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腕部外伤患者行x线检查或者CT检查的必要性,以及腕关节x线拍片位置及CT的扫描及重建方式。方法:收集近一年来腕关节外伤骨折患者,已经做腕关节x线DR平片和64排螺旋CT轴位容积扫描腕骨,其中MSCT进行多平面重建或者3D重建40例,分析相应影像表现及诊断。结论:普通x线检查腕关节骨折是初步的而且是必要的检查方法,同时应结合临床外伤史、查体有无压痛、x线平片影像,然后决定是否CT检查,CT扫描尤其是MSCT扫描重建对平片未能明确诊断的腕关节骨折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多排螺旋CT在腕关节损伤诊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多模式重建技术在腕骨骨折、脱位的诊断及判断腕骨骨折愈合情况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普通X线未能完全明确诊断的38例腕骨骨折或脱位的病例,采用16排螺旋CT进行容积扫描,然后薄层重建,并应用AW4.2工作站进行VR、MIP、MPR等重建技术进行综合观察。结果:38例中,25例单纯腕骨骨折(其中17例为多发腕骨骨折),13例为腕骨骨折合并脱位。追踪复查其中11例病例,6例骨折愈合良好,4例骨折线部分愈合,1例骨折不愈合。结论:MSCT多模式重建可清晰显示腕骨骨折、脱位及骨折愈合情况,对临床治疗腕关节损伤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成像在腕关节外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和三维(3D)表面遮盖显示(SSD)在腕关节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9例腕关节外伤经X线平片、常规CT扫描、MPR和SSD后处理。结果每例经MPR重建后均能清晰的显示腕关节诸骨骨折及对位关系。SSD能准确评估骨折线的走行和关节对位关系。19例中共发现骨折及脱位51处,其中多发性骨折合并脱位4例,多发性骨折不合并脱位12例,单纯性骨折3例。19例中13例手术结果证实了SSD和MPR显示的骨折及脱位情况,6例手法复位及石膏托固定。结论螺旋CT的MPR和SSD重建有助于腕关节骨折碎片的立体定位和关节脱位分型,对手术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腕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1例经64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检查确诊腕骨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与常规X线摄影检查结果相对比。结果:31例患者中常规x线检查发现腕骨骨折19处,CT及多平面重建检查发现39处。两者对腕骨骨折的检出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与常规x线检查相比较,64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对确诊腕骨骨折及骨折部位、类型的显示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鼻骨骨折CT扫描检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CT扫描检查准确诊断鼻骨骨折及上颌骨额突损伤情况以及时给临床医生提供诊断依据。方法:患者取冠状位及侧位扫描,用美国GE-sytec 3000型全身CT,层矩3mm,层厚3mm进行扫描,结果:36例鼻骨模断骨折,10例细微裂缝骨折合并上颌骨额突骨折,4例有未见折骨折,结论:利用CT扫描对鼻骨细微骨折及错位情况,对鼻骨周围组织结构能清楚显示,准确及时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螺旋CT三维重建在腕关节骨折中的诊断价值及实际应用。方法对50例DR片不能充分明确诊断哪块腕骨骨折或脱位进行螺旋CT三维重建。结果 50例患者明确骨折40例,10例明确骨折伴脱位。结论西门子欢悦双排CT对腕关节进行三维重建后能直观腕关节复杂骨折及脱位情况,为临床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有效方案及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腕关节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4例腕关节创伤患者,全部行X线摄片和多层螺旋CT薄扫、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分析各种方法对骨折或脱位的显示情况。结果:14例腕关节损伤多层螺旋CT共发现19处骨折脱位,而X线平片只发现13处,MPR可以很好显示脱位的方向和程度,骨折线走向和移位及周围软组织的情况。SSD可以直观的多角度观察骨折立体关系和脱位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的MPR和SSD两种重建方法可提高腕关节损伤的诊断准确性,有利于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和制定手术计划。  相似文献   

8.
