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波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与常规LASIK治疗近视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治疗21例(39眼)为试验组,常规LASIK治疗25例(50眼)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手术后在高阶像差、屈光度数、视力及患者主观评价方面的差别。结果两组在屈光度数方面均取得良好矫正效果,但在术后高阶像差的检查和患者主观感受方面,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能显著降低术后高阶像差的增幅,从而改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角膜屈光手术在眼科临床迅速不断的发展,波阵面像差成为目前眼视光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特别是现代眼科视光学领域中一些技术的突破,波阵面像差已由单纯的物理光学概念变为可以影响人眼视觉功能的研究方向,在眼科临床中应用广泛,甚至作为可能改善视觉功能的研究方向之一[1],因而日益受到关注。1历史回顾传统LASIK手术作为目前角膜屈光手术的主流已普及,并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但仍有部分患者反映夜间驾驶困难、眩光、光晕、单眼复视等影响视觉质量的现象。由此看来,单纯的手术安全,术后裸眼视力的提高,已满足不了屈光不正患者的视觉要求。随着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深入开展,人们对手术后视觉功能的恢复情况有了更多的认识,逐渐了解到,术后高阶像差的增加是造成这些并发症的重要原因[2]。以往人们只能检查及矫正眼屈光偏差的规则成分(球镜及柱镜),而对复杂的不规则、非对称散光缺乏有效的检测和矫正手段。现在,利用波前技术可以测量人眼屈光系统的高阶像差,矫正人眼高阶像差成为现实。自从1999年世界上首例波前引导LASIK手术以来,引起了广泛的兴趣[3]。文献已报告波前引导LASIK手术取得良好的疗效,可以针对性地矫正患者屈光系统中存在的低阶像...  相似文献   

3.
随着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LASIK)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高阶像差也逐渐成为视觉质量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波前像差引导LASIK手术可矫正术前的高阶像差和控制术中增加的高阶像差,进而提高视觉质量。本文就波前像差的概念、测量方法及其在准分子角膜磨削术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虹膜定位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和传统LASIK矫正高度近视术后3个月时波前像差的变化与对比敏感度、眩光敏感度的关系,探讨像差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行虹膜定位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的高度近视患者9例(17眼)作为试验组,行传统LASIK的近视患者8例(14眼)作为对照组。对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视力、波前像差、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试验组、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视力无统计学意义(P〉0.05),波前像差Zernike函数c4(离焦)、C7(垂直彗差)、C8(水平彗差)、三叶草差(C6、C9)、C12(球差)、RMSg(总体像差均方根值)、RMSh(高阶像差均方根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3个月比较对比敏感度,白天在低频区3.0c/d、中频区6.0c/d空间频率下,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上在低频区3.0c/d空间频率下,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天+眩光在低频区3.0c/d空间频率下,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虹膜定位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较传统LASIK矫正高度近视无更好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常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1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和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后(wavefrontandirislocatingguided—LASIK,WG—LASIK)近视患者的疗效以及角膜前表面像差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0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200眼,排除手术禁忌证后,按球镜屈光度分成低度(≤-3.00D)和中度(-3.00D~-6.00D)。每组患者随机分成2组,一组行波前像差LASIK,另一组行常规LASIK。分别在术后1个月、3个月随访患者的裸眼视力、波前像差检查。结果:在低度和中度患者中,LASIK组和wG—LASIK组术后视力在1个月和3个月均达到术前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中度近视组,LASIK组和WG—LASIK组在术后1个月时彗差、球差及总的高阶像差均较术前有所增加。至术后3个月时彗差、球差及总的高阶像差均未恢复至术前水平。在中度近视组,LASIK组和WG—LASIK组间彗差、球差及总的高阶像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能有效的矫正近视和散光。