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巩膜环扎加注C3F8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1例附属医院眼科陈吉利黄斑裂孔严重危害视力,伴发视网膜脱离一般均需手术治疗,过去手术多用电凝、冷凝封闭裂孔,使黄斑部视网膜功能受损。视力恢复不理想。我科应用巩膜环扎加玻璃体腔内注射全氟丙烷(C3F8)治疗1...  相似文献   

2.
硅油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及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9例(9只眼),其中合并PVRC3~PVRD27只眼,巨大视网膜裂孔合并PVRD31只眼,巨大视网膜裂孔1只眼。除1只为巨大视网膜裂孔眼以前未行手术外,余均为3~5次手术失败眼。随诊2~23个月,平均12.6个月。视网膜完全复位3只眼,视力均在0.02以上。3只眼术后取出硅油,其中1只眼复发视网膜脱离。硅油填充对常规视网膜复位术无法治愈的视网膜脱离有一定治疗作用;但并发症较多,故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术后4~6个月视网膜复位,色素上皮与神经上皮粘连牢固,可取出硅油。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国产全氟三丁胺(高碳液态氟化物)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玻璃体切除术中使用全氟三丁胺撑开漏斗状视网膜脱离,逐出视网膜下液,碾平和固定视网膜,平复翻转的巨大视网膜裂孔瓣。结果:术中所有视网膜巨大裂孔患者均复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D2~D3者60%全复位,40%部分复位,共有8眼获得视力增进。结论: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玻璃切除术中应用全氟三丁胺,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viekVitreoretinopathy,PVR)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对72例眼PVR视网膜脱离应用玻璃体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视网膜完全复位55眼(76%)视力提高者55眼,结论:玻璃体手术是治疗PVR视网膜脱离的一种有效的术式,手术中裂孔的封闭,牵引松解,前膜的剥离是手术成功关键,眼内C3F8气体或硅油填充提高了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过氟-N-辛烷(perfluoro-N-octane,PFnO)液体联合眼内激光在视网膜在大裂孔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复习连续的46例巨大视网膜裂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6mo ̄36mo(平均15.6mo),视网膜最终复位38例(83%),视力改善者40例(87%).结论:采用PFnO液治疗可明显提高视网膜巨大裂孔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国产全氟三丁胺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玻璃体切除术中使用全氟三丁胺撑开漏斗状视网膜脱离,逐出视网膜下液,碾平和固定视网膜,平复翻转的巨大视网膜裂孔瓣。结果:术中所有视网膜巨大裂孔患者均复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D2-D3者60%全复位,40%部位复位,共8眼获得视力增进,结论: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玻璃切除术中应用全氟三丁胺,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中和术后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或术后复发影响因素及其再手术治疗效果。方法以同期一次手术成功50例患眼作对照,回顾分析再次行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54例患眼视网膜脱离相关病情,并研究采用不同手术方式再次行视网膜复位的治疗效果。结果54例再次行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眼,发现原裂孔未封闭或再次裂开19只眼(36.1%),新裂孔或遗漏裂孔30只眼(55.6%)。大部分患眼伴有不同程度玻璃体视网膜增殖病变(PVR)。再次手术11只眼行玻璃体腔注气术,22只眼行巩膜扣带术,21只眼行玻璃体切除术,其成功率分别为72.7%、90.9%和85.7%。结论裂孔封闭不全是视网膜脱离复发或未能复位直接原因,PVR是形成新裂孔、影响裂孔闭合及视网膜复位的主要因素。视网膜脱离再次手术成功关键仍是可靠地封闭裂孔,应针对具体病情采取不同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报道应用气体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视网膜脱离43例。高度近视9例,复发性7例,脉络膜脱离型3例,无晶体性3例,外伤性6例,未找到裂孔9例,巨大裂孔5例,有黄斑孔16例(合并其他孔3例).注气量1~4ml,2~13天吸收。随访3~6个月,一次性治愈31例(72.09%).无效7例,其中5例再手术获复位,其原因:产生新裂孔;空气进入网膜下;下方裂孔,顶压力不足;玻璃体浓缩,视网膜活动度差。23例随访6个月~10年,均获满意效果。文中讨论了注气的优点,适应证,并发症及其预防处理。  相似文献   

9.
我科于1977年1月至1978年12月两年共收治原发性视网膜剥离病人113例,占住院总人数的8.52%。其中经手术治疗者100例(不包括用激光治疗者),有61例做了巩膜充填术,32例单纯巩膜缩短术,7例环扎术。结果复位治愈84例(84%),不完全复位11例,未复位5例。在100例中有91例在术前发现裂孔,而9例未查见裂孔,裂孔发现率为91%。1958年来在手术步骤上,不做穿刺放视网膜下液者22例,其中20例视网膜复位治愈,2例失败。  相似文献   

