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腰骶部移行椎(LSTV)是腰骶椎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发生率为4.0% ~ 35.0%,骶化的腰椎椎体形态表现多样,包括从横突肥大到横突与骶骨完全融合等多种类型[1-3].腰化的骶椎椎体倾向方形化,并且有完整的S1/S2椎间盘结构.LSTV易合并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滑脱,LSTV的上位节段更容易发生退行性疾病,当腰...  相似文献   

2.
Li JG  Yang HL  Niu GQ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8):556-558
目的探讨腰骶部移行椎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方法将因非椎间盘突出症原因而行腰椎X线片检查的10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经手术证实腰椎间盘突出的91例患者设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腰椎正位X线片,统计两组患者腰骶部移行椎发生率的差异及与移行椎与腰椎间盘突出部位的关系。结果对照组腰骶部移行椎发生率为18.3%,腰椎间盘突出症组为52.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腰椎间盘突出症组中合并移行椎者椎间盘突出发生于移行椎上一间隙者为58.3%;单侧移行椎椎间盘突出发生在移行椎畸形同侧者占75.9%,其中在移行椎上一间隙者占81.8%;发生在移行椎畸形对侧者占17.2%,其中在其下一间隙者占80.0%。结论腰骶部移行椎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有着密切关系,是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合并移行椎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定位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2~ 1997年我院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416例 ,其中有腰骶部移行椎者 35例 ,这类患者手术时常发生椎间隙定位困难或错误 ,影响手术结果。作者根据X线片 ,结合术中解剖 ,无一例发生定位错误。1 病例资料本组男 2 3例 ,女 12例 ,年龄 31~6 6岁。病程 1~ 12年。术前腰椎X线片示腰椎骶化 32例 ,其中骶化椎体横突与骶骨形成假关节 11例 ,双侧与髂骨融合或一侧融合、一侧形成假关节2 1例 ;L4 ~S1间隙突出 2 2例 ,L3~ 4 、L4 ~S1双间隙突出 8例 ,L4 ~S1、S1~ 2 双间隙突出 2例。骶椎腰化 3例 (L5~ 6间隙突出 ) ,其中腰化骶…  相似文献   

4.
正末节腰椎(L5)或首节骶椎(S1)结构变异,其中一个部分或全部呈现另一个的特点,称为腰骶移行椎(lumbosacral transitional vertebrae,LSTV)~([1-2])。最早根据腰椎平片诊断,Castellvi分型应用最广~([3-4]),进一步分为腰椎骶化与骶椎腰化~([5])。CT及MR出现后,又探讨根据CT及MR判定LSTV~([6])。有认为腰椎矢状面MR能判定LSTV,且能发现  相似文献   

5.
腰椎手术中的移行椎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移位椎的定位方法和移行椎对腰椎手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2例腰椎疾患手术治疗的病例,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26例,腰椎骨折15例,腰椎滑脱9例,腰椎结核2例,术前均经过X线摄片、CT或MRI检杳。结果:腰部疾患合并移行椎的病例并不少见,本组病例占同期腰椎手术病人的5.3%。腰椎出现移行椎,其定位则石L4—S1,L5—L6,L6—S1。结论:腰部疾患合并移行椎时,腰椎数量发生改变,定位诊断非常重要。要确定手术部位,X线定位片(包括术中X线透视定位)、CT或MRI片缺一不可,但必须注意的是,腰椎CT和MRI检查结果是以骶椎为基准定位,也就是从下往上定位,普通X线片是从上往下序列,两定位诊断的差异,手术时必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病,由于种种原因,手术时常常发生椎间隙定位困难或错误,影响手术效果,甚至导致医疗纠纷。我院从1995~2001年对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352例运用三步定位法即体表投影定位、美蓝注射定位、术中解剖特点定位,无一例发生手术定位错误。临床资料本组男214例,女138例,年龄30~68岁。病程0.5~13年。突出间隙:L3/48例,占2.3%,其中旁侧型7例,中央型1例;L4/5206例,占58.52%,其中旁侧型189例,中央型17例;L5/S1138例,占39.2%,其中旁侧型125例,中央型13例。352例中腰椎X线片显示有腰骶部移行椎者32例,其中腰椎骶化29例,骶椎腰化3…  相似文献   

