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桂枝汤对发热大鼠下丘脑组织PKA,PKC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受体Ⅲ型(EP3)受体激动剂硫前列酮(Sul)致热大鼠下丘脑蛋白激酶A(PKA)、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变化及桂枝汤的解热作用机制。方法:选用Sul 1 mg.kg-1脑室注射(icv)致大鼠发热,观察H-89(特异性PKA抑制剂)1 mg.kg-1(icv),calphostin C(特异性PKC抑制剂)1 mg.kg-1(icv)和桂枝汤10 g.kg-1(ig)对模型大鼠发热的影响,继而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法,测定给予桂枝汤后EP3受体激动剂致热大鼠下丘脑组织中PKA,PKC的活性变化。结果:Sul脑室注射后,呈现单峰的发热曲线,峰值时在注射后0.5 h左右,并伴有下丘脑组织中PKA活性显著增高和PKC活性的降低倾向。PKA,PKC抑制剂及桂枝汤均可使模型大鼠的发热曲线下移;口饲桂枝汤能显著抑制造模动物下丘脑PKA的活性,大剂量桂枝汤还能显著降低PKC的活性。结论:下丘脑组织中的PKA,PKC参与了EP3致大鼠发热的病理过程,桂枝汤可抑制EP3激动诱致的PKA活性增高,这可能是桂枝汤解热作用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淫羊藿苷(icariin)对β-淀粉样蛋白(Aβ25-35)所致的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株(PC12细胞)神经毒性的抑制作用和潜在机制。 方法 将PC1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Aβ25-35损伤组、淫羊藿苷与Aβ25-35共同给药组、淫羊藿苷单独给药组,然后考察淫羊藿苷对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淫羊藿苷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结果 淫羊藿苷可以显著的抑制Aβ25-35所诱导的PC12细胞神经毒性,提高细胞存活率,此外其还可以降低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和PARP的激活。机制研究发现,淫羊藿苷可以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蛋白β-catenin的活性,抑制其磷酸化,并促进该蛋白向细胞核中的转运。此外,淫羊藿苷还可以通过调节不同的磷酸化位点来抑制GSK-3β信号蛋白的活化。结论 淫羊藿苷可显著抑制Aβ25-35所致的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其潜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白芍总苷中4个活性成分(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没食子酰芍药苷和苯甲酰芍药苷)在正常和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诱导急性肝损伤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并比较其差异。方法 参照临床给药剂量给SD大鼠ig白芍总苷后,采集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清,建立LC-MS方法测定血药浓度,采用WinNonlin5.3药动学软件计算各成分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没食子酰芍药苷和苯甲酰芍药苷的入血浓度较低,可能大部分迅速代谢为中间产物芍药苷。肝损伤使主要成分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在大鼠体内的半衰期(t1/2)和平均滞留时间(MRT)显著延长(P<0.05、0.01),药时曲线下面积(AUC)显著增加(P<0.05、0.01),清除率(CL/F)显著降低(P<0.05、0.01);没食子酰芍药苷在2组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但其在肝损伤大鼠体内的药-时曲线出现双峰现象;苯甲酰芍药苷在2组大鼠体内的t1/2和MRT0~∞无显著变化,但肝损伤使其AUC显著增加(P<0.01)。结论 为进一步探究白芍总苷多成分协同的保肝作用机制提供实验基础,同时为该中药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参考。  相似文献   

4.
两种方法测定复方苦参注射液中聚山梨酯80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栝楼桂枝汤中没食子酸、原儿茶酸、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肉桂酸、桂皮醛、甘草苷、甘草素、甘草酸含量的方法,并探讨君药天花粉对复方9种成分的含量影响。方法:用Diamonsil C18柱,流动相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1,柱温30 ℃,检测波长254 nm;测定桂枝汤、栝楼桂枝汤中没食子酸、原儿茶酸、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肉桂酸、桂皮醛、甘草苷、甘草素、甘草酸的含量,比较了配伍天花粉的栝楼桂枝汤与桂枝汤9种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建立了HPLC同时测定没食子酸、原儿茶酸、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肉桂酸、桂皮醛、甘草苷、甘草素、甘草酸的含量的方法,与桂枝汤相比,栝楼桂枝汤中芍药苷含量增加、没食子酸、原儿茶酸、芍药内酯苷、甘草苷、甘草素、肉桂酸、甘草酸含量减少,桂皮醛含量变化不大。结论:本方法专属性、重复性好,可用于栝楼桂枝汤中9种成分的含量测定;配伍天花粉对各成分含量有影响,其影响非常复杂。  相似文献   

5.
探讨松果菊苷含药血清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3代细胞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经典成骨诱导组、10%松果菊苷含药血清组。ELISA测定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的表达;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ZHX3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ZHX3 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经典成骨诱导组和10%松果菊苷含药血清组的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表达明显增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10%松果菊苷含药血清组的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表达与经典成骨诱导组比较明显增强,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典成骨诱导组和10%松果菊苷含药血清组的ZHX3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增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10%松果菊苷含药血清组的ZHX3蛋白及mRNA表达与经典成骨诱导组比较明显增强,有显著性差异(P<0.01)。10%松果菊苷含药血清可以促进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其作用机制与ZHX3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6.
