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8例35处掌骨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早期行关节功能锻炼。术后随访8~16个月。结果:根据指关节主动运动总和(TAF)评分为评价标准,并记录感染、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所有的患者无手术感染,创口期愈合,无骨不连,畸形愈合发生。X线检查均为解剖复位,伤掌指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是手部骨折理想的固定方法。只要适应证合理,掌握良好的手术技巧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即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肋骨重点内固定和肋骨连续内固定治疗外伤性连枷胸的临床疗效。方法126例创伤性连枷胸患者随机分为A 组和B 组,A 组66例行肋骨重点内固定,B 组60例行肋骨连续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肺不张率、肺部感染率、患者疼痛程度和使用呼吸机例次。结果 A 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使用呼吸机例次明显少于B 组( P <0.05);两组术后肺不张率、肺部感染率及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重点内固定方法治疗外伤性连枷胸,在减少术后肺不张率、肺部感染率和减轻疼痛等方面与肋骨连续内固定效果相同,且能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使用呼吸机例次,有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3.
前臂骨折术后骨不连原因分析及治疗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前臂骨折手术后引起不愈合的影响因素,以期提高手术治疗前臂骨折的愈合率,减少再次手术。方法对23例前臂骨折术后不愈合病例的手术固定方法、术后处理及二次手术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探寻影响前臂骨折愈合的内在及外在因素。结果前臂骨折术后引起骨折不愈合的主要原因:内固定方法不当8例,感染6例,粉碎性骨折未能早期植骨5例,术后功能锻炼不当2例,术后再次外伤2例。所有病例第二次手术后均获得骨性愈合,无感染、内固定物折断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前臂骨折术后发生骨不连的众多原因中,医源性因素仍占大部分。选取合适的固定方法、及时植骨、术后正确处理等是预防前臂骨折术后不愈合、恢复前臂功能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老年性股骨粗隆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本组69例均采用切开复位及DHS系统内固定。结果:早期发生感染2例致手术失败。后期除发生螺钉断裂2例及内固定松动1例,其余均骨性愈合,无髋内翻及肢体短缩畸形。结论:股骨粗隆部骨折应用DHS系统固定临床上较广泛,但DHS对老年人粗隆部Ⅲ、Ⅳ型骨折的固定有不稳定现象,需加用松质骨螺钉及股骨内侧骨块的整复固定,必要时植骨。感染是老年人粗隆部骨折术后局部最严重的并发症,可直接导致手术失败,对全身情况差、局部损伤较重的患者,手术治疗往往需延迟,待病情稳定后手术,可减少或避免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技术取出内固定钢板和螺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0例四肢骨折行钢板螺钉内固定患者应用微创小切口成功取出内固定的临床资料。结果:该术式术中出血少、软组织损伤小、患者切口愈合快、肢体活动恢复快,患者对手术认可度和满意度高,临床能有效地减少取内固定手术切口不愈合几率,随着经验的累积,切口长度逐渐缩小,手术时间逐渐缩短,以腓骨、锁骨、尺骨、桡骨板取出为例,最小切口为1cm+0.5cm,最短时间15min,患者可早期活动锻炼,患者术前对手术的恐惧感和术后再次受伤感等心理压力对比传统术式明显减轻,熟练操作后比传统术式手术时间短,所有患者随访未发生再骨折或感染。结论:微创小切口技术取出内固定简单可行,熟练操作后的微创极致化值得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6.
下肢长骨骨折术后不愈合的原因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46例下肢长有骨折术后不愈合病例;认为不愈合的主要原因是:(1)手术后未能正确进行了功能锻炼;(2)刀口感染;(3)内固定不牢;(4)手术损伤大。因此,预防上述四种情况,减少骨折术后不愈合,有选择地采用石膏外固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外固定架加压固定(或结合肢体延长术)和中药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治疗下肢长骨骨折术后不愈合。强调再次手术时必须减少骨膜损伤和植骨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7.
何泰  唐玉华 《中外医疗》2008,27(25):58-59
目的 探讨外支架固定加对冲引流在肱骨粉碎性骨折术后骨感染、骨缺损、不愈合的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在肱骨粉碎性骨折手术后并发感染、骨缺损、不愈合的患者,予以再次手术清创、拆除原内固定,装置对冲引流管以及外支架加压固定,并以两周到四周为间隔再次加压外支架固定器,直到骨折愈合.结果 总结了1999年到2007年13例手术治疗结果,术后2~4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其中11例于4~8个月后得到骨折临床愈合,治愈率84.6%,另外2例术后6个月时无明显骨痴生长,且骨质疏松加重,予以再手术植骨内固定.1年后愈合.结论 外支架加对冲引漉在治疗肱骨骨折手术后骨感染并骨缺损、不愈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可以一期治愈感染,获得伤口愈合,而且持续加压固定有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8.