并且其视觉质量优于传统的LASIK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虹膜定位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 LASIK 手术临床疗效。方法:总结虹膜定位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 LASIK 手术共197例389眼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3月裸眼视力≥1.0者377眼(96.91%),其中有69眼术后视力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手术前后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0.885,P 〈0.01)。术后3~6月进行视觉质量满意程度调查,有98.48%的患者对术后视觉质量评价为满意。结论:应用虹膜定位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 LASIK 手术,术前针对不同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手术设计,术中应用虹膜定位系统使手术更精确,使患者获得了更好的视觉质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的疗效。方法收集接受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的近视患者21例40眼为波前组,同期接受常规LASIK的近视患者16例31眼为对照组。随访1年,对两组术后视力、屈光度、高阶像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1年所有患者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均≥0.8,其中UCVA≥1.0者波前组97.5%,对照组9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CVA≥1.5者波前组35.0%,对照组1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提高者波前组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7.5%vs 19.4%,P>0.05)。术后1年波前组等效球镜度在±0.5D及±1.0D范围内眼数所占比(分别为75.0%和95.0%)与对照组(分别为77.4%和9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6 mm瞳孔直径时的总高阶像差、慧差、球差均高于术前,但波前组术后总高阶像差、慧差、球差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与常规LASIK相比,提高裸眼视力的优势不显著,但在减少术后高阶像差方面优于常规LASIK。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波前像差引导LASIK手术和常规LASIK手术矫治近视的效果.方法:2003年6月~2007年6月行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及同期行常规LASIK手术的所有患者,排除门诊随访数据不全的患者.年龄18~50岁,平均(24.53±3.56)岁,屈光度-2.00-12.00D,按屈光度分组:A组(-2.00~-3.00D)、B组(-3.25~-6.00D)、C组(-6.25-10.00D)、D组(-10.00D以上).复查术后1个月和6个月的视力、总体像差、对比敏感度、屈光度.结果:①视力及屈光度: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在各组中均较稳定,而常规LASIK手术的视力在A组、B组较稳定,C组、D组有回退;②像差RMS值: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与常规LASlK手术比较在A组无差别,在B组、C组、D组有显著性差别;③对比敏感度(CS1、CS2、CS3、CS4):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与常规LAsIK手术比较A组在4种条件下无差别,B组、C组在CS2、CS3、条件下下降,D组在CS1、CS2、CS3、CS4条件下有显著性差别.结论:波前像差引导下的LASIK手术矫治中高度近视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较好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9.
比较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飞秒制瓣LASIK (FS-LASIK),波前引导LASIK (WF-LASIK)以及全飞秒激光基质内透镜取出术(SMILE)4种手术后近视患者角膜后表面高阶像差(HOA)的变化.共收集近视患者242例,其中46例行LASIK,38例行FS-LASIK,68例行WF-LASIK及90例行SMILE.分别在术前与术后6个月使用Pentacam测量每位患者右眼的HOA.高阶像差以zernike多项式进行描述,并着重分析患者角膜后表面6 mm直径中央区域的总HOA、球差(SA)、彗差、水平彗差和垂直彗差.LASIK组中,术前与术后总HOA、SA和水平慧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慧差及垂直慧差较术前增加(P<0.01).FS-LASIK和WF-LASIK组中,术前与术后角膜后表面总HOA、SA及慧差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平慧差及垂直慧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在SMILE术后各HOA均较术前改变.4种术式术后各HOA及变化值之间比较发现:水平慧差与垂直慧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FS-LASIK和WF-LASIK相比,SMILE引起水平慧差负移(P<0.01),垂直慧差增加(P<0.01).LASIK与其他组各HOA变化值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ILE手术患者角膜后表面水平慧差及垂直慧差变化较大,因此FS-LASIK与WF-LASIK在中心切削准确性方面可能优于SMILE.