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老年男性住院患者超重/肥胖的临床特点及代谢综合征的关系,为武警部队老年患者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以2003~2005年在武警总医院住院的武警部队老年男性住院患者的病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超重/肥胖临床特点及代谢综合征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武警部队老年男性住院患者存在较高的超重/肥胖患病比例,随着年龄增长,超重/肥胖患病比例有增加趋势,但在不同年龄组呈现不同特点.(2)按体重指数(BMI)分层,不同BMI组高血压、血糖升高、血脂紊乱及代谢综合征的检出率不同(P<0.05),随着BMI的增加,代谢综合征及各组分的检出率逐渐升高(P<0.05).(3)与正常BMI组比较,超重/肥胖组老年男性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甘油三脂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明显降低(P<0.05).(4)与正常BMI组比较,超重/肥胖组老年患者的颈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血糖及血脂紊乱的患病比例较明显增加(P<0.05).(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及甘油三脂升高与武警老年男性老年超重/肥胖呈正相关.结论 武警部队老年患者存在较严重的超重/肥胖状况,是导致老年患者代谢综合征及相关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防治肥胖对预防老年人的代谢综合征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银屑病患者伴发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调查银屑病伴发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2例银屑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腰围、空腹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压.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采用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制定的标准.比较伴发代谢综合征的银屑病患者(MS组)与不伴发代谢综合征的银屑病患者(非MS组)的性别、年龄、发病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文化程度、家族遗传史、生化指标及生活方式.结果 202例银屑病患者伴发代谢综合征者45例,占22.27%;MS组患者腰围、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血压均较非MS组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非MS组患者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S组患者较非MS组患者年龄大,发病年龄晚,病程长,病情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方式调查显示MS组吸烟、饮酒患者明显多于非MS组(P<0.05).结论 银屑病患者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较高,可能与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3.
年龄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中老年人群年龄与多种代谢异常的聚集状况,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对744例中老年人按不同年龄分为5组,分析代谢综合征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及特点.结果 年龄与肥胖呈明显负相关(P<0.001),与高血糖、高血压及冠心病、脑卒中呈明显正相关(P<0.05,或P< 0.001);40~60岁组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基本一致(约为30%),70岁以后明显增加,到80岁时可高达51%( P<0.05,或P<0.01).代谢综合征与冠心病和脑卒中的患病率均明显相关(P<0.05),随着临床指标个数的增加,冠心病的患病率增加了6.8%,脑卒中的患病率增加了7.44%.结论 中年人群超重或肥胖的患病率明显高于老年组,应引起足够重视;随着年龄增长,代谢异常数目增多,尤其是≥3项指标的人数明显增加;代谢综合征作为心血管危险因素直接导致冠心病、脑卒中患病率增加.因此,针对中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 采用RS2611床垫式睡眠呼吸监测系统监测老年糖尿病患者80例睡眠呼吸状况,分析OSAS对血糖的影响.结果 合并OSAS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均较非OSAS患者增高,且OSAS越重,各测定值水平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cy、CRP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呈正相关,与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O2)呈负相关.结论 OSAS病情越重,患者血糖水平越高,OSAS可能是糖尿病患者血糖紊乱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代谢综合征(MS)的特点及与代谢相关疾病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及体检的军队离退休干部健康资料4601例,根据有无MS分为MS组(1656例)和对照组(2945例),对两组MS指标及疾病进行比较.结果 本组MS的患病率为35.99%;与对照组比较,MS组体重指数、收缩压、空腹血糖、LDH-C、TG明显升高;MS组肥胖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发病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MS组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下尿路症状更重,上述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是老年人常见合并症之一,是促进老年代谢相关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认识和管理好MS,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对社区普查的345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男性831例,女性1 514例.按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lbuminto-creatinine ratio,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组:ACR<0.03 mg/g)和早期糖尿病肾病组(DN组:ACR≥0.03 mg/g).计算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糖尿痛肾病的发生率,同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社区居民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血脂等指标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结果 T2DM患者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患病率为15.44%.