7.
腰骶移行椎(lumbosacral transitional vertebrae,LSTV)分腰椎骶化(sacralization,SZ)与骶椎腰化(lumbarization,LZ)。1984年,Castellvi等依据腰椎X线片将LSTV分为4型,即Castellvi分型,其中Ⅰ型LSTV分为Ⅰ型SZ与Ⅰ型LZ。Ⅰ型LZ为双侧S1横突均与骶骨翼完全分离,S1横突单侧宽度〉19 mm为ⅠA型,双侧〉19 mm为ⅠB型。  相似文献   

8.
横突成形术治疗腰骶移行椎综合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腰骶移行椎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观察末位腰椎横突成形术治疗腰骶移行椎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1例腰骶移行椎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切除移行椎增大并与骶/髂骨形成假关节的横突远端,保留其基底部。根据术后患者疼痛改善、功能状况及X线检查结果等评价横突成形术的疗效。结果:21例患者随访6个门~4年(平均2年8个月),术后下腰痛症状消失,恢复正常生活,X线复查无继发性改变,疗效满意。结论:横突成彤术是一种治疗腰骶移行椎综合征的有效方法,特别适于Ⅰ型患者;对于同时合并椎问盘突出症者可Ⅰ期手术处理这两种病变。  相似文献   

9.
腰椎间盘突出伴腰_5骶_1神经麻痹手法治疗8例报告闫炳来,邸学海腰椎间盘突出致腰5骶1神经麻痹少见,一般多主张手术治疗,笔者自1991年6月至1994年9月收治8例住院病人,应用腰椎旋转复位法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5例,女3例,年龄3...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青少年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进行分析,探讨腰骶部骨与关节结构形态变异在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对我院骨科在2006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收治的76例连续的20岁以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的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回顾所有患者的病史、统计患者的身高、体重及BMI并将其与文献中报道的同年龄组正常青少年的平均身高、体重及BMI进行比较。从所有病例中选出只累及L4/5或L5/S1的病例共63例,分别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腰骶结合部骨与关节结构形态,即腰椎正位X线片上髂嵴连线高度、L5横突长度及移行椎畸形情况,分析其与不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中所有患者的身高及体重均显著性地高于同年龄组正常青少年的平均值。髂嵴连线高度正常或过高(33例)、L5横突长度过长(44例)、无移行椎或有腰椎骶化畸形(44例)的患者发生L4/5间盘突出的几率分别为97.0%(32/33)、70.5%(31/44)和68.2%(30/44);反之,髂嵴连线高度低(30例)、L5横突长度正常(19例)、有骶椎腰化畸形(19例)的患者出现L5/S1间盘突出的几率分别为86.7%(26/30)、73.7%(14/19)和68.4%(13/19)。结论: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与患者身高过高和/或体重超重有关;腰骶结合部的发育变异对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能发生的节段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腰骶移行椎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观察末位腰椎横突成形术治疗腰骶移行椎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1例腰骶移行椎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切除移行椎增大并与骶/髂骨形成假关节的横突远端,保留其基底部.根据术后患者疼痛改善、功能状况及X线检查结果等评价横突成形术的疗效.结果:21例患者随访6个月~4年(平均2年8个月),术后下腰痛症状消失,恢复正常生活,X线复查无继发性改变,疗效满意.结论:横突成形术是一种治疗腰骶移行椎综合征的有效方法,特别适于Ⅰ型患者;对于同时合并椎间盘突出症者可Ⅰ期手术处理这两种病变.  相似文献   

12.
陈世民 《颈腰痛杂志》1998,19(3):206-208
半椎板切开椎管成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陈世民作者单位:237300安徽省金寨县人民医院骨科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几十年来传统的术式椎板部分切除和全椎板切除,它不仅破坏了腰椎后部结构,而且严重影响了腰椎稳定和术后症状复发,我们从1994年8月至1997年5月对...  相似文献   

