与溃疡性结肠炎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活血化瘀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方法之一,临床上虽可见到不同的证型,但多间夹血瘀,在基础方上加用活血化瘀药物,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益气养阴活血汤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汤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本方对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SODA)、血浆过氧化脂质(P-LPO)值及血小板聚集功能(PAgT)的影响.方法:TIA气阴两虚血瘀证患者66例分益气养阴活血汤组(治疗组)和阿斯匹林加西比灵组(对照组)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检测P-SODA、P-LPO值及PAgT的变化.结果:经4周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治愈率72.22%,对照组46.67%,治疗组治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P-SODA和P-LPO值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和降低(P<0.01~0.05),PAgT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P-SODA和P-LPO值无明显变化(P>0.05),PAgT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汤有抗氧自由基损伤及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作用,对TIA气阴两虚血瘀证治疗有效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对不孕症的影响。方法对治疗组48例不孕症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并与对照组20例健康育龄女性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均增高(P<0.01),红细胞压积增高(P<0.05),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活血理气中医治疗后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比较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均下降(P<0.05),红细胞压积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液黏稠度增高导致的气滞血瘀证可能是引起不孕的原因之一,通过活血理气治疗,改善微循环,增加局部组织器官血液灌注,对受孕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痛经是指正值经期或者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吾师认为导致痛经的主要病因为寒凝血瘀,因此从"寒"、"瘀"着手,治疗上多用温经散寒、祛瘀止痛之温经汤治疗,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