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健康中国战略对医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医学教育也必须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在大健康视域下,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打出医学人才培养“组合拳”。文章分析了大健康视域下医学人才培养的“三大转变”,即医学教育培养目标从“治病为中心”到“健康为中心”,卓越医生培养计划从“1.0版”到“2.0版”,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从“医学”到“医学+X”;总结了近年来复旦大学医学教育模式改革产出的“三个一流”,即“一流学科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和“一流教学成果”;提出了我国当前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组合拳”的三种模式,即“强医计划”“萃青计划”和“MD+PhD”双学位计划。  相似文献   

2.
把握医学模式转变与卫生服务的新特点加强医学人文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2年,WHO卫生人力开发教育处Boelen.c博士提出了“五星级医生”概念,这种新概念激起国际医学教育界的强烈反响。面对与世界接轨的医学教育大改革浪潮,我国在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上应该如何变革,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科技发展的新特点呼唤人才培养新式,现代生物、心理和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要求医学教育要遵循这种医学模式组织教学、设置课程和培养未来的医生;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卫生服务发展的特点以及未来医生应具备的能力,赋予医学教育新的任务与内涵,对高等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科学的人文社会属性和国外的经验表明,加强医学教育中的人文教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合格医学人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中国医科院院长刘德培院士提出:人文精神是医学的核心,医学的使命就是对人从生到死的全过程的关爱和尊重。医学教育作为培养医学人才的基础和重要途径,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医学理论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更应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学会如何尊重人、关爱人,这是医学教育的本质要求。正像希波克拉底所说:知道患者是什么样的人,比知道他患有什么样的病更为重要。反思我国现行的医学教育,更多的注重专才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从而造成医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这不仅偏离了医学的本质要求和医学教育的根本目的,也与时代越来越重视“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因此,转变医学教育理念,改革传统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深刻认识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努力构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新世纪合格医学人才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健康教育学应纳入医院继续教育项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医学与相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汇融合,医学科学正沿着微观深入和宏观扩展的方向发展。由于医学新理论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知识更新不断加快,一次性学校教育已不能满足医学发展的要求,因此,国际医学教育界根据终生教育的思想,提出了医学教育连续统一体的概念,把医学教育全过程分为医学院校基本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三个互相区别而又互相联系的阶段。继续医学教育在许多发达国家中已经形成制度,在医疗卫生技术人员中普遍开展。我国自1986年引进继续医学教育概念后,在卫生部大力…  相似文献   

5.
开展培训全科医生和护士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加快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生。”1999年12月国家卫生部召开“全国全科医学教育工作会议”,颁发了“关于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快发展全科医学教育,建设一支以全科医师为骨干的高素质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深入、健康、持续发展”。并提出了10年规划,其目标是到2000年构建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6.
《上海预防医学》1995,7(8):342-343
“鲁超预防医学杰出教学奖”评奖意义和办法中华预防医学会上海分会上海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一、医学教育改革与评奖的意义20世纪以来,医学的目的已逐渐从以病人和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群健康为目标、预防疾病(保护健康)和健康促进为中心。世界卫生组织(WHO)...  相似文献   

7.
继续医学教育要重视服务意识教育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继续医学教育是大学后终生性的医学教育,已逐渐引起各级医疗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和形成共识;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继续医学教育的开展还未走上正规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其中还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商讨。 1 继续医学教育的盲点 继续医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对受过高等医学教育的人员进行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补充、更新、拓宽和提高,开发医学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1-3]。这已是各级医疗卫生行政部门正在广泛开展的各级医务人员在职继续医学教育的重点,各级医院的医疗水平、医护人员的专科技术水平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可以说,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继续医学教育已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让人感到困惑的是,医院发展了,医疗技术提高了,老百姓对医院的不满意率却越来越高了。许许多多不满意集中在一点,就是对服务质量,服务态度不满意,医疗纠纷日益增多。究其原因,继续医学教育只把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纳入教育计划,而没有把服务意识纳入继续医学教育的范畴。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服务行为,与病人的要求和期望有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8.
中青年医学科技人员成才因素及判别模型的研究施强华王春华李宣海中青年医学科技人员是我国医学教育和科研的中坚和未来的希望。在改革开放、科教兴国的今天,中国卫生事业急需一大批中青年优秀人才,如何加速优秀人才培养已是当务之急。因此,如何动员各类社会力量,创造...  相似文献   

9.
医学的根本目的是预防疾病.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各种社会卫生问题的突出等,对医学的内容和服务提出了新的任务.医学工作重点由获得健康转向健康促进和健康保护.要求医学生不仅仅是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者,还应当是交流能手,流行病学和行为医学的应用者,社会保健的支持者和卫生保健的提供者[1].现行医学教育体系将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彼此割裂开来,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整体医学观念.尤其在SARS的流行期间明显暴露出医学教育中预防医学教育的薄弱.  相似文献   

10.
全科医学/家庭医学作为医学的一门专业,在英美已有30多年的历史了。其最大特点是: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为一体。在加强全科医学教育体系中,保持良好的医生──病人──家庭关系,可促进健康,诊治疾病。在当前我国社区农民的医疗保健体制正在改革的时候,发展我国特色的全科医学教育很有必要,非常及时。现有医学院校的公共卫生学院具有发展我国特色全科医学教育的优势。本文还提出了我国社区医学教育模式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1.
12.
文章分析了当前医院护理管理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思想不纯正;接受继续教育不足:工作效能低下。提出了建设高素质护理管理人才队伍的思路:严格标准,搞好选才;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加大培养力度;建立科学考评和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合理流动措施;合理编制,突出效率。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网络开放利用,为资源的开放共享创造了良好条件,它使医学科技信息得到了高效传播和最大利用。网络开放利用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利用的主体和核心是其信息内容。信息内容是网络用户从中提取知识和所需资料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信息破坏者发动攻击的主要目标之一,因而,信息内容的安全是信息安全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信息内容的规范性、完整性与真实性、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的合理性等。要做好这些工作,应该遵循相应的原则和要求。  相似文献   

18.
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是社会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促进社会公平。因此,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应该具有较强的目标针对性,应该向社会贫困人群倾斜,使其从中受益。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相关文献资料。阐述了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井着重探讨了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内涵、研究范围、测算方法和研究意义。以及实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我国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研究方向和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长春新碱过量引起严重毒副反应1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1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因误用长春新碱(VCR)10mg一次性静脉推注后治疗护理情况。其出现间断性神志恍惚、眼睑闭合不全、言语不清、口腔黏膜糜烂、全身疼痛、麻痹性肠梗阻、尿潴留、手足麻木等症状,经积极解救,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胃管内注入麻油、开塞露、生理盐水灌肠,合理应用肠外营养,注重疼痛、心理护理,做好口腔、肛周护理,预防感染加重,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20.
对上海市某医院2003年-2007年骨科出院病人的住院日描述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的床位利用指数与平均住院日相关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床位与医护比例分析.2007年骨科前10大病种平均住院目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STATA软件)。通过对骨科10大病种住院日影响因素分析,术前等待天数、手术类型、是否输血分别对10个、9个和8个病种的住院目有影响。输血因素和手术类型是医院不可控、由病人的病情决定的,术前等待天数是管理因素,是最值得医院重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