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艾滋病虚证是指在艾滋病患者的病变过程中出现的具有虚证特点的一类中医证候的统称,可伴随艾滋病病情发展的全过程,以中后期较为多见,其具有本虚表实、虚实夹杂等特点。目前,对于艾滋病虚证的认识和证治,不同医家认识不一,作者结合中医脏腑辨证理论,发现艾滋病虚证多涉及肺、脾、肾三脏。“治虚三本”理论源自明末著名医家汪绮石(以下简称汪氏)所著的《理虚元鉴》一书,即:治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从中医脏腑角度出发,汪氏这一理论与艾滋病虚证的特点有契合之处,因此,对艾滋病虚证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文章通过分析“治虚三本”的理论内涵,阐述艾滋病虚证的临床特点,联系艾滋病的治疗现状,结合汪氏的治虚理念,提出了“清金保肺,从肺调治艾滋病”“培土调中,从脾调治艾滋病”“辨别阴阳,从肾调治艾滋病”的学术观点,丰富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虚证的理论基础,为运用中医药辨治艾滋病虚证提供了新的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清金保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焦作卫生医药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0例,按1∶1的比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清金保元汤(炙麻黄、桑白皮、鱼腥草、黄芩、百部、葶苈子、白芥子、紫苏子、丹参、茯苓、党参、淫羊藿、山萸肉、蛤蚧、甘草片)。两组均治疗14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后在生活质量评分、年加重次数、FEVl/预计值、6 min内步行距离、TNF-α、IL-6水平对比,治疗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清金保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胀常见证候之间心肺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临床收治肺胀阳虚水泛证、肺肾气虚证、痰热郁肺证患者分别进行心、肺功能评价、心脏超声检查、肺功能测定等,并统计各组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肺胀阳虚水泛证、肺肾气虚证、痰热郁肺证左心室射血分数、肺功能检查的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second,FEV1)、FEV1/FVC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阳虚水泛证与肺肾气虚证之间心功能分级、肺功能分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肺肾气虚证与痰热郁肺证患者证候之间的心功能分级、肺功能分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痰热郁肺证与阳虚水泛证之间肺动脉压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痰热郁肺证与阳虚水泛证患者心功能分级、肺功能分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阳虚水泛证与肺肾气虚证之间肺动脉压比较以及肺肾气虚证与痰热郁肺证之间肺动脉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肺胀阳虚水泛证的心功能分级、肺功能分级处于较低水平,痰热郁肺证的心功能、肺功能水平相对较好,肺肾气虚证的肺动脉压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变中医证型与肺部高分辨CT和肺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207例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中医辨证分为肺肾气阴两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脾气虚证和肾阳虚证4个证型,对各个证型与肺部高分辨CT和肺功能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207例患者中肺肾气阴两虚证最多(45.9%),肾阳虚证最少(11.1%)。对各个证型在肺HRCT不同阶段的比例数比较发现:在肺HRCT 1期阶段,肾阳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脾气虚证肺肾气阴两虚证;在肺HRCT 2期阶段,肾阳虚证肺肾气阴两虚证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在肺HRCT 3期阶段,肺肾气阴两虚证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肾阳虚证。肺功能方面:在肺功能轻度下降阶段,肾阳虚证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肾气阴两虚证;在肺功能中度下降阶段,肺肾气阴两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脾气虚证肾阳虚证;在肺功能重度下降阶段,肺肾气阴两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脾气虚证肾阳虚证。结论:肺肾气阴两虚证是RA-ILD的主要证候类型,肾阳虚证最少见;肺肾气阴两虚证多见于肺HRCT的2期和3期阶段,肺功能的中、重度下降阶段,程度最重;肾阳虚证多见于肺HRCT的1期和2期阶段,肺功能的轻、中度下降阶段,程度最轻。  相似文献   

