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MRI检测活性心肌及其与冠状动脉造影、SPECT和PET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MRI对冠心病患者心肌活性的诊断价值并与冠状动脉造影、SPECT和PET结果对比。方法:应用MRI对21例临床符合冠心病的患者进行检查,并将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SPECT和PET检查结果对照。结果:MRI静息心肌灌注扫描检出的缺血节段比狭窄冠状动脉的供血节段少但无统计学差异(Z=-1.732,P=0.083);比SPECT心肌灌注扫描检出的缺血节段多且有统计学差异(Z=-3.691,P=0.000)。SPECT心肌灌注扫描检出的缺血节段比狭窄冠状动脉的供血节段少且有统计学差异(Z=-3.029,P=0.002)。以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结果为标准,MR延迟扫描检测活性心肌的灵敏度为97.6%,特异度为98.4%,总符合率为98.2%,Kappa值为0.953。MR延迟扫描检出的活性心肌比PET检出的少但无统计学差异(Z=-0.209,P=0.835)。结论:MR心脏检查清晰显示心肌梗死的位置、程度和附壁血栓情况,并可对左室室壁运动进行直观显示。常规SPECT心肌灌注显像由于空间分辨率低明显低估心肌缺血范围。心肌PET显像空间分辨率低,无法显示心肌梗死的透壁程度,且不能直观显示室壁运动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MRI心肌灌注成像,探讨心肌梗死后心肌存活的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西门子1.5T超导MRI扫描仪,心电门控技术,超快速梯度回波电影序列,以2ml/s的速度静脉注射Gd-DTPA15ml。采集首过期短轴成像,延迟期增强后采集短轴位像及长轴位像。结果10例心肌灌注病人除2例正常外,8例心肌梗死病人显示首过期灌注成像病变区为低信号,延迟期3例为透壁性强化,3例非透壁延迟强化,混合型2例,其中1例见透壁性强化外还伴左心尖区室壁瘤。结论磁共振心肌灌注可有效评价心梗后有无存活心肌和非存活心肌,并能确定其部位面积,对其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脏磁共振(CMR)心肌灌注成像在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及微循环梗阻(MVO)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6例冠心病患者,均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和治疗后行CMR心肌灌注成像。以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CMR心肌灌注成像中延迟强化透壁局部室壁异常运动及病变区与正常心肌区CMR心肌灌注成像参数。分析CMR心肌灌注成像对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效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根据患者是否存在MVO将其分为MVO组(n=29)和无MVO组(n=77),对比两组CMR心肌灌注成像参数,并采用ROC曲线分析CMR心肌灌注成像参数对MVO的诊断价值。结果 106例患者中的1802个心肌节段被纳入评价。CMR心肌灌注成像显示106例患者共有147个延迟强化的心肌节段(每个患者至少有1个心肌节段延迟强化),其中68个透壁强化,79个非透壁强化。病变心肌首过灌注时间、首过灌注最大上升斜率(Slopemax)、心肌延迟强化信号值与正常心肌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后超声心动图无创评估心肌做功与心脏磁共振钆延迟增强扫描(LGE-CMR)评估心肌活力的相关性,以及心肌梗死核心区与远离区在心肌做功参数上的差异。方法 选择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 患者。通过斑点追踪心肌应变超声心动图和血压计测得血压计算无创心肌做功参数,如:心肌节段做功指数(WIs)、心肌节段有效做功(CWs)、心肌节段无效做功(WWs)和心肌节段做功效率(WEs)。LGE-CMR检查明确心肌梗死的瘢痕情况和透壁程度。心肌梗死核心区定义为LGE-CMR上透壁增强最明显的心肌节段,远离区定义为LGE-CMR上核心区直径对侧相应的无增强的心肌节段。结果 共有61例患者,1037个心肌节段纳入分析,其中124个节段在LGE-CMR上为透壁增强,425个节段为非透壁增强,488个节段为无增强。与无增强组相比,非透壁增强组、透壁增强组心肌节段WIs、CWs和WEs明显降低,WWs明显升高(均P<0.05)。