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分析兰州市社区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及影响因素,探讨社区防治措施.[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兰州市某城区33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居民及2个乡镇卫生院辖区农村居民共2466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城市社区居民对正确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知晓率在60%~80%之间,农村社区居民知晓率均不足50%;29.12%及35.77%g/居民分别对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知识不知晓,19.67%的居民不愿意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及需求态度是影响城市与农村社区居民艾滋病认知的主要因素.[结论]兰州市社区居民对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普遍较低,需逐步转变社区居民需求态度,并加强对艾滋病知识全面准确的认识;同时应针对城市与农村社区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宣传措施,逐渐提高社区居民艾滋病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城市社区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探索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点和有效方法.方法随机抽取220名社区居民,现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区居民对艾滋病防治知识各题的知晓率并不相同,对艾滋病的三种传播途径知晓率为78.64%,不传播艾滋病的途径知晓率为44.55%,对感染者的态度正确率为43.64%。结论群众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不均衡,应开展以艾滋病基本认识和非传播途径为重点的系统化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市民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改变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不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3.
观澜社区居民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状况及态度、行为情况,探讨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社区居民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等方面进行现况调查。结果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72.6%,对待艾滋病的态度总正确率为67.6%,而赞同婚前性行为和婚外性行为的有29.4%。结论应加强社区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让广大居民完整地了解艾滋病知识,坚定信念,转变态度,加强安全性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河北省低流行山区居民对艾滋病(AIDS)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对感染者态度倾向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河北省艾滋病低流行区石家庄、保定市有艾滋病病例报告的各2个县共12个山区村1074名常住居民和478名外出务工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逐个匿名问卷方式.[结果]河北省艾滋病低流行山区农民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倾向总正确率62%.常住居民与外出务工人员知识得分和态度倾向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传播途径知晓率为79%,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为57%;50%~55%的农民认为应该把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隔离起来,近70%认为应减少或断绝与之来往.影响艾滋病认知得分的因素为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P值均<0.05);年龄对此无影响(P>0.05).[结论]山区居民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对艾滋病的基本认识和不传播途径错误率较高,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存在歧视态度.未婚者、低文化层次、女性是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干预的重要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四川省苍溪县高血压防治健康促进试点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在对苍溪县健康促进试点村居民进行高血压防治知识健康教育的前后,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试点村居民进行高血压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和相关行为改变情况现况调查.[结果]苍溪县健康促进试点村居民在健康教育开展前后知识、行为、态度均发生了明显改变,其中对高盐饮食、吸烟危险因素的认知情况,吸烟行为的改变等共7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采用健康教育为主的干预措施提高了居民对高血压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并使居民产生了行为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方法]2004年10月,对烟台市某高等学校入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1 326人,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69.08%,其中艾滋病基础知识、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98.79%、62.14%、70.97%.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来自城市的为73.94%,来自农村的为62.16%(P<0.01);男生为62.97%,女生为75.79%(P<0.01).获得艾滋病知识的途径主要是电视广播(占88.16%)、报刊书籍(占76.32%)、网络(占35.52%);81.52%对艾滋病患者或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持正确态度;93.44%认为很有必要在大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结论]大学新生对艾滋病知识的认知水平较高,但不全面.  相似文献   

7.
成都市2006~2007年社区居民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成都市社区居民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的变化,为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提供依据。[方法]2007年10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成都市20个区县抽取400名社区居民进行社区健康教育问卷调查,调查结果与2006年同期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007年社区居民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2006年明显上升(P﹤0.01),态度发生正向转变,居民参加过自愿咨询检测的比例由2006年的14.00%上升到2007年的24.00%,居民使用安全套的意识在提高(P﹤0.01)。[结论]社区艾滋病健康教育对于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对艾滋病病人的态度、危险行为的改变有一定促进作用,态度、行为的指标仍需进一步提高,应注重健康教育的持续性及针对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农村留守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现状,探索适合农村流动人口及其留守家属预防控制艾滋病的有效的干预模式.[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原则,抽取15~59岁的家中有流动人口的居民783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留守人员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主要来源是电视、广播、邻居和朋友,对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达到69%以上,但对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较低(<31%),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存在恐惧心理.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率男性高于女性(P<0.001),随年龄的增长,知晓率逐渐降低(P<0.05).仅22.1%人群认为外出务工者处于感染艾滋病的危险中.大部分人认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艾滋病宣传教育有必要,并愿意与外出务工人员交流艾滋病相关知识.[结论]农村留守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进一步加强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强化大众媒体宣传力度,开展面对面的宣传教育,切实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遏制艾滋病在农村居民中的流行和蔓延.  相似文献   

9.
郭丽  李心芳  钱建琴  高萍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2):2269-2270
[目的]了解我校大学生艾滋病防制知识的知晓情况,并探讨高校健康教育对提高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作用.[方法]整群随机抽样660名大1~大4文科生进行艾滋病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对艾滋病3大主要传播途径的总体知晓率为95.7%,对可能引起艾滋病感染的一些高危行为知晓率为97.5%,对日常生活中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非传播途径知晓率较低.但接受过入学健康教育的大1新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及日常生活习惯与其余年级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来源为报刊、杂志、书籍,学校的健康教育及艾滋病防治机构.[结论]高校大学生的某些艾滋病知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而在高校普及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艾滋病防制知识、自我保护意识与防病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武汉市城市社区健康相关问题调查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武汉市城市社区居民健康相关问题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对社区居民开展健康教育。方法对300名武汉市城市社区居民进行现况调查,并对认知、行为、获得知识途径等进行了分析。结果城市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较高为88.0%,其中控烟知识、婚检知识答对率很高分别为97.0%和95.0%,体检知识、艾滋病防治知识、肺结核有关知识等知晓情况也较好,而慢性病相关知识答对率却较低均低于50.0%。居民不健康行为仍然存在,特别是男性吸烟率(72.5%)和饮酒率(67.50%)都较高。结论城市社区健康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居民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慢性病上,健康教育工作应更细致、更具体、更广泛、更深入。要使获得的知识和信息最终转化为行为改变,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在动员全社区和多部门的力量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