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波前像差引导的飞秒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60眼)。对照组采用单纯飞秒激光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波前像差引导的飞秒LASIK治疗。比较两组裸眼视力、视空间对比敏感度、高阶像差总RMS值、散光度数、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结果和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结果术后1、3个月,观察组裸眼视力均高于对照组,3 c/d和12 c/d条件下对比敏感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高阶像差总RMS值低于对照组,散光度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角膜纹出现率和平滑型角膜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两组角膜纹均基本消失,角膜逐渐向平滑过渡。结论波前像差引导的飞秒LASIK治疗近视术后恢复效果优于常规飞秒LASIK,术后残留散光值低,视力恢复快,对比敏感度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虹膜识别定位下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LASIK治疗近视性散光眼术后波前像差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对接受LASIK治疗近视性散光眼的患者97人采用随机表分为两组,Zyoptix组49人(98眼)采用虹膜识别定位下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LASIK治疗,Planoscan组48人(96眼)采用传统LASIK治疗,采集术前和术后6个月患者视力,屈光度和波前像差数据,比较两种手术对术后眼波前像差的影响。结果术前两组的球镜度、柱镜度、瞳孔直径6mm区的总体波前像差均方根值(RMS)、高阶像差RMS、三阶彗差三叶草像差和四阶球差RM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各观察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两组间比较柱镜度,瞳孔直径6mm的总体波前像差、总体高阶像差、三叶草像差和四阶球差的RMS,Zyoptix组均小于Planosca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球镜度、瞳孔直径6mm去四阶球差总体高阶像差和三阶彗差RM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虹膜识别定位下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LASIK治疗近视性散光眼术后降低波前像差效果要优于传统LASIK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角膜地形图仪检测LASIK手术前眼散光及手术切削散光的差异;应用傅立叶分析瞳孔区3.0 mm、6.0 mm直径光学区像差在手术前后的变化及对术后视力的影响,及波前像差仪观察的像差改变与角膜地形图仪观测结果是否一致。方法选择LASIK手术后24例复诊病人48眼,术后19眼裸眼视力1.0,29眼裸眼视力1.2;本组所有眼均行角膜地形图检查,Fourier(傅立叶)分析直径为3.0 mm、6.0 mm光学区像差。结果手术切削散光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散光轴变化不明显。术后3.0 mm、6.0 mm区像差均增加。高阶像差、Astigmatism、Coma术后表现为减少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refoil、sph.aberration手术前后无变化。2~6阶的Zernike系数的改变表现为2、3、4、6阶均表现为减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ASIK手术角膜散光的切削变化不显著。而高阶像差改变不对术后视力产生影响。波前像差与角膜地形图结论不同。  相似文献   

13.
Tscherning波阵面像差仪测量眼高阶像差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借助波阵面像差仪研究正视眼及屈光不正眼的高阶像差. 方法: 40人77只正视眼及屈光不正眼,散瞳后用基于Tscherning原理的波阵面像差仪进行测量,记录高达6阶的波阵面像差Zernike系数和均方根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7 mm瞳孔下,受检对象的总体高阶像差zernike系数C06,C07,C08,C12,C13,C14,C24,C26,C27与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 mm瞳孔下,C06,C10,C12,C23,C24与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第2阶像差均方根(RMS2)以外,正视眼及近视眼各阶像差平均RMS值在7 mm与4 mm瞳孔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0岁及以下者与40岁以上者相比,在7 mm瞳孔时,两者第3阶像差均方根(RMS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4 mm瞳孔时,两者第6阶像差均方根(RMS6)及高阶像差均方根(RMS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正常人眼的光学系统中存在一定的高阶像差,尤其是在瞳孔开大的情况下,高阶像差更为显著;正视眼与近视眼的高阶像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岁以上者所存在的高阶像差大于40岁及以下者.  相似文献   

14.