WIs、CWs和WEs与LGE-CMR透壁增强呈明显负相关,WWs与透壁增强呈明显正相关(均P<0.05)。与心肌梗死远离区相比,核心区心肌节段WIs、CWs和WEs明显降低,WWs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 在直接接受PCI的STEMI患者中,无创心肌做功参数可能是反映心肌节段活力的潜在标志物。作为影响患者预后和潜在治疗靶点的心肌梗死远离区,可能也可用心肌做功分析来评估其心肌活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心脏MR影像技术研究不稳定性心绞痛所造成的心肌损伤。方法:3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于明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后6~12周进行心脏MR影像检查。MR影像方法包括观察心室壁运动的心脏电影MRI和判断心肌活性的心肌灌注延迟时相MRI。结果:所有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在正常范围内。18例患者的左心室内存在非透壁型延迟强化灶,其大小范围占左心室总体积的2.30%~24.30%。结论:心脏MR影像能够显示临床诊断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所造成的非透壁型心肌梗死;小范围的心肌梗死灶不能显著影响左心室整体运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心脏MRI(CMRI)结合药物(小剂量ATP)负荷试验中,心肌收缩功能与心肌灌注之间、心肌收缩功能储备与心肌灌注储备之间的关系。方法我们采用1.5T磁共振扫描仪对6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心脏电影MR成像,其中19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阳性结果(血管狭窄>50%)。真正快速稳态梯度回波(FIESTA)序列用于观察静息状态下和小剂量ATP负荷状态下的心肌运动;平面回波成像(EPI)序列用于ATP负荷前后的MR心肌灌注成像。各序列均采用左室短轴位成像。电影MRI图像采用MASS软件包对左室各节段室壁运动进行半定量计分,同时对灌注曲线进行定量分析。最后对各节段心肌灌注参数和室壁运动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静息状态和负荷状态下,心肌灌注参数均随着室壁运动评分的增加而降低。在小剂量ATP负荷状态下室壁运动较负荷前改善的心肌节段较无改善者的心肌灌注储备值低。结论心肌灌注和心肌收缩功能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对两者的综合判断有助于提高CMRI评估心肌活性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延迟增强扫描对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14例心肌梗死患者均行磁共振延迟增强扫描,分析结果并与心电图(ECG)及超声心动图(UCG)对比。结果:14例心梗患者共分析238个节段,其中低灌注及灌注缺损节段共102(42.9%)个,磁共振延迟增强结果显示128(53.9%)个节段对比剂滞留呈高信号坏死改变,61个延迟高信号节段对应室壁ECG导联无病理性Q波出现,5例UCG未见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结论:心脏磁共振多序列扫描可在一次检查中完成,它无创、空间分辨率高,可获取心脏形态、功能信息,延迟增强扫描可识别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区分透壁程度,鉴别活性心肌,间接判断冠脉血管病变情况,对心肌梗死的诊断、预后判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心肌灌注成像、心肌活力及运动分析MRI在猪心肌梗死存活心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猪心肌梗死3天模型14例、3周模型12例进行心脏MR检查。BFFE用于观察心肌运动,快速梯度回波序列(T1-TFE)用于观察首过心肌灌注表现;反转恢复梯度回波序列用于观察延迟时相心肌活力表现。结果猪梗死心肌内的首过灌注诊断敏感性为92%。心肌活力分析示左心室心肌内存在不同范围的强化灶或心肌变薄,诊断敏感性为75%。心肌运动减弱节段与强化节段基本一致,诊断敏感性为92%。明显纤维化或瘢痕心肌表现为心肌变薄并始终保持低信号。结论通过综合分析延迟强化,运动能力显著降低和可能存在的首过灌注缺损,可以更有效地识别梗死或瘢痕心肌。  相似文献   

9.
