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对 5 6例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效果及对冠状动脉的影响进行回顾性分析 ,旨在探讨川崎病的早期诊断 ,影响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以及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的疗效。依据临床表现 ,血脂检测对早期及不典型患者诊断有指导意义 ,血小板数增高可作为参考依据。婴幼儿发热天数较长以及C -反应蛋白增高 ,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性增大。早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有降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重视川崎病的不典型症状,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减少漏诊、误诊,减少严重并发症的产生.方法对46例已经确诊的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关注早期与其他疾病容易混淆的不典型的症状.结果46例患儿中有川崎病诊断依据6条临床表现中5条的病人占72%,以6条之外的症状作为主要表现的占28%.结论注意以不典型症状起病的川崎病,早期诊断,减少误诊,防止因延误诊断造成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重视川崎病的不典型症状,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减少漏诊、误诊,减少严重并发症的产生。方法:对46例已经确诊的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关注早期与其他疾病容易混淆的不典型的症状。结果:46例患儿中有川崎病诊断依据6条临床表现中5条的病人占72%,以6条之外的症状作为主要表现的占28%。结论:注意以不典型症状起病的川崎病,早期诊断,减少误诊,防止因延误诊断造成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讨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一般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结合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一方面要早期诊断,另一方面要早期治疗,将其病变的发展过程抑制在初期,尽量避免发展到视力已严重下降、病变为不可逆的阶段,从根本上将其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检查及时诊断,给予早期治疗。方法:电诊断以针刺肌电图与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为主研究。结果:不同的临床表现所测得相应的肌电图和传导速度的变化。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早期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减少患者病痛及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6.
非典型川崎病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笑寒  刘彩娥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8):2509-2510
目的:探讨总结非典型川崎病(KD)的早期诊断。方法:总结分析26例非典型KD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结果:26例中,男16例,女10例,均发热持续5d以上,多具备现行KD诊断标准6条的2条~3条症状,伴其他脏器受累表现,由二维超声心动图提示冠脉扩张或恢复期指、趾端膜状脱皮而确诊。结论:非典型KD早期症状少,多以累及其他脏器表现为主,可结合实验室指标以早期诊断或拟诊,及时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临床表现特征。方法分析2001年9月-2009年10月入住我院确诊为川崎病3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特征和治疗效果。结果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表现除发热外,以口唇皲裂、眼球结合膜充血、皮疹发生率较高,指(趾)端脱皮出现时间晚,无早期诊断价值。早期应用丙种球蛋白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低,预后好。结论川崎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极大地减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血管病变作为糖尿病主要并发症之一,是由血管外膜、中膜、内膜共同参与的复杂病理生理过程。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早期诊断、预防、治疗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对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极为重要;而无创、便捷的检测则有助于早期诊断及筛查。文章就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病理生理变化、临床表现及部分早期诊断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临床表现特征.方法 综合分析了25例2004年8月~2010年12月入住我科确诊为川崎病的临床表现特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特征和治疗效果.结果 (1)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表现除发热外,以口唇皲裂、眼球结合膜充血、皮疹发生率较高,指(趾)端脱皮出现时间晚,无早期诊断价值; (2)早期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低,预后好.结论 川崎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极大地减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93年1月以来,应用半腱肌──二头肌袢治疗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8例9条肢体,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本组8例病人中,男性6人,女性2人;病变在右下肢者5人,左下肢者3人,双下肢1人,共有病肢9条。年龄29-68岁,平均46.8岁。病程5-38年不等。平均16.6年。长时间站立工作或重体力劳动者占6例。1例2条下肢曾作过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和剥脱木。二、临床表现:9条下肢中,胀痛和沉重感9条,肿胀8条,色素沉着、皮炎湿疹6条,溃疡形成4条,溃疡史1.5—20年。三、造影检查和诊断:7例(8条下肢)诊断为厚发…  相似文献   

11.