尺骨骨折术后医源性骨不连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认识尺骨骨折术后医源性骨不连的发生原因.方法对38例尺骨骨折骨不连患者的X线片、骨折的类型、手术方式及内固定材料等综合分析来判断导致骨不连的原因.结果尺骨骨折术后医源性骨不连原因较多,包括对内固定物选择不当,对内固定操作不规范,缺乏对骨折治疗"生物学固定"原则的理解,忽视必要植骨,缺乏正确的康复锻炼和医源性感染.结论尺骨骨折治疗应遵循骨折固定的基本原则、必要植骨、术后正确的康复训练和避免感染是预防医源性骨不连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植入物手术综合管理预防植入物术后感染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采用不同病例的前后对照研究.2008年接受人工关节、脊柱内固定、四肢内固定、补片等植入物手术,无术前感染的647例住院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传统的植入物管理.2010年1-7月581例植入物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植入物手术综合管理措施:植入物准入管理和专科化管理,洁净手术间空气质量监控,规范手术人员和患者管理、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等措施.结果 植入物感染发生率从2008年的1.5%下降到2010年的0.8%(P>0.05);人工关节植入物感染发生率从2.1%下降到1.7%(P>0.05).内固定植入物感染发生率从2.1%下降到1.2%(P>0.05).术后伤口感染发生率从2008年的6.2%下降到2010年的3.4%(P<0.05).2008年与2010年术后伤口感染发生率均高于同期的术后植入物感柒发生率(P<0.05).植入物感染发生在人工关节和内固定手术,补片植入物感染发生率为0.结论 科学的植入物手术综合管理能有效预防植入物术后感染的发生,保证患者的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带锁髓内钉手术治疗尺桡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同时从生物学内固定的角度,审视此类术试对于促进骨折愈合方面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采用带锁髓内钉手术治疗的20例尺桡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进行其他手术固定治疗的32例患者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无切口感染、骨不连、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内固定松动1例。结论带锁髓内钉手术治疗尺桡骨骨折术后并发症少、骨膜损伤小、固定后符合骨的生物学特性、康复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闭合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最佳手术时机与手术入路选择,并观察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闭合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30例,根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Ⅰ组(32例膝前外侧单切口单钢板内固定)、Ⅱ组(33例膝内外侧切口双钢板内固定)、Ⅲ组(36例膝前正中直切口双钢板内固定)、Ⅳ组(9例膝前后联合入路单或双钢板内固定)、Ⅴ组(20例小切口或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比较各组手术出血量、切口感染、内固定失败、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观察不同手术时机延迟愈合、皮肤缺血坏死、浅表感染、深部感染发生率,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结果:V组术中出血量最少,Ⅳ组术中出血量最多;Ⅳ组无切口感染,V组切口感染发生率最高;Ⅳ组无内固定失效,V组内固定失效率最高;Ⅳ组骨折愈合时间最短,Ⅰ组骨折愈合时间最长;Ⅳ组关节功能优良率(100%)最高,V组关节功能优良率最低。5~8 d行手术无延期愈合、皮肤缺血坏死发生,7~8 d行手术浅表感染发生率最低,7~8 d和8 d深部感染发生率为0。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术后并发症是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P0.05)。结论:膝前后联合入路单或双钢板内固定治疗闭合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效果较好,5~8 d是行手术的最佳时机,年龄、糖尿病、术后并发症是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骨髓炎、骨不连患者的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17例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骨髓炎患者,其中骨折均未愈合,3例并有感染性骨不连。手术方法均为对股骨骨折术后骨髓炎进行病灶清除,置管冲洗,取出内固定物后做外固定支架固定。结果17例患者骨髓炎均得到控制,16例患者骨折愈合,1例发生骨不连,再次进行手术植骨内固定后愈合良好,无畸形愈合发生。结论股骨骨折术后发生骨髓炎、感染性骨不连使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利于控制感染,愈合率高,减少并发症发生,减少病人痛苦,简化疗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股骨、肱骨及胫骨等长骨骨折术后感染的治疗对策。方法:长骨骨折术后感染11例采用感染创面处理,彻底清除死骨、炎性肉芽组织并切除窦道。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不愈合者再手术行自体髂骨的松质骨植骨方法。按骨折部位分类,肱骨1例,股骨4例,胫骨6例。结果:随访时间7~10个月,平均8.6个月,11例患者感染均得到控制,骨折愈合时间16~39周。6个月内均获得骨性愈合6例。6个月无明显骨性愈合者经再次手术获骨性愈合5例。