LASIK和LASEK术后人眼波前像差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手术前后人眼波前像差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为个体化切削奠定基础.方法:对行LASIK或LASEK的患者44人(86眼)于术前,术后1、3及6个月分别行波前像差检查,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1、3、6个月(瞳孔直径6 mm),总波前像差比术前分别减少约61%、65%、62%;高阶像差增加110%、76%、64%,其中球差增加最明显,为285%、119%、125%.术后总波前像差和高阶像差随瞳孔直径的增加而增加.术后高阶像差的增加随切削量的增大而增加,随切削区直径的增大而减少.两种手术方式下,术后高阶像差均高于术前(P<0.05),但两种手术方式对术后高阶像差的影响无显著差异.结论:LASIK和LASEK手术均能降低总波前像差,增加高阶像差,其改变程度受瞳孔直径、手术切削量以及切削区直径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鄄in鄄situkeratomileusis熏LASIK)后的远视眼波前像差变化。方法:测量行远视LASIK术后1年以上的56例患者以及23例未做手术的远视对照组的波前像差和角膜地形图,分析4.2mm和6mm瞳孔直径下,全眼、角膜和眼内部的第3~6阶高阶像差的均方根值和Zernike4阶球面像差的变化。结果:4.2mm和6mm瞳孔直径下,远视LASIK组,全眼、角膜和眼内部像差的高阶均方根值和球面像差与手术矫正的屈光度相关(4.2mm的内部球面像差除外)(P<0.05);对照组屈光度与上述各因素无明显相关(P>0.05)。在6mm瞳孔直径下,LASIK矫正3D的远视或远视散光,全眼高阶像差的均方根值增加1倍;并且通过改变角膜前表面的非球面性使其球面像差从正向变为负向。结论:远视LASIK增加了眼的波前像差熏降低了眼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治疗近视散光的临床疗效及视觉质量。[方法]选取柱镜≥-1.0D的近视散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82例,130眼)和常规LASIK(77例,118眼)治疗,比较术后3月、6月及1年裸眼视力、残余散光度、高阶像差和对比敏感度。[结果]术后各时期,虹膜定位组裸眼视力均优于常规组(P〈0.05);虹膜定位组残余散光度均低于常规组(P〈0.05);虹膜定位组高阶像差各项均低于常规组,其中术后3月两组RMSh、Coma及RMS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两组RMSh、Coma、Trefoil、RMS3及RMS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RMSh、Coma及RMS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虹膜定位组(除Trefoil)和常规组高阶像差各项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术后1年,虹膜定位组对比敏感度在暗光及暗光+眩光状态下所有频段均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结论]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能有效治疗近视散光,提高术后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Wavescan波前像差分析仪检查和分析虹膜定位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前后波前像差的改变与视觉质量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66例(130眼)行虹膜定位波前像差手术的病人。分别于术后1d、1周和1、3、6个月检查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及满意度调查,术后3个月行波前像差检查。结果: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为1.02±0.13,术后6个月平均UCVA为1.06±0.14,术后6个月平均UCVA较术前平均BCVA高(P〈0.05),视觉质量满意度为96.92%。术后总体像差均方根值(root of mean square of general aberration,RMSg)明显减小(P〈0.01),高阶像差均方根值(root of mean square of higher aberration,RMSh)增大(P〈0.01),高阶像差所占的百分比(Hiorder)增大(P〈0.01)。C4减小(P〈0.01),C7增大(P〈0.05),C12增大(P〈0.01),三叶草差Z33减小,C8增大。结论:虹膜定位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Zernike函数C7、C12增大与术后视觉质量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随着波阵面像差(Wavefront)研究的不断深入,波阵面像差技术逐渐从屈光手术领域跨越到白内障手术领域,使白内障手术从复明手术逐渐向屈光手术过渡,并且该项技术正在向视光学其他领域渗透,本文就目前波阵面像差技术在眼科中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波前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与标准LASIK治疗近视眼的术后视觉质量.方法 选取接受Zyoptix波前引导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80例(149只眼)作为试验组,并选取同期行标准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100例(176只眼)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2组术后视觉质量.结果 ①视力变化:术后6个月,试验组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1行以上的患眼为76眼(50.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眼(30.1%,P<0.01);裸眼视力高于术前矫正视力的患眼为53眼(3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眼(17.6%,P<0.01).②屈光度变化:术后3个月对照组开始出现屈光度回退呈轻微欠矫,而试验组回退很少,基本趋于正视状态.③对比敏感度变化:术后1个月,2组对比敏感度较术前均下降,尤其以中频和高频下降明显,术后3个月,2组对比敏感度较1个月时略有增加,试验组增加明显.术后6个月,试验组对比敏感度较术前有提高,而对照组趋于术前水平.④高阶像差变化:术后2组的高阶像差均方根值(RMS)均较术前增加,但试验组较对照组增加值明显减小(P<0.05).结论 Zyoptix波前引导LASIK治疗近视的术后视觉质量优于标准LASIK手术.  相似文献   

20.
介绍波阵面像差的基本概念.波阵面像差技术是当前临床上较为关注的一项新技术,它不仅可以用于检查角膜屈光手术前后的像差改变,还可以用于指导角膜个体化切削,提高角膜屈光手术后的视觉质量.并用于角膜屈光手术后并发症的再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