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用健脾化湿泄浊法治疗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改变生活方式加健脾化湿泄浊中药)35例,对照组(单纯改变生活方式)35例,治疗2个月后比较2组胰岛素抵抗指数、血尿酸及血脂水平等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血尿酸、胰岛素抵抗指数、甘油三酯等较前有明显改善(P〈0.05~0.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1)。同时治疗组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结论:健脾化湿泄浊中药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尿酸、降低甘油三酯等;并且明显改善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通淋泄浊法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22例用米诺环素治疗,治疗组26例加用清热利湿通淋泄浊中药治疗。结果:治愈率治疗组96.2%,对照组77.3%,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清热利湿通淋泄浊中药配合米诺环素治疗非淋茵性尿道炎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3.
泄浊除痹汤治疗原发性痛风高尿酸血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泄浊除痹汤治疗原发性痛风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非盲法随机对照组试验,将81例原发性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颗粒剂组40例,服用泄浊除痹汤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剂;水煎剂组41例,服用泄浊除痹汤水煎剂。2组均每日1剂,分2次口服。疗程均为20日。结果:2组治疗10、20日血尿酸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后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90.00%,对照组为68.29%、92.6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泄浊 除痹汤治疗高尿酸血症效果明显, 颗粒剂和水煎剂的效果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泄浊排毒方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泄浊排毒方治疗,对照组予别嘌呤醇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BUA)、总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G)、24h尿尿酸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弧66%,对照组为9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尿酸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1),但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TCH、TG治疗后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24h尿尿酸较治疗前明显增多(P〈0.05),对照组TCH、TG、24h尿尿酸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泄浊排毒方可有效治疗高尿酸血症,同时可以改善体内代谢紊乱,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利湿祛痰的矢志方治疗高尿酸血症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痰浊瘀阻型高尿酸血症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口服中药矢志方治疗,对照组口服别嘌醇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血尿酸、血肌酐、24h尿蛋白定量、血红蛋白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75%、6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尿酸均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和血红蛋白均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仅血尿酸、血红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其他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矢志方对高尿酸血症肾病有确切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化瘀法对围绝经期妇女性激素及血管舒缩症状的影响。方法:将377例患者随分为中药纽及西药组。中药组口服补肾壮骨冲剂(组成:山茱萸、鹿角胶、龟板胶、内桂、巴戟天、淫羊藿、茯苓、三棱、泽泻、水蛭、郁金、骨碎补、山药等)治疗;西药组应用倍关力加安宫黄体酮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性激素[雌二醇(E2)、卵泡刺激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等指标及症状体征积分的变化。结果:脱失情况比较:中药组脱失53例,西药组治疗脱失96例,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症状总评分均有明显减少(P〈0.01,P〈0.05),2组治疗后总评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均能明显升高E2水平、降低FSH及LH水平(P〈0.05);2组间E2、FSH及LH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肾健脾化瘀法中药治疗围绝经期妇女,能纠正紊乱的性激素各项指标,缓解潮热汗出等症状,疗效与雌激素替代疗法相当,但具有无副作用、经济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补肾健脾方治疗先兆流产30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方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从细胞因子角度探讨其安胎机制。方法:选择早孕先兆流产患者45例为观察组。正常妊娠妇女15例为对照组。观察组中30例为中药组,运用补肾健脾方治疗;15例为西药组,运用黄体酮和HCG治疗,2组均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检测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INF-γ、IL-4、IL-10、孕酮(P)、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的浓度变化。结果:总有效率中药组为90.0%,西药组为6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药组显著高于西药组;中药组、西药组治疗前INF-γ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IL—10、IL-4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药组治疗后INF-γ显著降低,IL-10显著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西药组治疗后IL-4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INF-γ、IL-10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中药组、西药组治疗前P、β-HCG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显著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β-HCG中药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西药组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药组、西药组P治疗后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肾健脾方治疗早孕先兆流产疗效显著,其机制在于:抑制INF-γ的分泌,减轻对胚胎的损害杀伤作用,同时促进IL—10的分泌,增强母胎免疫保护;促进早孕期胎盘分泌HCG并使其分泌稳步上升,提高孕激素水平改善黄体功能。其对细胞因子和内分泌激素的调节与黄体酮和HCG安胎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补肾泄浊汤对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用自拟补肾泄浊汤治疗,每日1剂。对照组口服别嘌呤醇0.1g,1d3次;痛风急性发作期加服秋水仙碱0.5~1mg,1d4次。2组均20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临床不良反应率,以及2组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尿酸、肾功能及血脂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泄浊汤对高尿酸血症、痛风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的中医病理及证候特点。方法:以腺嘌吟制备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分别采用不同中医治法的方药-四妙散、二陈汤、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并进行体重及相应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模型组体重下降,各药物组体重虽有下降,但均高于模型组(P〈0.01),以血府逐瘀汤组为最高。血府逐瘀汤组尿酸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与正常组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药物组HDL升高,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府逐瘀汤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清热利湿(四妙散)、化痰降浊(二陈汤)及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法对高尿酸血症均有一定作用,以活血化瘀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补肾健脾中药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自拟补肾健脾口服方,并与更年康相对照,观察治疗前后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评分,同时放免测定了部分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的含量。结果:(1)补肾健脾中药能明显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各主要症状,痊愈率为28.57%,总有效率达91.42%,较更年康疗效显著(P〈0.05);缓解胸闷心悸、烦燥易怒、倦怠乏力、浮肿症状显著优于更年康对照组(P〈0.05或P〈0.01)。(2)补肾健脾中药能明显升高50岁以下患者E2水平(P〈0.05)。结论:补肾健脾法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可靠,并对尚未完全衰退的卵巢功能有促进和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温经散寒除湿法治疗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18例,治疗组予温经散寒除湿法组方中药,对照组予别嘌醇。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血尿酸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2%和83.3%;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尿酸水平均下降(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经散寒除湿法治疗高尿酸血症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2.
