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评价改良产科危重症评分系统在危重孕产妇病情评估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转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161例产科危重症临床病例。应用新建立的产科危重症病情评估系统对患者进行病情严重程度量化评分。比较死亡组与存活组之间各评分分值的差异。将APACHEⅡ评分系统和改良产科危重患者评分系统对危重症患者的诊断率做ROC曲线,找出截断值。分析患者评分分值与患者各器官功能障碍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改良产科危重症评分中存活组评分为8.33±5.74,死亡组为17.93±5.00,死亡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分值增加,病死率增加。改良产科危重症评分ROC曲线下面积(0.914)大于APACHEⅡ评分ROC曲线下面积(0.859)。随着评分的升高,母亲的器官功能障碍的阳性率增加,且与器官功能障碍发生数目增多呈显著正相相关关系(Kendall相关系数b=0.651,spearman相关系数b=0.784,均为P=0.000)。结论改良产科危重症评分比APACHEⅡ评分对危重孕产妇预后的预测性优越,评分分值越高,病情越重。改良产科危重症评分分值升高,母亲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的阳性率增加。  相似文献   

2.
孕产妇危重症并发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14例报告陈廉孕产妇危重症包括严重感染、败血症、出血、休克、手术创伤和大量输血后等,可并发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对生命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对孕产妇危重症并发MSOF的危险因素和抢救治疗的研究,是现代产科急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技术(BP)在小儿危重症治疗中的并发症和意外事件的防治方法。 方法2004-03—2006-03,对广州市儿童医院儿科中心监护室(PICU)危重患儿实施血液净化治疗,并进行危险因素的监控与防治。 结果(1)对16例入选患儿进行了BP治疗,共32次。存活12例,死亡4例,治疗过程中死亡和治疗后24h内死亡分别为1例和3例。(2)BP治疗前后炎症指标如体温、心率、呼吸、WBC计数、ESR、CRP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0.001)。(3)在32次BP治疗术中出现各类并发症28次。发生次数最多的是循环系统并发症包括血压明显下降、不稳、休克或高血压共10次,其他并发症有穿刺点出血不止、血肿或全身出血,低温,肺氧合功能明显恶化,肺出血;意外事件发生6次,包括滤器堵塞、血浆分离器漏血等。(4)BP治疗术中也有酸碱平衡失调、血清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经过床边监护和相应治疗大部分并发症和全部意外事件得以纠治。 结论危重患儿实施血液净化治疗时存在各种危险因素,全程监控可保障治疗安全并可及时纠治并发症和全部意外事件。  相似文献   

4.
胎盘早剥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胎盘早剥是产科的危重症之一,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能有效地改善母儿预后。本文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于本院诊治的78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胎盘早剥的综合诊断方法,从而有助于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5.
由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和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部共同举办的强生西部学术讲座暨全国产科危重症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5月25-29日在古都西安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500余人参会。26日举行了盛大的开幕式,陕西省副省长罗振江、强生西部学术讲座专家团张文康团长、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主任委员郎景和教授以及产科学组组长董悦教授、陕西省卫生厅厅长、陕西省医学会会长李鸿光、美国Kansas大学生殖医学主任董亚峰教授出席了开幕式,  相似文献   

6.
日常工作中产房发生急救事件较多,其中肩难产、子宫破裂、产后出血、脐带脱垂、子痫、羊水栓塞、胎盘早剥是较常见的一些危重症。为了达到良好的救治效果,产房必须具备技术过硬、反应快速的团队以及随时可用的设备,平时危重症急救的演练是提高产房危重症急救能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由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和中华医学会科普部共同举办的全国产科危重症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中华医学会强生西部学术讲座于2007年5月25-29日在古都西安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400余人参会。5月26日举行了盛大的开幕式。陕西省副省长罗振江、中华医学会强生西部学术讲座专家团张文康团长,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主任委员郎景和教授以及产科学组组长董悦教授依次在开幕式上发言,鼓励产科同道们努力为我国的产科事业奋斗。[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极低体重儿常见危重症的治疗与管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23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临床资料,其中出生后合并急性感染的2例,呼吸急促10例,呼吸暂停7例,惊厥2例,剧烈呕吐3例,病理性黄疸4例。结果:采用对症治疗以及综合治疗管理方法,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无1例死亡,平均住院(32.6±18.5)天,出院时体重平均(2.21±0.42)k2,随访12个月患儿体重、身长、头围增长均在正常范围之内,未见听力、视力障碍以及明显智力和行为能力异常。结论:极低体重儿可能合并多种危重症,给予及时适当的治疗与管理,积极预防和纠治各种并发症,才能明显提高极低体重儿生存率,保障其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
重视并提高产科危重症的诊治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u H  Dai ZY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7,42(10):649-65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及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大幅度增加、而外来人口产前检查率较低,使得产科危重症的问题日趋显得突出。上海市2000年至2007年产科危重症发生率有明显的上升,全国各大城市如广州、成都地区也有类似情况,这需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产后大出血是产科急症,治疗不及时会危及患者生命。随着介入放射技术在产科领域的应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ranse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为抢救产科出血提供了一条有效且安全的新途径。我院采用TAE技术成功治疗了产后大出血15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浅析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管理。方法:分析血液净化中心可能发生的护理安全隐患,探讨其管理对策。结果:使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安全化。消除护理安全隐患。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结论: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保证血液净化治疗安全进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RRT治疗时的临床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急危重患者30例,对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0例患者中,治愈和好转24例,4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发生死亡,2例因拒绝再次行CRRT治疗,病情加重而死亡。治疗过程中无漏血、体液失衡、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取CRRT治疗,降低了临床病死率,提高了患者生存机率和生活质量,为有效的血液净化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产科失血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及补液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科失血性休克是指在妊娠与分娩期因大量失血所导致急性有效循环量不足,机体血流动力学发生急剧变化,全身组织器官血液灌流急剧减少,组织细胞无氧代谢,细胞损伤而产生的临床综合征,若监测与处理不当可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最终患者死亡,是产科失血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为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有效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监测、及时有效循环血容量补充,快速对因处理是提高产科休克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血液保护技术能减少术中同种异体血的输注,节约宝贵的血源,并避免输血相关风险,因此其在围手术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于产科特殊性,血液保护技术在产科应用的安全性仍存在较大争议。血液保护技术主要包括:术前自体血贮存、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及术中血液回收术。其中术中血液回收术操作简便,节血效应明显,适用于急症大出血的急救。同时,合用白细胞过滤技术提高了在产科应用的安全性。另一方面,迄今对术中血液回收可能导致的妊娠妇女羊水栓塞和发生同种异体免疫的担忧尚未得到临床证实。  相似文献   