13.
本文复习了205例已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病人的术前X线表现,结果提示深 L5发生L4-5椎间盘突出的可能性增高,而高骑L5则与L5-S1椎间盘出有关,腰骶移行椎的发生率较正常人显著增高,而腰骶角的病理意义尚难确定。  相似文献   

14.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脊柱稳定性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穿刺,半或全椎板切除三种髓核摘除术腰骶椎结构稳定性所接受影响进行定性,定量的研究。方法:采用生物力学稳定的方法,对新鲜成人尸体腰骶椎结构正常的标本进行研究。结果:三种模拟手术与正常态之间腰骶椎结构稳定性有不同程度的差异。PLD介入手术的局部穿刺对结构的损伤与破坏最小,全椎板切除术结构有着较大的损伤与破坏,半椎板切除术的情况介于前两者之间,结论:PLD手术具有局麻,安全,创  相似文献   

15.
腰骶部移行椎与椎间盘突出症关系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200例下腰痛患者及78例经手术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X线学调查,发现在下腰病和椎间盘突出症中腰椎部移行椎的发生率高,按Castellvi分类,Ⅱ型最多,在有移行谁的椎间盘突出症中。70%的椎间盘突出发生在移行椎的上一间隙,脊柱侧弯也明显多于无移行椎的对照组,髂嵴间线的高度在Ⅱ型中倾向较低.我们认为腰骶部移行椎从多方面影响脊柱的稳定。是引起下腰痛和椎间盘突出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术中寻找突出的髓核三维定位,并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提供参考。方法:解剖14具中国成人尸体,测量了各腰椎从后正中线至椎板峡部侧缘距离、椎板峡部侧缘至腰椎间盘纵向距离,同时以上下横突为参照,观测了神经根出椎间孔的位置、腰椎节段动脉前支的位置、腰神经前支与动脉的关系。结果:绝大多数神经根出椎间孔的高度位于相邻横突间隙上1/4内,90%以上节段动脉前支均位于相邻横突间隙上1/2内。同一节段的腰动脉前支总是位于腰神经前支的腹侧,而上一节段下行的腰神经前支又位于下一节段腰动脉前支的腹侧。从L1~L5,后正中线至椎板峡部侧缘距离、腰神经前支深度、椎间管外口处腰神经前支至椎间盘的纵向距离均逐渐增加。结论:研究结果为术中三维定位突出髓核提供了解剖学基础;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术中分离深度、如何避免血管神经的损伤及寻找髓核时的探查范围提出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7.
腰骶移行椎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末节腰椎(L5)或首节骶椎(S1)的结构可能变异,其中一个部分或全部呈现另一个的特点,变异的脊椎称腰骶移行椎(lumbosacral transitional vertebrae,LSTV)。LSTV与腰椎疾患有一定相关,正常人群中LSTV发生率为0.6%~12%,腰椎疾病患者可达30%。本文就LSTV诊断、漏诊原因及其临床意义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脊柱结核误诊误伤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从1986年9月~1998年12月收治脊柱结核212例,其中误诊6例,漏诊1例,并术中误伤神经3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例中男3例,女4例;年龄35~55岁;T7、8椎1例,腰骶椎2例,余为腰椎。4例分别以髂窝脓肿和臀大肌脓肿曾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CT和MRI影像技术的发展,腰椎间孔和椎间孔外型椎间盘突出症逐渐被重视起来。它是腰椎间盘脱出在椎弓根内外缘之间或外缘以外,压迫相应节段神经根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亦称之为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治疗方法与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都有不同。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96年2月~1998年2月经椎板峡部外缘手术入路切除椎间孔或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6例,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21~55岁,平均39-8岁,有外伤史12例。病程2~46个月,平均28-7…  相似文献   

20.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神经通道卡压9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神经通道卡压94例分析袁永昌,王景荣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1983年4月至1990年4月,我们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82例,其中94例合并有腰神经通道卡压,占24.3%。今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