史海立  赵庆华 《光明中医》2008,23(6):772-773
目的:观察健脾泄浊化瘀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脾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所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双氢克尿塞片、氨体舒通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健脾泄浊化瘀汤,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同时查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BIL、ALT、STP、AIB、GIB水平、彩超及临床症状与体征的改变。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症状和体征计分及总计分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治疗组对日平均尿量,日腹围、体重减少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后,治疗组肝功能分级比较A级C级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1)。治疗后,治疗组ALT、TBIL、ALB,GLB较对照组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腹水深度、脾厚值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健脾泄浊化瘀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脾虚血瘀型)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减轻临床症状、体征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可降低血清TBIL、ALT、STP、GIB水平,升高AIB水平,并能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分级。  相似文献   

13.
Ⅱ型糖尿病血尿酸水平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血尿酸症变化的特点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高尿酸血症与不伴血尿酸增高组肌酐(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S)、糖化血红蛋白(HbA,C)、体重指数(BMI)的变化;观察两组心脑血管病发生情况。结果:180例T2DM患者中高尿酸血症52例,发生率28.9%(52/180),两组患者FBS、HbA1C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BMI、TG、TC、Cr高于对照组(P〈0.05)。52例观察组合并冠心痛26例、高血压34例及急性脑血管意外11例;128例对照组分别为31例、38例、12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对预后有不良影响,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及时给予相关的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中药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自拟补肾健脾口服方,并与更年康相对照,观察治疗前后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评分,同时放免测定了部分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的含量。结果:①补肾健脾中药能明显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各主要症状,痊愈率为28.57%,总有效率达91.42%,较更年康疗效显著(P〈0.05);缓解胸闷心悸、烦燥易怒、倦怠乏力、浮肿症状显著优于更年康对照组(P〈0.05或P〈0.01)。②补肾健脾中药能明显升高50岁以下患者血清雌二醇(E2)水平(P〈0.05)。结论:补肾健脾法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可靠,并对尚未完全衰退的卵巢功能有促进和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黄铮  王一飞  张明 《新中医》2013,45(12):85-87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通络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采用清热利湿通络方加减口服,每天2次,连续服用10天;对照组30例,予口服尼美舒利分散片,每次0.1g,每天1次,连续服用10天。结果:2组疗效经Ridit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尿酸(BUA)、谷丙转氨酶(ALT)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利湿通络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且有一定降低血尿酸作用,无明显短期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益肾泄浊化瘀汤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益肾泄浊化瘀汤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益肾泄浊化瘀汤,对照组予包醛氧化淀粉,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16.0%,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积分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Scr、BUN水平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泄浊化瘀汤有改善慢性。肾衰竭临床症状和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利肾化浊汤治疗晚期肾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晚期肾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使用白介素-2和干扰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中药利肾化浊汤治疗,两组治疗12周后统计疗效.结果:两组实体瘤近期疗效比较,有效率对照纽为20.0%,治疗组为15.0%,两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提高卡氏评分、减轻白介素-2和干扰素的毒副作用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利肾化浊汤可有效减轻白介素2和干扰素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利湿泄浊方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3例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予自拟利湿泄浊方治疗,对照组21例予别嘌呤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血尿酸、甘油三酯、β2-微球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 节两组均可明显降低血尿酸水平,但治疗组在降低甘油三酯及β2-微球蛋白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 利湿泄浊方治疗高尿酸血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清肾颗粒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急剧加重(湿热证)患者血浆P-选择素(CD62P)、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干预作用。方法:80例CRF急剧加重(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另选取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使用中药解毒泄浊颗粒保留灌肠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加服清肾颗粒。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浆CD62P、ICAM-1水平变化情况,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0%,对照组为57.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67.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CD62P、ICAM-1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2组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CRF急剧加重(湿热证)患者血浆CD62P、I—CAM-1水平明显升高,清肾颗粒可降低其水平,改善肾功能,减轻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活血化浊胶囊对青海地区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青海西宁地区高脂血症患者80例和玉树地区高脂血症患者60例,分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活血化浊胶囊治疗,对照组口服血脂康胶囊治疗,进行对照观察。结果:血脂结果显示:西宁治疗组治疗前后:TC、TG、HDL、LDL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TC、TG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HDL、LDL无差异。两组治疗后比较:Tc、TG、HDL、LDL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玉树地区:治疗组治疗前后:Tc、TG、HDL、LDL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TC有显著性差异(P〈0.01),TG、HDL、LDL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TC、TG、HDL、LDL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血液流变学检查:治疗组治疗前后:全血高切、低切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粘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全血、血浆粘度有差异性(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全血高切、低切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粘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中药活血化浊胶囊有明显调节脂质代谢及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粘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