肥厚型心肌病的MR首过心肌灌注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评价心肌首过灌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肥厚型心肌病(HCM)心肌缺血的诊断作用。方法:对21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行MR心脏形态学及功能学检查,并进行MR心肌灌注检查,随后对心肌灌注参数进行分析,同时对比分析心功能变化。结果:局部心肌最大信号强度增加值(Sim)减低9例,其中合并心内膜下缺血3例;灌注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较,左室短轴缩短率及局部室壁增厚率明显下降。结论:MR心肌首过灌注成像能够准确地判断肥厚型心肌病的缺血改变,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多方面对肥厚型心肌病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MR心肌首过灌注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局部心肌微循环障碍.方法 选取22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HCM组)和13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心脏MR (CMR)检查(包括左心室短轴电影、心肌首过灌注和延迟增强序列),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各心肌节段心肌壁厚度、心肌信号强度最大上升斜率(Slopemax)和心肌延迟强化(DE).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对照组心肌节段、HCM组非肥厚性心肌节段亚组和肥厚性心肌节段亚组的Slopemaax以及不同肥厚程度心肌节段的SlopemaX,对有DE心肌节段和无DE心肌节段的Slopemax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HCM组中非肥厚性心肌节段亚组和肥厚性心肌节段亚组Slopemax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其中肥厚性心肌节段亚组的Slopemax较非肥厚性心肌节段亚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轻度肥厚心肌节段Sl0pemax高于中度、重度肥厚心肌节段(P均<0.05),但中度与重度心肌肥厚节段Slopemax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心肌节段Slopemax明显低于无DE心肌节段(P<0.05).结论 MR心肌首过灌注成像能可靠地检出HCM局部心肌的微血管功能障碍,为临床对HCM患者进行风险分层、制定治疗计划和预后评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心肌桥与心肌缺血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肌桥(MB)与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冠脉造影中检出的88例MB患者,把其中36例孤立性MB分为两组(A组:NobleI级;B组:NobleⅡ~Ⅲ级),卡方检验分析:(1)壁冠状动脉及其前后冠脉的粥样硬化发生率差异;(2)A、B组的动态心电图的ST—T段改变发生率、运动平板阳性率、稳定性心绞痛发生率、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生率的差异。结果:MB检出率4.1%,B组与A组相比,运动平板阳性率、稳定性心绞痛发生率、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MB近段冠脉的AS发生率高于壁冠状动脉及MB远段冠脉(P〈0.01)。结论:MB的狭窄程度越严重,引起的心肌缺血越重;MB促进近段冠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心肌超声造影评价兔心肌梗死与存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心肌超声造影(myocardial contrast enhancement,MCE)评价兔心肌梗死及心肌存活的价值。方法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of coronary artery,LAD)结扎法建立兔心肌梗死模型。建模1周后心肌超声造影,左室乳头肌短轴观显示局部心肌血流灌注情况。梗死区心肌组织行Masson三色染色后与MCE进行对照。结果MCE显示模型兔左室前壁、前间隔灌注缺损与灌注不良或延迟的节段数分别为18、14,与邻近正常灌注区灰阶值比较,差异有十分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理染色判断梗死与存活节段对比,MCE预测心肌梗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8.2%、80%和83.3%,对心肌存活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0%、88.2%和85.7%。结论MCE判断兔心肌梗死与心肌存活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家兔实验性心肌梗塞时心肌细胞凋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时心肌细胞凋亡情况。方法:采用DNA缺口末端标记法(NELM)、透射电镜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对家兔实验性心肌梗塞时不同损伤区心肌细胞凋亡情况进行研究。结果:在梗塞交界区心肌组织中可见散在大量MELM染色阳性细胞;电镜检查细胞呈凋亡特征。在坏死区和正常心肌组织中均未发现NELM染色阳性细胞。梗塞交界区DNA电泳呈梯状,符合细胞凋亡图谱。坏死区心肌DNA电泳图谱呈均匀弥散状态,正常心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P M Holt 《Nursing times》1974,70(24):908-910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review article, clinical features characteristic of myocardial sarcoidosis including illness course, prognosis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 are discussed. The pearl of settling the diagnosis of cardiac sarcoidosis is to consider cardiac involvement in all sarcoidosis patients, electrocardiographic and echocardiographic evidence is of greatest importance.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