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应用电镜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毒进行形态学研究。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具有布尼亚病毒样的形态,病毒颗粒呈圆球形,有包膜。其颗粒平均直径为113nm,较以往发现的布尼亚病毒稍大,并且其大小变化范围也比较大。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形态发生过程比较复杂,可能有其本身特育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应用示踪顶扣包埋的肢体金免疫电镜技术对2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屎膜病毒抗原进行了检测.结果2例均为阳性.尿膜中有核细胞胞浆内有特异性金颗粒存在,说明尿膜中存在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攻击的靶细胞。本文首次用肢体金免疫电镜对尿膜进行病毒抗原检测.为EHF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应用Vero—E_6细胞从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血清中分离出两株病毒,经初步鉴定表明:病毒不耐酸,对脂溶剂敏感,不被5—碘脱氧脲嘧啶核苷所抑制,属RNA病毒;所分离病毒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抗血清和EHF患者血清做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试验(IFA)均为阳性,其感染性可被EHF恢复期病人血清中和;将该病毒感染细胞做超薄切片在电镜下查到EHF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出血热(EHF)属于病毒性出血热中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RFS)。病原体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属布尼亚病毒科的汉坦病毒属。黑龙江省的鸡西、密山、虎林一带为此病的疫区,每年冬季为发病高峰,其它季节偶有散发。此病在其发病早期的某个特定阶段,随白细胞总数的增高,异常淋巴细胞所占的百分比也相应增高。  相似文献   

5.
在Ly-A6和Vero-E6细胞上接种7株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用直接负染法、免疫负染法和免疫胶体金标记负染法制备了电镜标本,进行观察。7株病毒的形态与布尼亚病毒相似,但大小差别较大,为53~165nm,平均直径89.2nm,病毒包膜为脂质双层样,膜表面可见中空、突起的形态亚单位结构。  相似文献   

6.
中国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和轻型出血热病毒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本报道以免疫超薄切片电镜技术对该所分离的中国流行性出血热病毒A_1株及轻型出血热病毒R_27株所作形态学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出血热病毒株在形态学上无明显差异,病毒颗粒均呈圆形或卵圆形,平均直径为122nm,大小变动范围在110~160nm;病毒颗粒表面与酶标记的抗血清呈明显特异性阳性酶反应,其相邻细胞质膜亦显示相似阳性酶反应;病毒由附有纤突的单位膜及颗粒丝状的内浆所组成;在病毒颗粒内,未见到核样物结构;病毒感染细胞的包涵体与里夫特谷热病毒相似,并有病毒颗粒直接从囊泡壁上以出芽方式发育;一些病毒内部颗粒较粗且病毒直径较大而与沙粒病毒相似。作者等认为从整体形态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出血热(EHF)发病机理及临床防治的深入研究迫切需要确定病毒在患者血液中持续时间及与血细胞的关系。我们应用免疫荧光技术、病毒培养技术,结合体外淋巴细胞病毒复制及电镜观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首先在感染的细胞中发现了出血热病毒的形态最近,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病毒形态学研究室(洪涛、夏诗茂等)与该所流行病学研究组(宋干、廖化新等)密切协作,用超薄切片免疫电镜技术发现了我国分离的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形态。肾病综合症出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模清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在人体及各种动物组织中的形态分布及所致病变。方法:作以多克隆抗体及抗G2,NP及血凝素等单克隆抗体,用多重PAP等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证明人、大鼠及小鼠体内均存在可溶性及颗粒性两种抗原。在人体尸检病例、骨髓穿刺本、大鼠及小鼠用多克隆抗及某些单克隆抗体,均可显示包涵体样颗粒性抗原阳性物质,它在电镜下多位于核旁或高尔基体旁呈扩大的泡状或实体状。结论:颗粒抗原阳性细胞  相似文献   