15.
产科危重症合并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与母婴结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产科危重症合并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与母婴结局的关系 ,以提高产科危重症合并MODS的救治水平。方法 :对 4 8例产科危重症按 1995年重修MODS疾病评分标准进行诊断分析 ,并行多学科综合监护和救治。结果 :4 8例产科危重症 ,产妇死亡 12例 (2 5 .0 % ) ,围生儿死亡 14例 (2 9.17% ) ,母、婴病死率随脏器衰竭数目的增加而增加 (P <0 .0 0 5 ,P <0 .0 5 ) ,与终止妊娠的方式无关 ;围生儿死亡与终止妊娠的时机有关 ,孕周越小病死率越高(P <0 .0 0 5 )。结论 :产科危重症合并MODS的母婴死亡率高 ,抢救难度大 ,采用MODS评分进行产科危重症监护 ,结合产科处理与多学科综合救治方法 ,有利于提高临床监护效果 ,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根据孕产妇妊娠期生理、病理变化的特点,建立产科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估系统。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7月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孕产妇救治中心救治的311例危重症孕产妇临床资料,以死亡为病情严重的最终结局将患者分为生存组(239例)和死亡组(72例);选出与死亡相关的临床生理指标作为系统参数并进行赋值,参考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建立产科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估系统;筛选指标采用t检验,产科危重症病情评估系统死亡风险预测公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建立的产科危重症病情评估系统由18个参数组成,包括体温、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心率、氧合指数、pH值、钠离子浓度、钾离子浓度、血糖、血清肌酐、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计数、血浆纤维蛋白原、白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死亡风险预测公式为:log eY/(1-Y)=-7.275+0.245×总评分。 结论初步建立了产科危重症病情评估系统,以利于提高危重症孕产妇的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危重症孕产妇行机械通气治疗的特点和围产结局。 方法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产科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ICU 1999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114例需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重症孕产妇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一般资料、行机械通气治疗的病种和指征、未分娩者行机械通气情况、呼吸机模式的选择与通气指标以及脱机情况等。 结果114例需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重症孕产妇中,未分娩者10例,其中8例合并有基础疾病,6例胎儿在行机械通气治疗前已发生胎死宫内。需机械通气的产科病因主要为重度子痫前期或子痫及相关并发症(34.21%)、失血性休克(27.19%),非产科病因主要为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并心力衰竭(6.14%)和妊娠合并重症肝炎(6.14%)。危重症孕产妇行机械通气治疗的主要指征是低氧血症(62.28%)和低通气量(37.72%)。孕产妇死亡26例,占22.81%。 结论危重症孕产妇机械通气的产科病因主要为重度子痫前期或子痫及相关并发症和失血性休克等;容量控制下的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呼气未正压(PEEP)模式是机械通气呼吸机的常用模式,可减少孕产妇肺水肿的发生;在危重症孕产妇救治过程中机械通气的特点值得产科及ICU科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18.
产科DIC 22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产科DIC临床治疗困难,病死率极高,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本文将我院1990~2003年收治的22例产科DIC作一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6年1月1日~2011年9月31日在河南省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28例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25例抢救成功,死亡3例,其中重度妊高征伴胎盘早剥1例。结论:早期正确诊断,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对病因进行消除,合理使用肝素,进行血液替代治疗是保障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抢救成功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0.
1血液净化治疗 血液净化指通过透析及超滤将体内代谢废物及潴留的水分清除出体外,保持身体内环境(包括电解质及酸碱)的恒定。该疗法萌芽于上世纪初,开始于40~50年代。现已超出治疗。肾脏疾病的范畴,对各种疾病造成的多器官功能障碍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起到人工。肾、人工肝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