男女患病率分别为15.5%和15.4%,不同性别早期糖尿病肾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比较,DN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BMI、WHR、HbA1c、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三酰甘油(TG)及血尿酸均高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BMI、WHR、血尿酸、平均收缩压及TG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呈正相关.结论 空腹血糖、BMI、WHR、血尿酸、平均收缩压及TG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成年男性血清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2006年在解放军总医院做健康查体的男性进行调查.记录病史并全面检查,无糖尿病者行标准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排除影响血尿酸的继发因素.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与血尿酸正常组,比较两组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的差异,并将血尿酸水平与各组分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将非糖尿病者根据血尿酸水平进行分层,比较不同血尿酸水平组代谢综合征组分水平、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血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的相关性.结果 入选的男性有1 399例,年龄56.3±21.0岁,其中高尿酸血症者占14.37%.随着血尿酸水平升高,代谢综合征检出率也显著增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尿酸血症与肥胖(OR=1.998,P<0.01)、高血压(OR=1.562,P<0.01)、高甘油三酯血症(OR=1.529,P<0.01)呈正相关.在非糖尿病人群中,血尿酸水平不仅与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压检出率呈正相关,还与HOMA指数(r=0.081,P<0.05)呈正相关.结论 在本研究人群中,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体重变化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莉娟  吕利  王环宇  师秀枝 《武警医学》2006,17(11):832-834
 目的 观察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超重患者体重变化对营养代谢的影响.方法 收集本院2004~2005年进入营养治疗的体质指数≥24 kg/m2的老年2型糖尿病86例,根据营养治疗结束时体重动态分为A组(体重下降)、B组(体重无变化)、C组(体重上升).了解3组体重、体质指数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总蛋白、白蛋白代谢关联性.结果 组内比较:A组FPG、2 hPPG、TG、CH和B组FPG、2 hPPG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A组2 hPPG、TG、CH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CH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体重超标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的变化与体重变化相一致,体重降低,血糖、血脂恢复理想.  相似文献   

9.
尿酸代谢与腹型肥胖及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血管疾病的高危患者尿酸(UA)水平的变化与腹型肥胖及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取2002年1月-2006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住院的1 553例UA正常的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其中男性782例,女性771例,年龄56.20±12.85(20~80)岁.所有患者均测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腰围(WC),并检测空腹血糖(FPG)、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UA水平.部分患者在空腹状态下行腹部CT扫描,测量腹内脂肪面积(VA)和皮下脂肪面积(SA).根据检测结果分析UA水平与腹型肥胖及MS的相关关系.结果 MS检出率为51. 38%(798/1 553),MS组与非MS组UA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腹型肥胖检出率为50.23%(780/1 553),肥胖组UA水平明显高于非肥胖组(P<0.01).随着WC的增加,UA水平随之升高(P<0.01).随着UA水平增加,MS及腹型肥胖检出率增加,肥胖的相关参数中腹内脂肪面积(VA)值也随之增加(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UA是MS和腹型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心血管疾病的高危患者中,腹型肥胖者的UA水平高于非肥胖者.UA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患者合并MS及腹型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UA水平的升高,其发生MS及腹型肥胖的风险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0.
来芹美  张学金 《人民军医》2007,50(12):733-734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控制老年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的效果。方法:选择具有2种或2种以上老年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中等量的有氧运动,对治疗前后其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进行动态观察。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血压、胰岛素抵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运动疗法具有控制血糖、调整血压、调整血脂紊乱、改善胰岛素抵抗等功效,对抑制老年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观察质子泵抑制剂对老年消化性溃疡病人胃内酸度的影响。对经内镜证实的老年溃疡病20例。非老年溃疡病12例,测定其24h胃同PH节律。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服质子泵抑制剂7天时24h胃内PH动态变化。结果老年溃疡病人服药前,24h pH〉4的总时间百分比,中位PH,平均PH,分别为0.03,1.34、1.92;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老年人血脂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方法 将120例老年人按年龄分高龄组(〉90岁)、老年组(75,89岁)、老年前期组(60,74岁)3组,抽空腹静脉血查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醇(TCH)、甘油三酯(TG)四项,观察了各组血脂平均水平,了解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 高龄组HDL-C、LDL-C、TCH水平明显低于前两组,老年组TCH、TG水平低于老年前期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老年组HDL-C、LDL-C较老年前期组也有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别。结论 老年人随年龄增长,其血脂水平异常有所不同,应根据血脂变化规律进行干预,而并非所有老年人都需要服用降脂药。  相似文献   

13.