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虚证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述近10年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虚证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检索近10年文献对COPD稳定期虚证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和治疗进行归纳总结。结果:COPD稳定期虚证以气虚、阴虚、阳虚等为主,多表现为肺、脾、肾气虚,主要证候有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肾气阴两虚证等,其治疗多由补肺健脾益肾着手。结论:中医药治疗COPD稳定期虚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COPD稳定期(肺肾气虚证)的不同治疗方法的探讨,寻求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查阅近年来关于治疗COPD稳定期(肺肾气虚证)的中医方面的文献。结果:中医对COPD稳定期(肺肾气虚证)的治疗可分为内治、外治两大类。内治法有中药汤剂治疗,膏方治疗,中成药治疗。外治法治疗有贴敷疗法治疗,针灸治疗,穴位埋线治疗,艾灸治疗。结论:中医治疗COPD稳定期(肺肾气虚证),方式多样,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癌性疲乏因瘤成劳,根据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虚劳"范畴论治。"治虚二统,当统之于肺脾"是《理虚元鉴》论治虚劳极为重要的学术思想之一,对中医临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总结癌性疲劳的病因有内因、外因、不内外因,总由正气不足、脏腑亏损、气血阴阳虚衰、久虚不复而成劳,其以五脏虚证为主,同时或有兼夹痰湿、瘀滞、气郁等虚实夹杂之证。基于《理虚元鉴》"肺为五脏之主""脾为百骸之母"的观点,临证遵其"治虚二统,当统之于肺脾"之旨,从阴虚统于肺、阳虚统于脾论治,清金保肺、培土调中,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8.
介绍刘炳凡老中医治疗咳嗽的临床经验.刘老认为,外邪犯肺为本病主要诱因,脾肾阳虚气弱为其内在因素,由此而产生痰饮留伏,干犯肺脏,此为咳嗽反复发作及迁延不愈的主要病理基础.咳嗽的治疗不但要分清表里,还应辨明寒热虚实.心咳主要为心火烁肺证,宜清心泻火、化痰止咳,予凉膈散加减治疗.肺咳中,水火相吸、风痰相搏证,宜疏风散寒、温肺化饮、平火降逆、开结除痰,予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肺热炽盛、气阴两虚证宜清肺化痰、益气养阴,用泻白散加味治疗;肺燥阴虚、久咳伤津证宜清肺养阴、润燥止咳,用叶氏养胃汤加减治疗;痰热壅肺、肺失清肃证,宜清热涤痰、肃肺降逆,用《千金》苇茎汤加味治疗.脾咳中,肺脾气虚证宜润肺、健脾、益肾,用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脾阳不足证宜温中暖下、健脾益气,用附子理中汤加味治疗.肝咳,宜清肺平肝、化痰止咳,用柴芍六君汤、泻白散合金铃芍甘汤加味治疗.肾咳中,脾肾阳虚证宜补火扶阳,用沉香黑锡丹加减治疗;肺肾气阴两虚证宜引纳摄固、补养真元,用人参蛤蚧散加减治疗;肾阳虚水泛证宜崇土制水、温阳利尿,用真武汤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肺癌中医证型规律与化疗及靶向治疗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原发性肺癌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化疗及靶向治疗之间的相关性,为肺癌中医证型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统一的中医证型调查表对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肿瘤科和上海市肺科医院中医科的肺癌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析肺癌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另对病例中的上海市肺科医院患者分析,探讨肺癌不同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与化疗及靶向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原发性肺癌患者中医证型以肺阴虚证、肺气虚证、瘀阻肺络证、脾气虚证、肺阴虚火旺证为主;②肺癌中医证型演变与不同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靶向治疗对肺阴虚证的影响较为显著(P<0.05),主要表现为靶向治疗后肺阴虚证明显增多。结论:①肺癌中医证型分布具有一定规律,以肺阴虚证、肺气虚证、瘀阻肺络证、脾气虚证、肺阴虚火旺证为主;②肺癌中医证型演变与靶向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主要表现为靶向治疗后肺阴虚证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常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对400例COPD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检测并比较各证型血常规、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结果 COPD痰热壅肺证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其他证型;阳虚水泛证患者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其他证型;痰浊阻肺证红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其他证型。阳虚水泛证氧分压明显低于实证(痰热郁肺证、痰浊阻肺证、痰蒙神窍证);肺肾气虚证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实证(痰蒙神窍证、痰热雍肺证、痰浊阻肺证);痰蒙神窍证出现pH值下降较其他证型显著;阳虚水泛证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其他证型。阳虚水泛证、肺肾气虚证较其他3证型FEV1%、FEV1/FVC(%)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介绍李克绍教授清透凉营法主治证候病机与临床应用。在温热病发病过程中,温热邪气极易损伤阴血津液,故温热病后期,或多或少总会发生阴液损伤,这是清透凉营法主治证候之病机。具体而言,阴虚郁热是病机之本,风热外感则是发病原因,阴虚与郁热在温热病发病过程中相互联系,具有一定的演化机制。清透凉营法遵循治热以寒、虚则补之的治则,恰合《内经》热淫于内之治法。李老临证善用青蒿、白薇、玄参,三者配伍具有清热透达、益阴凉血、解毒散结之力,扶正达邪、预护其阴之优势。  相似文献   