10.
应用Vero-E_6细胞直接从流行性出血热(EHF)抗原阳性的褐家鼠鼠肺中分离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R_(36)株(EHFV—R_(36))。形态学鉴定符合EHFV,并见到典型的颗粒性EHFV包涵体和大小形态类似的EHFV样颗粒。分离病毒株经EHFV单克隆抗体分析,R_(36)株EHFV的抗原谱不同于我国的R_(22)株,它既带有家鼠型R_(22)株相似的抗原决定簇,同时又具有野鼠型5H_5抗原决定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海南省三沙市所属南海重要岛屿永兴岛和赵述岛特殊环境中的鼠形动物带毒情况,对寨卡病毒、基孔肯雅病毒和肾综合征汉坦病毒流行的风险进行评估,为当地政府和卫生部门制定综合防控技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7年8月及2017年12月分两次利用鼠笼法和陷阱法捕捉三沙市永兴岛和赵述岛鼠形动物,解剖并采集肺、肾、肝、脾和心脏血标本,用实时荧光PCR的方法检测上述三种病毒的核酸。结果 共捕获鼠型动物76只,其中鼠笼法捕获60只,陷阱法捕获16只,隶属2科4种,鼩鼱居多占36.67%、黄胸鼠占35.00%、褐家鼠占26.67%及小家鼠占1.67%。采集肺、肾、肝和脾标本合计76份、心脏血标本52份,因其中10份溶血严重,故仅对其余42份血进行检测。用鼠脏器标本及心脏血标本提取的RNA为模板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均未检出寨卡病毒、基孔肯雅病毒和肾综合征汉坦病毒。结论 永兴岛和赵述岛上鼠形动物传播寨卡病毒、基孔肯雅病毒、和肾综合征汉坦病毒的风险不大。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reveals that the rabbit is susceptible to all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virus strains isolated from both wild rodents and humans with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Specific fluorescence for epi- demic hemorrhagic fever virus antigen was detected in many kinds of rabbit tissue, especially in the spleen, small intestine and pancreas on the 7th-13th day of experimental infection. Using fluorescence antibody positive lungs of wild rodents,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virus can easily be isolated in rabbits as well as Apodemus agrarius. Viremia was detected in rabbits on the 4th6th day after inoculation of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virus. Epidemic he- morrhagic fever virus strains can be serially passaged in rabbits. Therefore, the rabbit provides a new animal model for the isolation and propagation of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virus and for testing the safety of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vaccine.  相似文献   

13.
埃博拉病毒是迄今发现的最凶险、对人类生命危害最大的病毒之一,能在人类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中引起严重的埃博拉出血热,病死率可高达90%,并且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疫苗和治疗药物.面对埃博拉病毒带来的挑战,针对该病毒的实验室诊断、治疗药物以及疫苗的研究已经成为病毒学领域的热点.本文就埃博拉病毒的起源与流行、分子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病原检测及疫苗研究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观察了黄芪注射液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的抑制作用。动物及传代细胞实验结果显示:黄芪注射液对小白鼠乳鼠体内EHF.V的感染过程具有一定的阻断作用;其机制可能主要是通过宿主的免疫调节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湖北省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急性期血清中以动物接种(ApodemusSylvanticus)和细胞培养(Veto-E_6)方法分离到一株病毒,名之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湖北株(EHF_H)。经部分理化性和抗原性鉴定,同KHF关系密切,同PHV也有交叉关系,同NEV则显示单向交叉。  相似文献   

16.
用 Vero-E。细胞从164份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浆或尿液中分离到126株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经 IFA 和 ELISA 法检查,病毒在细胞培养中稳定地增殖,病毒效价随传代次数增加而升高,随意对其中两株病毒(来源于血浆的 EHFV_(435)株和尿液的 EHFV_(114)株)进行了初步血清学鉴定和单克隆抗体分析发现:①对恢复期血清抗体效价较急性期有4倍以上升高;②抗原性与EHFVA_9株和汉坦病毒76-118株关系密切;与来自湖北疫区黑线姬鼠的病毒有抗原性差异;③病毒的感染性能被兔抗 EHFVN 清所中和。④当病毒传至第7代时,电镜下可见圆形和椭圆形颗粒。以上结果表明早期患者约80%存在病毒血症。还提示肾损害与病毒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从EHF患者尿中检出融合细胞,其数量随病程进展而变化。即发热后期量少,少尿期次之,多尿期较多;经免疫组化染色后,发现融合细胞有EHFV抗原。提示EHF患者尿中融合细胞形成与EHFV直接损伤相关,  相似文献   

18.
19.
用VeroE 6细胞对1例流行性出血热(EHF)妊娠7个月的流产死胎7种脏器进行了病毒分离。结果在胎脑、肝、胎盘和胸腺等脏器中分离出病毒。经阻断试验、中和试验、免疫电镜检查、野鼠型及家鼠型单克隆抗体分析和感染大白鼠后抗原抗体鉴定,证实4株病毒均属野鼠型、并发现该病毒在VeroE 6细胞上适应后能产生典型细胞病变(CP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