腕关节包括桡腕关节、腕骨中间关节和下尺桡关节,三个关节总称为腕关节,是人体结构中最复杂的关节.腕关节外伤在临床上非常多见.X线平片由于有良好的空间分辨能力,是腕关节外伤的首选检查方法,但是在多个投照体位上都会有骨质的重叠.而螺旋CT扫描技术发展已非常成熟,具有很高的密度分辨能力,而且图像后处理功能强大,能很直观地看到骨折的部位、类型等,对避免误诊和漏诊有重要的作用.我院对收治的X线片不能明确诊断腕骨骨折或怀疑存在多块腕骨骨折的27例腕关节外伤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螺旋CT三维重建在腕关节骨折中的诊断价值及实际应用。方法 对50例DR片不能充分明确诊断哪块腕骨骨折或脱位进行螺旋cT三维重建。结果 50例患者明确骨折40例,10例明确骨折伴脱位。结论西门子欢悦双排CT对腕关节进行三维重建后能直观腕关节复杂骨折及脱位情况,为临床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有效方案及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腕骨骨折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14例腕关节损伤患者,先进行DR平片检查,再进行16排螺旋CT扫描,将CT扫描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曲面重建(curved-planar reformation,CPR)、容积重建(volume reformation,VR)后处理。结果:在14例患者中,多排螺旋CT均显示腕骨骨折,显示率100%,,DR平片显示8例(显示率57%)。结论:腕骨骨折影像诊断中,多排螺旋CT应用三维重建技术,对DR平片发现骨折需进一步确诊、DR平片不易发现或临床症状、体征不能除外的骨折具有很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扫描(冠状位+横断位)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58例鼻部外伤患者均行X线侧位片和冠状及横断位高分辨率CT扫描检查,主要分析X线侧位片及高分辨率CT扫描对鼻骨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X线检查确诊鼻骨骨折46例,高分辨率CT检查52例发现鼻骨骨折,其中粉碎性骨折5例,鼻区线性骨折26例,汇合部横断骨折19例,鼻中隔骨折1例,鼻额缝分离1例。结论:高分辨率CT扫描(冠状位+横断位)对鼻骨骨折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鼻骨骨折的常规和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急性寰枢关节损伤CT征象,探讨其CT诊断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共47例,采用2mm层厚和间隔行寰、枢椎(含寰枢关节)薄层CT扫描,3例行平扫后增强CT扫描,部分病例进行冠状位、矢状位及三维图象重建,观察骨折情况及椎管内、椎旁损伤受累细节,测量寰枢关节前间隙宽度及齿状突偏移度。结果:13例共见19处骨折,部位分别为齿状突、寰椎侧块、枕骨、枢椎椎板、棘突等,寰枢关节脱位23例,其中单纯性脱位16例,旋转性半脱位7例,11例合并椎旁血肿,2例见椎动脉受压,5例继发性椎管狭窄。结论:CT具有快捷、安全、密度分辨率高等优点,可明确急性寰枢关节损伤细节,对制定治疗方案及估价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与核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诊断腕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54例腕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CR结果初步诊断为腕骨骨折中医30例,无骨折组24例,分析并探讨MSCT与MRI联合诊断腕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骨折组MSCT检查发现骨折44处和关节脱位23例,MRI检查发现骨折25处和关节脱位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骨折组MCST发现关节脱位情况20例,MRI则发现有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腕关节损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MSCT与MRI的联合应用可以明显提高临床诊断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三维CT扫描是否提高对AO分型B3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检出率。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急诊收治的3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采集所有病例的原始X线片和三维CT扫描图像,由2名医师先根据X线片作出骨折的AO分型诊断,再根据三维CT扫描检查结果作出骨折AO分型诊断,将X线与三维CT扫描作出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评价X线和CT对B3骨折的检出率,并计算Cohen’s Kappa值判断X线片和CT对B3型骨折的诊断是否一致。结果:30例骨折病例经手术确认均为B3型桡骨远端骨折, 10例术中确认为B3.3型骨折。三维CT检查结果的诊断与手术判断一致,而单纯依靠X线片只能诊断24例(24/30,80%)的B3型骨折,发现6例(6/10,60%)B3.3型骨折。CT扫描对B3型骨折的检出率优于X线(100% vs. 80%,P<0.05 ),对B3.3型骨折的检出率也优于X线(100% vs. 60%,P<0.05 )。CT扫描和X线检查对B3和B3.3型骨折诊断的一致性较差(kappa值=0), 最重要的是在此研究过程中发现并描述了两种特殊类型的B3型骨折,即桡侧B3型骨折和尺侧B3型骨折。结论:CT可以显著提高B3和B3.3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断率, 并有助于我们发现两种特殊类型的B3型骨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腕骨骨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体会。 