12.
小气道功能障碍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小气道功能障碍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96例小气道功能障碍患者病位、病性、病机做出辨析,并以病位、病性、病机为基础,参考中医辨证标准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相应证型。结果:96例小气道功能障碍患者主要证候为:病位在肺、肝、脾、肾;实证以肝气郁滞(27.0%)、痰浊(热)阻滞(23.8%)、风邪外袭(11.1%)为主,虚证以肺气(阴)虚(15.9%)、肺脾气(阴)虚(12.7%)、肺肾气虚(7.9%)为主。在所有证型组合方式中常见证型为木火刑金(18.8%)、痰浊(热)阻滞(18.8%)、肺气(阴)虚(20.8%)。结论:小气道通气功能障碍患者中医证候分邪实与正虚两个方面,邪实以木火刑金、痰浊(热)阻滞为其常见证型;正虚以气虚、阴虚相兼出现为常见证型,在正虚的基础上常伴有标实的症状,痰浊(热)阻滞常见。  相似文献   

13.
刘宇馨 《河南中医》2021,41(2):166-168
肝虚者,失其温升也.对于肝虚的治疗,张仲景用了 3种方法,"补用酸"为直接补肝法;"助用焦苦"为肝虚补心之法,体现了五行相生的"子令母实"原则;"益用甘味之药调之"起到了补脾制水,纵火刑金之用,体现了五行相克的用药方法.由张仲景采用气味理论治疗肝虚可知,五脏虚实,源于五行气化,所谓肝气温升、心气热散、脾气湿重、肺气清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国内4家中医院呼吸科719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调查数据分析,探讨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特征。方法结合前期文献调查研究结果设计临床调查表,对四家中医院呼吸科近三年收治患者进行临床调查,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运用Logistic回归、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证候分析。结果痰热壅肺、痰湿阻肺、痰淤阻肺、阳虚水泛、肺肾气虚、肺肾阴虚、肺肾气阴两虚等以及血瘀兼证是其常见证候。痰热壅肺、痰湿阻肺、肺肾阴虚、肺肾气阴两虚、阳虚水泛、血淤证、心肺气虚的证候属性比较稳定。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常见证候有痰热壅肺、心肺气虚等八证以及血淤兼证,证候属性有一定规律性。  相似文献   

