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金平 《医学综述》2009,15(2):287-289
高频超声可清晰地显示外周神经,用超声引导行外周神经阻滞能更好地减少操作的盲目性并提高成功率。现代超声技术可在多个不同的部位,包括肌间沟、锁骨上、腋路、锁骨下等,显示臂丛神经及伴行血管的图像,从而为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提供了前提条件。本文就国内外对臂丛神经的超声影像学研究、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技术的临床应用和评价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正>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中广泛应用。传统上神经阻滞需要借助于局部解剖的体表标志、针刺异感以及神经刺激仪探查定位技术寻找神经,超声技术使神经阻滞术发生根本性的变革。通过超声成像技术可直接观察神经及周围的结构,在实时的超声引导下直接穿刺到目标神经周围,实施精准的神经阻滞。还可通过超声观察局麻药的注射过程,从而保证药物均匀扩散到神经周围。笔者应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束多点阻滞麻醉,观察麻醉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超声引导喙突径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的关键在于准确的解剖定位和局麻药的均匀扩散,最近国外有报道利用超声技术引导臂丛神经阻滞,可进一步提高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我们观察了超声引导喙突径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并与神经刺激器引导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4.
超声引导在周围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超声引导周围神经阻滞10年来已经日益普及。超声成像技术给麻醉科医师提供了一个能够直视周围神经、神经周围的解剖结构、穿刺针的置入和观察局麻药注射的非常有用的工具。超声引导周围神经阻滞代表了区域阻滞麻醉的新进展。更为重要的是,与传统神经阻滞相比此法提高了阻滞的安全性、改善了阻滞效果和患者的舒适性。本文介绍了医用超声成像的基本原理以及超声引导周围神经阻滞的优点,同时介绍了用于周围神经阻滞的超声仪器、临床技术以及常用周围神经阻滞的超声图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腕部神经阻滞在断指再植术中的运用.方法:对本院22例应用超声引导的腕部神经阻滞麻醉下进行的断肢再植手术,进行研究讨论,从而对超声引导技术的发展历史、发展前景得到自己的看法.结果:22例采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注药之后3~5分钟开始产生效果,为加以使用其它麻醉辅助药,术后未主诉特殊不适,麻醉维持时间平均为三小时十分钟.13例手术在注药麻醉一次后完成;9例手术在注药麻醉后三小时内未完成,从原注药部位再次注药后完成.结论: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技术让外周神经阻滞的成功率明显提高,并发症明显减少,因此其能够成为外周神经阻滞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肋间臂神经阻滞联合臂丛、锁骨上神经阻滞在肱骨近端手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择期行肱骨近端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组(超声引导组)和常规手法神经阻滞组(对照组),每组50例,超声引导组患者麻醉方式选择超声引导肋间臂神经阻滞联合臂丛、锁骨上神经阻滞,对照组患者行解剖标志定位的臂丛神经阻滞和颈浅丛阻滞,记录两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神经阻滞完善时间,持续时间,麻醉完善例数、不完善例数,麻醉方式更改例数,麻醉并发症。结果:两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无明显差异,超声引导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阻滞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持续时间无明显差异;麻醉完善例数超声引导组96%,对照组60%,对照组40%需辅助静脉麻醉或切口区域局部麻醉,两组均无麻醉更改例数;超声引导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肱骨近端手术,超声引导肋间臂神经阻滞联合臂丛、锁骨上神经阻麻醉效果完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超声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晋峰  张兰 《医学综述》2008,14(4):630-632
超声实时引导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神经阻滞,它通过超声影像学技术来定位目标神经,其最大优点是能够实时观察目标区域的解剖结构。该技术的使用有助于提高神经阻滞操作的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本文综述了超声辅助神经阻滞技术的理论基础、原理、实施以及在周围神经阻滞时的超声成像特征,为在临床中安全有效应用这一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与术后镇痛较神经刺激器辅助和传统盲探方法下的阻滞效果更好,起效时间更短,在临床上具有推广应用价值。本文就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和评价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腰丛神经阻滞常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下肢手术与治疗.其传统方法是通过体表解剖标志定位进行神经阻滞,但目前超声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腰丛神经阻滞中.由于超声技术的应用,可以将整个穿刺过程完全在直视下显示出来.因此,可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目前已证实超声实时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技术能极大地提高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声实时引导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神经阻滞。此法可以做到精确的神经定位, 引导穿刺针到达目标神经,观察局麻药的扩散情况。在某些神经阻滞可显著提高阻滞效果,缩短起效时间,减少并发症,很可能是今后神经阻滞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周围神经阻滞技术,这项技术得到国内外麻醉界的重视。其最大优点为能够实时显示目标区域的解剖结构。相关研究表明高频超声能够让麻醉科与疼痛科医生实时地掌握进针位置及局部麻醉药的分布情况,可提高阻滞的安全性、改善阻滞效果,提高患者的舒适性。本文为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上肢神经阻滞,包括肌间沟入路,锁骨上入路,锁骨下入路以及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技术因为精准及安全性高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住院医师掌握该技术必须通过正规培训。但住院医师对神经阻滞相关解剖结构不熟悉、缺乏超声基础知识及操作技巧、欠缺模拟训练、缺少对相应并发症的认识、缺乏局麻药物最佳浓度及剂量;针对上述问题研究组采取了基础理论知识学习、解剖学和超声软件的应用、模拟训练和分级培训等对策,麻醉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能充分掌握超声引导外周神经阻滞技术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锁骨上臂丛神经的超声解剖学特点及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ASAⅠ~Ⅱ级择期拟行上肢手术患儿50例,超声检查锁骨上臂丛神经的分布,观察臂丛神经的声像图特点,并在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上臂丛阻滞。结果50例患者锁骨上臂丛神经超声均清晰显示,在超声引导下以0.2%罗哌卡因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有效率达98%。结论锁骨上臂丛神经超声解剖结构清晰,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安全性、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14.