栀子总苷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治疗作用及部分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栀子总苷(TGCJ)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和对炎症区域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及相关炎症介质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作用机制。方法:弗氏完全佐剂(FCA)免疫诱导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arthritis,AA);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TGCJ3个剂量组(20,40,80mg·kg-1)和雷公藤多苷(GTW)组;足爪容积测定法和关节炎评分法观察关节炎的发生情况;测定大鼠关节滑膜组织中NO、NOS、前列腺素E2(PGE2)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关节滑膜组织NO、NOS、PGE2I、L-1β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TGCJ组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继发病变显著受抑制,关节滑膜组织NO、NOS、PGE2及炎性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结论:抑制关节炎炎症局部炎性细胞因子活性和降低炎症介质含量是栀子总苷发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青蒿总香豆素解热作用及其机理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青蒿总香豆素解热(降温)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从黄花蒿中提取总香豆素,利用内生致热原性家兔发热模型,观察青蒿总香豆素对发热家兔体温的影响并测定脑脊液、血清中前列腺素E2(PGE2)、环单磷酸腺苷(cAMP)水平以及肝脏、腓肠肌钠泵活性。结果:青蒿总香豆素可以显著降低正常及发热家兔体温,抑制肝脏、腓肠肌组织钠泵活性,降低发热家兔血液及脑脊液PGE2水平,对血液及脑脊液cAMP水平变化无明显影响。结论:香豆素成分可能是青蒿解热降温的有效部位,其作用机制与抑制钠泵活性及降低中枢PGE2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桂枝汤对发热和低体温大鼠下丘脑组织内15-PGDH活性的影响,进一步阐明桂枝汤体温双向调节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核素示踪技术测定酵母性发热和安痛定性低体温大鼠及桂枝汤处理组下丘脑组织内15-PGDH活性,并观察其与体温变化的关系。结果:皮下注射酵母可降低下丘脑15-PGDH活性,桂枝汤灌胃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该变化并促进发热大鼠体温的恢复,两者呈正相关;而腹腔注射安痛定后,随着体温下降,15-PGDH活性有升高倾向,桂枝汤可抑制该酶活性并加速体温恢复正常,但两者呈弱相关。结论:大鼠下丘脑内15-PGDH可能参与机体体温调节并可能是桂枝汤解热作用靶点之一,但与其抗低体温作用关联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白芍总苷在急性CCl4 肝损伤大鼠与正常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过程的异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CCl4建立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采用HPLC测定模型大鼠和正常大鼠灌胃给予白芍总苷后,不同时间点的Pae和Alb的血药浓度,根据药-时曲线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在模型组大鼠体内,白芍总苷中芍药苷(Pae)和芍药内酯苷(Alb)在高、中、低剂量(0.047、0.141、0.282 g·mL-1)时的 t1/2分别为 5.02、4.52、4.91 h;5.22、5.04、5.05 h。ρmax分别为22.54、14.52、5.49 μg·mL-1;9.02、5.04、2.34 μg·mL-1。AUC0-t分别为(146.55±7.52)、(84.14±7.84)、(31.62±2.97)μg·h·mL-1;(56.56±8.70)、(32.18±3.49)、(13.48±1.66) μg ·h·mL-1tmax 均为 2 h。在正常大鼠体内,Pae和Alb在高、中、低剂量(0.047、0.141、0.282 g·mL-1)时的 t1/2 分别为3.95、3.69、3.95 h;3.74、3.98、3.79 h。ρmax分别为19.16、11.60、4.46 μg·mL-1;7.16、4.00、1.93 μg·mL-1。AUC0-t 分别为(116.26.6±19.99)、(67.74±12.79)、(25.01±2.62) μg·h·mL-1;(45.03±5.84)、(27.26±3.57)、(10.59±1.86)μg·h· mL-1tmax为 2.5 h。结论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ρmax、AUC0-t 显著增大,t1/2延长,tmax明显缩短。模型组和正常组的tmax和t1/2不受白芍总苷剂量影响,但剂量与ρmax和AUC0-t具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发热和低体温大鼠下丘脑可溶性NOS活性的变化及桂枝汤对之的影响。方法: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酵母性发热大鼠、安痛定性低体温大鼠及桂枝汤治疗组下丘脑部位NOS活性。结果:皮下注射酵母5.5h后大鼠下丘脑组织内NOS活性显著升高,而腹腔注射安痛定可使该部位NOS活性明显降低,与体温变化呈正相关;桂枝汤(p.o.)可剂量依赖性地对抗醇母诱导的大鼠下丘脑NOS活性升高,与其解热作用平行;但在低体温模型上可进一步降低该区NOS活性,该作用与抗低体温作用呈负相关。结论:下丘脑可溶性NOS可能参与了大鼠体温调节;桂枝汤抑制酵母诱导的下丘脑NOS活性升高可能是其解热作用机制之一,但其抗低体温作用可能与该区NOS变化无关。  相似文献   

11.