姜洪  梁斗  黄勤  曹国彬 《广州医药》2001,32(2):20-21
通过89例颅内病变患者的颅内压动态监测,探讨颅内病变与颅内压的关系。颅内压的动态变化与临床表现、病情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颅内压动态监测有助于病情变化的正确判断,可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正确治疗及其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致残性很高的疾病。由于其病因不十分清楚,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加之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方法,给疾病早期诊断及治疗带来一定困难。现已证明RA患者关节病变在发病后第一年发展最快,发病2年即可出现不可逆的骨关节破坏。早期使用改变病情的药物可控制疾病的进展。因此,RA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治疗,而早期治疗的前提是早期诊断,所以早期诊断就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3.
宫颈癌筛查的目的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宫颈癌。目前宫颈癌筛查有局限性,细胞学检查特异性强,但敏感度差;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查敏感度高,但特异性差。HPV E6/E7 mRNA检测在宫颈疾病早期筛查、宫颈病变发展及治疗后复发进展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具有一定应用前景。该文总结了HPV E6/E7 mRNA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研究进展,为临床选择宫颈病变筛查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吴晶新  李晓溪 《北京医学》1995,17(6):344-346
分析了由病理检测确诊的51例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和体征以及初诊时的诊断特点,原发于淋巴结以外以胃肠道病变为主的淋巴瘤占27%,占结外淋巴瘤的64%。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征性表现,早期诊断困难,导致误诊者占80%以上,尤其胃肠型者90%误诊。通过分析可以提高医师诊治水平。尤其目前分科过细的情况下消化科医师应对此症提高警惕性,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21个家族74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临床表现规律,为其早期诊断及正确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总结21个家族74例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其病因、癌变、早期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是由于基因突变所致,突变谱的不同决定了其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是一种癌前期病变,具有较高的癌变率;纤维结肠镜检查是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早期诊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合理的手术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结论: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癌变率较高,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脏破裂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0例心脏破裂的临床表现、诊断、手术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6例成活,4例死亡。结论:早期诊断、紧急开胸探查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儿童臀肌挛缩症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和X线表现已有较多报道,但对病变较轻者和单侧病变者的诊断有时较困难。我们通过对150例臀肌挛缩症病例与同龄组150例非臀肌挛缩症骨盆X线片比较,发现病变侧多有1条特殊的致密白线,实践表明它有助于对本病的诊断,尤其是对单侧发病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对川崎病的诊断水平及治疗效果。【方法】对 91例川崎病的临床表现 ,影象学特征 ,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病以发热、皮疹、肢端变化、黏膜改变、颈淋巴结肿大为临床特征 ,6 7%有冠状动脉病变。本病主要用阿司匹林及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早期误诊率 6 0 % ,复发率 4%。【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长期随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结肠炎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早期诊断方法,对10例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内镜所见时间回顾性分析,发现腹痛、便血,血性腹泻是该病的三大主要症状,早期纤维结肠镜(纤结镜)检查的特征性表现是病变肠段粘膜高度充血,水肿,弥漫性渗血,而延迟性纤结镜检查可见粘膜散在性糜烂及浅表性溃疡。诊断该病的要点是对临床表现作综合分析,并排除与相鉴别的常见疾病,适时的纤结镜检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梁绍奖 《右江医学》2014,(3):373-374
心脏核医学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心脏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治疗效果的判断、预后评估等,近年研究发现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在心肌炎诊断及预后判断等方面有独特价值,现综述如下。1心肌炎概述心肌炎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其发病原因很多,病毒性心肌炎最常见,一般病变早期引起心肌细胞溶解、坏死、水肿及单核细胞浸润等炎症反应,病变后期心肌损伤多由心肌抗原变态反应导致心肌长期炎症损伤,心肌间质炎症及心肌纤维化;临床表现多样性,如胸闷、胸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严重可出现猝死。大多数患者经过适当治疗后,痊愈不遗留任何症状或体征,部分患者由于急性期后炎症持续转为慢性心肌炎,逐渐出现心功能减退、心脏进行性扩大,导致扩张性心肌病,经过数年后死于并发症。各阶段的时间划分难以确定,一般以〈6个月为急性期,6个月至1年为恢复期。因此,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心肌炎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