冯艳  张松  柏敬东  高原  孙睿 《现代医学》2008,36(3):153-15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临床效果.方法 将40例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在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B组采用传统针刺异感法行臂丛神经阻滞,应用神经阻滞评判标准比较两种方法的麻醉效果.结果 A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阻滞持续时间较B组明显延长,A组神经阻滞成功率高.结论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与传统针刺异感法比较,神经阻滞更快,持续时间更长,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术,是近年来在区域麻醉领域的一项新技术,使解剖结构和注药过程清晰可视,确保穿刺针的定位准确,同时避免穿刺针误入血管或神经内,神经阻滞起效快,维持时间长,成功率高,患者满意度高。该技术也适用于老年患者,局麻药剂量是神经阻滞成功的关键因素,下肢阻滞所需局麻药剂量较大,超声引导下能否减少老年患  相似文献   

16.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是一种在超声引导下将局麻药注射至竖脊肌深面与椎体横突之间的躯干神经阻滞方法,超声引导为竖脊肌平面阻滞提供了可视化,可以提高操作成功率,并且竖脊肌平面阻滞可为各种胸科手术提供良好的术中及术后镇痛。本文对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在不同胸科手术的临床应用现状予以综述,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该项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超声和神经刺激器引导下双侧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双侧前臂/手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选取北京积水潭院2012年2月~2014年3月间行双侧前臂/手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组(U组,n=60)和神经刺激器引导组(N组,n=60),均应用0.5%罗哌卡因进行双侧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记录操作时间、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操作痛、患者满意度以及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麻醉效果均满足手术要求。超声引导组的操作时间、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明显短于神经刺激器引导组(P<0.01)。超声引导组的操作痛明显低于神经刺激器引导组(P<0.05)。超声引导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神经刺激器引导组(P<0.05),神经刺激器引导组的操作痛明显较超声引导组严重(P<0.01)。2组均未发现明显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超声和神经刺激器引导行双侧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均可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与神经刺激器引导相比,超声引导下的双侧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短、起效快、疼痛较轻且患者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技术在老年下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优势。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9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老年下肢手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进行全身麻醉,观察组40例给予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技术麻醉,观察两组起效时间以及阻滞持续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神经阻滞操作时间、起效时间以及阻滞持续时间中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4h疼痛评分为(2.8±0.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0.9)分,(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技术应用可缩短神经阻滞操作时间、起效时间,有效降低疼痛程度,值得在临床麻醉中推广。  相似文献   

19.
陈宏才  王飞  郏丽萍  金苍元  金轶 《浙江医学》2011,33(11):1671-1672
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而临床上常用的单次臂丛神经阻滞不能满足长时间手术的要求,超声引导下用于外周神经定位的方法,可明显提高阻滞成功率和减少神经、血管损伤的发生率。本研究拟比较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鞘内置管(腋路)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与传统解剖定位法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闭孔神经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术前摆放体位过程中的止痛效果。方法:选择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髂筋膜间隙联合闭孔神经阻滞组(改良组)和髂筋膜阻滞组(对照组),每组30例。改良组采用超声引导注射0.3%罗哌卡因30ml髂筋膜间隙,10ml于闭孔神经;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注射0.3%罗哌卡因40ml于髂筋膜间隙。记录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操作时间和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记录神经阻滞前(T0)、神经阻滞后30min(T1)、摆放椎管内麻醉体位时(T2)的VAS评分及T1时各神经阻滞概率。结果:改良组操作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改良组闭孔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闭孔神经阻滞概率大于对照组;T1、T2改良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闭孔神经阻滞能更有效阻滞闭孔神经,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体位摆放过程中止痛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