多指标正交试验优选桂枝甘草汤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桂枝甘草汤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HPLC测定甘草苷、肉桂酸、桂皮醛及甘草酸含量,流动相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0 min,5%~20%A;10~15 min,20%~23%A;15~30 min,23%~32%A;30~40min,32%~35%A;40~50 min,35%~40%A;50~60 min,40%~50%A),检测波长254 nm。以甘草苷、肉桂酸、桂皮醛、甘草酸和浸出物提取量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加水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桂枝甘草汤的最佳提取条件为加12倍量水回流提取3次,每次1 h;甘草苷、肉桂酸、桂皮醛、甘草酸及浸出物提取量分别为5.93,11.73,12.25,12.34,172.86 mg·g-1。结论:多指标综合加权法能较为合理地反映桂枝甘草汤的整体药效,为该方的临床应用与开发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桂枝汤对高、低体温大鼠下丘脑组织转录因子CREB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体温变化时下丘脑组织中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的活性及桂枝汤调节体温作用与此关系。方法:选用前列腺素受体3(EP3)发热大鼠模型及氨基比林低体温大鼠模型,采用比色法测定给予桂枝汤后大鼠下丘脑组织中pCREB活性。结果:两种模型下丘脑组织中pCREB活性均有升高倾向,以发热大鼠明显;给予桂枝汤可使发热大鼠的pCREB活性降低,而低体温大鼠的pCREB活性变化不明显。结论:pCREB参与了大鼠的体温变化过程;桂枝汤的解热作用可能与降低pCREB活性有关;pCREB基本上不参与低体温机制的调节或仅有较弱调节作用。桂枝汤的升温作用与其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桂枝汤对体温双向调节作用与下丘脑PGE2 含量及COX活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免法对下丘脑中PGE2 含量及COX活性进行同步检测。结果 :在酵母诱导发热大鼠中 ,桂枝汤可使下丘脑中PGE2 含量明显降低 (P <0 .0 5) ,而在安痛定诱导的低体温大鼠中 ,它可使PGE2 含量明显增高 (P <0 .0 5)。在两种模型中 ,桂枝汤对下丘脑细胞中COX活性的影响均不明显 (P >0 .0 5)。结论 :桂枝汤对体温的双向调节作用可能部分是通过影响PGE2 含量来实现的 ,但PGE2 含量增减不依赖于下丘脑细胞中COX活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桂枝汤对体温双向调节作用与下丘脑PGE2 含量及COX活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免法对下丘脑中PGE2 含量及COX活性进行同步检测。结果 :在酵母诱导发热大鼠中 ,桂枝汤可使下丘脑中PGE2 含量明显降低 (P <0 0 5 ) ,而在安痛定诱导的低体温大鼠中 ,它可使PGE2 含量明显增高 (P <0 0 5 )。在两种模型中 ,桂枝汤对下丘脑细胞中COX活性的影响均不明显 (P >0 0 5 )。结论 :桂枝汤对体温的双向调节作用可能部分是通过影响PGE2 含量来实现的 ,但PGE2 含量增减不依赖于下丘脑细胞中COX活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桂枝汤能抑制蛙皮素对冷环境中大鼠的降温效应,并不影响等效价蛙皮素及其受体拮抗剂D-苯丙^12-蛙皮素合并脑室注射引起的体温改变,亦能翻转D-苯丙^12-蛙皮素在发热大鼠上的升温作用,提示桂枝汤对体温的双向调节,部分通过对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中蛙皮素受体的调节起作用。  相似文献   

16.
桂枝汤对低体温大鼠下丘脑组织蛋白激酶A和C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低体温大鼠下丘脑蛋白激酶A(PKA)、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变化及桂枝汤的升温作用机理。方法:选用腹腔注射氨基比林低体温大鼠模型,先观测桂枝汤(p.o.)对模型大鼠体温的影响,继而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法,测定给予桂枝汤后低体温大鼠下丘脑组织中PKA、PKC的活性。结果:桂枝汤可使低体温模型大鼠下丘脑组织中受抑的PKA、PKC活性显著增强,促进体温恢复。结论:PKA、PKC参与了大鼠的低体温过程,桂枝汤的升高体温的作用可能与提高下丘脑组织中PKA、PKC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发热大鼠下丘脑和其他脑组织 15 PGDH活性的时相变化及桂枝汤的影响。方法 :利用Radio TLC法测定发热大鼠及桂枝汤治疗组脑组织不同时间的 15 PGDH活性。结果 :皮下注射酵母后 ,伴随体温的升高 ,大鼠下丘脑PGDH活性先降低后逐渐恢复 ,桂枝汤可阻止该酶早期的活性降低并升高至正常值以上 ;其他脑组织PGDH活性也有类似变化 ,但桂枝汤可抑制后期的PGDH活性向正常恢复。结论 :下丘脑PGDH活性降低 ,参与了酵母性发热的早期机制 ,升高该部位PGDH活性可能是桂枝汤解热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