结论:长骨骨折术后感染采用正确的感染创面处理,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不愈合的再手术及特殊的植骨方法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抗菌素骨水泥外衣钢板、一期植骨治疗感染性骨不连的疗效。方法对56例感染性骨不连进行彻底清创后进行抗菌素骨水泥外衣钢板固定并一期植骨治疗。结果56例患者均得到随访,49例骨折愈合良好,4例术后皮肤坏死,部分内固定外露,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后愈合,感染复发3例,优良率87.5%。结论进行彻底清创后,采用抗菌素骨水泥外衣钢板内固定并一期植骨,能减少手术次数和感染复发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脊柱外科手术技术的改进和内固定的使用提高了许多难治性脊柱疾患的疗效。但许多脊柱手术时间长、显露范围大并且需内固定,增加了手术并发症,包括术区感染。术后感染后果严重,可导致内固定失败、骨髓炎、假关节形成等。而且感染难于诊断和治疗。一次或多次清创并持续使用抗生索是处理感染的有效手段,但无形中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和康复时间,并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材料对成人股骨干骨折手术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2年4月。2009年7月间我科共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者286例资料,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本组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3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发生。记忆合金组手术时间最短、出血量最少,LCP组术后最早负重,LCP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最短,术后内固定钢板出现断裂的并发症发生率最低,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最好。结论LCP具有最大优越性,手术坚强内固定的同时能够开始早期的功能锻炼,这样可以缩短患者伤后的康复期,最大程度地恢复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胸腰椎骨折,更换一个入路手术,考察与最常用手术(正中棘突旁)入路的早期手术效果、再损伤、术后康复差异。方法:自2013年起,半年内我科采用椎旁入路植入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A型椎体爆裂骨折22例。结果:21例患者术口1期获得愈合;1例因未放引流,术区血肿,张力高,引流减压后2期愈合。未发生肺部感染和深静脉血栓。无内固定失效情况。术前Cobb角平均23.6°术后平均3.2°。术前椎体高度丢失率44.8%,术后丢失平均7.2%。结论:对于不计划作椎板开窗减压的A型胸腰椎爆裂骨折,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植入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椎体,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失血量减少明显,手术创伤小,术后病人痛苦轻,功能锻炼早,积极预防了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对累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皮肤感染及坏死情况。方法 选取山东省淄博市化建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累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内固定患者68例,根据其术后皮肤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n=34),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机、操作方法、引流以及跟骨是否为开放性骨折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非感染组伤后(8.6±2.3)d手术明显短于感染组(15.6±1.2)d,非感染组手术时间(53.5±4.6)min明显短于感染组(78.6±5.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感染组患者开放性骨折5例多于非感染组2例,术后引流不充分患者6例多于非感染组2例。结论 对于累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内固定患者,充分引流、把握手术时机且规范操作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皮肤感染情况,有积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利用微创小切口取出内固定钢板和螺钉。方法回顾分析45例四肢骨折行钢板螺钉内固定患者利用微创小切口取出内固定钢板和螺钉的临床资料。结果整个手术时间为30~120min,平均为65min,出血量为50~150ml,切口长度仅为原切口长度的2~1/3,次日即可行走。结论微创小切口取出内固定钢板和螺钉手术时间短,减少了术中软组织,关节软骨的暴露时间,可有效地减少了术后感染、组织坏死的发生,术后恢复快,医疗费用低,术后口服抗生素即可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骨折术后内固定断裂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通过对2002~2009年收住的12例骨折术后内固定发生断裂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得出防治方法 .结果 手术适应症掌握不强,内固定材料选择不当,手术操作不规范,术后功能锻炼不合理是造成内固定断裂的主要原因.结论 正确掌握手术适应症,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术中正确的规范操作,术后负重时间的正确指导能有效防止内固定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