丙泊酚在高龄患者短小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丙泊酚应用于高龄(>80岁)患者短小手术(含胃、肠镜检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40例拟行门急诊短小手术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单纯丙泊酚麻醉组(P组)和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组(F组),每组20例.P组以1ml/s的速率推注丙泊酚至患者睫毛反射消失,F组先静推芬太尼0.5μg/kg,如无不适,1min后再以同样速率推注丙泊酚至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开始手术,观察患者血压(BP)、心率(HR)变化,记录诱导前、手术开始、开始后1、3、5min及意识恢复时的平均动脉压(MAP)、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记录麻醉起效时间、丙泊酚用量、意识恢复时间及术中不良反应.结果 在手术开始时P组、F组MAP均显著下降,但F组患者在手术开始后3、5min MAP相对稳定,F组丙泊酚总用量少,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中呼吸暂停发生率P组为25%、F组为10%.结论 丙泊酚可安全用于无严重心、肺疾患的高龄患者的短小手术,同时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可使循环更加稳定、降低术中呼吸暂停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老年血脂紊乱与代谢综合征及心、脑血管事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调查老年人群的血脂紊乱状况及与代谢综合征(MS)其他组分间的相互关系,并探讨这些异常状态对心、脑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 对1996~2005年连续在解放军总医院门诊查体的2 547例老年人群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不同类型血脂异常与糖代谢异常、高血压和肥胖的伴存状况,及对心脑血管病变发生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 本组老年人群中血脂紊乱的MS患病率为69.6%,其中合并单纯高胆固醇(HTC)者占23.6%(602例),单纯高甘油三酯(HTG)者占21.7%(552例),HTG伴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TG-LHDL)者占5.03%(128例),HTC伴HTG(混合组)者占19.3%(491例);血脂正常者仅占30.4%.合计有HTG者46.0%(1 171例),略多于HTC者(1 093例).单纯HTG组及混合型组2型糖尿病(T2DM)和肥胖患病率较高.本组人群中的高血压患病率高达66.2%,其中HTG者的高血压患病率最高,达70.8%,与血脂正常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各型血脂异常合并糖代谢异常、肥胖、高血压均增加了心、脑血管病的患病率,HTC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增加心了血管病变患病率,HTG合并任一项异常均增加心脑血管病变患病率.结论 本组老年人群中约2/3存在血脂紊乱,MS其他组分的患病率也较高,是心脑血管病变的高危人群.其中HTG较HTC对心脑血管病变影响更大,需在今后的防治中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5.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手术患者镇静对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老年患者椎管内麻醉中连续输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DEX)镇静对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60例老年手术患者(男24例,女36例;年龄65~89岁,平均77岁);随机分为DEX组和对照组(n=30)。桡动脉穿刺测压建立后,连接动脉血压连续监测心输出量(APCO)监护仪,持续监测心功能指标[心输出量指数(CI)、每博指数(SVI)、心率(HR)和平均动脉血压(MAP)];椎管内麻醉完成后,DEX组经静脉持续输注DEX,速度为0.4μg/(kg.h),10min后输注速度调整为0.2~0.4μg/(kg.h),将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控制在75~85。对照组持续输注等容积生理盐水。记录给药即刻(T0)、给药后10min(T1)、20min(T2)、30min(T3)、60min(T4)及术毕时(T5)的MAP、HR、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及BIS值,同时记录心输出量/心指数(CO/CI)、每搏量/每搏指数(SV/SVI)、HR和MAP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麻醉期间循环、呼吸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内。给药10mim后与给药即刻相比,DEX组动脉收缩压(SAP)下降7%~11%(P<0.05),对照组无明显改变(P>0.05)。DEX组给药后组内(与T0相比)和组间(与对照组相比)BIS值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在组内、组间各时间点CO/CI、SV/SVI水平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椎管内麻醉期间持续输注小剂量DEX镇静对心功能指标影响轻微。  相似文献   

16.