15.
京津地区冠心病证候-治法-方药的现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调查京津地区冠心病患者的证候分布、常用治法和方药使用情况。 方法 :病证结合,基于冠心病个体化诊疗信息平台,现况调查3 018例冠心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证候、治法、方药信息。 结果 :常见证候依次是血瘀、气虚、痰浊、阴虚、阳虚、气滞、血虚。证候组合分布以2证组合、3证组合、单一证型、4证组合常见。常用治法是活血、补气、化浊、养阴、清热、理气、宣痹、通络、补脾、温阳、疏肝,治法组合以4种治法组合、3种治法组合、2种治法组合、5种治法组合、6种治法组合最常用。常用的中药依次是丹参、茯苓、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当归、甘草、半夏、枳壳、陈皮、瓜蒌、麦冬、地黄、柴胡、黄芪,常用中药的功效依次是化浊、止痛、清热、活血、利水、化瘀、解毒、补气、安神、补血、凉血、理气、补脾。 结论 :冠心病中医临床诊疗坚持了理法方药相一致原则,治疗冠心病的清热治法、解毒治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孙丽平教授认为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临证应首辨虚实,其关键证型为肺脾气虚证和食积内热证。错误的育儿观念,如母孕期过食肥甘、生后厚养和小儿"饮食不自节,冷暖不自知",导致了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以食积内热证多见,且食积内热证日久可转化为肺脾气虚证。反复易感不在正虚,而在积滞内热,孙丽平提出"清热即是扶正"的学术观点。以自拟清热消积饮加减联合穴位贴敷、刮痧和捏脊治疗。  相似文献   

17.
指导意见中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中医辩证分型只有脾肺气虚和气阴两虚两类证型,未能反映该类病症的中医病机,证型的全貌,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有限。根据小样本的临床病例分析,笔者提出了五大证型和两个亚型的分类,即肺虚咽喉不利型,肺虚痰浊内阻型,肺脾两虚型,正虚邪恋型和肺肾两虚,肾不纳气型。其中正虚邪恋型又分为气阴两虚,疫毒未尽和气虚湿热未化2个亚型。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该病恢复期中医病机、证型的全貌。  相似文献   

18.
小儿肺炎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的中医证候演变规律.方法:将纳入病例根据证候表现分为风热犯肺证、痰热壅肺证、阴虚肺热证和肺脾气虚证.跟踪观察患儿在入院当天(基线点)、用药后3、5、7、10天的临床表现,确定各观察点中医证型.应用证候演变概率法对小儿肺炎中医证候在不同观察点、不同地域的演变规律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小儿肺炎初期以风热闭肺证、痰热壅肺证为主;中期是由实证向虚证转移的关键时期;后期应注意固护阴液.小儿肺炎初期,南北方证型分布无明显差异;后期南北方虚证分布差异明显,北方阴虚肺热证多见,南方肺脾气虚证居多.结论:小儿肺炎中医证候在不同观察点、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伤寒杂病论》喘证的治疗。方法:解读张仲景有关喘证的原文。结果:通过对《伤寒杂病论》有关条文的理解,归纳、总结治喘13法:辛温发汗、宣肺平喘;解肌祛风、降气定喘;辛温解表、化饮平喘;辛凉清热、宣肺平喘;表里双解、清热平喘;荡涤燥热,泻实平喘;宣泄寒湿,搐鼻定喘;泻下逐痰开肺平喘;宣肺泄热,降逆平喘;通阳散结,豁痰下气平喘;补虚散饮,通阳利水平喘;温运脾阳,除湿散寒平喘;扶正祛邪,标本兼顾以定喘。结论:《伤寒杂病论》辨治喘证,在辨证上,既言证候,又指病机。施治上,则根据病机、病性、病位不同,因势利导,立方严谨,用药精当。  相似文献   

20.
清化肃肺汤治疗肺念珠菌病3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爱华  李典鸿 《新中医》2001,33(6):29-30
目的:探寻中医药治疗肺念珠菌病的辨证规律和临床疗效。方法:将37例肺念珠菌病患者按辨证分为痰热郁肺、痰湿蕴肺、肺阴亏虚3型,采用清热解毒、化湿祛痰、肃肺止咳为治则的清化肃肺汤加减治疗。结果:治愈9例,有效2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6.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肺念珠菌病具有满意的疗效,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