方法:通过对有随访资料的138例各类腕骨骨折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其早期诊断方法及治疗体会。 结果:舟骨骨折占59%,其次为钩骨骨折;对疑有舟骨骨折、大多角骨骨折、钩骨钩或豌豆骨骨折的病例,可分别采用腕关节舟骨位、旋前斜位、腕管切位像X线检查以提高其早期诊断率;保守治疗的24例中,有22例在1.5~3个月时骨折愈合,其余2例在3个月后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114例在术后平均3个月达到骨性愈合,2例遗有舟骨短缩和旋转畸形,2例遗有背凸畸形。 结论:对疑有腕骨骨折的病例应采用特殊体位X线检查,以期提高早期诊断率;在治疗上应兼顾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保证功能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腕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60例腕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检查和螺旋CT检查,比较2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在60例腕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中,螺旋CT检查的检出率为100%高于DR检查的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检查结果显示:60例腕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中共检出84处骨折:分别为桡骨远端骨折28处、舟状骨骨折21处、尺骨茎突骨折13处、三角骨骨折10处、头状骨骨折7处、月骨骨折5处。结论16排螺旋CT检查在腕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对解剖结构复杂部位的敏感性显著高于DR检查,能明确骨折的存在及位置,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进一步明确X线平片在诊断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作用。方法:对124例胫骨平台骨折的X线检查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18例又进行了CT的对照检查)。结果:124例中首次正侧位X线平片检查发现骨折113例;加摄左、右斜位发现骨折6例;轴位发现骨折1例;另4例CT扫描证实骨折后再次平片检查,2例显示骨折线,2例石膏固定骨折线观察不清。结论:常规X线平片检查仍然是诊断胫骨平台骨折的首选方法;对于外伤后临床症状明显,在常规正侧位平片的基础上加摄特殊体位一般可确立诊断;CT检查除可发现隐匿性骨折外,还可了解有无关节软骨及周边肌腱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扫描在胸腰椎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85例胸腰椎骨折的CT扫描资料。结果:单椎体骨折73例,多椎体12例,伴附件骨折29例。单纯屈曲压缩型骨折26例,爆裂型56例,骨折脱位型3例。结论:CT扫描能清晰显示胸腰椎骨折的细节及椎管狭窄,对分型 、诊断、判断失稳及椎管狭窄的程度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MSCT在颌面部复杂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采用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在颌面部复杂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信息。方法回顾38例颌面部外伤患者而且已做MSCT的HRCT扫描,采用HRCT轴位、容积再现(VR)及多平面重建(MPR)技术相结合,对颌面部复杂性骨折做出诊断。结果下颌骨复杂性骨折20例,占52.6%;颧骨、颧弓、眼眶各壁、上颌窦各壁两处或以上联合骨折12例,占31.6%;鼻骨、鼻中隔及筛骨骨折3例,占7.9%;上颌骨LefortI型或II型骨折3例,占7.9%。其中2例上下颌骨联合骨折,13例合并不同程度颅内损伤,3例合并沙粒存留,1例合并木屑存留,1例合并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结论 MSCT的HRCT轴位、MPR、VR技术相结合对颌面部复杂性骨折的正确诊断及手术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和MRI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腕关节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0例严重腕关节外伤患者,其中5例伴有腕管综合征,对其x线平片、CT和MRI表现作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20例中,X线平片明确骨折20例25处(占74%),脱位7处,显示碎骨片5块,5例见骨端明显掌侧移位;全组显示腕部软组织轮廓肿胀。CT明确骨折20例34处(占100%),局部骨质密度增高12处,脱位10处,显示碎骨片17块,5例移位的骨端压迫正中神经走行区域;全组腕部软组织不同程度肿胀伴结构模糊,但损伤范围不能明确。MRI明确骨折20例31处(占91老),隐匿性骨折6处,骨挫伤14处,软骨损伤10处,脱位10处,对碎骨片显示不清;20例均见腕部软组织损伤肿胀,5例移位的骨端致腕管变形,相应区域正中神经受压;MRI信号在骨折、脱位、隐匿性骨折、骨挫伤、软骨损伤和软组织肿胀的部位均显示异常信号,于T2WI、STIR、PDWI上呈不同程度高信号,在T1WI上呈低信号,可较明确判断损伤范围。结论:X线平片对判断有无明显骨折起筛选作用;薄层CT及三维重建技术,可全面观察明显骨折细致情况,对软组织结构显示较好,对隐匿性骨折显示欠佳,不能诊断骨挫伤及软骨损伤;MRI对明显骨折显示较好,对隐匿性骨折、骨挫伤、软骨及软组织损伤显示敏感性高,明显优于X线平片和CT;对碎骨片显示不如CT;对正中神经损伤情况三种影像学检查仍为间接提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