10.
王星 《广东医学》1999,20(12):953-954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对多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的有效方式。方法 术前及术中对视网膜裂孔完备而准确的定位,采用电凝封闭裂孔,排出视网膜下液及缓解玻璃体对视网膜牵引力等术式治疗多裂孔视网膜脱离17例。结果 1例术后第4天 视网膜大裂孔裂开,视风膜再脱离,其余手术成功,随访3~31个月,无复发。结论 术前检查不遗漏裂孔,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完全而准确的封闭裂孔,是多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复发的原因以及再次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4例(14只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第一次玻璃体手术后复发的原因以及再手术后的效果。结果 14例复发性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眼中,7例存在黄斑前膜,占50%;2例黄斑白孔及气体量不足2例;前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新裂孔及体位不正确各1例。再次玻璃体手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3例失随访,余11例中解剖复位成功者9例。占81.8%,其中视力提高者6例,占66.7%。结论 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后复发原因主要由黄斑前膜造成,再次玻璃体手术仍是治疗复发性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浸润麻醉进行黄斑部疾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对需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黄斑部疾病30例30眼,术中采用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浸润麻醉.行标准的三通道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根据病情行视网膜前膜、黄斑前膜和或内界膜剥离,眼内光凝、气液交换和体积分数16%全氟丙烷(C3F8)充填.观察术中的镇痛效果,术眼的合作程度以及并发症.[结果]在所有手术眼中,麻醉效果优良者13眼,麻醉效果中等者15眼,麻醉效果差者2眼.麻醉效果差的2眼均为视网膜脱离术后继发性黄斑前膜,在术中肌注哌替啶后均顺利完成手术.患者诉术眼疼痛多发生在巩膜穿刺刀刺入巩膜时、术中顶压视网膜周边部切除基底部玻璃体以及眼内光凝时,但是疼痛均较轻微,能继续耐受手术.所有病例术中未发生与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在黄斑部疾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采用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浸润麻醉,能顺利的完成手术,同时避免了球后麻醉所引起的并发症,但是要求手术医生必须具有熟练的手术技巧,并且在手术前与患者充分沟通以配合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玻璃体手术中用笛形针经赤道部裂孔引流视网膜下液的可行性及效果. 方法 对2006-05-2008-01在本院行玻璃体手术的64例64只眼伴有赤道部裂孔需行玻璃体切除的患眼作回顾性分析.其中合并严重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27只眼,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2只眼(180°以上裂孔),合并脉络膜脱离5只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4只眼.手术方法包括经平坦部玻璃体切除,剥除增生膜,松解牵引,笛形针经赤道部裂孔引流视网膜下液,眼内激光光凝,硅油或C3F8填充.手术操作均在130°全视野镜下进行. 结果 除3例周边部裂孔、2例巨大裂孔及3例大范围视网膜切开患者外,其他56例均能经赤道部裂孔引流达到视网膜复位. 结论 在全视网膜镜下经赤道部裂孔气液交换能达到良好的视网膜复位的效果,避免术中行后极部视网膜造孔内引流或使用全氟化碳液体,简化了手术操作,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Toexplorethemethodsoflenssparing(withoutlensectomy),nonsiliconeoiltamponadeandnoscleralbucklingfortreatmentofearly...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青少年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裂孔特点。方法 对30例20岁以下的视网膜脱离患者回顾性统计其视网膜裂孔的形态、位置、大小、数目和患眼的屈光状态等,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青少年视网膜脱离的网膜裂孔以圆形萎缩孔为主,占76.2%;裂孔位于颞下方者占50.8%,伴有近视屈光不正者占93.3%。结论 青少年网脱有不同于其它年龄组的自身特点,对其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ocular complications of 62 patients with active atopic dermatitis ( AD) during the period of 2003 2006. Methods Routine ophthalmic examinations, including slit-lamp microscope, indirect ophthalmoscope or Goldmann three-mirror lens, A-scan and B-scan ultrasound, ultrasound biomicroscope (UBM) and corneal topography, as well as tear film break-up time (BUT) and Schirmer tests were carried out. Results Cataract (28 eyes), keratoconjunctivitis (42 eyes) , superficial punctate keratopathy (45 eyes) and tear function abnormality ( 76 eyes) were major ocular complications in AD patients. Retinal detachment (6 eyes) was the most severe ocular complication in the AD patients. Conclusion Ocular complications are common in AD patients and a very careful examination of eyes is essential in treating AD patients. If the eyes can be examed carefully and in time, some operations and severe complications can be avoidable, especially for the patients with retinal breaks or retinal detachment.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阐明硅油取出后与视网膜脱离和视力下降有关的各种危险因素。方法 对行硅油取出术的94眼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有19眼(20%)术后出现视网膜脱离,30眼(32%)视力减退。术前及术后低眼压、术后视网膜前膜、初发病变为视网膜巨大裂孔及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初始视力低于0.02等因素是对视网膜解剖复位及视力有影响的危险因素。结论 在用硅油填充等手段治疗视网膜巨大裂孔或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时,特别是当初始视力低于0.02时,医生和患者都应清楚治疗结果不理想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视网膜脱离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 :采用药物液化和机械液化相结合的方法 ,将 2 0只Albino兔的玻璃体快速液化 ,然后用高速液流将视网膜冲破形成视网膜裂孔。结果 :37只眼成功的建立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模型。结论 :此法可以快速有效的建立视网膜脱离模型 ,有助于临床研究视网膜脱离的发病机理、影响因素、治疗方法及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钠在玻璃体切割术中的辅助应用。方法:回顾分析42例(44眼)玻璃体混浊并增殖膜形成的患者的手术过程、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42例(44眼)术中无1例大出血,医源性视网膜裂孔2眼(4.55%),35眼(79.55%)彻底清除增殖膜。38眼(86.36%)术后两周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较术前提高,40眼(90.91%)视网膜得到解剖复位。结论:在玻璃体切割术中,应用透明质酸钠可使增殖膜的剥除更安全有效,减少术中出血和医源性裂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