微创治疗陈旧性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治疗陈旧性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可行性. 方法 2007年2月-2009年2月收治以胸背或者腰背部疼痛为主并且无明显神经损伤的老年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27例,其中男11例,女16例;年龄55~86岁,平均72.4岁.病史3~17个月,平均7.6个月.其中单阶段病变25例,双阶段病变2例.Genant二级10例,11个椎体;Genant三级17例,18个椎体.术前模拟视觉疼痛评分(VAS)平均8.3分,X线测量椎体前高与后高比平均为39%,脊柱后凸角测量平均27.60°.所有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行PKP治疗. 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第3或4天能够下地活动.平均随访11.2个月,所有患者疼痛无反复,心肺功能有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VAS平均2.8分,X线测量椎体前高与后高比平均为47.6%,脊柱后凸角测量术后平均15.60°. 结论应用微创PKP治疗以疼痛为主且不伴有神经损伤的老年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够尽快去除疼痛,尽快使患者下床活动,减少长期卧床的并发症,改善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17.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小板活化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小板活化及其临床意义,采用流式细胞术(FCM)以单克隆抗体分子作为分子探针检测健康老年人及老年高血压无并发症患者血小板膜上糖蛋白GPⅡa/Ⅲa(PAC-1)及P-选择素(CD62P)的表达量。结果表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小板膜上PAC-1的表达量较健康老年人高(P<0.01),与当日平均血压无相关关系,而CD62P的表达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通过FCM检测血小板膜上PAC-1的表达量,可了解高血压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度,对临床用抗血小板药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代谢综合征不同诊断标准在老年人群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在老年人群中对代谢综合征(MS)的不同诊断标准(WHO、IDF和CDS标准)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对1996~2005年连续10年在解放军总医院院查体的2 456例北京老年人进行MS相关指标的检查,比较WHO、IDF和CDS三种诊断标准的差异,以及老年人中MS各组分的发生情况.结果 使用WHO、IDF和CDS诊断标准,总人群MS的患病率分别是27.2%、27.0%、42.6%,Kappa检验显示IDF和CDS两种诊断标准的符合率为79.0%;其中有腰围资料的1 759例患者使用WHO、IDF和CDS标准诊断MS的患病率分别是32.3%、37.8%、53.8%,Kappa检验显示IDF和CDS两种诊断标准的符合率为76.5%.使用WHO、IDF和CDS标准诊断中心性肥胖的诊断率分别是35.9%、49.6%、52.2%,高血压的诊断率分别是61.6%、72.4%、61.6%,糖代谢异常的诊断率分别是24.9%、40.5%、24.9%.本组MS最常见的代谢异常组合为血压、血糖及血脂紊乱.结论 尽管IDF和CDS两种诊断标准的符合率较高,但在老年人群中使用CDS标准诊断MS的比例高于WHO和IDF标准.要重视对老年人群腰围的检查,老年男性人群CDS标准中腰围从85cm调整到90cm可能更为合理,但还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19.
军队老干部体重指数和腰围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调查分析军队退休老干部群体体重指数 (BMI)和腰围及其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根据计划方案对成都地区 6 0岁以上军队离退休老干部进行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获得完整资料 16 77份。分析BMI和腰围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 (TC)血症、高甘油三酯 (TG)血症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 BMI在男性和女性分别为 2 4 4 2± 3 0 4和 2 3 97± 3 12 (P >0 0 5 )。腰围在男性和女性分别为 83 79± 8 34cm和 78 4 3± 7 89cm(P <0 0 0 1) ,并呈现随年龄增长而增大的趋势。BMI≥ 2 5者占总体的 4 0 85 % ,腰围过大者占总体的 4 7 88% ;腰围与BMI正相关 (r=0 739,P <0 0 0 1) ,但 2 9 5 2 %的腰围过大者其BMI <2 5 ;对BMI和腰围进行分层处理后 ,可见除高TC以外 ,各危险因素及危险因素聚集 (具有 2个及以上危险因素 )的检出率随BMI和腰围的增大而逐渐上升 ,呈密切的正相关。结论 军队退休老干部BMI和腰围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分布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中老年人群IFABP基因Ala54Thr多态性对血脂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与血清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中老年男性217例,年龄56.2±10.1岁;女性252例,年龄55.4±12.6岁。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HhaI内切酶酶切、基因测序等技术检测各组IFABP基因型,同时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酯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Ⅰ(apoAⅠ)、载脂蛋白B(apoB)等指标。结果中老年人群54A/TIFABP基因型频率分布,男性组:A/A0.48,A/T0.42,T/T0.10;女性组:A/A0.44,A/T0.46,T/T0.10。突变型54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男性组0.31,女性组0.33(P>0.05)。男性组54T等位基携带者血清LDLC、apoB高于54A等位基因携带者(分别为2.38±0.63vs2.21±0.57mmol/L,P<0.05;0.67±0.21vs0.61±0.18g/L,P<0.05);女性组54T等位基携带者血清TC、LDLC高于54A等位基因携带者(分别为4.46±0.89vs4.21±1.00mmol/L,P<0.05;2.39±0.47vs2.22±0.75mmol/L,P<0.05)。结论在中老年人群中,IFABP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与性别无关;54TIFABP基因携带者有高血脂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